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零点推书!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我妈病危后,谁还在业主群卖烂菜?

第1章

发表时间: 2025-10-20

“王团长,你这批田园鲜的土豆,我妈吃了上吐下泻,现在还在医院躺着!

”我拿着医院的诊断书,冲进了“邻里优鲜”社区团购的提货点,一个改造过的车库。

被称为“王团长”的邻居王姐,正给几个阿姨分发蔬菜,她眼皮都没抬:“小陈,

话不能乱说。几百户邻居都吃了,怎么就你妈有事?是不是老人家肠胃不好,

吃了别的什么东西?”旁边一个阿姨帮腔:“就是,王团长的菜又便宜又好,

我们吃了两年了,一点事没有。”我气得发抖:“诊断是急性肠胃炎,

医生说就是食物不洁导致的!我要求你立刻停止销售这批菜,并联系田园鲜"平台给个说法!

”王团长终于放下手里的活,冷笑着看着我:“给说法?我就是一个组织大家团购的,

赚点辛苦钱。你有本事,自己去找平台啊。”“不过我提醒你,

现在你在业主群里说一句平台的坏话,我就能把你踢出去。以后你家别想买到一根葱。

”她说完,在手机上点了几下。

我的手机立刻弹出提示:您已被移出“A区幸福一家亲”群聊。

1我指尖悬在小区论坛“业主心声”版块的“发布”按钮上,屏幕的冷光映在我的瞳孔里。

医院消毒水的气味仿佛还萦绕在鼻尖。我按了下去。帖子的标题是《A区业主,

你敢保证你买的菜安全吗?关于“邻里优鲜”的紧急警告》。正文里,

我贴上了母亲的诊断证明照片,隐去了个人信息,

只留下“急性肠胃炎”和“食物不洁导致”的医生诊断。我详细描述了与王团长的对话,

以及被踢出群聊的截图。手机放在桌上,屏幕亮着,像一个等待判决的孤岛。不到一分钟,

第一个回复出现了。“沙发。楼主是不是跟王团长有仇啊?”紧接着,第二个,第三个。

“我支持王团长,她给我们带来了多少方便,菜价又便宜,别有用心的人就见不得我们好。

”“就是,一张诊断书能说明什么?谁知道是不是吃了别家东西。”“楼主这是讹诈不成,

来网上撒泼了?”回复像疯长的藤蔓,迅速将我的帖子淹没。一个叫“和谐邻里”的ID,

头像正是王团长的微信头像,一朵盛开的牡丹花。她发了一段很长的话:“小陈,

阿姨我也不是不通情理的人。你妈妈生病,我们都很难过。

但你不能把责任都推到我们邻里优鲜头上。我做团长两年,服务了几百个家庭,

这是我的心血,也是我们社区的福利。你这样毫无根据地在公共论坛上造谣,

是想毁了我们整个小区的便利生活吗?你这是破坏社区和谐!

”下面立刻跟了一串队形整齐的回复。“支持王团长!***网络暴力!”“支持王团长!

别让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支持王团长!我们相信你!

”我的手机震动得像一块滚烫的烙铁。屏幕上,不断有新的点赞和评论涌入,几乎全是指责。

“讹诈犯!”“想钱想疯了!”“滚出我们小区!”我拿起手机,想要回复,

手指却不知道该敲下什么字。屏幕上,我的帖子已经被管理员加了“争议”标签,鲜红刺眼。

一个陌生的电话打了进来。我划开接听,把手机放到耳边。“喂,是11号楼的陈先生吗?

