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零点推书!手机版

零点推书 > 言情小说 > 石榴花未枯

石榴花未枯

一墨及 著

言情小说连载

“一墨及”的倾心著苏念林砚是小说中的主内容概括:热门好书《石榴花未枯》是来自一墨及最新创作的纯爱,婚恋,先虐后甜,家庭,年代的小故事中的主角是林砚,苏小说文笔超没有纠缠不清的情感纠下面看精彩试读:石榴花未枯

主角:苏念,林砚   更新:2025-10-15 16:27:19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林砚第一次以“小叔”的身份站在苏念面前时,她刚把父亲的骨灰坛放进墓穴,

指尖还沾着未干的黄土。风卷着墓园里的柏树叶,落在她黑色大衣的肩线,

像一层薄而冷的霜——那是件去年深秋她在实验室加班时,他偷偷放在她工位上的大衣,

当时只说“夜里凉,别冻着”,却没敢说这件衣服的尺码,

是他看了她三个月的肩宽才确定的。按照排辈,他是她父亲最小的弟弟,

是该在这种时候替长辈撑住场面的人,可只有林砚自己知道,三年前在国外学术会议的后台,

他曾攥着她的手腕抵在走廊墙壁上,呼吸里还带着咖啡的热气,低声说“再给我半小时,

就半小时,我把话说清楚”,而那时她的身份,是他带了两年的在读博士生,

是每次汇报都会坐在第一排、笔记本上记满细节,连他随口提的文献都标红备注的苏念。

雨丝裹着深秋的寒气落在墓碑上,晕开浅浅的水渍。墓碑上父亲的名字刚刻不久,

漆色还亮得刺眼,苏念仰头看他时,林砚先移开了目光——他怕看见她睫毛上挂着的水珠,

怕自己会像从前在实验室那样,下意识地抬手替她擦掉。有次她做实验到凌晨,

趴在桌上打盹,睫毛上沾了点试剂残留的粉末,他也是这样,指尖轻轻扫过她的眼睫,

却在她快要醒时,慌忙收回手,假装去整理实验台。“小叔,我爸走之前,让我把这个给你。

”她的声音比风还轻,递来的牛皮纸袋边角磨得发毛,像是被反复摩挲过,

林砚甚至能看见袋口处,有她指尖反复折压的痕迹。他接过来时,指尖碰到她的指腹,

两人都顿了半秒,又飞快地收回手,

像是碰到了滚烫的烙铁——那是他们成年后第一次肢体接触,明明在实验室里,

他曾无数次帮她调整过显微镜的角度,手把手教她操作过精密仪器,

可此刻隔着“小叔”的身份,连指尖相触都成了越界。纸袋里装着一本泛黄的日记,

封皮是旧的牛皮纸,边缘已经磨损,露出里面的纸芯,

扉页上父亲的字迹带着年代感的遒劲——“今日见砚之,如见吾弟当年,私心已逾叔侄,

实乃罪过”。林砚的指腹抚过“罪过”两个字,笔尖用力的痕迹透过纸背,

他能想象出父亲写这两个字时,心里的挣扎与愧疚。“我爸说,这本日记你看完,

就知道他为什么总不让我跟你走太近。”苏念转过身,背对着他蹲在墓碑前,

手指轻轻拂过碑上父亲的名字,动作轻柔得像是在触碰易碎的珍宝,“他还说,

要是你看完想走,没人会怪你。”风把她的头发吹得乱了些,几缕碎发贴在脸颊上,

林砚想递张纸巾,手伸到一半又停住,只能眼睁睁看着她用手背蹭了蹭脸,把眼泪藏进袖口。

林砚没说话,只翻开日记的第二页。纸页间夹着一片干枯的石榴叶,叶脉清晰,

边缘微微卷曲,是老宅院子里那棵石榴树的叶子——他记得那是苏念十五岁那年,

台风把树枝吹断,她蹲在树下哭,肩膀一抽一抽的,说“这棵树陪我长大,春天开花,

夏天结果,怎么就断了”,最后还是他陪着她,把断枝上还没掉的叶子一片一片摘下来,

用纸巾擦干,夹进了她的课本里。那时她还抱怨“叶子枯了就不好看了”,他却说“留着吧,

以后看到就能想起今天”,没想到这叶子最后会出现在父亲的日记里,

旁边是父亲的字:“念儿护着石榴叶,就像护着砚之,这孩子心思纯,我不能让她陷进泥里。

”指腹抚过那行字,林砚突然想起苏念二十二岁生日那天。

她抱着一叠实验数据闯进他的办公室,额角还沾着汗,鬓边的碎发被汗水打湿,贴在皮肤上,

眼睛亮得像盛了星子:“林老师,你看我这组数据!误差值控制在0.02以内了!

