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零点推书!手机版

零点推书 > 其它小说 > 古宅惊魂我的世界祠堂

古宅惊魂我的世界祠堂

砰然心动呀 著

其它小说连载

其它小说《古宅惊魂我的世界祠堂由网络作家“砰然心动呀”所男女主角分别是赵老妇沈墨纯净无弹窗版故事内跟随小编一起来阅读吧!详情介绍:第一章:归乡与镜现江南的梅雨时总是黏腻得叫人喘不过气石板路上湿漉漉青苔在缝隙里疯踩上去软绵绵像是踏在了什么活物河水也比平日浑浊了默默地向东流偶尔卷起几片落或是谁家丢弃的破鞋烂沈墨言撑着油纸站在石桥上望着河水发他是三天前回到这座小镇为了料理叔父的丧叔父是镇上最后一个亲如今去他便成了真正的孤家寡桥那头走来一个挑担的老见了沈墨停...

主角:赵老妇,沈墨言   更新:2025-09-28 07:38:21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第一章:归乡与镜现江南的梅雨时节,总是黏腻得叫人喘不过气来。石板路上湿漉漉的,

青苔在缝隙里疯长,踩上去软绵绵的,像是踏在了什么活物上。河水也比平日浑浊了些,

默默地向东流着,偶尔卷起几片落叶,或是谁家丢弃的破鞋烂袜。沈墨言撑着油纸伞,

站在石桥上望着河水发怔。他是三天前回到这座小镇的,为了料理叔父的丧事。

叔父是镇上最后一个亲人,如今去了,他便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桥那头走来一个挑担的老汉,见了沈墨言,停下脚步打量了一番。“是墨言少爷吧?

听说你回来了。”沈墨言微微点头。老汉是镇上的老住户,姓陈,年轻时在沈家做过短工。

“你叔父走得突然,但也是寿终正寝,七十六了,算是喜丧。”陈老汉放下担子,

抹了把脸上的雨水,“你这次回来,可要多住些日子?”“办完事就走,上海那边还有工作。

”沈墨言简短地回答。他不愿多说,这座小镇留给他的记忆,大半是不愉快的。

陈老汉似乎看透了他的心思,叹了口气:“墨言少爷,沈家老宅……你回去看过了吗?