我是物业服务中心的。”一个公事公办的男声传来。“是我。

”“我们收到了很多业主的投诉,你发的那个帖子,造成了很不良的影响。

”“我说的都是事实。”我的声音有些干涩。“陈先生,邻里之间,和睦最重要。

王团长做社区团购,也是为大家服务,很辛苦的。你有什么诉求,可以私下沟通,

没必要在公共平台制造矛盾,影响我们小区的形象。”“我妈现在还在医院。

”“我们理解你的心情,但是凡事要讲证据。你这样,我们也很为难。

我建议你主动把帖子删了,不然等下我们后台就要处理了。”电话那头顿了顿,

语气加重了一分。“我们不希望因为这点小事,影响到你后续的居住体验。

”2.电话挂断了。嘟嘟的忙音在安静的客厅里回响。我刷新了一下论坛页面,

我的帖子已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置顶的一篇新帖,标题是《共建和谐社区,

***网络谣言——致全体A区业主倡议书》。发起人是“和谐邻里”。我关掉手机屏幕,

站起身,走到窗边。楼下的花园里,几个阿姨正聚在一起聊天,其中一人赫然就是王团长。

她正眉飞色舞地比划着什么,周围的人不时发出笑声。有人抬头看到了我窗户的方向,

立刻拉了拉王团长的衣袖。王团长朝楼上看了一眼,目光与我短暂交汇。

她脸上那抹得意的笑容甚至没有收敛。她身边的几个人也跟着抬头看我,

她们的眼神像一把把细小的锥子。窃窃私语声隔着十几层楼,仿佛都能飘进我的耳朵。

我拉上了窗帘。房间里瞬间暗了下来。手机又震了一下,是一条短信。

“邻里优鲜尊敬的用户,您的账号已被管理员锁定,如有疑问,请联系您的社区团长。

”我点开“邻里优鲜”的APP。首页的生鲜图片变成了一片空白,

屏幕中央弹出一个窗口:“账号异常,已被冻结。”我试着点击“联系客服”,毫无反应。

唯一的联系渠道,社区团长,就是王团长。这条路也被堵死了。我的生活用品和食物,

有三分之二依赖这个平台。因为它的确方便,而且便宜。

我打开另一个常用的生鲜配送APP“叮咚到家”,选了几样蔬菜和一些牛奶鸡蛋。

点击下单。页面显示“正在为您分配骑手”。十分钟后,订单状态没有变化。二十分钟后,

依然如此。一个电话打了进来,是陌生的号码。“喂,您好,是陈先生吗?

我是叮咚到家的骑手。”一个年轻的男声,听起来有些为难。“对,

我的订单是……”“那个,不好意思啊哥,您这个订单我可能送不了了,我给您取消了,

您看行吗?”“为什么?地址写错了?”“不是不是,地址没问题。

”电话那头传来一阵嘈杂的风声,“就是……我们骑手有个群,

刚才有人在群里发了您的地址和电话,说……说您是那种专门找茬投诉讹钱的人,

谁接您的单谁倒霉。”我的心脏猛地一沉。“还说,要是有人接了,

以后就别想在A区这边跑单了,邻里优鲜的王团长发的话。”骑手的声音压得更低了。“哥,

我就是个挣辛苦钱的,真不敢得罪他们。您这单,您还是取消吧,不然我这后台记录不好看。

”“我知道了。”我听见自己的声音平静得可怕。挂了电话,我看着手机屏幕上的订单,

自己手动按下了“取消订单”的按钮。“叮咚到家”的页面上,显示着“订单已取消”。

我又打开了“美团买菜”。结果一模一样。下单后长时间无人接单,然后被系统自动取消。

王团长不仅切断了我在“邻里优鲜”的路,她还联合了她在线下配送环节认识的人,

把我在所有主流线上买菜平台的路都堵死了。整个A区,乃至周边的配送网络,都在排挤我。

3.我站在冰箱前,门开着,冷气吹在我的脸上。里面只剩下半瓶牛奶和几个西红柿。

我关上冰箱门,拿起外套和钥匙,走出了家。电梯下到一楼。大厅的公告栏上,

贴着物业打印出来的《共建和谐社区,***网络谣言》倡议书,

王团长的牡丹花头像印在发起人一栏,格外醒目。两个邻居正在等电梯,看到我出来,

立刻停止了交谈,其中一个往旁边挪了一步,低下头看手机。

另一个则用眼角的余光飞快地瞥了我一眼,眼神里混杂着鄙夷和防备。电梯门打开,

他们迅速走了进去,没有等我。电梯门在我面前缓缓合上。我转身,

从楼梯间步行到负一层车库。小区里有一家小型的便利超市,老板姓李,平时大家图方便,

都会去他那里买点零散的东西。我推开超市的玻璃门,风铃叮当作响。

李老板正坐在柜台后看电视,看到我进来,他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小陈啊。”他站起身,

手在围裙上擦了擦。“李哥,拿一箱矿泉水,再来一袋米。”我指了指货架。“哦,好。

”他应了一声,却没有动。超市里只有我们两个人,气氛有些凝滞。他搓着手,

眼神躲闪:“那个……小陈,你是不是……跟王团长闹矛盾了?

