精彩小说尽在零点推书!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八十年代的逐梦时光

第1章 梧桐树下的诗稿

发表时间: 2025-08-28
蝉鸣裹挟着暑气,在梧桐树浓密的枝叶间嗡嗡作响。

林晓蜷缩在树荫下,攥着钢笔的手心沁出细密的汗珠,指尖因用力微微泛白。

稿纸上密密麻麻写满诗句,标题《雨巷》二字被反复涂改,墨迹浓重如她此刻翻涌的心绪。

“写这些废纸有什么用?

能当饭吃吗!”

一声暴喝骤然炸响,惊得林晓手一抖,钢笔尖在稿纸上洇开一团墨渍。

她慌忙抬头,父亲林国栋正铁青着脸,手中攥着被撕成碎片的《人民文学》杂志——那是她费尽心思从学校图书馆角落翻出的“禁书”。

林晓的心猛地揪紧,喉咙像被堵住般发不出声音。

她慌忙蹲下身,颤抖着去捡拾散落的纸片,指尖被锋利的纸边划出几道血痕。

碎片上残缺的文字刺痛她的眼睛:“文学是灵魂的灯塔……在黑暗中指引方向。”

她攥紧碎片,指甲深深掐进掌心:“爸,我只是喜欢写东西,没耽误学习……喜欢?”

林国栋的皮鞋重重踩过碎片,声音像淬了冰,“你妈当年在北大荒插队,累得腰都首不起来,才换来回城的指标!

你现在倒好,整天捧着这些‘酸溜溜’的东西,技校考试怎么办?

铁饭碗不要了?”

他手指戳向墙上泛黄的“三好学生”奖状,声音愈发严厉,“明天开始,文学社不许去了!

给我专心备考!”

林晓的嘴唇咬得发白,血腥味在舌尖蔓延。

她知道父亲的话没错——林家因知青成分吃过太多苦,如今父亲在国营机械厂的技术员职位,是全家安身立命的根基。

可每当夜深人静,那些从图书馆角落翻出的泛黄书页,那些被划掉名字却仍滚烫的文字,总在她心里烧得灼痛。

她偷偷将新写的诗稿塞进书包夹层,指尖摩挲着纸边,仿佛这样就能抓住一丝微弱的希望。

母亲张慧兰端着搪瓷杯从厨房匆匆出来,杯里浮着几颗枸杞,热气氤氲:“老林,孩子有梦想是好事,咱们当年不也……”话未说完,便被林国栋冷声打断:“妇道人家懂什么!

现在外面乱得很,个体户投机倒把的都有,咱们得稳当点!”

母亲垂下眼帘,杯中的水微微晃动,映出她鬓角早生的白发。

夜深了,阁楼的小煤油灯忽明忽暗。

林晓蜷缩在床角,就着昏黄的光,小心翼翼拼凑白天被撕碎的杂志。

纸页上的裂痕如她此刻的心,破碎却倔强地想要粘合。

突然,门缝里透进一丝微光,母亲的身影悄然出现,怀里抱着个蓝布包。

“晓儿,睡了吗?”

张慧兰压低声音,将布包轻轻塞进女儿怀里。

林晓打开一看,是一本泛黄的《鲁迅全集》,扉页上墨迹斑驳:“赠慧兰同志——北大荒文学小组,1975年冬”。

她眼眶骤热,指尖抚过书页上的霉斑,仿佛触摸到了母亲那段被尘封的青春。

“当年在农场,我们几个知青偷偷组了个文学小组,用桦树皮写诗。”

母亲的声音轻得像叹息,“后来回城,这些东西都被收走了……”她顿了顿,目光温柔而坚定,“你爸他……其实心里也苦。

但妈信你,你的笔,能写出更好的故事。”

林晓紧紧抱住母亲,泪水浸湿了书页。

窗外的月光透过玻璃斜斜洒落,正巧映在她摊开的稿纸上——那团被墨渍染黑的痕迹,此刻竟像极了一只振翅欲飞的蝴蝶,在纸页上投下模糊的暗影。

次日清晨,林晓将新写的诗稿藏进书包最里层,悄悄瞥了眼客厅。

父亲正往自行车后座捆工具箱,腰间的帆布包鼓鼓囊囊,装着为她准备的技校复习资料。

她深吸一口气,快步迈向学校。

梧桐叶沙沙作响,仿佛无数双催促的手,推着她奔向那个写满未知与可能的未来。

蝉鸣依旧喧嚣,但林晓的脚步却比昨日坚定了几分。

书包里的诗稿微微发烫,像一颗悄然种下的种子,在时代的裂缝中,等待破土而出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