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零点推书!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世有人医

第1章

发表时间: 2025-09-28

永宁三年,天下已定。百姓生活也算安定。世人道:苍山有神医。至于为何会有人这样说到,

还要从三年前说起。永宁元年,新朝初建,还处于动荡时期,一些地方战乱还未结束。

边境一些少数民族政权趁虚而入,骚扰南县,南县深受战乱,又恰逢瘟疫横行,死伤无数。

黎明不至,无尽黑夜。城中百姓好些死在了战乱和瘟疫之中,

存活下来的百姓却也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躲难时,环顾城中景象,处处残垣,片片荒凉。

昔日家乡的淡然宁静再也不存在了,或许也会唏嘘怀念当初的和平日子吧。建朝初期,

政治还不稳定,南县这边官员任命还不完备。以至于南县战乱之时,当地县令临时上任,

军事上还靠着原来的一些兵力。可敌人善战,这些兵力自然是不够的,抵御尚且困难,

更是不论反击了 。基于现实情况,南县的临时县令只能暂时先转移百姓至安全的地方,

静待朝廷援助,援兵到来。距离求助信号发送,已经一天天过去了,援兵还未有回音。

为了尽快获得援助,南县的临时县令在发现端倪之时,就已经修书上奏朝廷,

派人快马送到京城,还点燃了烽火,想让临县能够快速看到,发现问题,

及时派援兵帮助南县一同抵御外敌。现如今无论是朝廷还是周围的乡县,都如隐者,

缄默无声。南县残余的一些士兵,大多都是南县男儿,生于此,长于此。或许也会死于此。

他们把一些安全的百姓集中在一起,

安置在密道中 把一些感染上瘟疫的百姓集中安置在府衙里面。

这些士兵正在密道中与临时县令议事。这位临时县令是在混乱中选出来的,

本身他也是要被任命的,可出了这些事,朝廷任命书未下来,就匆忙登台了。密道黑暗阴冷,

士兵们点燃了两三支烛火,一两盏油灯照明。百姓们靠着墙,聚在一起,挨得紧紧的,

烛火的影子透过百姓的脸,映在墙上摇摇欲坠。平白添了几分可怕。角落里,一个小孩子,

约三四岁。头发凌乱,泥土杂草一起杂乱分布在头发上,脸上也是东一团泥土,

西一抹黑烟的。衣服破烂,鞋子早就掉了。所幸此时正逢春,天气回暖了,不担心冻死。

可这些日子,东躲***,担惊受怕。小孩子的情绪感知很强,在这种压抑的日子里,

情绪也不会好到哪里去,更何况密道又阴冷,就只能在母亲怀里求得几份宽慰和温暖了。

他正躲在一个衣衫同样褴褛的妇人怀中哭泣,低声抽噎,妇人眼角也是泪痕,

她低声安慰着孩子。孩子带着哭腔问道:“娘亲,我们是不是出不去了啊,

我会不会像隔壁赵伯一样啊,爹怎么还不回来呀?”妇人低声安慰,道:“不会的,不会的,

援兵来了就好了,就好了。你爹……”说到这里,妇人再也忍不住,低声痛哭起来。

孩子爹在两天前已经走了,他为了救一个孩子,死在了敌人的马蹄下。两天前一战,

南县损失巨大。但敌人也损失惨重,一方面怕临县援兵到来,深陷战局;又怕南县瘟疫,

祸及自身。尽管有草药预防治疗,却也是不敢妄自尝试。他们只好暂时退出了城,

处于观望状态,准备着恢复好后进兵。这瘟疫并非无救,之前就已有过了,

可以服用药草预防和治疗的。但恰恰就缺乏这些草药,为数不多的草药,也被那些蛮族掠去。

周围山上的草药,也被蛮族占领,这才导致瘟疫经久不平。密道中,气氛有些低沉。

这里的孩童妇孺大多都缩着,至于男的,他们一些分布在密道周围,一些在密道里,

与那些士兵一起,保护这孩童妇孺。有人看着远方的路……在外面的就偷偷的看着,

在里面的,就像是把墙穿透了一样,看着那条远远的路。

“要想办法—”临时县令对着一些精锐兵力商讨对策,突然看见有人看着外面,

就停止了商量。慢慢地,所有人都向墙外看着。对策,最好的对策就是援兵到来,草药足够,