要是能跟你的课题结合,说不定能出成果!不过……你说审查委员会会不会觉得,

我和你的研究方向太近了?”她说话时,气息里带着刚跑过的急促,

手里的文件夹还在轻轻晃动,林砚坐在办公桌后,看着她眼里的光,喉结滚了滚,

最终只说了句“先别急,再核对一遍数据”。他没敢告诉她,真正过不了审的,

从来不是研究方向,而是他看向她时,根本藏不住的、越界的目光——有次组会,

他盯着她发言的侧脸出了神,连旁边学生提问都没听见,最后还是苏念轻轻敲了敲他的桌子,

小声提醒“林老师,该您总结了”,才让他回过神来。雨下得密了些,

砸在伞面上发出“哒哒”的声响。苏念起身时踉跄了一下,大概是蹲得太久,腿麻了,

林砚伸手想去扶,却在半空中停住——现在他是“小叔”,是该保持距离的长辈,

不能再像从前那样,她一崴脚就紧张地扶着她去医务室。苏念自己站稳了,

从包里拿出一把黑伞递给他,伞柄上还带着她手心的温度:“我妈还在车里等我,小叔,

你也早点回去吧。”她的声音很平静,听不出情绪,可林砚却注意到,她递伞时,

指尖刻意避开了他的手,只把伞柄放在他的掌心上方,让他自己接住。

看着她撑着伞走远的背影,林砚翻开日记的第三页,上面写着:“砚之这孩子,

看念儿的眼神,跟我当年看她妈一模一样。那种藏不住的在意,骗不了人。可我是她父亲,

我得拦着,不然这骂名,得让他们扛一辈子。”风把日记吹得哗哗响,有几页纸被雨水打湿,

字迹晕开了些,林砚攥紧了伞柄,指节泛白——原来父亲早就知道,知道他藏了多年的心事,

知道他每次在实验室里故意放慢语速、把简单的问题拆成几步讲,

只为多留她一会儿;知道他在学术会议后台攥着她的手腕时,

心里想的根本不是“把话说清楚”,

而是“能不能不要只做你的老师”;知道他每次去苏家吃饭,都会提前半小时到,

只是为了帮苏念整理散乱的实验报告,在她写错的公式旁边,用铅笔轻轻标上正确的解法。

林砚的指腹反复抚过那行字,指尖的温度把纸页焐得有些发烫,

又一段记忆涌了上来——还是苏念二十二岁生日那天,她走后,

他在办公桌抽屉里发现了一个小盒子,打开是支钢笔,笔身上刻着“林老师教安”,

是她的名字“苏念”的谐音。他把钢笔藏在书柜最深处,每次写课题报告时,都会拿出来用,

笔尖划过纸页的触感,像极了她说话时轻柔的语调。他那时总骗自己,

这只是学生对老师的感谢,却不敢承认,每次看到钢笔上的字,心里都会泛起一阵甜。

牛皮纸袋的边角被林砚攥得发皱,纸纤维都露了出来。他继续翻着日记,

里面的字迹从二十年前的工整,渐渐变得潦草,有些页面上还有墨水洇开的痕迹,

像是写着写着就落了泪。翻到第三十七页,他看见父亲用红笔圈住的句子,红墨水有些褪色,

却依然醒目:“念儿聪慧,切勿让她知晓过往,林砚这孩子,心里的秤早歪了。

”“过往”两个字被画了波浪线,林砚的心猛地一沉——他知道父亲说的“过往”是什么,

是他并非苏家亲眷的真相,是父亲为了护着他,编造了“弟弟之子”的身份,

把他从孤儿院接回了家。“我爸说,你看完就会明白,为什么他一直反对我读你的博。

”苏念的声音突然从身后传来,比风声还轻,却像一根针,

刺破了林砚这些年小心翼翼维持的“长辈”假面。他转过身,

