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零点推书!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孤臣剑

第3章 薛府秘谈揭正统,秦王身世藏惊天

发表时间: 2025-08-20
次日清晨,早朝上冯哲在宣政殿刻意隐瞒了匈奴夜袭的详情,只是调任了几位官员并将薛锐擢升礼部尚书一事公之于众。

“锐兄!

锐兄升任礼部尚书一职,我在这里恭喜你了。”

一位青年从侧殿赶来,青年容貌轶丽但他的头发却黑白半分,为他染上一分神秘的色彩。

“元明兄!

父亲您先回去吧,我和元明聊一会。”

薛锐看见来者后面露喜色,向薛承道别后向青年走去。

青年名叫左元明时任钦天监鉴天司,寒潮侵袭的时间便是他亲自测算。

除了天文方面,左元明还担任太学的数算先生。

“唉,近来朝廷十分不安稳,家兄同我讲昨夜匈奴夜袭北疆,太子就此事和你吵了起来,虽然家兄对你有些敌意,但是对太子的话不表赞同,还说太子难堪大任。”

“哈哈,确有此事。

昨夜回府时,秦王的家宰匆匆拦住马车,给家父送了些上等的补品,有些东西我甚至都没见过。”

提到冯珺野,左元明陷入了沉思,主观上其实左元明很欣赏冯珺野,但客观上他也不敢擅论时政。

“秦王啊……我与他曾是太学的同学,秦王确实才能出众,但他……。”

左元明欲言又止,但不必说,薛锐就知道他要说什么。

“拥有的越多,想要的也就越多。

秦王倒是对得起‘秦’这封号。”

两人说说笑笑,在附近闲逛了一帆后便各自离去。

薛锐乘车离去,不远处的影墙背后,一双眼睛正在死死地盯着他。

薛锐回到宰相府后,在家宰何迅的引导下来到了前室,看到了正襟危坐的薛承,看样子是等他有一段时间了。

薛锐见状连忙上前说道:“父亲,久等了,父亲可是有什么要事安排?”

薛承缓缓的抬起头来问道:“锐儿啊,你说这象,中原的和关中的若是比起来,哪里的更强壮些?”

薛锐闻此微微蹙眉,确实思考了起来哪里的象更强壮,“嘶”了一声后,突然薛锐意识到不对,一脸震惊的看向薛承。

(注:关中指今陕西省中部,中原指今河南省及其周围,文中的东京与北宋都城一样指河南开封。

历史上,两地确实都存在过大象。

在宋朝,大象被普遍认为是皇帝的象征。

)薛承看着反应过来的薛锐轻笑了两声,说道:“我想你心里早有定夺,我想听听,你下这注的原因。”

薛锐见薛承坦言也不再装模做样,将门窗关好后坐在了次座说:“秦王虽有昭昭野心,但他有撑得起野心的本事,至少他不会让这己是风烛残躯的大沐更加衰落;而太子却恰恰相反,他不会考虑后果、不会权衡利弊只会一味的攻、伐,那么在他的带领下国将不国。”

薛承看了眼门外又看了眼薛锐,没有发表看法。

薛锐起身继续道:“此外,秦王欣赏我、信任我,如果秦王当政那么薛家依旧是朝廷肱骨,如果是太子当政那么不说满门抄斩也免不了贬黜流放。”

薛承咳嗽了两声,喝了口茶水压了压,慢慢悠悠的说:“你支持秦王还有一点,这一点至关重要。”

“什么?”

“位回正统。”

“位回正统?”

薛锐紧锁眉头陷入疑惑,问道:“为什么?”

薛承挑了挑眉继续说道:“三十九年前,仁宗殿下山陵崩,年仅五岁的思宗殿下继位,因年幼而无法处理朝政所以徐太后垂帘听政,这期间徐太后大力任用外戚,徐鹏和唐维涛也就此登上政坛。

徐唐二人上蔽天听、下匡朝野,可谓无恶不作,我当时身处朝廷也深受迫害。

那时的楚王也就是思宗殿下的堂兄、今天的陛下——冯哲以“清君侧”之名奔杀东京,于玄陵和禁军展开激战,陛下的隐疾也是因为当时身中毒箭而落下的病根,徐鹏更是首接被射杀。

我因不满二人之作为,在城中、军中策反了一批又一批的能人将士,帮助楚王军赢得胜利。

这件事也被后世称之为——‘徐唐之祸’。

事后唐维涛被绞死,徐太后担心陛下会对她下手,主动要求思宗殿下禅位,然后自己与思宗殿下前往封地居住。

她担心对了,在前往秦地的路上她被陛下鸩杀,思宗殿下也从皇帝变成了秦王。

我则因为平叛有功,在陛下称帝后被拜为宰相,执政至今。”

顿时,薛锐恍然大悟,他接着道:“所以如今的秦王冯珺野并不是陛下的亲生子嗣,他是思宗殿下的儿子!”

薛承点点头说道:“是的,陛下为了防止秦王叛乱也为了不让别人落下话根于是暗中将冯珺野过继在我的妹妹、你的姑母、敬贵妃——薛玉膝下。”

薛锐后背渗出冷汗,也知道了那句“位回正统”背后的惊天秘密。

原来当今秦王竟是先帝血脉,而陛下不过是宗室旁支。

“父亲,如此机密之事……”薛锐声音发颤,下意识看向紧闭的门窗。

薛承抬手示意他噤声,枯瘦的手指摩挲着茶盏:“这秘密本不该让你知道,但如今朝局动荡,你既己选择站队,就必须知晓全部。”

薛承缓缓走向窗前将窗打开并说:“你是我的儿子,我相信你会和我一样在危急关头做出正确的选择。”

话毕薛承转过身看向薛锐。

即使袄袍厚重也难掩薛承那形同枯槁的身体,薛锐明白,这是父亲在死前留给他最后的“保命符”。

父子二人遥相对望,年轻而明亮的眼中是燃烧的烈火;苍老而混浊的眼中是闪烁的星光。

对视的最后,薛锐沉重地“嗯!”

了一声,薛承的咳嗽声也难掩他发自内心的笑声。

随后薛锐将薛承扶进内室,二人如同什么也没发生一般,薛承继续处理朝廷政务,调查眼前的“匈奴夜袭”一事。

薛锐则新官上任三把火,开始忙了起来,同时预备明年的省试。

但一场滔天的谋划俨然在暗中设定,流血、牺牲与权谋很快就会再次包裹住东京,大沐绵延300年的国祚即将再次迎来一击重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