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小说连载
男生生活《浊浪中的灯火》是大神“梦幻影者”的代表老周老周是书中的主精彩章节概述:主要角色是老周的男生生活,现代,女配,爽文小说《浊浪中的灯火由网络红人“梦幻影者”创故事精彩纷本站纯净无广欢迎阅读!本书共计78311章更新日期为2025-10-13 16:29:59。该作品目前在本完小说详情介绍:浊浪中的灯火
主角:老周 更新:2025-10-13 19:01:55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九月的雨像断了线的珠子,连下七日没歇脚。老周蹲在江边茶馆的门槛上,
望着远处灰蒙蒙的江面,指尖的烟卷燃到了尽头,烫得他猛地缩回手。
江风裹着水汽扑在脸上,带着股熟悉的腥气——这味道他二十三年前闻过,
那年的水漫过了街面,把他家刚蒸好的一笼包子泡得发涨。手机在裤兜里震动,
是社区发来的紧急通知,让沿江住户抓紧转移贵重物品,水位正以每小时两厘米的速度上涨。
老周起身拍了拍裤腿,茶馆的木门吱呀作响,檐下的红灯笼在风雨中晃得厉害。
他锁门时特意多看了眼门楣上的牌匾,那是父亲传下来的,漆皮已经剥落,
却在无数个日夜里见证着江与城的相守。走到街口,防汛指挥部的蓝色帐篷已经搭起来了,
几个穿橙色救生衣的年轻人正搬沙袋,雨靴踩在积水里溅起水花。
公告栏上贴着最新的水情图,红色的警戒线像道醒目的伤口,
沿江的公园、码头都被圈了进去。“大爷,您家在低洼区吧?赶紧收拾东西,
我们下午就组织转移。”一个戴眼镜的姑娘递过来一张应急联系卡,
雨衣帽檐下的脸冻得发红。老周点点头往家走,路过巷口的修车铺时,
看见老板正把工具箱往高处搬。“老周,赶紧的,听说这次水位要超警戒三米多,
是2001年以来最大的一回。”修车铺老板抹了把脸上的雨水,语气里带着急惶。
老周应着,脚步却没停,他家里还有母亲的牌位,那是无论如何都要带走的。
午后的雨势渐猛,江堤上已经站满了人。重型卡车轰隆隆开过来,车尾拖着长长的铁链,
停在临江的闸口处。几个穿制服的人指挥着司机倒车,将车头死死顶住闸门,
轮胎下垫着厚厚的钢板。“这闸门要是顶不住,里头的老城区就完了。”人群里有人嘀咕,
话音刚落,就见更多卡车陆续赶来,在闸口排成整齐的队列,像一排沉默的巨人。
老周站在远处看了会儿,转身往社区安置点走。路过菜市场时,
看见卖菜的阿婆正把剩下的青菜往塑料袋里装,地上的积水已经没过了脚踝。“阿婆,
赶紧走啊,水要来了。”老周喊了一声。阿婆抬起头,脸上全是焦急:“这些菜扔了可惜,
灾区的人说不定用得上。”正说着,几个穿红马甲的志愿者跑了过来,
帮着阿婆把菜搬到推车上,“您放心,我们统一收集物资,会送到需要的地方去。
”安置点设在小学的教学楼里,教室里已经铺好了防潮垫,墙角堆着崭新的帐篷和毛巾被。
志愿者们正在分发矿泉水和方便面,墙上的电视循环播放着水情通报,
水文站的实时数据在屏幕上跳动。老周找到自己的铺位,刚把母亲的牌位放好,
就听见外面传来救护车的警笛声。跑到走廊一看,几个医护人员正抬着担架往楼上走,
担架上躺着一位白发老人,是住在江边的独居老人李奶奶。“还好发现及时,
老人在家摔了一跤,要是再晚点儿就危险了。”医护人员擦着汗说。夜幕降临时,雨还没停。
老周趴在窗台上往下看,安置点的空地上亮起了几盏应急灯,灯光穿过雨幕,
在地上投下晃动的光斑。不远处的江堤上,巡堤人员的手电筒光束来回晃动,
像一串流动的星星。突然,远处的闸口方向传来一阵喧哗,老周心里一紧,赶紧往楼下跑。
跑到江堤边,看见一群人围在闸口处,有人正往缝隙里塞土工布。
一个穿雨衣的年轻人跪在地上,用锤子把木桩钉进土里,固定住土工布的边角。