”“她卖的菜把我妈吃进了医院。”“哎呀,这事儿闹的。”李老板叹了口气,

“王团长今天来我这儿,聊了这事儿。”他犹豫着,似乎在斟酌词句。

“她说……她说你这人有点偏激,不好打交道。还说……以后谁要是跟你走得近,

就是跟她过不去。”李老板的脸上满是为难。“你也知道,我这小店,

很多货都是跟着王团长的渠道拿的,能便宜不少。小区里这些邻居,

也都是看王团长的面子才照顾我生意。”我的手插在口袋里,攥成了拳头。“所以呢?

”“所以……小陈,你看,你这水和米,要不……去远一点的大超市买?

我这儿……我这儿……”他没把话说完,但意思已经再明白不过。他不想,或者说不敢,

再做我的生意。就在这时,超市的门又被推开了。王团长走了进来,

她身后还跟着两个相熟的阿姨。她看到我,像是有些意外,

但随即脸上就浮现出一丝玩味的笑容。“哟,小陈也来买东西啊?”她扬起眉毛,

看向李老板,“老李,生意不错嘛。”李老板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

他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王姐,您来了。没,没啥,就是……随便看看。

”王团长没再理他,径直走到我面前,她比我矮一个头,却仰着下巴,带着一股审视的姿态。

“怎么样?现在知道我们A区是谁说了算了吗?”她压低了声音,

话语里的恶意像冰冷的毒液。“我告诉你,只要我王桂芬还在这个小区一天,你和你妈,

就别想在这儿过得安生。我不但让你买不到菜,我还要让你连门都不敢出。

”她身后的一个阿姨凑过来说:“就是,一点感恩之心都没有,白眼狼。

”另一个阿姨则对着李老板说:“老李,你可得想清楚了,跟什么人做生意,

别到时候把自己的店也给搭进去了。”李老板连连点头,对我摆了摆手,示意我快走。

我转身,推开超市的门,没有回头。外面的阳光有些刺眼,我眯了眯眼。

身后传来王团长她们肆无忌惮的笑声。我回到空无一人的家里,坐在沙发上,四周一片死寂。

社交封锁,物流封锁,现在连最后的线下渠道也被掐断。她真的做到了。

在这个她经营了两年的社区王国里,我成了一个彻底的孤岛。4.夜幕降临,

窗外的万家灯火,没有一盏是为我亮的。我没有开灯,任由黑暗将我吞噬。手机屏幕亮起,

是妹妹发来的视频通话请求。我划开接听,屏幕上出现她担忧的脸。“哥,你怎么样了?

妈的情况还好吗?”“妈没事了,明天就能出院。”我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正常。

“那就好。你呢?我听妈说你跟那个卖菜的吵起来了?”“一点小摩擦,解决了。”“哥,

你别硬撑着。我刚在业主论坛上看了,虽然帖子删了,但好多人都在讨论,话说的可难听了。

”她的声音里带着愤怒。“没事,我不在乎。”“怎么可能不在乎!这帮人简直不可理喻!

