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连载
小说叫做《50万的初恋》是青池的木凤阳的小内容精选:专为书荒朋友们带来的《50万的初恋》主要是描写阮音,林野之间一系列的故作者青池的木凤阳细致的描写让读者沉浸在小说人物的喜怒哀乐50万的初恋
主角:林野,阮音 更新:2025-10-10 11:24:31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她用50万买下他的‘初恋身份’,却不知道自己才是被猎捕的那一个。”第一章
拍卖凌晨一点,浦西嘉里中心 41 层依旧灯火通明。落地玻璃外,黄浦江像一条被 LED 缠裹的巨蟒,缓慢地游向黑暗。阮音把 DCF 模型最后一行敏感性数据敲进 Excel,按下保存,邮件发送给纽约合伙人。系统提示“sent”时,她才意识到自己的左手正无意识地摩挲着右腕内侧——那里有一道浅到几乎看不见的割痕,是去年深夜加班留下的纪念品。电脑右下角的暗网客户端闪了一下,猩红小圆点像脉搏。阮音本打算直接关机,可那圆点跳得越来越急,仿佛知道她的褪黑激素已降到危险阈值。她拖动鼠标,点进“Memory Market”分区,置顶帖挂着一张像素模糊的铜质摩天轮吊牌,绿漆剥落处露出铁黑,像结痂的伤口。出售:初恋回忆,不二价 50 万,限女性她盯着那行字,喉咙里泛起铁锈味。三年前,华山医院神内主任给出诊断:“情感冷漠症伴随初级睡眠相位延迟,建议接受强烈情绪刺激以重建神经递质。”处方下面手写一行小字:“安全可控的‘记忆沉浸疗法’尚未获批,如需黑市渠道,费用约 50 万。”数字像宿命。阮音端起冷掉的蓝山,苦味在舌尖炸开,她听见自己说:成交。ID“FirstLove_50W”的帖子内容极简:“交易含三段服务:1. 真实记忆片段采集、剪辑、植入;2. 7 日复现剧本,线下沉浸式执行;3. 第 8 天零时,卖方永久消失。违约任一方,50 万原路返还,买方将永远失去‘初恋’资格。”阮音用公司做杠杆收购的尽调思维,逐字拆解风险:——“永远失去”无法量化,但“初恋资格”对她而言是零,不存在机会成本;——50 万占她现金 4.2%,可一次性计入“心理健康”费用;——线下执行地点在沪青平公路末端,废弃游乐园,产权归阮氏旗下壳公司,若出意外便于法律切割。她点击“加密竞拍”,输入数字 50 0000,回车。屏幕弹出倒计时 03:00:00,像一颗定时炸弹。阮音靠在椅背,41 层的中央空调发出细微嘶嘶声,仿佛替她提前倒计时。同一时刻,苏州河畔一座废弃仓库,铁门缝隙透出微弱的笔记本光。林野把刚收到的到账短信举到妹妹林朵眼前:“ 500,000.00 CNY 冻结”。17 岁的林朵瘦得只剩一双眼睛,她努力咧嘴,却先咳出一口粉痰,溅在泛黄的床单上。林野用袖子替她擦,嘴里说“没事”,尾音发抖。仓库外,黄浦江货轮汽笛低沉,像为旧城区喊魂。林野打开暗网后台,给买家发出第一条指令:“明晚 23:11,青枫游乐园正门,单车密码 8712。”他合上电脑,月光从破窗漏进来,照得他左腕烫伤疤发亮——那是十年前化学实验室爆炸留下的纪念,也是他和阮音之间唯一被官方记录为“幻觉”的证据。