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零点推书!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重生之这次我站队绝不站错

第二章 你想给我下马威?我下你*呢!

发表时间: 2025-08-29
周怀涛把最后一本台账摞好,用镇纸压在桌角,抬手揉了揉太阳穴。

一个小时里,他把近半年的活动记录、团员名单都顺了一遍,该补的日期填上,漏签的名字补全,总算看着像那么回事。

刚想靠在椅背上歇口气,外面就传来了脚步声,夹杂着小李的招呼声。

“黄书记,这边请,周书记就在办公室等着呢。”

周怀涛心里一动,起身理了理衣襟,把团徽又按了按。

门被推开,小李先一步跨进来,侧身让出身后的人。

为首的是个西十多岁的男人,穿着深蓝色的夹克衫,头发梳得整整齐齐,皮鞋擦得锃亮,正是县团委书记黄兴业。

他身后跟着西个年轻人,看穿着像是县团委的干事,手里都拿着文件夹。

“黄书记来了。”

周怀涛迎上去,脸上堆起恰到好处的笑。

黄兴业没看他,目光在办公室里扫了一圈,最后落在掉漆的木桌上,嘴角撇了撇。

“小周啊,这地方待着还习惯?”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居高临下的味道。

“挺好的,基层锻炼人,学到不少东西。”

周怀涛答得中规中矩。

“学到东西就好。”

黄兴业走到桌边,伸手翻了翻最上面的台账,手指在纸页上划了两下,“听说你这‘达标创先’工作搞得挺热闹?

我倒要看看,清水镇这偏远地方,能搞出什么花来。”

他身后的一个干事拿出笔和本子,像是要记录。

周怀涛说:“都是按县里的要求做的,谈不上热闹,就是尽力把工作落实好。”

黄兴业放下台账,转过身,视线终于落在周怀涛脸上,上下打量了一番。

“二十三岁吧?

这么年轻就当上乡镇的团委副书记,不容易啊。”

他顿了顿,语气里的嘲讽藏都藏不住,“不过话说回来,年轻人嘛,有冲劲是好,但也得懂规矩。

基层不是县里,不是光靠嘴皮子就能混的。”

这话戳到了周怀涛的痛处,却也让他心里那点因落差而起的躁劲沉了下去。

前世见多了这种场面,比黄兴业手段狠、段位高的人有的是,这点伎俩根本不值一提。

“黄书记说得是。”

周怀涛脸上的笑没淡,“我确实年轻,经验不足,所以才更得抓紧时间学。

基层工作杂,家长里短、田埂地头的事都得管,不像在县里,坐在办公室里看文件就行。

就说这‘达标创先’,在县里看着就是几个指标,到了镇上,得挨家挨户动员,得算着村里的劳力安排时间,得考虑大家愿不愿意来。

这些都是在县里学不到的,得亲自扎下去才能明白。”

黄兴业没想到他不接茬,反而顺着自己的话往下说,还说得头头是道,眉头皱了皱。

“哦?

这么说,你这九个月没白待?”

“不敢说没白待,但确实有收获。”

周怀涛走到桌边,拿起一本台账翻开,“就像这个月的团员学习,县里要求覆盖率达到百分之八十。

清水镇年轻人少,一半在外打工,剩下的要么种地,要么在镇里的小作坊干活。

我跟村里的团支部书记合计,把学习会开在晚上,就在村部的煤油灯下开,来的人带个小马扎,学完了还能聊聊家里的事。

最后到了百分之七十五,差五个点,但比上个月提高了三十个点。”

他指着台账上的签到记录:“这里都记着,谁来谁没来,没来的是啥原因,后面怎么补的学习,都写得清楚。

黄书记要是不信,可以抽几个名字,我现在就能让人去叫过来对质。”

黄兴业的脸色有点不好看,他本来想挑刺,没想到周怀涛把细节说得这么明白。

他身后的干事拿着笔在本子上写着,不知道在记什么。

“***的东西谁不会做?”

黄兴业冷笑一声,“签到表能说明什么?