“刚才发现有渗水,还好处理及时。”旁边的人解释道。老周看着他们忙碌的身影,
突然想起二十三年前,也是这样的雨夜,父亲和邻居们也是这样跪在堤上,
用麻袋装满沙土堵缺口,只是那时没有这么多卡车,也没有这么好的防洪设施。“大爷,
您怎么在这儿?快回安置点去,这儿危险。”一个志愿者发现了他,过来劝他离开。
老周摇摇头,从旁边抓起一个沙袋,“我年轻时干过重活,这点力气还有。
”志愿者愣了一下,随即递过来一副手套:“谢谢您,小心点。”雨越下越大,
江风也越来越猛,打在脸上生疼。老周和其他人一起,把沙袋垒在闸口的缝隙处,
手指被绳子勒得通红也没察觉。不知过了多久,远处传来发电机的轰鸣声,
几盏大功率探照灯亮了起来,把闸口照得如同白昼。“电力部门的来了!”有人喊了一声,
就见几个穿蓝色工装的人扛着设备跑过来,迅速架设起临时供电线路。“我们跟现场同在,
保证抢险用电不会断。”一个戴安全帽的人喊道,声音带着明显的疲惫,
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天快亮时,雨势终于小了些。老周坐在沙袋上休息,
掏出怀里的馒头啃了起来。旁边的年轻人递过来一瓶热水,“大爷,您歇会儿吧,
接下来换我们。”老周接过水,看着年轻人冻得发紫的嘴唇,心里一阵发酸。
他想起自己的儿子,也在外地当消防员,此刻说不定也在某个抗洪现场忙碌着。清晨六点,
水文站传来消息,洪峰即将过境。所有人都紧张起来,闸口处的卡车启动了引擎,
司机们握着方向盘,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巡堤人员分成几队,沿着江堤一字排开,
每隔十米就有一个人,眼睛死死盯着江面。老周站在队伍末尾,手里攥着一根木棍,
手心全是汗水。七点刚过,远处的江面出现了一道浑浊的浪头,像一堵移动的墙,
缓缓向闸口逼近。浪头拍在堤岸上,发出雷鸣般的响声,水花溅起几米高。
闸口处的卡车剧烈晃动起来,司机们猛踩油门,车轮摩擦地面发出刺耳的声音。“顶住!
”有人大喊,更多人扑上去,用身体顶住摇晃的卡车。老周也冲了过去,
双手死死抓住卡车的后视镜,指甲都嵌进了铁皮里。洪峰过境的那十几分钟,
仿佛有一个世纪那么漫长。老周只觉得耳朵里全是水声,脚下的地面在不停震动,
他死死咬着牙,不敢有丝毫松懈。直到浪头慢慢过去,江面上的水位开始平稳下来,
有人喊了一声“水位回落了”,他才双腿一软,瘫坐在地上。太阳出来时,雨终于停了。
天空被洗得湛蓝,江面上的雾气渐渐散去。老周站起身,看着远处的江面,
水位已经明显下降,露出了湿漉漉的堤岸。闸口处的卡车依然稳稳地顶在那里,
轮胎上沾满了泥浆,却像胜利的战士般骄傲。这时,安置点传来消息,
说要组织志愿者去清理街道。老周赶紧往回走,路过早餐店时,看见老板已经支起了锅,
正往大铁桶里煮面条。“快来吃碗热面,免费的!”老板笑着招呼,额头上还挂着汗珠。
旁边的桌子上,几个志愿者正帮着打包面条,饭盒堆得像小山一样。“打多点,
别饿着救灾的人。”老板不停地叮嘱,手里的勺子一刻也没停。吃了碗热面,
老周跟着志愿者们去清理街道。洪水退去后,路面上积满了淤泥和垃圾,散发着难闻的气味。
武警官兵们已经开始作业,推土机和洒水车在街道上来回穿梭。老周拿起铁锹,
一点点铲起地上的淤泥,虽然累得腰酸背痛,却觉得心里踏实。不远处,
几个环卫工人正用高压水枪冲洗路面,水柱喷在地上,溅起阵阵水花,
露出了原本干净的石板路。中午休息时,老周坐在路边喝水,
看见一个穿红马甲的小姑娘正在给武警战士递毛巾。小姑娘看起来只有十几岁,
脸上沾着泥点,却笑得格外灿烂。“我爸妈都是志愿者,他们说帮助别人最快乐。
”小姑娘说。老周看着她,想起自己的孙女,心里暖暖的。下午,老周接到社区的通知,