第二天上午,阮音去公司走完付款流程。财务总监看着付款摘要“Memory Therapy”,欲言又止。她签完字,给 HR 发了一封两周休假邮件,然后驱车去青浦。车过沪青平公路,雨刷器扫过薄雾,她看见路边竖着一块褪色的游乐园广告牌:“青枫游乐园 1998 年开园,学生票 8 元。”她胸口莫名发紧,像有人用细线勒住心脏。23:05,阮音把车停在距离游乐园 800 米的荒草里,换上平底鞋,把手机调成飞行模式。她戴上黑色连帽外套,像走进自己经手过的任何一桩并购案——冷静、精确、不留痕迹。23:11,铁门吱呀一声自己开了。门柱上贴着一张 98 版门票,背面用蓝色圆珠笔写着:“任务 1:骑一辆偷来的自行车,载我穿过梧桐路。——阿野”她抬头,锈迹斑斑的摩天轮在夜空里转了一半,像被时间卡住的巨兽。阮音深吸一口气,抬脚迈进去。风从背后合上门,发出“咔哒”一声轻响——交易正式生效。第二章
剧本游乐园内部比阮音想象中更暗。入口大道两侧,旋转木马被拆得只剩钢筋骨架,彩灯垂落,像被剖开的胸腔里裸露的血管。她打开手机手电,光圈掠过一排商铺,橱窗里积着 2006 年的日历,女郎笑容泛黄。左侧停车棚下,停着一辆老式永久牌自行车,车把缠白色医用胶布,后座绑着一只空纸箱。阮音走近,看见密码锁上贴着一张便签:“8712”她输入数字,“啪”一声锁开,像有人提前录好的音效。箱子里放着一只随身听、一副有线耳机、一张便签:“踩踏板,一直向东,别回头。音频 track 1 仅限路上听完,到终点即销毁。”阮音把随身听别在腰间,戴上耳机,按下播放键。沙沙电流声后,少年清冽的嗓音透过二十年磁带孔隙传来:“阮音,你好,我是阿野。现在是 1998 年 9 月 17 日 21 点 46 分,我在梧桐路口等你。你说过想逃掉晚自习,去看河对岸的烟花库存仓库失火——其实那地方没有烟花,只有一片向日葵田。等会儿你载我,我指路,我们偷两朵花再回去……”背景里混入 90 年代苏州河货轮汽笛,真实得让阮音后颈汗毛倒竖。她抬脚上车,纸箱被风吹得“哗啦”响,像有人坐在后座。出园 200 米就是梧桐路。上世纪法国梧桐树冠交错,月光碎成银斑。阮音卖力踩踏,耳机里的少年时而哼歌,时而吹口哨,调子是《东京爱情故事》片尾曲,却故意把节奏拖慢半拍,像怕旋律跑得太快,把回忆甩丢。路的尽头出现一排 80 年代红砖宿舍楼,三单元最左侧窗户忽然亮起昏黄灯。耳机里少年说:“到啦,我住 301,你等我上去拿向日葵种子,别乱跑。”阮音刹车,单脚点地。她抬头,看见窗后有人影一闪而逝——身高轮廓,与耳机里描述的“阿野”完全吻合。她心脏狂跳,理智却发出警报:这是沉浸式剧本,对方提前布置了 NFC 定时灯控,别被带节奏。可情感像决堤。十七岁那个夏天,她确实写过一张“逃晚自习”纸条,却想不起收信人是谁。耳机“滋”一声,磁带走到尽头,随身听自动翻面,却不再出声,像把空白留给她去填补。宿舍楼门口,老式牛奶箱上插着一朵向日葵,花盘下垂,边缘已微微卷曲。花茎绑一张新便签:“任务 2:雨夜分食一只冰镇西瓜。——阿野”阮音取下花,听见头顶乌云滚动,几秒后,豆大雨点砸在梧桐叶上,声音清脆得像无数玻璃珠。路边便利亭卷帘门半掩,里头亮起灯。