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零点推书!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我回五代十国做皇帝

第3章 五代烽烟入眼来

发表时间: 2025-09-28
晨光透过糊着细棉纸的窗棂,在青砖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杨越睁开眼,宿醉的头痛尚未完全消散,鼻尖萦绕着淡淡的草木灰和劣质熏香混合的味道。

他猛地坐起身,环顾西周——低矮的木质房梁,铺着粗布锦缎的硬板床,以及床边一个身着青布襦裙、正端着铜盆进来的少女。

“公子醒了?”

少女声音清脆,将铜盆放在梳妆台上,屈膝行了个简单的礼,“奴婢伺候您洗漱。”

是笑笑。

杨越定了定神,昨夜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酒馆里的豪饮、与陌生书生的争论、失足落水的冰凉,以及醒来后发现自己身处一个完全陌生的时代——五代十国,后梁开平三年(公元909年),地点是郓州(今山东东平)。

而眼前的笑笑,是原主“杨越”的贴身侍女,也是他如今唯一可以信任的人。

“不必多礼,”杨越揉了揉眉心,努力让自己的语气显得平静,“昨天……我喝醉了,没说什么胡话吧?”

笑笑脸上泛起一丝红晕,低下头小声道:“公子只是说些壮志未酬的话,还骂了几句当朝的奸佞,别的倒没什么。”

杨越松了口气,看来原主的性格与自己有几分相似,都是心怀抱负却不得志的类型,这倒省去了不少伪装的麻烦。

他起身走到铜镜前,镜中是一张二十岁左右的脸庞,剑眉星目,鼻梁高挺,只是脸色有些苍白,眼神里带着几分挥之不去的忧郁——这便是他在这个时代的新身份,一个家道中落的前朝官员之子,因得罪权贵而避居郓州,靠变卖祖产度日。

“笑笑,”杨越转过身,语气严肃了几分,“从今天起,有些事我要问你,你必须如实回答,不能有半分隐瞒。”

笑笑见他神色凝重,连忙点头:“公子尽管问,奴婢知无不言。”

杨越拉过一把椅子坐下,示意笑笑也坐,随即抛出了第一个问题:“现在的皇帝是谁?

朝政如何?”

“当今圣上是梁太祖朱温陛下啊。”

笑笑有些疑惑地看着他,似乎不明白公子为何会问如此基础的问题,但还是老实回答,“听说陛下登基己经三年了,国号大梁,定都汴梁。

只是朝堂上不太安稳,那些藩镇节度使个个手握重兵,不太听从朝廷号令。

前阵子还有消息说,河东的李克用又在边境挑起战事了。”

朱温、李克用……杨越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这些名字如雷贯耳。

他清楚地记得,朱温原本是黄巢起义军的将领,后来投降唐朝,凭借军功一步步爬上高位,最终篡唐称帝,建立后梁。

而李克用是沙陀族人,世代为唐朝效力,与朱温是死对头,两人为了争夺天下,在北方连年征战,这便是五代十国乱世的开端。

“那除了后梁和李克用的河东,南方还有哪些势力?”

杨越继续问道。

他知道,五代主要是指北方相继更替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而十国则是南方和边缘地区并存的多个割据政权。

笑笑想了想,回答道:“奴婢听街上的说书先生讲过,南方有吴国、南唐、吴越、闽国、南汉、楚国、蜀国什么的,好多呢。

听说吴国的杨行密最厉害,占据了江淮一带,富得流油;还有蜀国,山川险要,皇帝在里面关起门来当土皇帝,日子过得很舒服。”

杨越点点头,笑笑的描述虽然简单,但大致符合历史。

南方的割据政权相对北方来说,战事较少,经济文化更为繁荣,这也是后来赵匡胤能先南后北统一中国的重要原因。

不过,现在才是后梁开平三年,许多政权还未正式建国,比如南唐是后来李昪取代吴国建立的,而蜀国此时应该是前蜀,由王建统治。

“郓州现在归谁管?

地方官是谁?

兵力如何?”

杨越将话题拉回眼前。

他现在身处郓州,必须先了解这里的情况,才能立足。

“郓州属于天平军节度使管辖,节度使是朱友裕大人。”

笑笑回答道,“朱大人是陛下的长子,为人还算宽厚,治下还算太平。

郓州的兵力大概有三万左右,主要是防备河东的李克用和东边的兖州节度使。

地方官是知州事李从温大人,听说他是朱大人的亲信。”

朱友裕?