”“还没有。”“那宅子空了十多年了,自打你父母去世后……”老汉顿了顿,压低声音,

“镇上人说,那宅子不太干净,夜里常有动静。你叔父生前从不肯踏进一步,

宁可住在镇外那小屋里。”沈墨言皱了皱眉。他是不信这些怪力乱神之说的,

在上海做记者这些年,见的都是实实在在的人间疾苦,哪有什么鬼魂作祟。

“宅子总要处理的,或卖或租,总比空着好。”陈老汉摇摇头,欲言又止,

最后只道:“你要进去的话,最好选在正午,阳气重的时候。”说罢,挑起担子,

晃晃悠悠地走了。沈墨言望着老汉远去的背影,心里莫名有些烦躁。他收起伞,

任由细雨打在脸上,凉丝丝的,反倒让头脑清醒了些。沈家老宅在镇东头,

是祖上留下的产业,据说有二百多年历史了。沈墨言记得小时候,那宅子是多么气派,

门前两只石狮子威风凛凛,朱漆大门上的铜环锃亮。如今再看,石狮子已被苔藓覆盖大半,

失了往日威风,门上的漆也斑驳脱落,露出里面朽坏的木头。他从怀里掏出一串钥匙,

试了几把,才打开那把生锈的大锁。推门时,门轴发出刺耳的吱呀声,

像是极不情愿被惊扰的好梦。宅院内荒草齐腰,雨水顺着屋檐滴落,

在青石板上砸出一个个小坑。正堂的门虚掩着,沈墨言推门进去,一股霉味扑面而来。

堂内的摆设还保持着十多年前的样子,只是都蒙了厚厚一层灰。桌椅东倒西歪,

墙上挂的字画也褪了色,有的已经掉落在地上。沈墨言环顾四周,童年记忆如潮水般涌来。

他仿佛又看见父亲坐在太师椅上读书,母亲在窗边绣花,小妹在院子里追蝴蝶。

那时他还是个无忧无虑的孩子,不知人间有生死离别。他在宅子里慢慢走着,每到一个房间,

就推开看看。大多是空的,或是堆着些无用杂物。走到最里面一间房时,他停下脚步。

这是他从前的书房,也是他最爱待的地方。推开门,里面的景象让他一愣。

与其他房间的凌乱不同,这间书房异常整洁,桌椅摆放整齐,书架上的书也一尘不染,

仿佛有人天天打扫。最奇怪的是,书桌上还摊开着一本书,像是刚刚有人在此阅读。

沈墨言走近书桌,那是一本《庄子》,翻到《齐物论》那一页。他记得这本书,

是父亲最喜欢的,时常拿来教导他。书页已经发黄,但保存完好。他伸手抚摸书页,

指尖触到纸面时,突然一阵头晕目眩。耳边似乎有人轻声吟诵:“天地与我并生,

而万物与我为一。”是父亲的声音,那么清晰,仿佛就在身边。沈墨言猛地缩回手,

声音消失了。他摇摇头,觉得自己大概是太累了,产生了幻觉。转身欲走时,

眼角瞥见书桌底下有什么东西闪着微光。他弯腰捡起,是一面铜镜,巴掌大小,

镜柄上刻着古怪的花纹,不像是中原之物。镜面光洁如新,照出他模糊的面容。

沈墨言用袖子擦去镜面上的灰尘,正要细看,忽然听见身后有细微的脚步声。他猛地回头,

只见一道白影在门口一闪而过。“谁?”他喝道,追出门去。走廊空无一人,

只有雨声淅淅沥沥。整座宅子死一般寂静。沈墨言回到书房,心跳得厉害。

他确定自己刚才看见了什么,不是幻觉,真有什么东西在这宅子里。他重新打量手中的铜镜,

镜面似乎比刚才更亮了,映出他身后窗棂的轮廓。就在这时,镜中影像突然模糊起来,

像是水面被投入石子,泛起涟漪。待涟漪平息,镜中出现的不再是他的脸,

而是一个女子的面容,苍白如纸,一双眼睛又黑又深,正静静地看着他。沈墨言手一抖,

铜镜差点掉落。他强稳心神,再将镜子举到眼前,镜中又恢复成他自己的影像。

“我真是累了。”他自言自语,将铜镜塞进口袋,决定今日先回叔父的小屋休息,

改日再来清理老宅。走出宅门,重新上锁时,他总觉得有一道目光落在背上,如芒在刺。

回头望去,只见二楼一扇窗户后,窗帘微微晃动,像是刚刚有人在那里驻足观看。

第二章:古井遗骨回到叔父的小屋,沈墨言简单煮了碗面吃下,便躺在床上休息。雨还在下,

敲打着窗棂,声音单调而催眠。他很快睡着了,却睡得不安稳,做了许多乱七八糟的梦。

梦中他又回到了童年,在沈家老宅的花园里追逐蝴蝶。忽然,蝴蝶变成了一张苍白的人脸,

那双又黑又深的眼睛静静地看着他。他惊醒过来,窗外天已黑透,雨也停了,

只有屋檐还在滴水,嗒,嗒,嗒,像是谁在不紧不慢地敲门。沈墨言坐起身,点亮油灯。

昏暗的灯光下,屋子里的影子拉得老长,随着火焰跳动而摇曳,像是活物一般。

他想起白天在老宅的经历,尤其是那面铜镜,便从口袋里掏出来,就着灯光细看。

镜柄上的花纹十分奇特,似龙非龙,似蛇非蛇,环绕着一些看不懂的符号。镜面光洁,

映出他疲惫的面容。看着看着,他忽然觉得镜中的自己有些陌生,那双眼睛太深,

嘴角的弧度也太僵硬。“是镜面不平的缘故吧。”他心想。老铜镜难免有磨损,

照出来的影像会失真。正当他准备放下镜子时,镜面又开始泛起涟漪,如同白天一样。

这次沈墨言没有惊慌,而是紧紧盯着镜中变化。涟漪平息后,果然又出现了那个女子的脸。

不同的是,这次她的嘴角微微上扬,像是在笑,可那笑容里没有半分暖意,

只有说不出的凄凉。“你是谁?”沈墨言对着镜子问,声音有些沙哑。

镜中女子自然不会回答,只是静静地看着他。沈墨言发现她的装束很古怪,不是现代的打扮,

也不是明清的样式,倒像是更早的唐宋时期的服饰。过了一会儿,镜面又起涟漪,

女子的影像消失了,重新变回沈墨言自己的脸。但他总觉得镜中的自己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眼神太过深邃,表情太过沉静,不像他,倒像另外一个人。第二天一早,沈墨言又去了老宅。