她推门进去,收银台放着一只剖开的黑皮西瓜,红瓤沁水,旁边两只塑料勺柄上各刻一个字母:R & L。雨声、瓜香、昏黄灯泡,一切像被精密计算。阮音拿起左边勺子L,挖第一口时,她忽然想起医生说过:“味觉与海马体直接挂钩,单一甜味可触发 12% 的封闭记忆释放。”甜味炸开,雨水顺着门帘溅到她手背,凉得她眼眶发热。便利亭角落的音箱响起同一首变调《东京爱情故事》,只是速度恢复正常,像有人把回忆从磁带里放出,重新对准了时轴。雨停时,便利亭灯光熄灭,阮音再次陷入黑暗。手机亮屏,一条定时短信跳出:“任务 3:用同一副耳机听歌,到摩天轮轿厢顶部前,不许说话。——阿野”她回头,收银台已空,只剩两只塑料勺并排躺着,像刚刚完成一场无声的交杯。走出便利亭,雨后的游乐园铁门再次自动打开,像巨兽吞咽。摩天轮不知何时亮起零星座舱灯,主控电箱发出老旧的“嗡嗡”声。轿厢门口,吊着一只牛皮纸袋,里头装着那副有线耳机——线材被仔细缠成 8 字,插头处贴一张迷你便签:“R 是你的右耳,L 是我的左耳。”阮音插上随身听,按下 track 2。这次不是少年独白,而是一段现场录音:1998 年 10 月 3 日,校运会,广播里《突然发生的爱情》前奏响起,观众席嘈杂,少年把耳机掰成两半,塞进自己和“她”的耳朵——录音里,少女笑声像风铃:“干嘛呀,被老师抓到就完了!”少年压低声音:“那就一起完蛋。”阮音站在轿厢里,听自己的笑声从二十年前的磁带里传来,背脊窜上一股冰凉的恍然——那确实是她十七岁的声线,连咬字习惯都一模一样。摩天轮缓缓启动,铁索发出“咔哒、咔哒”的节拍,像有人把两颗心脏锁在同一根链条上。轿厢升到半空时,耳机里少年轻声说:“阮音,准备好把剩下的自己,交还给我了吗?”第三章
摩天轮轿厢升到离地三十米时,旧马达发出“咔——哒”的脱齿声,像有人把二十年前的骨头重新掰直。阮音右手攥紧耳机线,塑料外皮被汗水裹得发黏。Track 2 的录音还在走:少年把耳机掰成两半,广播里《突然发生的爱情》正到副歌,鼓点像心跳外置。她抬眼,看见玻璃反光里的自己——二十八岁,高领风衣,锁骨因呼吸急促而起伏;再往后十厘米,是戴黑色头套的阿野,只露出一双颜色极浅的瞳孔。“……准备好把剩下的自己,交还给我了吗?”这句话从磁带跳到现实,尾音被轿厢的铁皮共振拉得低哑。阮音喉咙发干,她发现自己无法像做尽调那样列 Excel,也无法给情绪设止损线。摩天轮忽然停住。半空的风推得轿厢微微摇晃,像被时间拨弄的钟摆。阿野抬手,把耳机从自己左耳摘下,递到她面前——指尖到指尖,距离 18 厘米,霓虹在指甲盖上碎成紫红。阮音没接,她盯着那只手:指节有旧挫伤,食指外侧一条细疤,像当年实验室玻璃划过的位置。“规则不是不许说话吗?”她声音沙哑。阿野低笑,变声器忘了开,少年音裸出来,带着一点气流刮过麦克的沙:“规则是到顶部前不许说话,现在——”他抬下巴,示意窗外。阮音顺着看去,轿厢恰好悬在最高点,远处沪城灯火像被泼出去的液态金属,江面船笛悠长。“到顶了,”他说,“可以开口。”下一瞬,他左手拉起头套下沿,拉到鼻梁处停住,只露嘴唇和疤痕。唇色偏淡,唇珠却饱满,像十七岁暑假里被她咬过一口的冰镇番茄。阮音听见自己心脏“咚”地砸在胸腔底,回声顺着耳咽管往上冲,震得鼓膜发疼。