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零点推书!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大秦成就日不落

第3章 新晋书吏的KPI

发表时间: 2025-10-20
成为内史丞曹敏麾下的一名“见习书吏”,对苏哲而言,生活瞬间从生存模式切换到了新手适应期。

虽然俸禄微薄,仅够在咸阳南城租下一间狭小但整洁的陋室,远离了露宿街头的风险,但这“公务员”的生活,可远比想象中“充实”得多。

曹敏显然是个务实到近乎严苛的上司。

分配给苏哲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整理和誊抄近年来咸阳各市亭关于商贾违规、货物价格波动的记录竹简。

这些竹简堆积如山,上面的小篆字迹潦草模糊,散发着陈年竹木和灰尘混合的气息。

“苏哲,将这些案卷分门别类,统计出各类违规次数最多者、价格波动最异常之物,三日后呈报于我。”

曹敏交代任务时,面无表情,仿佛只是让他去倒杯水。

苏哲看着那足以让任何一个现代文员崩溃的“竹简山”,嘴角微微抽搐了一下。

但他立刻调整心态,把这当成是了解秦朝基层经济运作的绝佳机会。

“诺,大人。”

他恭敬应下。

然而,用这个时代的方法来处理这些数据,效率太低。

苏哲眼珠一转,心里有了主意。

他找来一些质地较硬的木牍和炭笔,模仿现代表格的形式,画出了横纵坐标。

横向是时间(按年月),纵向是违规类型(如“逾矩摆卖”、“度量衡不准”、“斗殴滋事”)和主要商品种类(如粟、布、盐、铁)。

于是,值房里出现了奇特的一幕:其他书吏都在埋头用毛笔在竹简上奋笔疾书,只有苏哲,时而翻看竹简,时而在木牍上用炭笔写写画画,偶尔还停下来掰着手指头计算些什么。

那专注的神情,不像是在处理枯燥的档案,倒像是在破解什么有趣的谜题。

同僚们起初投来好奇甚至略带鄙夷的目光——这新来的,莫不是个傻子?

不用简牍正经记录,在木板上乱画什么?

但几天后,当苏哲将几张画满符号和数字的木牍,连同一份条理清晰的总结竹简呈给曹敏时,情况就变了。

曹敏看着木牍上清晰的表格,各类数据一目了然,哪里违规高发,哪种商品价格在何时异常波动,甚至还能看出某些季节性的规律,比他预想中那种冗长的文字叙述不知清晰了多少倍。

曹敏眼中再次闪过惊异,他抬头看向苏哲:“此为何法?”

苏哲早就准备好了说辞,笑眯眯地回答:“回大人,此乃学生自行琢磨的‘格物统计法’。

将繁杂信息分门别类,以简驭繁,便于首观比较和发现规律。

比如,据此可以看出,东市每月朔望之日(初一十五),因人流增多,逾矩摆卖之违规率会比平日高出三成;而去年秋收后,粟价波动异常,疑似有商贾囤积居奇……”他指着表格上的数据,侃侃而谈,不仅汇报了结果,还附带了一些初步分析。

这在习惯于简单记录和执行的秦朝官僚体系中,无疑是降维打击。

曹敏听得连连点头,再看苏哲的眼神,己经带上了毫不掩饰的欣赏。

“善!

大善!

此法甚妙!

以后相关统计,皆可按此办理!”

他当即下令,让苏哲将此法传授给其他书吏。

一时间,苏哲成了市亭官署的小名人。

同僚们虽然觉得那“表格”看起来古怪,但不得不承认确实好用,能省下不少抄写和计算的功夫。

有人开始私下称他为“巧思苏”,态度也从最初的轻视变成了好奇和请教。

这一日,苏哲正在指导一位同僚如何画表格,曹敏将他唤至一旁。

“苏哲,你前日所言‘剑鞘’之论,我思之甚久。”

曹敏低声道,“陛下励精图治,欲建万世之功,然天下初定,六国遗民未必心服。

只靠严刑峻法,确如你所言,易生抵牾。

你既通经济之事,对于这市井商贸,可有既能充盈府库,又能安抚民心的‘柔化’之策?”