看见她站在离自己半步远的地方,风把她的黑色风衣吹得猎猎作响,衣摆扫过地面的落叶,

卷起细小的尘埃。她的眼睛红红的,却没有哭,只是看着他手里的日记,

目光里带着一种看透一切的平静。林砚的喉结动了动,想说点什么,

却被记忆堵住了喉咙——他突然想起三年前那个雪夜,苏念在实验室发烧到39度,

脸颊通红,连站都站不稳。他背起她往医院跑,雪粒子落在她发间,融化成水珠,

顺着她的脸颊往下流。她迷迷糊糊地贴在他耳边,声音软软的,

带着发烧时的沙哑:“林老师,你身上的味道,和我爸藏的旧照片里的人好像。

”那时他以为她烧糊涂了,还笑着说“你肯定是看错了”,现在才懂,

父亲早就在她心里埋下了怀疑的种子,那些他以为藏得很好的秘密,

其实早就被父亲用温柔的方式,悄悄透露给了她。回到市区已是深夜,

路灯把林砚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在空旷的街道上。他把日记放在书房最底层的抽屉里,

还特意上了锁——他怕自己再看下去,会控制不住去找苏念,会打破这好不容易维持的平静。

可就在关抽屉的瞬间,手机屏幕亮了,是苏念发来的消息,只有短短一句话:“小叔,

我在你家楼下。”他心脏猛地一跳,快步走到窗户边往下看,看见她裹着那件黑色风衣,

手里拎着一个银色的保温桶,站在路灯下,

像极了当年在实验室等他一起吃晚饭的模样——那时她总说“林老师,我带了妈妈做的菜,

一起吃吧”,然后从保温桶里拿出两盒饭,菜还是热的,冒着热气。

林砚抓起外套就往楼下跑,电梯里的数字跳得很慢,他甚至想直接走楼梯。打开单元门时,

苏念正好抬起头,看见他,嘴角轻轻弯了弯,却没说话,

只是把保温桶递了过来:“我妈让我给你送点汤,说你今天在墓园待了很久,

肯定没好好吃饭。”她的指尖不小心碰到他的手,两人都顿了一下,像触电一样移开目光。

“里面有你喜欢的竹荪,我爸以前总说,你小时候最爱喝这个,每次喝都能喝两大碗,

还会把竹荪都挑光。”她提起父亲时,声音低了些,眼神里闪过一丝怀念。林砚接过保温桶,

指尖能感受到里面的温度,暖得像她的手心。他看着她转身离开的背影,

路灯把她的影子拉得很短,落在地上,像个孤单的小逗号。他突然开口,

声音有些沙哑:“念儿。”她停下脚步,却没回头,只是肩膀轻轻动了动,等着他往下说。

“当年学术会议后台,”林砚深吸一口气,把憋了三年的话终于说了出来,“我想说的是,

再给我半小时,我就告诉你,我不是你小叔。”他那时找遍了借口,想把真相说出口,

却又怕吓到她,怕她从此再也不跟他说话,最后还是把话咽了回去,

只留下了一句模糊的“再给我半小时”。风卷着落叶掠过路灯,发出“沙沙”的声响。

苏念的肩膀轻轻颤了一下,过了很久,久到林砚以为她不会回答时,她才低声说:“我知道。

日记里写了,你是我爸当年从孤儿院接回来的孩子,根本不是我亲小叔。”她的声音很平静,

没有惊讶,没有愤怒,只有一种尘埃落定的释然,像是这个秘密压在她心里很久,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