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梦瑶被禁足后,沈清辞房里终于恢复了安静。
她靠在软枕上,开始梳理眼前的局势。
内宅之中,嫡母柳氏虎视眈眈,旁支亲戚各怀心思,想要站稳脚跟,必须要有自己的人手。
而身边最亲近的,便是贴身丫鬟晚晴。
这几日,沈清辞一首在不动声色地观察晚晴。
她发现,这个小丫鬟对原主是真心实意的好。
在她“昏迷”期间,晚晴不仅衣不解带地照顾,还曾偷偷拿着药渣去请教府外的郎中,试图找出小姐昏迷的真相,只是被柳氏的心腹发现后拦了下来。
这份忠心,难能可贵。
傍晚时分,晚晴端着安神汤走进来,见沈清辞醒着,便轻声问道:“小姐,您感觉好些了吗?
该喝安神汤了。”
沈清辞接过汤碗,却没有立刻喝,而是看着晚晴,语气温和地说:“晚晴,你坐下,我有话跟你说。”
晚晴有些受宠若惊,连忙在床边的小凳上坐下:“小姐请讲,奴婢听着。”
“晚晴,”沈清辞放下汤碗,目光真诚地看着她,“我知道,在我昏迷的时候,你为我做了很多事,甚至还去查过药的事情。
谢谢你。”
晚晴愣了一下,随即眼眶一红:“小姐,这都是奴婢应该做的。
只要小姐能好起来,奴婢做什么都愿意。”
“我知道你对我忠心。”
沈清辞点了点头,话锋一转,“但你也看到了,这次我‘生病’,并非意外。
有人不想让我活下来。”
晚晴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小姐,您是说……真的是二小姐她们干的?”
“是与不是,日后自会有分晓。”
沈清辞没有明说,却也暗示得足够清楚,“晚晴,我不再是以前那个只会痴恋三皇子、任人拿捏的沈清辞了。
从鬼门关走了一遭,我明白了很多事。
我要保护自己,保护那些对我好的人。”
她看着晚晴,一字一句地问道:“我需要一个绝对可靠的人,留在我身边,帮我收集信息,应对那些明枪暗箭。
晚晴,你愿意帮我吗?”
晚晴看着沈清辞眼中从未有过的坚定和信任,心中激荡不己。
她猛地站起身,跪在地上,郑重地磕了三个头:“小姐放心!
奴婢对天发誓,此生定当忠心耿耿,追随小姐,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若有二心,天打雷劈!”
“快起来。”
沈清辞连忙扶起她,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在这陌生的古代,终于有了第一个可以信任的人。
“以后,在我面前不用行此大礼。”
沈清辞拍了拍她的肩膀,“我们是主仆,更是姐妹。”
晚晴感动得热泪盈眶,用力点了点头。
收服了晚晴,沈清辞心中安定了不少。
但她知道,仅凭晚晴一人还不够。
她需要更多的助力,尤其是在府中根基深厚、知晓内情的老人。
“晚晴,”沈清辞问道,“你知道我母亲生前的陪房刘妈妈现在在哪里吗?”
原主的记忆中,刘妈妈是母亲苏氏最信任的人,为人精明能干,忠心耿耿。
只是母亲去世后,柳氏掌权,刘妈妈便被边缘化,调到了偏僻的院子里管理杂务。
“知道!”
晚晴立刻回答,“刘妈妈就在西跨院。
只是她年纪大了,又不受夫人待见,平日里很少出来。”
“很好。”
沈清辞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你想办法去一趟西跨院,悄悄告诉刘妈妈,就说我有要事找她,让她明日巳时,借口给我送母亲生前最喜欢的桂花糕,来我房里一趟。
记住,一定要小心,不能让任何人知道。”
“是,小姐,奴婢明白。”
晚晴立刻领命而去。
第二天巳时,刘妈妈果然提着一个食盒,准时出现在了沈清辞的院子里。
她己经年近六十,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眼神锐利,一看就不是普通的老人。
“老奴刘妈妈,见过大小姐。”
刘妈妈规规矩矩地行礼,语气平淡,听不出喜怒。
“刘妈妈快请起。”
沈清辞连忙起身相扶,“多年来,辛苦刘妈妈了。”
刘妈妈愣了一下,似乎没想到这位一向“痴傻”的大小姐会说出这样的话。
她抬起头,仔细打量着沈清辞,眼中闪过一丝疑惑。
沈清辞知道她在怀疑,便开门见山:“刘妈妈,我知道您是母亲最信任的人。
母亲去世得早,我以前不懂事,让您受委屈了。
但现在,我醒了。
我知道母亲的死或许也并非意外,我更知道,府里有人容不下我。”
她从怀中取出一支小巧的、刻着兰花纹样的银簪——这是原主母亲苏氏生前最喜欢的饰品,也是刘妈妈亲手为她打造的。
“刘妈妈,这是母亲的东西。”
沈清辞将银簪递给她,“我知道您手里,一定有母亲留下的东西,也一定知道一些别人不知道的事情。
我需要您的帮助,帮我查明真相,帮我在这府里活下去。”
刘妈妈接过银簪,看着上面熟悉的纹样,眼眶瞬间红了。
她沉默了许久,才抬起头,眼中己满是坚定:“大小姐放心。
夫人待老奴恩重如山,老奴本就有心为夫人和大小姐做点什么。
只是以前大小姐……如今大小姐既然醒了,老奴定当全力相助!”
沈清辞心中大喜,她知道,自己又争取到了一个重要的盟友。
有了晚晴的机灵和刘妈妈的沉稳老练,她在这深宅大院里,终于有了一道初步的防线。
接下来,她要做的,就是找到母亲留下的那些隐秘,为自己增添更多的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