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零点推书!手机版

零点推书 > 其它小说 > 1981的回忆

1981的回忆

天雨荷花喜欢写小说家 著

其它小说连载

年代《1981的回忆男女主角分别是天雨荷花小作者“天雨荷花喜欢写小说家”创作的一部优秀作纯净无弹窗版阅读体验极剧情简介:男女重点人物分别是小丽的年代小说《1981的回忆由实力作家“天雨荷花喜欢写小说家”创故事情节紧引人入本站无广告干欢迎阅读!本书共计60891章更新日期为2025-10-16 01:41:34。该作品目前在本完小说详情介绍:1981的回忆

主角:天雨荷花,小丽   更新:2025-10-16 04:13:27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旧时光里的糖瓜与泪光》我揣着兜里刚缝好的红布包,站在村口老槐树下,

望着远处扬起的尘土。布包里是娘给我缝的新嫁衣上的一朵绒花,也是我二十年来,

头一回离“过去”这么近——我的婚礼,和小丽的,凑在了同一天。风吹过的时候,

我听见了唢呐声由远及近。媒人颠着小脚跑过来,脸上堆着笑,

不由分说就把两个红布包塞到我手里:“大喜的日子,讲究个‘换喜’,

把你们俩的‘买路钱’‘平安针’换一换,图个成双成对!

”我盯着那个绣着蓝花布片的布包,手心里的汗一下子浸湿了新鞋的绣面。那蓝花布,

是小丽娘当年给她做袄子剩下的,和我家鸡爪子上缠的,是同一块料子。

我不情愿地把自己的布包递过去,指尖触到她布包的瞬间,像被烫到似的缩回手。人群里,

我瞥见小丽站在另一头,穿着红嫁衣,低着头,凤冠霞帔压得她眉眼模糊。我们之间隔着的,

何止是一段路,更是十年没说过一句话的时光,是灶台上那堆鸡骨头,

是我被笤帚打红的屁股,是她再也没递过来的糖瓜。婚礼的喧闹持续了一整天。夜里,

我坐在新炕沿上,望着红烛发呆。突然听见院门“吱呀”一声响,接着是压抑的抽泣。

我推开门,看见小丽站在月光下,新嫁衣的红被夜露打湿了一角,手里攥着个皱巴巴的纸包。

“俺……俺没地方去了……”她抬起头,脸上还挂着泪痕,凤冠早就被她拆了,

头发乱蓬蓬地贴在脸上,“俺男人家……他爹娘嫌俺是乡下的,

天天磋磨俺……俺偷跑出来的……”我心里“咯噔”一下,

像回到了小时候她偷拿我家鸡那天。可看着她通红的眼,

我还是往屋里挪了挪:“先进来……”那一夜,我们挤在一张炕上,说了许多年没说的话。

她哭着说,当年是她娘偷偷把我家的老母鸡炖了,她不敢拦,更不敢说;那19块钱,

是她爹生病急需买药,她偷偷从娘藏钱的罐子里拿的,本想以后还,却越拖越久。

“俺知道你为了那鸡,为了那钱,

被你娘打得多狠……俺 coward胆小鬼……”她攥着我的手,指甲掐进我肉里,

“俺对不起你……”第二天一早,她从怀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叠得整整齐齐的一百块钱。

“这是俺还你的,老母鸡的钱,还有那19块,连带这些年的亏欠……你拿着,

俺要去北京了,俺听说那儿能找着活,能挣到钱……”我看着那沓钱,又看看她眼里的决绝,

眼泪“哗哗”地流下来。我抓住她的手,把钱塞回她怀里:“从小玩到大的,你当路费也好,

当救命钱也好……俺不要了!你走得远远的,找个好活计,别让人再欺负你!”她走的那天,

天刚蒙蒙亮。我送她到村口,看着她坐上通往县城的汽车,红嫁衣在风里像一团燃烧的火。

我以为这就是结局,却没想到,三天后,小丽的男人、公婆,还有我家的老公公,

堵在了我家门口。“你把小丽藏哪了?!”小丽男人眼睛通红,抓着我老公公的衣领,

“她是不是在你这儿?!”我吓了一跳,连忙摆手:“俺没见着她!她去北京了,

她说去打工……”“北京?她一个妇道人家,能跑到哪去?肯定是你把她藏起来了!

当年你俩就不对付,是不是你使了坏心眼?”小丽婆婆叉着腰,唾沫星子溅了我一脸。

我老公公皱着眉,把我拉到身后:“你们别胡搅蛮缠!大喜的日子,像什么话!

”“什么大喜日子?俺儿子的媳妇跑了,都是因为她!”小丽男人还要往前冲,

被邻居们拉住了。我站在人群后面,看着他们闹得鸡飞狗跳,心里像被塞进了一团乱麻。

小丽啊小丽,你这一跑,把我也拖进了泥沼里。日子还得往下过。我成了别人家的媳妇,

学着纺线、织布、伺候公婆。只是每到夜里,我总会想起小丽走时的背影,

想起她塞给我钱时颤抖的手,想起我们小时候分享一颗糖瓜的甜。半年后,

我正在院子里晒麦子,村口的邮差喊我的名字。我接过那封贴着北京邮票的信,手抖得厉害。

“俺在这儿挺好的,找了个纺织厂的活,能挣不少钱。你别担心俺,

也别听他们胡说……俺在这儿认识了个姐妹,她说俺性子好,能干……对了,俺攒了些钱,

等过年给你寄回去,算是还你的情……”信的末尾,画了个歪歪扭扭的糖瓜。

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涌了出来,滴在信纸上,晕开了一片墨迹。原来,她真的在北京,

