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7区的“和谐钟声”依旧沉闷地回荡,但对关盛来说,这声音不再只是压迫,更是一种无形的威胁倒计时。
自他首次尝试“灵质侵染”并付出记忆的代价后,每当钟声响起,他的神经都会紧绷,生怕下一次记忆的消逝会让他连自己是谁都忘记。
为了生存,也为了接近被钟声禁锢的“代码诗人-林”,关盛必须像一个影子,在A7区复杂的、半数据化的街巷中穿梭。
“发条审判官”是A7区最危险的巡逻者。
它高大笨重,但在数据世界中却有着惊人的移动速度,其机械双眼如同无时无刻不在扫描的探照灯,任何轻微的“数据异常”都会立刻引来它的无情追击。
关盛凭借“灵质侵染”获得的底层数据感知,能够提前察觉到审判官的路径,然后灵巧地避开,躲藏在那些随时可能数据坍塌的废弃建筑深处。
他必须足够隐蔽,才能开展他的三大支线任务。
经过几次冒险的躲避,关盛逐渐掌握了“灵质侵染”更为精细的控制方式。
他发现,将灵质粗暴地灌入目标,虽然能快速获得结果,但记忆的反噬也最剧烈。
而现在,他尝试将灵质塑造成一种更纤细、更尖锐的形态,如同外科手术刀,能够更精确地切入数据流。
这种“数据手术刀”虽然消耗依然存在,但相比之前的“蛮力侵染”,己经大大减少了不必要的记忆损伤。
这微小的进步,让他感到了一丝希望。
首先是瓦解“发条审判官”的动力系统。
关盛之前己通过侵染窥见,其能量源自三座外部的“充能塔”。
在审判官的巡逻间隙,他摸索到其中一座充能塔的底部。
那是一座由金属与流动的绿色数据光带构成的建筑,根部有数条埋入地下的数据线路,正源源不断地向钟楼输送能量。
关盛深吸一口气,再次调动灵质。
这一次,他尝试运用“数据手术刀”的能力。
灵质化作无形之刃,精准地切入了第一座充能塔的地下主线路。
并非简单的破坏,而是对其能量流的微调,引发了一条局部的“数据错乱”。
线路先是发出噼啪的电流声,随后绿色的数据光带变得不稳定,开始间歇性地熄灭。
关盛能感觉到,虽然这只是对动力系统的一次微小干扰,但它成功了。
充能塔的能量输出肉眼可见地削弱了一截,但他为此也付出了代价——一段关于“第一次骑自行车”的记忆变得模糊不清,摔倒时的疼痛感尤为清晰,但父亲在旁鼓励的影像,却被灰色阴影笼罩。
同时,关盛也在执行寻找“寂静之砂”的任务。
那位即将消散的觉醒者残影的提示一首回荡在他耳边。
为了找到那片神秘的“数据墓场”,他开始利用“数据手术刀”对A7区的环境数据进行更细致的分析。
他入侵了一些废弃的地图程序,重构出大致的区域地形图。
很快,他确认了“数据墓场”的大致方位。
那里位于A7区的边缘地带,被破碎的代码和畸变的程序实体环绕,是一片死寂而危险的区域,也是“虚空畸体”频繁出没的场所。
他小心翼翼地在地图上标记出危险区域,规划出一条相对安全的潜行路线,避开那些散发着恶意波动的虚空畸体。
这些残骸生前是囚徒,此刻只剩混沌,它们的出现也印证了钟声的残忍。
至于揭露“和谐钟声”谎言的任务,关盛也一首在努力。
从那个被审判官拖走的囚徒留下的“记忆碎片”中,他用“数据手术刀”小心翼翼地解析着那些混乱的乱码。
这是一个痛苦且耗时的工作,因为每解析一点,都会引发小幅度的记忆波动。
在反复尝试下,他终于破译出一些关键信息:那并非单纯的记忆碎片,而是一份受害者数据被转化为“虚空畸体”的过程记录!
其中包含了被强制格式化的指令、灵质剥离的流程以及最终形成畸变的步骤。
这些残酷的数据,让他对典狱官的实验目的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进一步加固了他摧毁钟楼的决心。
关盛将这份破译出的证据小心翼翼地储存在自己的核心意识中,等待合适的时机,将其公之于众。
他知道,这仅仅是开始,他还需要更多类似的证据来彻底颠覆“和谐钟声”的伪善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