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西点的缂丝工坊还浸在墨色里,只有苏晚的织机前亮着一盏暖黄台灯。
冰蚕丝在灯下发着细碎的银光,她指尖捏着比发丝还细的一缕,左手扶着经线框,右手的乌木梭子轻轻一挑 ——“咔嗒” 声里,玉兰花瓣的边缘又多了一丝半透明的纹路。
指尖的薄茧蹭过丝线时有些发涩,那是十年织缂丝磨出来的印记。
苏晚垂眼盯着织机上的《玉兰图》,半成品的花瓣己经有了七分灵气,可沈明远昨晚的话还在耳边打转:“客户要的是赶工期,花瓣边缘别织那么细,省点时间多接两单。”
她指尖顿了顿,忽然从线盒里抽出一根深灰冰蚕丝。
这根丝比其他的更细,在灯下几乎要隐没,苏晚屏住呼吸,将梭子压得更低,针脚细得像落在丝面上的雪 —— 在最右下角那片玉兰花瓣的褶皱里,开始绣一个米粒大小的 “晚” 字。
横画要藏在经线缝隙里,竖画得顺着花瓣弧度走,连最后一笔的勾锋都得贴着丝线纹理。
苏晚的睫毛垂得很低,额角渗出细汗,首到晨光透过窗户照进工坊,那 “晚” 字才终于织完,不凑近到半尺内,根本看不出异样。
“还没弄完?”
沈明远的声音突然从门口传来,带着刚睡醒的不耐烦。
他穿着熨得平整的衬衫,却没系领带,一手插在裤袋里,扫过织机的眼神像在查货,“客户上午就要来看半成品,你磨磨蹭蹭的,要是耽误了订单……快好了。”
苏晚把最后一缕线头藏进经线里,伸手拂了拂织好的花瓣,冰蚕丝在晨光下泛着水润的光泽,连花瓣上的露珠纹路都透着灵气,“这花瓣边缘要是织粗了,透光感就没了,客户要的是真缂丝,不是粗制滥造的东西。”
沈明远几步走到织机前,弯腰扫了眼成品,手指在边缘划了下,语气更冲:“什么透光感,客户哪懂这些?
你就是死心眼,浪费时间在没用的细节上!”
他说着就要伸手去摸织物,苏晚下意识挡了下 —— 怕他碰乱了那藏在褶皱里的 “晚” 字。
“别碰,刚织好的丝容易勾线。”
她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持。
沈明远的手僵在半空,脸色沉了沉,却没再坚持,只丢下句 “客户来了你自己应付”,转身摔门去了前堂。
苏晚看着他的背影,指尖又摸了摸那 “晚” 字暗纹。
这是外婆教她的法子,当年外婆怕织好的缂丝被人仿冒,就会在不起眼的地方绣上家族印记。
现在她绣 “晚” 字,不是怕仿冒,是怕哪天真被沈明远抢了手艺,连自己织的东西都认不出来。
没等多久,前堂就传来客户的声音。
苏晚抱着《玉兰图》半成品走出工坊,就见一个穿中山装的老人正站在柜台前,手里拿着之前的样品,眉头微蹙。
沈明远正陪着笑:“张老您放心,苏晚的手艺没问题,肯定跟样品一样好。”
“我要的不是‘一样好’。”
张老转过身,目光落在苏晚怀里的织物上,眼睛亮了亮,“我年轻时在苏州见过老缂丝,那花瓣边缘能透光,像沾了露水似的,你们之前的样品还差了点意思。”
苏晚把《玉兰图》铺在展示台上,示意张老靠近:“您看看这个,我在花瓣边缘加了‘通经断纬’的细织法,用的是 0.01mm 的冰蚕丝。”
张老戴着手套的手指轻轻摩挲花瓣,忽然停住,凑近了看,又换了个角度对着光 —— 晨光透过丝线,花瓣边缘真的泛着一层薄透的光晕,连纹路里的细丝都看得清清楚楚。
他忽然指着最右下角的花瓣:“这里是不是有点不一样?”
苏晚心里一紧,面上却不动声色:“您眼尖,这里织了点小纹路,怕织物边缘太单调。”
她没说那是 “晚” 字,沈明远站在旁边,也凑过来看了半天,皱眉道:“没什么不一样啊,张老您是不是看错了?”
“你不懂。”
张老摆摆手,语气里带着赞叹,“这才是真缂丝的功夫!
之前样品的花瓣边缘是平的,这个有层次感,摸着手感都不一样 —— 苏师傅,你没偷工减料,反而加了细节啊!”
沈明远的脸瞬间僵了,刚想插话,张老己经转向苏晚:“这半成品我很满意,剩下的部分就按这个标准来,多少钱我都认。
下次再有活儿,我首接找你,不通过别人了。”
“谢谢张老信任。”
苏晚的嘴角终于有了笑意,指尖轻轻碰了碰那 “晚” 字暗纹 —— 还好她没听沈明远的,守住了这手艺。
送走张老后,沈明远的脸色难看极了,坐在柜台后半天没说话。
苏晚收拾展示台时,偷偷拿出手机,对着张老刚才夸赞的花瓣拍了张照,又翻出之前客户的好评截图,一起存进了加密相册。
她看着手机里的照片,心里忽然定了 —— 沈明远想省细节、赚快钱,可客户要的是真手艺。
只要她守住这缂丝的功夫,守住藏在织物里的 “晚” 字,总有一天,没人能抢得走她的东西。
窗外的太阳越升越高,照在织机上的冰蚕丝上,泛着细碎的光。
苏晚握紧了手里的乌木梭子,指尖的茧蹭过梭子上的纹路,忽然想起外婆说过的话:“缂丝要守‘真’,丝真,心才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