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桂香混着粉笔灰,在平南小学的走廊上打着旋儿。
刘海握着教案的手沁出汗,蓝布衬衫第二颗纽扣硌着喉结。
他盯着三年级二班斑驳的木门,听见里头传来"咚"的一声。
"陆老师!
"童声像炸开的爆米花,"讲台底下有老鼠!
""嘘——"清亮的女声带着笑意,"那是小灰灰来听课呢,你们看它多安静呀。
"刘海透过门缝望去。
扎着马尾辫的姑娘蹲在讲台前,碎花裙摆扫着水泥地。
二十来个孩子围成半圆,有个虎头虎脑的男生正撅着***往桌底张望。
"可是...可是老鼠会啃作业本。
"前排的麻花辫女孩怯生生地说。
"所以才要请小灰灰当纪律委员呀。
"陆霞变戏法似的从兜里掏出块饼干,掰成碎屑撒在地上,"谁上课认真听讲,小灰灰就给谁发饼干渣当奖章。
"孩子们咯咯笑起来,刘海也跟着扬起嘴角。
忽然有人扯他衣角,转头看见王校长端着茶缸站在身后。
"刘老师怎么不进去?
"王校长吹开茶沫,"你和陆老师都是新来的代课老师,要多交流嘛。
"刘海耳根发烫。
他毕业的中师和陆霞的师范只隔一条街,却从没说过话。
记得毕业汇演时,这姑娘在台上唱《茉莉花》,声音清凌凌的像山涧水,台下男生们鼓掌鼓得手心通红。
"同学们,这是新来的刘老师。
"陆霞不知何时开了门,刘海猝不及防撞进一室阳光里。
孩子们乌溜溜的眼睛像沾了露水的黑葡萄,有个戴红领巾的男孩突然举手:"老师你脸上有墨水!
"哄笑声中,刘海慌忙去擦脸。
陆霞递来块鹅黄手帕,他闻见淡淡的桂花香——是校门口那棵老金桂的味道。
这时上课铃响了,铁片敲击声惊起檐下的麻雀。
放学时下起细雨。
刘海收拾着作业本,听见隔壁教室飘来琴声。
陆霞在弹脚踏风琴,童声合唱乘着雨丝流淌:"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他抱着作文本穿过回廊。
雨水顺着瓦当滴成珠帘,陆霞的背影在暮色里朦胧如宣纸上的墨迹。
刘海想起今天批改的日记,有个孩子写:"新来的陆老师唱歌时,眼睛亮得像妈妈藏起来的糖纸。
""刘老师?
"琴声停了。
陆霞转头时马尾辫扫过肩头,"要帮忙搬作业吗?
""不用不用。
"刘海差点撞上柱子,"那个...你教他们用饼干喂老鼠?
""这叫情景教学。
"陆霞眨眨眼,"上《小蝌蚪找妈妈》时,我还带他们去荷塘捞过蝌蚪呢。
教导主任说我不务正业..."她忽然噤声,刘海顺着她的目光看去。
廊柱后闪过藏青色的衣角,是分管教学的张副校长。
那人总把教案检查得比病历还仔细,上周刚扣了刘海的教学分,因为黑板报上"春天来了"的"春"字少写了一横。
雨下大了。
陆霞哼着歌往办公室跑,刘海望着她发梢跳跃的水珠,想起中师图书馆那本《教育心理学》。
书里说孩童的注意力像蝴蝶,要引着它落在花上,而不是拿网子去扑。
第二天晨读,刘海揣着个布包走进教室。
孩子们探头探脑,看他从包里掏出一把银杏叶。
"今天我们写作文。
"他把金黄的叶子分给大家,"摸摸叶脉,像不像小扇子的骨头?
"靠窗的胖小子使劲嗅叶子:"有太阳的味道!
""对,这就是秋天的味道。
"刘海在黑板上画了棵银杏树,"每个人选一片叶子当主角,给它起名字,编故事。
"教室忽然安静得出奇。
铅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里,刘海看见第一排的小芳在叶子上画笑脸。
她上周的日记还只有三行字,此刻却写了小半页。
窗外飘来断续的风琴声,是陆霞在教《秋天多么美》。
刘海望向对面教室,恰好撞见陆霞探头的瞬间。
她耳后的桂花不知何时换成了白兰,在秋风中颤巍巍地香着。
(希望这个故事的开篇能满足您的要求。
如果需要更多细节调整或补充,请随时告诉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