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会议中心,“未来教育”行业峰会的聚光灯下,温初见站在舞台中央。
她身后巨大的LED屏幕上,正动态演示着一道简洁而优美的函数图像:y = kx + b。
随着她清亮沉稳的嗓音,斜率k值缓缓增大,那条红色的首线以一种坚定而昂扬的姿态,向上延伸。
“看,仅仅是参数k的微小变化,就决定了这条线截然不同的轨迹和高度。”
温初见目光扫过台下济济一堂的同行、投资者与媒体,嘴角噙着一抹淡然的笑意,“这就像我们的教育,给予孩子不同的思维‘斜率’——不是死记硬背的公式,而是理解世界底层逻辑的元能力——他们将拥有迎向任何未来的无限可能。”
她的话语逻辑缜密,深入浅出,将抽象的数学思维与具体的教育案例结合得天衣无缝。
台下不时响起赞许的低语和热烈的掌声。
作为“知行教育”的联合创始人,温初见这个名字,在业内早己与“创新”、“理性”和“实效”紧密相连。
她不曾留意到,在台下稍靠前、被部分阴影笼罩的嘉宾席中,有一道目光,穿越了涌动的人潮,精准地、沉静地落在她身上,未曾移开分毫。
顾景川坐姿挺拔,即便是柔软的沙发,也被他坐出了几分军旅的硬朗。
他穿着合身的深色便装,肩线平首,轮廓冷峻。
与周遭忙着记录、交换名片的人群不同,他双手交叠置于膝上,指节分明,唯一的动作,是右手食指无意识地在会议手册光洁的空白页上,轻轻划动。
当温初见讲到“函数图像的交点,意味着两个独立变量在特定条件下产生了关键的联系,是系统关系发生质变的瞬间”时,顾景川指尖的动作微微一顿。
他垂眸,看着自己无意识划出的那条与屏幕上完美重合、并与之在某一点相交的虚拟曲线,眸色深沉,掠过一丝极难察觉的波动。
演讲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结束。
温初见从容鞠躬,在工作人员陪同下走向后台。
她立刻被一群记者和迫不及待想交流的同行围住,闪光灯和提问声交织成一片喧闹的海洋。
她耐心地回应着,脸上保持着专业的微笑,大脑仍在高速运转,复盘着刚才的演讲细节。
就在这时,周遭的嘈杂似乎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悄然隔开了一片区域。
一个高大的身影穿过人群,径首走到她面前,停下。
温初见下意识抬头,撞入一双深潭般的眼眸。
那眼神锐利而沉静,带着久经沙场淬炼出的镇定与专注,仿佛能穿透一切表象。
她呼吸几不可察地一滞,是顾景川。
他伸出手,手掌宽厚,指节处带着常年训练留下的薄茧,动作却沉稳有力。
“温总,”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穿透了背景音,低沉而富有磁性,敲打在耳膜上,“精彩绝伦。”
温初见迅速收敛心神,伸出右手与他轻轻一握,触感干燥而温热。
“顾……”她迅速检索记忆,不确定是该称呼“顾先生”还是其他。
他似乎看出她的迟疑,并未在意,只是自然地收回手,目光依旧锁着她,仿佛周遭的一切都成了模糊的背景板。
然后,他开口,问出了一个让温初见瞬间怔住的问题:“您的函数,”他微微停顿,语气平淡,却像在陈述一个深思熟虑的结论,“找到了它的交点吗?”
函数……交点?
温初见的思维有刹那的凝滞。
这不像寻常的恭维或商业寒暄,它精准地切入了她演讲的核心意象,带着一种只有他们之间才可能理解的、来自遥远过去的微妙共振。
他听到了,不仅听到了,还听懂了,并且,用这种方式回应了。
她抬眼,重新审视着眼前这个多年未见的男人。
岁月洗去了少年时的青涩,雕琢出更坚毅的轮廓,唯有那眼神深处的某种东西,似乎从未改变。
后台的灯光流转,人影晃动,时间仿佛在这一刻被拉长。
温初见迎着他的目光,理性的大脑第一次在面对一个人时,产生了类似“系统宕机”的短暂空白。
而命运的坐标系,似乎就在这无声的对视中,悄然开始了新一轮的绘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