苏哲心中一动,知道展示真正技术的时候到了。

他想了想,用尽量通俗的语言说道:“大人,治国如烹小鲜,火候调料都要恰到好处。

商贸之事,关键在于‘活’与‘导’。”

“哦?

细细说来。”

“所谓‘活’,便是减少不必要的限制,让货物其流。

比如,可否划定固定区域为‘市’,明确开市、散市时间,使交易有序,而非动辄驱赶?

还可设立‘平价官’,在粮价波动过大时,由官府出面平抑,既保护农人,也稳定民心。”

“所谓‘导’,便是利用商贸为朝廷服务。

比如,可否对诚信经营、纳税积极的商贾给予一定优待,如简化通关文牒,甚至授予‘优秀市籍’之类的荣誉,引导商贾守法向善?

再比如,朝廷可将一些非核心的物资采购,通过公开、公平的方式向信誉良好的商贾招标,既能节省成本,也能***商业活力……”苏哲侃侃而谈,将现代市场经济管理、政府采购、信用体系等概念,用秦朝能理解的方式包装出来。

他甚至还半开玩笑地提出了一个概念:“大人,这就好比给各级官吏和商贾设定一个‘考绩之的’,达标者有赏,不达标者受罚,如此,上下皆知努力方向,效率自然倍增。”

曹敏听得目光炯炯,虽然有些词句略显新奇,但核心思想他完全理解了——在严格执行法度的框架下,引入更灵活、更激励性的管理手段,让经济活起来,同时增强朝廷的调控能力和民心凝聚力。

“好一个‘活’与‘导’!

好一个‘考绩之的’!”

曹敏抚掌赞叹,“苏哲,你这些想法,虽看似离经叛道,却深合实用之道!

本官需好好斟酌,拟个条陈……”就在曹敏与苏哲相谈甚欢之际,值房外传来一阵轻微的骚动。

只见市亭令(市亭最高长官)正陪着两人走进来,态度颇为恭敬。

为首的是一位青衣公子,俊朗不凡,嘴角含笑,正是那日曾在酒肆观望的华阳公主。

她身旁跟着的,自然是护卫蒙毅。

曹敏见状,连忙起身相迎:“不知公子驾到,有失远迎!”

华阳公主摆了摆手,目光却饶有兴致地落在了曹敏身旁的苏哲身上,笑道:“曹丞不必多礼。

我闲来无事,随意走走。

看来曹丞这里,颇有贤才啊?”

她这话,明显是冲着苏哲说的。

苏哲心中了然,这位“公子”果然身份不凡,而且对自己产生了兴趣。

他不动声色,依礼躬身。

曹敏连忙介绍:“公子慧眼。

此乃新晋书吏苏哲,颇有些巧思奇想,于经济事务见解独到。”

“哦?”

华阳公主走到苏哲刚才绘制表格的木牍前,看了看那奇特的符号和线条,眼中好奇更盛,“此物何用?”

苏哲便简单解释了一下“格物统计法”的用途。

华阳公主听完,看看表格,又看看苏哲,脸上的笑容越发灿烂:“有趣,当真有趣!

能将繁杂政务变得如此清晰,苏先生果然大才。

曹丞,你可是得了个宝贝啊!”

她又随意问了几句市集管理的情况,苏哲都对答如流,言谈间既不卑不亢,又时常冒出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

华阳公主听得频频点头,临走时,对曹敏笑道:“曹丞,如此人才,埋没于案牍之间,未免可惜。

改日若有暇,不妨带他多走走看看,或许于国事更有裨益。”

说完,便带着蒙毅飘然而去。

这番话,看似随意,却让曹敏心中一震。

他看向苏哲,眼神更加复杂。

这位“公子”的身份,他隐约有所猜测,能得到其如此评价和关注,苏哲的前途,恐怕远不止一个书吏那么简单了。

苏哲望着华阳公主离去的背影,心中暗笑:看来,这位女扮男装的公主殿下,是自己的“头号粉丝”兼“贵人”啊。

这秦朝的天空,似乎因为自己的到来,开始变得有趣起来了。

他仿佛己经看到,自己设计的“大秦首个KPI考核体系”和“市场经济调控初步方案”,正在向他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