不行,我明天就请假回去,我找他们理论去!”“你别回来。”我立刻打断她,

“你回来也解决不了问题,只会把事情搞得更糟。听我的,安心上班,家里的事我能处理。

”我不想让她也被卷入这个泥潭。视频那头,妹妹的眼眶红了。“哥,

你一个人……”“我一个大男人,还能被这点事难倒?放心吧。”我扯出一个微笑。

又安抚了她几句,我挂断了视频。房间里重归寂静。我站起身,走到书房,打开了电脑。

屏幕亮起,我看着那个熟悉的“邻里优鲜”的logo,眼神冰冷。在社区内部寻求支持,

这条路已经彻底被堵死。他们抱成一团,而我是那个被排挤在外的异类。跟他们讲道理,

就像对着一堵墙呐喊,除了得到回音,什么也改变不了。王团长,平台,

还有那些盲从的邻居,他们是一个利益共同体。要打破这个共同体,

就必须从外部找到一个更强大的力量。一个能让他们感到恐惧的力量。我打开浏览器,

搜索框里一片空白。我该怎么做?报警?警察会说这是民事纠纷,证据不足。

去市场监管局投诉?一个个例的投诉,很容易被公关掉。我需要证据,大量的,

无可辩驳的证据。不仅仅是我母亲这一例,

而是能证明“邻里优鲜”这个平台本身就存在系统性问题的证据。王团长能联合A区的业主,

能联合周边的配送员。那“邻里优鲜”这个平台,它覆盖了多少个社区?

有多少个像王团长一样的团长?我的目光落在桌角一个很久没用过的平板电脑上。

一个计划的雏形,在脑中慢慢浮现。我不能再用“陈先生”这个身份去战斗了。

我要变成无数个“买家”,潜入到“邻里优鲜”的每一个毛细血管里。我要去看看,

在其他社区,在其他团长的群里,是不是也有被劣质蔬菜伤害的“陈妈妈”,

是不是也有被压制和噤声的“小陈”。我拿起外套,戴上口罩和帽子,走出了门。

午夜的街头空无一人,只有便利店的灯光还亮着。“老板,来五张不同运营商的电话卡。

”我对店员说。店员看了我一眼,没有多问,从柜台下拿出了一沓电话卡。回到家,

我将新的SIM卡一张张装进几个闲置的旧手机里。屏幕依次亮起,像黑夜里点燃的火星。

我打开微信,开始注册新的账号。头像,用网上找的风景图。昵称,

分别是“随遇而安”、“平常心”、“岁月静好”、“人生如茶”、“简简单单”。

五个全新的身份,诞生在这个深夜。他们没有任何历史,没有任何联系,

他们只是这个城市里,最普通的五个买家。5.第一步,是找到入口。我打开地图软件,

以A区为中心,将周边五公里内的小区一个个标记出来。B区“书香苑”,C区“翡翠城”,

D区“阳光海岸”……足足有三十多个小区。我用新注册的微信号,

在微信的“搜一搜”功能里,输入关键词:“书香苑 团购群”。

屏幕上跳出几个相关的公众号文章和一些论坛帖子。大多数都是无效信息,

但我还是耐心地一条条翻看。终于,在一篇介绍社区活动的旧文章末尾,

我发现了一个二维码,上面写着“欢迎书香苑邻居加入生活便利群”。

我用“随遇而安”的账号,扫码。屏幕上弹出申请加入群聊的界面,

需要回答问题:“你的楼号和房号?”这是个障碍。我撤回申请,

转而搜索“翡翠城 团购群”。这一次,我在一个本地生活论坛的帖子里,

找到了一个团长的个人微信号,备注是“翡翠城优鲜团长,加好友请备注楼号”。

同样需要验证身份。我意识到,这样盲目地寻找,效率太低,

而且很容易因为无法验证身份被拒绝。我需要一个“介绍人”。

我把目标锁定在那些管理相对松散的开放式老旧小区。这些小区的住户流动性大,

邻里关系不像我们A区这样紧密,群聊的管理也可能更宽松。

我找到了一个叫“宏业公寓”的小区,地图显示那是一片没有门禁的开放式楼群。

我用同样的方法搜索,这次,我在一个本地分类信息网站上,

找到了一条帖子:“宏业公寓邻里优鲜团购,全网最低价,群内每日发红包,直接扫码进群!

”下面是一个没有设置任何验证的群二维码。我用“平常心”的账号,扫码。成功了。

手机屏幕上跳出“宏业公寓邻里一家亲287”的群聊界面。

群里正热闹地讨论着第二天的特价菜。“明天的小青菜9毛9一斤,我抢了三斤!

