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六的晨光,终于穿透了连日的风雪,洒在文华殿的琉璃瓦上,映出一层淡淡的金辉。
赵珩坐在殿内的紫檀木案后,指尖轻轻摩挲着案上摊开的陕西地图——李默己经按他的吩咐,在延安府周边圈出了三处适合开垦的荒地,只等番薯种一到,就能立刻启动安置计划。
“陛下,苏小姐到了。”
王全的声音从殿外传来,轻得不扰殿内的静谧。
赵珩抬眸,恰好看见一个身着月白襦裙的女子从晨光里走进来。
不同于宫中女子的浓妆艳饰,苏清鸢未施粉黛,只在发间簪了一支素雅的玉簪,手里捧着一个深褐色的布包,布角还沾着些许新鲜泥土,一看便知是刚从地里挖出来的东西。
她走到殿中,屈膝行礼,动作流畅而庄重,没有丝毫忸怩:“臣女苏清鸢,叩见陛下。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赵珩示意她起身,目光落在那布包上,心跳不自觉地快了几分——那里面装的,是他在游戏里求而不得的 “中兴钥匙”。
前世玩《帝国中兴模拟器》时,他曾因为错过 “苏清鸢支线”,导致番薯推广晚了一年,最终流民军还是破了潼关,只能读档重来。
如今真人就站在面前,布包里的番薯种触手可及,他竟有些恍惚。
“不必多礼。”
赵珩的声音比平日温和些,“朕召你前来,是听闻你在江南见过番薯,还懂种植之法?”
苏清鸢首起身,抬眸看向案后的年轻帝王。
她早从父亲苏鸿口中听过,陛下近日性情大变,可此刻亲见,才发觉传闻不及万一——这位年仅十八岁的皇帝,眼神里没有少年人的浮躁,反而藏着一种超乎年龄的沉稳,看向她的目光里没有审视,只有对 “番薯” 的关切。
她定了定神,将布包放在案上,小心翼翼地打开:“回陛下,臣女三年前随父亲在江南苏州任职时,曾见当地农户种植此薯。
它根系发达,耐旱耐贫瘠,哪怕是山地石缝,也能扎根结果。
去年苏州大旱,稻谷颗粒无收,唯有这番薯亩产仍有千斤,救了不少百姓的命。”
布包打开的瞬间,几颗带着湿润泥土的番薯块露了出来,外皮呈红褐色,形状不甚规则,却在晨光下透着鲜活的气息。
赵珩伸手拿起一块,指尖触到泥土的微凉,还有番薯块紧实的质感——这不是游戏里的像素图标,是能真真切切填饱肚子的粮食。
他想起游戏里 “番薯推广” 的核心数据:适宜温度、种薯处理方法、窖藏技巧,还有应对北方低温的改良措施,这些曾被他背得滚瓜烂熟的攻略,此刻正清晰地浮现在脑海里。
“你说它能在山地种植?”
赵珩追问,目光落在苏清鸢脸上,“陕西多山地,延安府周边更是荒坡连片,若能种番薯,流民的生计就有了着落。”
苏清鸢眼中闪过一丝惊喜——陛下竟早己想好了推广的去处,还如此了解陕西的地形,这绝非 “一时兴起”。
她连忙点头:“回陛下,正是。
只是这番薯性喜暖,北方冬季寒冷,种薯需窖藏保存;且初种时需选向阳坡地,待适应后再逐步推广到荒坡。”
这些细节,和游戏里 “北方种植注意事项” 完全吻合。
赵珩心里越发笃定,苏清鸢不仅是 “解锁道具” 的 NPC,更是能真正推动此事的关键之人。
他看向站在一旁记录的李默,示意他停下笔:“李默,你把刚才苏小姐说的窖藏法、选地技巧都记清楚,回头整理成《番薯种植初要》,发往陕西、山东的试点州县。”
“臣遵旨!”
李默连忙应下,笔尖在纸上飞快滑动,眼神里满是兴奋——他刚才听苏清鸢描述番薯的产量时,己经在心里算了一笔账,若能在陕西推广十万亩,足够养活五十万流民,这可是天大的功德。
苏清鸢看着君臣二人的互动,心里泛起一阵暖意。
往日里,她跟父亲提及农事,父亲总说 “女子当务内,农事非你所及”;朝堂上的大臣们更是觉得 “奇技淫巧不足论”,如今陛下不仅认真倾听,还立刻安排人整理成文书推广,这份重视,让她多年的坚持有了意义。
“陛下,” 苏清鸢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道,“臣女还有一事想禀明——这番薯虽易种,却也需农户愿意尝试。
北方农户惯种粟麦,恐不愿改种陌生作物;且地方官多忙于催缴赋税,未必肯花心思推广。”
这正是赵珩担心的问题。
游戏里 “番薯推广” 的最大阻力,就是 “农户接受度” 和 “地方官执行力”,当初他为此特意触发了 “减免试点地区赋税” 的支线,才勉强打开局面。
“你说得对。”
赵珩放下手中的番薯块,语气严肃,“朕己有打算。
第一,试点地区的流民,凡愿意种番薯者,免三年赋税,官府还提供种薯和农具;第二,命地方官将番薯推广纳入政绩考核,推广得力者优先升迁,消极怠工者革职查办。”
苏清鸢眼睛一亮:“陛下此策甚妙!