这次他带了些清扫工具,打算先从那间书房开始整理。阳光很好,驱散了连日的阴霾,

也让老宅少了些阴森气息。书房还是昨天的样子,整洁得不像话。

沈墨言开始整理书架上的书,大多是经史子集,还有些诗集小说。整理到最上层时,

他发现了一个木匣,藏在一堆书后面,很是隐蔽。取下木匣,打开一看,

里面是一叠信札和一本日记。信札是父亲与友人的往来书信,日记则是父亲的笔迹。

沈墨言随手翻开一页,日期是光绪二十四年,他出生前好几年。“今日得一面古镜,

镜背刻螭纹,据说是唐时宫中物。售镜者言此镜有灵,能照见人心,不知真假。

然镜面光洁异常,不似凡品,遂买下把玩。”沈墨言心中一动,从口袋里掏出那面铜镜,

对照日记描述,果然吻合。他继续往下读:“夜半对镜自照,镜中影像忽变,见一古装女子,

面容凄楚,疑是眼花所致。然连试三次,皆如是,方信售镜者之言不虚。”看到这里,

沈墨言后背发凉。原来这面镜子真有古怪,父亲也曾经历过同样的事。他迫不及待地往下翻,

想找到更多关于镜子的记载。“镜中女子似有话说,然口不能言。余问其来历,

镜面现字曰:‘妾乃唐时人,困于此镜百年,愿君相助。’问如何相助,则无回应。

”日记后面几页被撕掉了,再往后翻,关于镜子的记载就少了,

只零星提到几句:“镜中魂日益清晰,似有实物,夜半常闻叹息声,家人皆惧。

”“欲弃此镜,然每每不忍,镜中女子实在可怜。

”最后一处提到镜子的是在日记末尾:“今日镜中现凶兆,见血光之灾,心中惶恐。

此镜不祥,当毁之,以免祸及家人。”日期是沈墨言父母遇难前一个月。他清楚地记得,

那是一个雷电交加的夜晚,宅中失火,父母未能逃出,只有他和妹妹被仆人救出。

那年他十岁,妹妹七岁。妹妹后来也因受惊过度,一病不起,随父母去了。

沈墨言握着日记的手微微颤抖。难道父母的死与这面镜子有关?父亲所说的血光之灾,

是否就是那场大火?他正沉思间,忽然听见楼上传来琴声,幽幽咽咽,如泣如诉。

沈墨言屏息细听,琴声是从二楼母亲的旧房间传来的。母亲生前善操古琴,

最爱弹《阳关三叠》。沈墨言放下日记,轻手轻脚地上楼。琴声越来越清晰,

确实是他熟悉的《阳关三叠》。走到母亲房门前,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推开了门。

房内空无一人,只有一架古琴静静地摆在窗前,琴弦上落满灰尘。显然,

这里已经多年无人进来过了。琴声在他推门的那一刻就停止了。沈墨言走到琴前,

伸手轻抚琴弦。指尖触弦的瞬间,他似乎听到一声轻轻的叹息,就在耳边,那么真切。

“母亲?”他下意识地唤了一声。无人应答,只有风吹动窗帘,带来院子里草木的气息。

沈墨言在房间里巡视一圈,什么也没发现。他走到窗前,望向院子,

忽然看见井边站着一个白衣女子,长发披肩,正低头看着井中。女子身形模糊,

仿佛隔着一层雾气。沈墨言心中一凛,快步下楼,冲到院中。井边空空如也,

哪里有什么白衣女子。他走到井口往下看,只见幽深的井水映出一小片天空,和他的脸。

就在这时,口袋里的铜镜突然变得冰凉刺骨,他忍不住掏出来。镜面中,

那个古装女子又出现了,这次她的眼神更加哀伤,嘴唇微动,像是要说什么。“你想说什么?

”沈墨言问。镜中女子抬起手,指向某个方向。沈墨言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

是宅子后园的那棵老槐树。他记得小时候常和妹妹在树下玩耍。沈墨言走到槐树下,

发现树根处泥土松动,像是最近被人挖过。他回屋取了铁锹,开始挖掘。挖了约一尺深,

铁锹碰到了什么硬物。他小心清理开泥土,露出一个陶瓷坛子。坛口用油布封着,

看起来很有些年头了。沈墨言将坛子抱出来,打开封口,里面是一卷用丝绢包裹的东西。

展开丝绢,里面是一幅画。画上是一个古装女子,站在花园中,身后是亭台楼阁。

女子面容秀美,却面带愁容,正是镜中出现的那个女子。画角有题字:“唐开元二十五年,

绘爱妾柳娘于镜园。”画背面还有几行小字,墨迹较新,是父亲的笔迹:“此画得于镜中,

不知何故现于现实。镜中魂索命来矣,吾命不久矣。后世得此画者,务必毁镜救魂,

切记切记!”沈墨言看得心惊肉跳。镜中魂索命?难道父母的死真是这镜中女子所为?

但父亲又说“毁镜救魂”,似乎对那女子又有怜悯之意。他正沉思间,忽然觉得背后有人。

猛回头,只见一个白发老妇站在不远处,正冷冷地看着他。老妇穿着古怪,

像是前清时期的装束,手里拄着拐杖,眼神锐利如刀。“你是沈家的后人?

”老妇声音沙哑地问。沈墨言点头:“晚辈沈墨言,家父沈渊。”老妇慢慢走近,

打量着他:“你长得像你父亲,尤其是眼睛。”她顿了顿,又道,“你不该回来,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