”“这个价格太给力了,感谢刘团长!”群主,也就是刘团长,发了一个憨笑的表情,

接着甩出一个“邻里优鲜”的小程序链接。我点开链接,是熟悉的界面,

只是顶部的社区名字变成了“宏业公寓”。我潜伏在这个群里,不说话,只观察。第二天,

我用“平常心”的账号,下了一单,只买了一瓶酱油。下午,刘团长在群里通知大家去取货。

提货点在小区里一个食杂店门口。我没有去取。过了一会儿,

刘团长在群里@我:“@平常心 你的酱油还要吗?不要我退单了。

”我立刻回复:“不好意思啊团长,临时有急事,这单不要了,钱我也不退了,

您看着处理吧,下次再买。”刘团长回了一个“OK”的表情。

通过这种放弃小额订单的方式,我既避免了线下暴露的风险,

又在团长那里留下了一个“爽快不计较”的印象。接下来的几天,我用同样的方法,

将我的五个账号分别“安插”进了五个不同小区的团购群。宏业公寓,滨江花园,

文化小区……都是管理相对松散的地方。我成了这些群里最沉默的“僵尸粉”,

偶尔在团长发红包的时候抢一个,说一句“谢谢团长”,维持着最低限度的存在感。

我的初步网络已经铺开。现在,是时候利用这个网络,去敲开那些更难进入的大门了。

我打开了“书香苑”那个需要验证楼号房号的群聊。我需要一个真实的“书香苑”业主身份。

我点开“宏业公寓”团购群的成员列表,从上到下翻看。我在找一个看起来像中介,

或者是在多个小区都有房产的人。一个头像为“XX房产-小王”的人进入了我的视线。

他的朋友圈里,全是各个小区的租售信息,其中就有“书香苑”的房源。

我用“平常心”的账号,给他发了一条好友申请。“王哥,你好,想咨询一下书香苑的房子。

”6.房产中介小王很快通过了我的好友申请。“老板您好,想看多大的户型?预算多少?

”他发来一连串专业的问题。我回复道:“先不急,我就是想了解一下那边的情况。

我有个朋友想进书香苑的业主群,但没有门路,您方便拉一下吗?”为了打消他的疑虑,

我立刻发过去一个50块的红包。“一点茶水费,麻烦王哥了。”红包几乎是秒收。

“老板客气了!小事一桩。”他发来一个笑脸表情。“我拉你进群,

你让你朋友自己再加进去就行。”他把我拉进了一个名为“书香苑美好家园”的微信群。

群成员有498人,群公告里,第一条就是“邻里优鲜”的团购小程序链接,

团长叫“丽姐”。我立刻让我的另一个账号“随遇而安”申请加入这个群。

有了群内成员的邀请,这次没有再要求验证房号。

“随遇而安”顺利进入“书香苑美好家园”。

我随即在“宏业公寓”的群里退出了“平常心”这个账号,抹掉痕迹。接下来的两周,

我如法炮制。利用房产中介、装修工人、同城跑腿这些活跃在各个小区之间的人作为跳板,

用一个账号“牺牲”自己换取信息和渠道,再用另一个“干净”的账号潜入目标群。

我的账号像蒲公英的种子,悄无声息地飘进了A区周边三十多个小区的业主群和团购群。

我的手机上,微信群聊列表被无限拉长。“翡翠城邻里中心”,“阳光海岸一家人”,

“世纪花园团购群”……我给每个群都设置了免打扰,但每天不断跳动的红色数字,

提醒着我这个网络正在变得多么庞大。我成了一个潜伏在数据洪流中的幽灵。每天晚上,

等母亲睡下后,我都会打开书房的电脑,将所有手机连接上去。我编写了一个简单的脚本,

有群聊中包含“烂”、“坏”、“拉肚子”、“不新鲜”、“过期”这些关键词的聊天记录。

海量的信息被汇总到一个文档里。“今天买的排骨闻着有点味儿啊,是不是不新鲜了?

”——来自“翡翠城”。下面有人回复:“我的也是,焯了一下水,全是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