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鸿的“早安”成了蜜儿新的生物钟。
每天清晨六点半,手机屏幕准时亮起,附带一张他拍的日出照片——有时是透过窗帘缝隙的微光,有时是小区楼顶的霞光,偶尔赶上阴天,就换成一张手绘的太阳,旁边歪歪扭扭写着“今天也是晴天哦”。
蜜儿开始期待每天的这个时刻。
她会把照片存进一个专门的相册,命名为“致鸿的日出”,然后回一句“早安,今天也要加油”。
这个简单的互动,像一条隐形的线,将两个身处不同城市的人紧紧连在一起。
三月中旬,学校终于允许在校园内自由活动,图书馆也重新开放。
蜜儿抱着电脑去了靠窗的位置,阳光透过玻璃落在书页上,暖融融的。
她刚坐下,就收到了致鸿的消息。
“学姐,数学卷子快把我逼疯了,立体几何怎么都学不会。”
后面跟着一个崩溃的表情包。
蜜儿忍不住笑了。
她想起自己高中时也被立体几何折磨过,于是回复道:“别急,我给你画个辅助线的技巧图,当年我就是靠这个开窍的。”
她拿出草稿纸,仔细画好图,标注出关键步骤,拍照发了过去。
没过几分钟,致鸿发来一连串惊叹号。
“!!!
学姐你太厉害了!
我刚才看了半天都没看出来,这么一画瞬间懂了!”
“慢慢来,立体几何就是要多练,找对方法就简单了。”
蜜儿回复道。
那天下午,致鸿缠着她问了好多高中数学题,蜜儿都耐心地一一解答。
她发现致鸿虽然偶尔会犯迷糊,但逻辑思维很清晰,一点就通。
作为回报,致鸿给她讲了好多网课期间的趣事——比如老师忘关麦克风,吐槽校长的话被全班听见;比如他同桌在家上网课,被突然闯进来的宠物狗扑倒,全程首播“人狗大战”。
蜜儿笑得前仰后合,引来旁边同学的侧目。
她赶紧捂住嘴,却止不住眼底的笑意。
这是封校以来,她第一次笑得这么开心。
晚上,致鸿发来一段自己弹的钢琴曲,正是上次他分享给蜜儿的那首。
钢琴声有些生涩,偶尔还会错音,但听得出来很用心。
“献丑了,刚学没多久。”
“很好听,比原版更有温度。”
蜜儿真心实意地说。
“真的吗?
那我以后每天练,练好再弹给你听。”
“好啊。”
从那以后,他们的交流越来越频繁。
致鸿会跟她汇报每天的学习进度,分享做对难题的喜悦;蜜儿则会跟他聊自己读的书,分享看到的优美诗句。
致鸿知道了她喜欢吃草莓,讨厌香菜;蜜儿知道了他喜欢打篮球,梦想是考上本地的重点大学。
有一次,蜜儿情绪突然低落,一整天都没怎么回复消息。
致鸿察觉到不对劲,没有追问,只是每隔一小时发一条消息——有时是一张可爱的猫咪图片,有时是一段搞笑的短视频,有时只是简单的一句“我在”。
晚上十点,蜜儿终于回复:“对不起,今天有点不舒服。”
“是身体不舒服吗?
有没有吃药?”
致鸿的消息秒回,带着明显的担忧。
“不是,就是情绪有点差。”
蜜儿犹豫了很久,还是说了实话。
屏幕那头沉默了几分钟,然后弹出一条长长的消息:“蜜儿,我知道你可能有自己的难处。
我不会问太多,但如果你想说话,我随时都在。
如果你不想说,我就陪你沉默。
不管怎么样,你不是一个人。”
蜜儿看着那段话,眼眶突然就湿了。
她从来没跟人说过自己的忧郁症,连父母都只当她是“心情不好”,可致鸿却敏锐地察觉到了她的脆弱,并用最温柔的方式给予陪伴。
她吸了吸鼻子,回复道:“谢谢你,致鸿。
有你在,我觉得好多了。”
“那我给你讲个冷笑话吧。”
致鸿很快回复,“你知道为什么数学书总是很忧郁吗?
因为它有太多的问题了。”
蜜儿“噗嗤”一声笑了出来,眼泪却也跟着掉了下来。
是感动,也是释然。
那天夜里,致鸿陪她聊到很晚。
他没有讲大道理,只是听她断断续续地说一些琐碎的烦恼,偶尔插一两句安慰的话。
临睡前,他说:“蜜儿,明天我给你拍我们小区的樱花,开得可好看了。”
“好。”
挂了电话,蜜儿躺在床上,看着天花板,心里不再是空荡荡的。
她知道,屏幕那头的那个少年,正用他的方式,一点点驱散她世界里的阴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