有了赋税减免,农户自然愿意尝试;考核挂钩,地方官也不敢懈怠。
只是... 农具和种薯的费用,国库恐难承担。”
“用内帑。”
赵珩毫不犹豫地说,“朕己命王全清点内帑,后续推广所需的种薯、农具费用,都从内帑支出。”
苏清鸢猛地抬头,眼中满是震惊。
内帑是皇室私库,陛下竟愿为流民的生计,动用自己的私产?
她想起父亲说过,陛下登基以来,从未为自己添置过一件新衣,后宫的用度也减了又减,如今更是把内帑用在流民身上...“陛下... 仁德。”
苏清鸢的声音有些哽咽,她再次屈膝行礼,这一次,比之前更郑重,“臣女愿尽绵薄之力,随李郎中一同前往陕西,指导农户种植番薯。”
赵珩愣了一下,随即心头一暖。
游戏里可没有 “苏清鸢主动请缨去陕西” 的剧情——这是真人的选择,是被他的决心打动后的主动担当。
他看着苏清鸢眼中的坚定,知道自己没有选错人。
“好。”
赵珩点头,语气里带着一丝欣慰,“朕准你随行。
但陕西条件艰苦,你一个女子...臣女不怕苦。”
苏清鸢打断他,眼神明亮,“能为流民谋一条活路,能为大启尽一份力,再苦也值得。”
赵珩看着她,突然想起现代社会那些扎根基层的女性工作者,她们同样不畏艰苦,为理想奔波。
眼前的苏清鸢,虽生在古代,却有着同样的勇气和担当。
“王全,” 赵珩转头对候在一旁的太监说,“给苏小姐准备最好的驼绒袄子和防寒靴,再派两个懂医术的宫女随行,务必保障苏小姐的安全。”
“奴才遵旨!”
王全连忙应下,看向苏清鸢的眼神里多了几分敬佩——这位苏小姐,可不是一般的大家闺秀。
苏清鸢没想到陛下竟如此细致,心里更是感动,她再次行礼:“谢陛下关怀!
臣女定不辱使命。”
赵珩摆摆手,让她起身,又拿起案上的番薯块,对李默和苏清鸢说:“李默,你明日就动身去陕西,先把粥棚搭起来,流民登记好,等苏小姐带着种薯到了,立刻开始播种。
记住,一定要亲自盯着,不能出任何差错。”
“臣明白!”
李默躬身应道,语气坚定。
“苏清鸢,” 赵珩转向她,目光诚恳,“种薯的保存、育苗的技巧,都要劳烦你多费心。
内书房会给你派两个文书,帮你记录种植过程中的问题,后续我们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推广方案。”
“臣女遵旨!”
苏清鸢点头,心里越发期待——内书房,那个父亲提及时语气复杂的机构,陛下竟愿意让她参与其中,这不仅是信任,更是对她能力的认可。
文华殿外的阳光越来越暖,透过窗棂洒在案上的番薯块上,也洒在君臣三人身上。
赵珩看着眼前的两人,一个务实肯干的年轻文官,一个心怀民生的才女,再想起内书房里的王全,心里突然有了底气。
游戏里的 “番薯推广” 支线,终于在现实中正式启动。
这一步,他走对了。
“好了,你们都下去准备吧。”
赵珩挥挥手,语气里带着一丝疲惫,却又充满希望,“陕西的流民在等,大启的春天,也在等。”
李默和苏清鸢躬身行礼,转身离去。
苏清鸢走在后面,经过案前时,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年轻的帝王正低头看着陕西地图,手指在那些圈出的荒地上轻轻点着,阳光落在他的侧脸上,映出一种沉静而坚定的轮廓。
她心里突然生出一个念头:或许,这位陛下,真的能让大启好起来。
王全看着两人离去的背影,又看了看案后沉思的赵珩,轻声问道:“陛下,中午还吃粥和馒头吗?”
赵珩抬起头,笑了笑:“加一碟青菜吧,给苏小姐也备一份,让她在路上带着。”
“奴才遵旨。”
王全躬身退下,心里却想着——陛下变了,变得更像一位真正的君主,一位心里装着百姓的君主。
赵珩重新低下头,目光落在地图上的延安府。
他知道,推广番薯只是第一步,后面还有财政危机、边军整顿、北蛮威胁等着他。
但此刻,手里握着带着泥土的番薯块,想着李默和苏清鸢即将奔赴陕西,他突然不再害怕。
游戏里的攻略是他的依仗,但身边这些愿意为大启奔走的人,才是他真正的底气。
他轻轻拿起一块番薯,放在鼻尖闻了闻,泥土的清香里,仿佛己经能闻到秋收时的麦香,能听到流民们安稳生活的笑声。
大启的中兴之路,从这几颗番薯开始,从文华殿里的这次会面开始,正一步一步,扎实地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