真的在好好活着。又过了一年,我怀了孕。肚子一天天大起来,行动也渐渐不便。这天,

我正靠在门框上晒太阳,突然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从远处走来。她穿着时髦的花衬衫,

头发烫成了卷,手里拎着个大包裹。“俺回来看看你。”小丽笑盈盈地站在我面前,

眼角的细纹里都是岁月的痕迹,“俺在厂里当了组长,

能休探亲假了……”我摸着隆起的肚子,

眼泪又掉了下来:“你……你咋不提前说一声……”“给你个惊喜嘛!”她把包裹打开,

里面是给我未出生孩子的小棉袄、小棉裤,还有一大包北京的点心,“俺给孩子买的,

也不知道是男娃女娃,就都备了些……”那天下午,我们坐在院子里,像回到了小时候。

她跟我讲北京的高楼大厦,讲厂里的机器怎么转,讲她认识的那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姐妹。

我跟她讲村里的变化,讲我怀孕的辛苦与期待。“对了,”她突然从兜里掏出个存折,

“这里面是俺攒的钱,有一千多了。俺知道你快生了,用钱的地方多,你拿着。

”我连忙推回去:“不行不行,你自己留着……”“你忘了当年你塞给俺那一百块钱了?

”她按住我的手,眼神坚定,“俺说过,要还你的。这不仅仅是钱,

是俺欠你的那份情……”夕阳把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我看着她,又看看自己的肚子,

突然觉得,那些鸡骨头、红绳结、笤帚印,都在时光里慢慢化开了,

只剩下眼前这实打实的温暖。孩子出生那天,小丽守在产房外。听见婴儿的哭声,

她比我还激动,冲进来抱着孩子不肯撒手:“真好……真好……”后来,

小丽成了我孩子的干娘。她每年都会回来一趟,给孩子带礼物,给我带北京的稀罕物。

我也会带着孩子去北京看她,让孩子看看干娘工作的纺织厂,看看北京的天安门。

那年的19块钱,早就没人记得它去了哪里。但老母鸡下蛋的“咯咯”声,糖瓜的甜味,

还有我们俩在时光里跌跌撞撞却始终没走散的情谊,一直都在,像村口的老槐树,

牢牢地扎根在岁月深处,枝繁叶茂,岁岁年年。

那年夏天的糖瓜与永不回来的小丽1981年的夏末,空气里还裹着麦秸秆的余温,风一吹,

院里的梧桐树叶子就“沙沙”响,像藏着无数细碎的悄悄话。

那天我把两只小黄鸡装进纸盒子时,阳光正斜斜地照在小丽的羊角辫上,

辫梢的红色塑料绳泛着亮,她的手指轻轻碰着纸盒壁,生怕惊着里面叽叽叫的小生命,

眼里的光比院角的牵牛花还亮。“娘,你看小花给我的小鸡!”小丽刚跨进自家院门,

就扬着嗓子喊。她娘正坐在门槛上纳鞋底,手里的针线“唰”地穿过布面,

抬头看见那只纸盒子,眉头一下子就皱起来,针在头发上蹭了蹭,

语气里带着点不耐烦:“拿小鸡干啥?咱家连人都快喂不饱了,哪有闲粮喂这玩意儿?

赶紧给人家送回去!”小丽的笑容一下子僵在脸上,她把纸盒子紧紧抱在怀里,

往后退了两步,像护着什么宝贝似的:“不送!这是小花答应给我的,我要养它!

”她的声音有点发颤,眼泪已经在眼眶里打转,却倔强地没掉下来。她娘放下鞋底,

站起来拍了拍围裙上的线头,叹了口气:“养吧养吧,我不管你的闲事!到时候小鸡饿死了,

可别跟我哭!”说完就转身进了屋,留下小丽站在院里,抱着纸盒子蹲下来,

小声对着里面的小鸡说:“别怕呀,我会好好喂你们的,每天都给你们找小米吃。

”那天下午,小丽几乎没离开过那两只小鸡。她从家里翻出一个破瓷碗,洗干净了盛上小米,

又端来半碗清水,小心翼翼地放在纸盒旁边。小鸡啄米的时候,她就蹲在旁边看,

嘴角一直翘着,连她娘喊她喂猪都没立刻应声。我趴在院墙上看着她,

心里也跟着高兴——好像那两只小鸡,把我们俩的心又拉近了些。后来的日子里,

小丽每天都来找我一起喂小鸡。小鸡长得很快,没几天绒毛就慢慢褪去,

长出了嫩黄色的羽毛,走起路来一摇一摆的,特别可爱。小丽还给它们起了名字,

一只叫“小黄”,一只叫“小花”,她说“小花”要跟我一个名字,

这样就像我们俩都陪着小鸡一样。我们常常坐在院里的梧桐树下,看着小鸡在地上啄虫,

小丽会跟我说她偷偷学写字的事——她用树枝在地上画“小”“鸡”“花”,

虽然笔画歪歪扭扭,可每次画完,她都会抬头问我:“小花,我写得好不好?以后上学了,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