可以回家看看了。他沿着街道往家走,路过茶馆时,惊喜地发现门楣上的牌匾还在,
虽然被泥水弄脏了,却没有损坏。打开门,屋里的积水已经退了,地面上积着一层淤泥。
他拿起扫帚开始打扫,刚扫了几下,就听见敲门声。开门一看,是修车铺老板和几个邻居,
手里都拿着清扫工具。“老周,我们来帮你!”修车铺老板笑着说。老周点点头,
眼眶突然有些发热。大家一起打扫了一下午,把屋里的淤泥清理干净,窗户擦得透亮。
傍晚时分,有人提议一起吃顿饭,庆祝劫后余生。阿婆从家里带来了自己腌的咸菜,
老板搬来了几箱啤酒,志愿者们送来的面条和馒头正好派上用场。大家坐在院子里,
围着一张临时搭起的桌子,举杯庆祝。月光洒下来,照在每个人脸上,虽然都带着疲惫,
却充满了希望。接下来的几天,城市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生机。菜市场重新开张,
摊位上摆满了新鲜的蔬菜水果;修车铺的铃铛又响了起来,
老板正忙着修理洪水泡坏的自行车;茶馆也重新营业了,老周煮了一壶热茶,茶香飘出很远。
江堤上,工人们正在维修受损的设施,巡堤人员依然在坚守岗位,只是脸上多了几分轻松。
这天,老周正在茶馆里擦桌子,一个穿制服的人走了进来。“大爷,这是给您的感谢信,
感谢您在抗洪时的帮忙。”那人递过来一个信封,里面装着一张证书和一张照片。照片上,
闸口处的卡车整齐排列,背景是汹涌的江水,角落里能看到一个模糊的身影,正是他自己。
老周把照片摆在柜台上,和母亲的牌位放在一起。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落在照片上,
也落在他的脸上。他想起那些在洪水中坚守的夜晚,想起那些素不相识的人伸出的援手,
想起那道顶在闸口的卡车防线,想起深夜里亮起来的应急灯。他突然明白,
真正守护这座城市的,不仅是坚固的江堤和闸门,更是那些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人,
是那些彼此支撑、共渡难关的温暖。江风从窗外吹进来,掀动了柜台上的照片。
老周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茶是新沏的,带着淡淡的清香,就像这座城市在风雨过后,
重新焕发的生机与希望。远处的江面上,几只水鸟正掠过水面,留下一串浅浅的涟漪,
仿佛在诉说着这个关于坚守与团结的故事。老周把感谢信叠得整整齐齐,塞进贴身的衣袋里,
指尖触到照片边缘,又忍不住拿出来看了一眼。照片里的雨还下得急,
橙色救生衣在灰蒙天色里像一簇簇跳动的火苗,他自己缩在最边上,
举着沙袋的胳膊绷得笔直,那时倒没觉得累,现在看才发现后背的衣服全湿透了,
紧紧贴在身上。茶馆的门被推开,风铃叮当作响,进来两个穿橙色救生衣的年轻人,
雨靴上还沾着泥。“大爷,来两碗热茶,要最浓的。
”其中一个圆脸的小伙子抹了把脸上的水珠,笑着说。老周赶紧应着,转身去灶房烧开水,
铁皮壶坐在煤炉上,很快就发出“咕嘟咕嘟”的声响。“你们这是刚从堤上下来?
”老周把茶碗放在桌上,看着两人狼吞虎咽地啃着自带的馒头,忍不住问。
圆脸小伙子点点头,咬了一大口馒头:“是啊,昨晚守了一夜闸口,现在换班。
听说您上次还帮着扛沙袋呢,真是谢谢您。”老周摆摆手,“都是应该的,
你们年轻人比我们辛苦多了。”正说着,门口又进来几个人,是社区的工作人员,
手里拿着厚厚的登记表。“老周,我们来统计一下受灾情况,您家有没有什么东西损坏?
需要帮忙修的尽管说。”领头的姑娘掏出笔,在本子上记录着。老周想了想,“没什么大事,
网友评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