杨越心中一动。

他记得朱温的长子朱友裕确实曾担任天平军节度使,镇守郓州,而且此人颇有军事才能,可惜英年早逝。

如果能搭上朱友裕这条线,或许能为自己找到一条出路。

不过,朱温生性多疑,对儿子们也不信任,朱友裕虽然是长子,但地位并不稳固,这其中的风险也需要考虑。

接下来的几天,杨越一边让笑笑帮忙整理原主留下的书籍和信件,试图从中获取更多信息,一边乔装打扮,亲自上街打探消息。

郓州作为天平军节度使的治所,算是一座中等规模的城市,街道两旁店铺林立,有卖粮食的、布匹的、铁器的,还有酒楼、茶馆、妓院,人来人往,还算热闹。

杨越发现,虽然身处乱世,但郓州的商业活动还算活跃,这主要得益于天平军节度使朱友裕采取了相对宽松的经济政策,鼓励农桑和贸易。

不过,街道上也能看到不少流民,他们大多是从北方战乱地区逃过来的,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眼神里充满了绝望。

这让杨越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五代十国的残酷——战争不仅是军队之间的厮杀,更是对普通百姓的无情碾压。

在茶馆里,杨越听到了许多关于时局的议论。

有人说朱温最近又在猜忌功臣,杀了几个跟随他多年的老将;有人说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英勇善战,己经在河东招募了不少精兵,迟早要南下报仇;还有人说南方的吴国和吴越最近因为边界问题发生了摩擦,可能要开战了。

这些消息真假难辨,但都反映出当前局势的动荡不安。

杨越还注意到,郓州的官员和士族对后梁朝廷的态度并不一致。

一些人认为朱温篡唐称帝是大逆不道,暗中怀念唐朝;一些人则认为朱温能结束唐朝末年的混乱,是天命所归,愿意为他效力;还有一些人则持观望态度,谁强就依附谁。

这种复杂的态度,也为杨越提供了可乘之机。

除了打探消息,杨越还开始系统地学习这个时代的知识。

他发现,原主虽然家道中落,但留下了不少书籍,其中包括《史记》《汉书》等史书,还有一些兵法和农书。

杨越原本就对历史有一定的了解,现在结合这些古籍,对五代十国的历史脉络、政治制度、军事情况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他还利用自己现代的知识,对一些历史事件进行分析,试图找出其中的规律和机遇。

比如,他知道朱温虽然建立了后梁,但他晚年荒淫无道,猜忌心极重,最终会被自己的儿子朱友珪所杀,而朱友珪登基后不久又会被弟弟朱友贞推翻,后梁的国力也会因此大大削弱。

而李克用死后,他的儿子李存勖会继承河东的势力,最终灭掉后梁,建立后唐。

但李存勖后期沉迷酒色,宠信伶人,最终也会众叛亲离,死于非命。

这些历史的转折点,都是杨越可以利用的机会。

在学习的同时,杨越也没有忘记锻炼身体。

他知道,在这个乱世,没有一副好身板是不行的。

原主因为长期郁郁寡欢,身体比较虚弱,杨越便每天早上起来跑步、练拳,虽然没有专业的教练指导,但凭借着现代的健身知识,效果也十分显著。

短短几天下来,他的脸色就红润了不少,精神也更加饱满。

笑笑看着公子的变化,心中既惊讶又欣慰。

她发现,公子自从上次喝醉落水后,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样消沉颓废,而是变得眼神坚定,充满了活力,而且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每天都在不停地学习和打探消息。

虽然她不知道公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但她能感觉到,公子正在为某件大事做准备。

这天晚上,杨越正在灯下研读《孙子兵法》,笑笑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小米粥走了进来。

“公子,夜深了,喝碗粥暖暖胃吧。”

杨越放下书,接过粥碗,喝了一口,感觉浑身都暖和了起来。

“笑笑,这段时间辛苦你了。”

笑笑笑了笑,说道:“公子说的哪里话,这都是奴婢应该做的。

公子,您最近每天都这么辛苦,是有什么打算吗?”

杨越看着笑笑,沉吟了片刻,决定对她透露一些自己的想法。

“笑笑,你也看到了,现在这个时代,战乱频繁,民不聊生。

我不想再像以前那样浑浑噩噩地过日子,我想做一些大事,改变这个乱世,让百姓能过上安稳的日子。”

笑笑愣住了,她没想到公子竟然有如此远大的志向。

“公子,您……您想做皇帝吗?”

杨越没有首接回答,只是看着窗外漆黑的夜空,语气坚定地说道:“我想结束这纷争的时代,让天下统一,让百姓安居乐业。

至于是不是皇帝,并不重要。”

笑笑看着公子坚毅的背影,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敬佩之情。

她屈膝跪下,郑重地说道:“公子若有此心,奴婢愿意誓死追随公子,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杨越连忙扶起她,感动地说道:“笑笑,谢谢你。

有你在我身边,我就更有信心了。”

从那天起,笑笑更加用心地伺候杨越,同时也开始帮他留意各种信息,收集一些有用的情报。

杨越则继续一边学习和锻炼,一边寻找机会。

他知道,想要在这个乱世中立足,甚至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要有足够的实力和人脉。

而现在,他最缺的就是一个机会——一个能让他崭露头角,进入当权者视野的机会。

他相信,这个机会不会太远。

因为他清楚地记得,历史的车轮正在滚滚向前,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在后梁的土地上掀起。

而他,杨越,将在这场风暴中,迈出自己争霸天下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