结束这场灾难。他们都望着那条通往京都的路,在城里远远地望着,在密道里远远地望着,

可是他们看不见,那是一条空荡荡的路。城外,突然响起了号角声。马蹄的声音与大地一起,

一步步,一步步,走了进来,踏碎了他们的心。城门被无情地撞击着。

声音传到了所有人的耳边。或许上天终究是悲悯的。阴冷的密道有了一抹光,

覆盖了烛火的光,更加耀眼。上天看见了,他看见了,他听见了我们的请求,

南县百姓这样想着。他们死气沉沉的眼中迸发出了希望,热切而悲凉。

就在蛮人率兵攻城之时,当朝一位将军刚好率兵到达,蛮族大败。密道的门打开了。

这些百姓见到了真正的光明。在府衙里,有一人打开了府衙大门,里面的百姓手里拿着枝丫,

棍子,颤颤巍巍的盯着门口。只见一人着青衣,执银针,负药篓,如神仙降世,

救人于水火之中。南县一战结束。南县百姓道:“元年乱,蛮族进,欲问百姓何处存,

满城空荡无处寻。听得角声起,复叹心伤悲,欲把鲜血向土撒,愿做勇士不为囚。

千钧一发生死际,将军至,神医出,寒甲冷剑不做停,青衣挥墨神方现。南县危机由此解。

将军一同把家建。转头欲问神医家何处,只见仙人已向苍山去。”此后,神医不出。

……江浙一带,自前朝以来就慢慢富庶起来。这里地理位置优越,战火动荡主要在北方,

波及程度较低,加上这里的地方官也算一方霸主,割据一方,实力强大,

这里的百姓生活还算相对宁静。这一带,宁县这个地方较为出名,自然也很富庶。

在宁县繁华的巷子里,有一处宅院,这里檐牙高啄,廊腰缦回。门外有些许人们穿着麻衣,

长衫,背着药篓,拿着张告示递给门人。等待着被这家主人召见。宅子的一间屋内,

雾缓缓在香炉上飘着,飘到了床前,飘到了这间屋子,飘到了院子里,飘的人昏昏欲睡。

这里极静,一张床前,围着数十人,或许是极致的静谧,倒是增添了些许悲凉。

一声叹息在房中突兀地响起,床前缓缓站起一人,他的手从一只苍白瘦弱的手腕上拿起来。

“抱歉,老夫也无能为力”,一句话压在了多少人心上。这位老者曾是御医,

连天子都称其能,称道其为神医妙手。床上被褥精致,在这艳丽的颜色,精美的花纹上,

躺着一个脸色苍白,身形瘦弱的孩子。看着也就五六岁,可实际九岁了啊。小孩子眉头皱着,

从眉间的褶皱中,窥见了她的痛苦。床前一对夫妇身着富贵,服饰精美。

可这份精致下确实藏不住的憔悴忧心。那位夫人闻声低泣,那位老爷也面露痛苦。

周围的人纷纷宽慰,数十人早已对来这里的目的缄口不言,慢慢地,告辞的人越来越多。

房中也仅剩了一家三口,和那位老御医。门外那些拿着告示的人看着一个个人叹气出来,

面露可惜。他们从身边经过时,只听嘴里念着:“没救,没救。”门外的人听着这里,

叹口气,也歇了心思,离开了这座繁华的府邸。这宁家,商贾起家,

自前朝起对商人管理松了很多,慢慢地发展,也壮大起来,在这片土地上有着不小的名望。

到了这一代,原来宁家老爷有三个儿子。一个儿子参军去,在战场上残了,所幸活着回来了,

还为家里挣得一份荣誉。一个儿子从文,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理想,理想大,

不代表成果大。宁老爷早就看出这二儿子不适合,劝他放弃。士农工商,商在末,

就算本朝君主放开限制,准许商人报考,但固有观念还是有的。宁二爷倒是通过了考试,

却处处遭受排挤,做了一个小官,干点杂事,所幸离家近,还可以靠家里帮衬,也不算难过。

只有三儿子,有从商天赋但不走心。宁家老爷生前,怕被这三儿子败光了家业,

终日忧心忡忡的。可不管怎样,他走后,这家业也只能传给不靠谱的三儿子。

这宁三爷自来叛逆,但好听点就是侠义,少年时期,游山玩水,后来宁老爷走后,

总得扛起家里责任来,也就收了心。他与妻子得子不易,自是千般疼万般爱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