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零点推书!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清溪村的田间岁月

第3章 巧思与偏见

发表时间: 2025-10-03
日影再斜一些,苏守义扛着捆好的柴禾回到家中时,院落里的气氛与午后略有不同。

柳阿婆依旧坐在织机前,但梭子的节奏似乎慢了些,目光不时担忧地瞟向门槛方向。

苏老爹己收好草药,坐在院中矮凳上,默默修补着一副旧渔网,眉头微蹙。

门槛处,苏守智不再是单纯地编织鸡笼。

他脚边散落着更多削好的竹片、粗细不一的木棍,还有一把小刻刀。

他正全神贯注地摆弄着一个奇特的物件雏形——几根竹片交错搭成一个框架,中间有活动的机括,看起来既不像农具,更不像鸡笼。

他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对周遭微妙的变化浑然未觉。

苏守义放下柴禾,察觉到空气中的一丝凝滞,低声问柳阿婆:“娘,咋了?”

柳阿婆朝守智的方向努努嘴,轻叹道:“方才赵老爷家的管家过来收今年的桑叶钱,瞧见守智鼓捣这玩意儿,说了几句闲话。”

恰在此时,里正赵德福去而复返,像是特意过来串门,实则目光也落在了苏守智那些零碎上。

他踱步过来,带着几分长者的口吻:“守智啊,又摆弄这些呢?

不是大伯说你,年轻人,心思还是要放在正经营生上。

你看你大哥,种地是一把好手;你爹,草药、打鱼样样在行。

你这整天琢磨这些奇巧玩意儿,能当饭吃?”

苏守智抬起头,年轻的脸庞因被打断和质疑而涨得通红,他握紧了手中的半成品,争辩道:“里正大伯,这不是奇巧玩意儿!

我想做个新式的插秧器!

要是成了,插秧能省不少力气,也不用老是弯着腰……插秧器?”

赵德福嗤笑一声,不以为然地摇摇头,“老祖宗传下来的法子,弯腰插秧,天经地义!

你这竹片木棍搭的,能比人手灵巧?

净浪费好材料!

有这功夫,不如多编几个鸡笼拿到集市上换钱,或者帮你大哥去锄地,才是正经。”

苏守智梗着脖子,还想反驳,却被苏老爹沉声打断:“守智,里正也是为你好。”

苏老爹的话不多,却带着分量。

苏守智像被兜头浇了盆冷水,嘴唇翕动了几下,最终低下头,不再言语,只是用力攥着那未成形的插秧器框架,指节泛白。

赵德福见苏老爹发了话,满意地点点头,又闲扯两句,便背着手走了。

院内一时寂静。

苏守义走过去,想拍拍弟弟的肩膀,也不知该说什么。

他知道二弟心灵手巧,那些小改动确实有用,比如家里那把他用着顺手的斧头,就是守智重新打磨安了柄。

可里正和村里大多数人的看法,他也明白,种田吃饭,踏实是本分。

柳阿婆停下织机,走到守智身边,没有责备,只是弯腰将散落在地的、还能用的竹片细心地捡起来,拢到一起,放在他脚边,柔声道:“想弄就弄吧,小心别划着手。

只是……别耽误了该做的活计,也别叫人说了闲话去。”

这话与其说是约束,不如说是无奈的庇护。

苏守智抬起头,看到母亲眼中并无责备,只有理解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他心头一酸,闷闷地“嗯”了一声。

苏老爹修补渔网的手一首没停,这时才缓缓开口,声音平稳:“做事,光想不行,得做出个样子给人看。”

他没有看守智,像是在对空气说话,却又字字清晰。

苏守智沉默着,将那个简陋的插秧器框架和工具默默收拢到墙角,重新拿起未编完的鸡笼,手指翻飞,速度比之前快了许多,带着一股不服输的倔强。

然而,他那双总是闪烁着好奇与灵动的眼睛里,此刻却蒙上了一层阴霾与不甘。

夕阳的余晖将他的影子拉得长长的,孤单地投在斑驳的泥地上。

院落里,织机声、修补渔网的梭子声重新响起,却似乎都带着一份沉重。

创新的嫩芽,在现实的偏见与压力下,艰难地寻找着破土而出的缝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