“林……野?”名字出口,她感觉记忆像被撬开的易拉罐,“嘭”一声白雾四散。对方没应,只把右耳耳机塞进她手心,指尖在她生命线停留 0.5 秒,温度比金属外壳高半度。Track 3 自动播放——是空白,只有电流底噪,像留给她把缺失的词填进去。轿厢开始下降,铁索“咔哒”节奏加快。阿野收回手,重新拉好头套,变声器“嘀”一声接回,少年音被机器磨成平静无波:“任务 4:在化学实验室里制造一场小型火灾,然后一起逃跑。”阮音蹙眉:“这里不是学校。”“实验室已经搬过来了。”摩天轮落地,轿厢门“哗啦”滑开,一条临时铺设的防静电胶垫通向“鬼屋”入口——那是游乐园 90 年代最热门的项目,如今招牌掉漆,只剩“化学恐惧”四个字。阿野先下车,回头冲她抬了抬下巴。夜风吹得他黑色卫衣帽子往后坠,露出后颈一条长疤,像有人曾拿笔沿着脊椎画一条终止线。阮音跟下去,鞋底踩到胶垫边缘,发出“吱”的摩擦声,她忽然意识到:自己正从“买家”变成剧本里的共犯。鬼屋内部被改造成袖珍实验室。通风橱、酒精灯、硝酸甘油模型,一应道具俱全。阿野递给她护目镜,自己戴防毒面具,声音从滤毒罐里传出,闷闷的:“用量我调过,爆炸半径 1.5 米,只会烧掉通风橱上层,不会伤到人。”阮音捏着酒精灯,手心出汗:“如果我不点呢?”“交易中止,50 万退回,你明早醒来会忘了今晚所有事。”他停一秒,补一句,“包括你刚刚在摩天轮上想起的——我的真名。”阮音抬眼,看见防毒面具的镜片后,那双浅色瞳孔微微收缩,像被无形线勒住。她忽然明白:自己手里握着的不是酒精灯,而是他妹妹的命,也是他自己的命。“给我火。”她说。阿野递来一次性打火机,金属壳冰凉。阮音“嚓”一声点燃,火苗舔上酒精灯芯,玻璃罩里“呼”地卷起蓝舌。下一刻,通风橱里“嘭”地闷响,火光炸成橘红浪,警报器发出高频尖叫。阿野抓住她手腕,低声道:“跑!”两人冲出门,夜风卷着化学燃烧的焦苦灌进喉咙。阮音边跑边咳,却听见自己笑出声——十七岁那年,他们也曾这样手牵手冲出实验楼,背后老师怒吼被拉成长长的回声。原来记忆可以被抹平,却压不住折痕;只要温度够,它就重新抬头。跑到摩天轮背面,阿野突然停下,弯腰大口喘气。防毒面具被他扯下,额发湿透,粘在疤痕上。阮音伸手,想拨开那缕发,却在半空停住——规则说:不能揭开面罩。阿野抬头,看见她悬在半空的手,忽然握住,贴在自己颈侧动脉。掌心下,心跳“咚、咚、咚”,像要把皮肤撞裂。“感觉到了吗?”他声音低哑,“它记得你,比你记得它更清楚。”阮音眼眶发热,指尖在那道搏动上轻轻摩挲——那是她曾在实验室走廊里枕过的肩窝,是那年暴雨里为她挡热水器的身体,是被 50 万买断、被格式化、被扔进黑市,却仍顽固跳动的证据。“任务 4 完成。”他松开她,后退一步,重新戴好防毒面具,声音回到机器的沙哑:“明天凌晨 3 点,最终任务。”“地点?”“地下手术室。”阮音喉头一紧:“你要提取我的记忆?”阿野没答,只抬手,把一朵向日葵塞进她风衣口袋——花盘被夜风吹得半残,却固执地朝着东方。“带着它,”他说,“明晚,我们两清。”第四章
网友评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