学没学到心里去,那是另一回事。”

“黄书记这话在理。”

周怀涛合上台账,“学没学到心里去,得看能不能用到实处。

上个月镇里组织冬修水利,按要求团员要带头。

我去村里动员的时候,有个团员说,修水渠是好事,但他家的麦子该浇水了,要是去修渠,麦子可能要减产。

我跟他说,水渠修好了,明年开春全村的地都能浇上水,包括他家的,现在多花点力气,明年能多打几十斤粮。

他想通了,不仅自己来,还拉了三个年轻人过来。”

他看着黄兴业:“基层工作,不能光讲大道理,得跟老百姓算明白账。

他们觉得划算,觉得这事跟自己有关系,才会真的上心。

这道理,我也是到了基层才琢磨透的,以前在县里,总觉得发个文件、开个会就完了,其实差得远呢。”

黄兴业的脸色更沉了。

他原本准备了一肚子的话,想挑周怀涛的错,把他训得抬不起头,可现在被周怀涛这么一番话说下来,自己准备的话全堵在了喉咙里。

他没想到这个被自己随便一句话就打发到乡镇的年轻人,居然真的沉下心在做事,还说出这么一番有章法的话来。

“你倒是挺会说。”

黄兴业的语气硬了起来,“但团委的工作,核心是思想引领,不是让你去跟老百姓算粮食账。

年轻人的思想阵地要是丢了,你做再多实事也没用。”

“黄书记说得对,思想引领是核心。”

周怀涛点头,“但思想引领不是喊口号。

去年县里组织学文件,要求写心得体会,镇里有个高中毕业的团员,写了满满三页纸,说的都是家里种的果树该怎么剪枝,怎么施肥。

我看了之后没批评他,反而在会上表扬了他。”

黄兴业愣了一下:“这也能表扬?”

“能。”

周怀涛语气肯定,“他文化不高,看不懂太深的理论,但他知道把学到的‘实事求是’用到种树上,知道怎么把日子过好。

这就是思想引领的实效。

要是硬逼着他写空话套话,他表面上应付,心里却觉得这都是没用的事,以后再组织学习,他还会来吗?

思想阵地不是靠嘴守住的,是靠让老百姓真的觉得有用,真的能从中得到好处,才守得住。”

他停顿了一下,看着黄兴业:“黄书记在县里待得久,理论水平高,这是我该学的。

但基层有基层的实际,有时候得把大道理拆成老百姓能懂的话,能用上的办法,不然工作就落不实。

就像‘达标创先’,指标是死的,但人是活的,不能为了达标而达标,最后把工作做成了表面文章。”

这番话不软不硬,既捧了黄兴业,又坚持了自己的道理,还隐隐点出了***的问题。

黄兴业身后的干事都停下了笔,低着头,好像在看地面。

黄兴业的脸一阵红一阵白,他没想到周怀涛的口才这么好,条理这么清晰,自己准备的下马威,反倒像是打在了棉花上,还被对方不动声色地顶了回来。

他在县里当团委书记这么久,还没人敢这么跟他说话,尤其是一个被自己踩下去的年轻人。

“你很懂嘛。”

黄兴业的声音带着火气,却又找不到合适的话反驳,“看来这基层确实把你锻炼出来了,连怎么跟领导说话都学会了。”

“黄书记言重了。”

周怀涛的态度依旧平和,“我只是在说工作。

您是领导,来检查工作,肯定是想看到真实的情况,听到实在的话。

要是光说好听的,报喜不报忧,那才是对您不尊重,对工作不负责。”

黄兴业被噎得说不出话,手指攥紧了,又松开。

他知道再待下去只会更难堪,这个周怀涛,跟九个月前在县里开会时那个冲动的年轻人完全不一样了,身上多了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沉稳和底气,让他摸不透。

“行,你的工作做得很好。”

黄兴业扯了扯嘴角,语气生硬,“台账我看过了,没什么问题。

后续的工作,按你说的‘实事求是’去做吧。”

他转身往外走,走到门口又停下,回头看了周怀涛一眼,语气不轻不重:“小周,你还年轻,有想法是好事,但也别忘了,基层的水,有时候比县里深。

一步一个脚印走,别摔着。”

这话里的威胁意味很明显,却又说得隐晦,像是在提醒,又像是在警告。

周怀涛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是点了点头:“谢谢黄书记关心,我会注意的。”

黄兴业没再说什么,带着西个干事快步走了。

小李送他们出去,走廊里传来脚步声,越来越远。

办公室里又安静下来,周怀涛站在原地,看着门口,刚才那番对话耗费的不是体力,是心力。

他拿起桌上的搪瓷缸,喝了口凉水,冰凉的水滑过喉咙,让他彻底清醒过来。

黄兴业的威胁他听明白了,但他不在乎。

前世什么样的风浪没见过,这点隐晦的威胁,根本不值一提。

他现在要做的,是在这个1991年的清水镇,把眼前的日子过下去,把手里的工作做好。

窗外的风好像小了点,雪粒打在玻璃上的声音没那么密集了。

周怀涛走到桌前,把刚才被黄兴业翻乱的台账重新摞好,然后坐下,拿起笔,开始写下午的检查汇报。

笔尖划过粗糙的草纸,发出声响,在安静的办公室里,显得格外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