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零点推书!手机版

零点推书 > 言情小说 > 雾锁西关

雾锁西关

小星哥啊 著

言情小说连载

小说《雾锁西关》一经上线便受到了广大网友的关是“小星哥啊”大大的倾心之小说以主人公苏曼卿陈砚之之间的感情纠葛为主精选内容:民国十七广州西关的雾气里藏着三重秘密:陈家绸缎庄少东家陈砚表面是温文尔雅的商界新实则是潜伏多年的地下情报传递者;新搬来的神秘女租客苏曼以修复古画为却总在深夜出入戒备森严的领事馆区域;而绸缎庄后院那口封了三十年的枯每逢月圆便会传出诡异的铜铃当一份标记“雾中莲”的绝密电报意外落入陈砚之手他与苏曼卿的命运被强行捆两人在军阀、洋人、特务织就的罗网中周逐渐揭开彼此身份的同也触碰到了西关深处埋藏的、关乎数十条人命的陈年旧雾气散有人坚守信有人沦为棋而那口枯井里的秘终将改写所有人的结

主角:苏曼卿,陈砚之   更新:2025-10-29 21:57:48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民国十七年,深秋的广州西关,被一场缠缠绵绵的雾锁了整整三天。

陈家绸缎庄的伙计阿福正踮着脚,用长杆挑起门楣上挂着的“陈记绸缎”鎏金招牌,试图擦去雾水凝结的水珠,却被身后传来的温润嗓音叫住:“不必擦了,雾不散,擦了也是白费力。”

阿福回头,见自家少东家陈砚之穿着一身月白长衫,袖口挽至小臂,露出骨节分明的手腕,正低头用软布擦拭着一匹刚到的杭绸。

绸缎是上好的天青色,在晨雾弥漫的铺子里,竟像是把窗外的雾色都吸了进来,柔和得能掐出水来。

“少东家,这雾都三天了,街上连个鬼影都少见,今日怕是又要少做不少生意。”

阿福放下长杆,搓着手叹气道,“前儿个听街口卖云吞面的李叔说,昨晚有人在十三行那边看到鬼火了,飘在半空中,绿幽幽的,吓得他连摊子都没收拾就跑回来了。”

陈砚之擦拭绸缎的手顿了顿,抬眼看向铺子门外。

雾浓得像是化不开的奶,把对面的骑楼都晕成了模糊的黑影,只有挂在骑楼廊柱上的灯笼,透出一圈昏黄的光,在雾里散成一团朦胧的光晕。

他轻笑一声,将软布叠好放在案上:“什么鬼火,许是哪个醉汉提着灯笼晃悠,被雾气一照,就成了李叔嘴里的‘鬼火’。”

话虽这么说,陈砚之的目光却不经意地扫过铺子后院的方向。

那里有一口封了三十年的枯井,井口用厚重的青石板盖着,石板上刻着模糊的莲花纹样,是他记事起就存在的老物件。

前两晚月圆,他起夜时分明听到后院传来细微的铜铃声,叮叮当当,像是从井底飘上来的,可第二天去看,青石板依旧盖得严丝合缝,连一丝缝隙都没有。

“少东家,您看谁来了?”

门口的伙计突然高声喊道,打断了陈砚之的思绪。

他抬眼望去,只见雾中缓缓走来一个身影。

是个女子,穿着一身素色旗袍,领口和袖口绣着几枝淡墨梅花,手里提着一个深棕色的藤箱,藤箱上贴着一张泛黄的标签,上面写着“苏记古画修复”。

女子的头发挽成低髻,插着一支银质簪子,簪头是一朵小小的莲花,随着她的脚步轻轻晃动。

雾气太浓,看不清她的容貌,只能隐约看到她身形纤细,走得极稳,每一步都像是踩在雾气织就的棉絮上,没有发出半点声响。

首到她走到铺子门口,陈砚之才看清她的脸——皮肤是冷白色,眉眼细长,眼尾微微上挑,却因眼神太过清冷,少了几分媚态,多了几分疏离。

她的嘴唇很薄,颜色偏淡,像是刚敷过薄粉,却没涂唇脂。

“请问,是陈砚之先生吗?”

女子开口,声音像是浸过露水的玉,清泠泠的,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

陈砚之颔首,做了个“请进”的手势:“在下正是陈砚之,不知小姐是?”

“我叫苏曼卿,是个古画修复师。”

苏曼卿走进铺子,将藤箱放在案边,目光扫过铺子里挂着的各色绸缎,最后落在那匹天青色杭绸上,“前几日托人打听,得知陈先生的绸缎庄后院有一处闲置的厢房,想租来做工作室,不知是否方便?”

陈砚之心中微讶。

陈家绸缎庄的后院厢房确实闲置多年,只因靠近那口枯井,下人都说晦气,没人愿意住,他便一首空着。

只是这苏曼卿看着不像寻常租客,身上的气质太过特别,尤其是她刚才扫过绸缎的眼神,不像是看布料,倒像是在审视一件古物。

“厢房确实闲置,只是条件简陋,且靠近后院枯井,夜里怕是有些冷清。”

陈砚之如实说道,想看看她的反应。

苏曼卿却毫不在意,淡淡道:“无妨,我修复古画需清静,冷清些正好。

租金方面,我每月付双倍,只求陈先生允许我自由出入后院,不必受铺子营业时间限制。”

双倍租金,还要自由出入后院?

陈砚之心中的疑虑更甚。

西关的租客大多避忌后院的枯井,她却主动要求靠近,还特意强调自由出入,莫非她的目标不是厢房,而是那口枯井?

他不动声色地打量着苏曼卿,见她神色坦然,目光落在藤箱上,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箱面上的莲花纹——和枯井石板上的莲花纹,竟有几分相似。

“可以。”

陈砚之突然开口,“厢房我这就让人收拾,租金按市价算便好,不必双倍。

只是有一事相告,后院枯井年久失修,石板沉重,还望苏小姐不要靠近,免得发生危险。”

苏曼卿抬眼,眼中闪过一丝极淡的讶异,随即恢复平静:“多谢陈先生提醒,我记住了。”

两人谈妥细节,阿福领着苏曼卿去后院看厢房,陈砚之则回到案边,重新拿起那匹天青色杭绸。

手指抚过光滑的绸缎表面,他忽然想起昨晚收到的密信——用米汤写在绸缎边角,烘干后 invisible,需用温水浸泡才能显现。

信上只有八个字:“雾中莲现,速查西关。”

“雾中莲”是组织内部的暗号,指代一份藏在西关的绝密电报,据说这份电报记录了军阀与英国领事馆勾结的证据,一旦曝光,足以撼动整个广州的局势。

而“西关”范围太大,他追查多日,始终没有线索,如今苏曼卿突然出现,租下靠近枯井的厢房,还对莲花纹格外关注,这一切,真的只是巧合吗?

陈砚之走到门口,望着苏曼卿消失在雾中的背影,她的素色旗袍在雾里若隐若现,像一朵漂浮的白莲花。

他从袖口取出一枚小巧的银质莲花簪,簪头与苏曼卿头上的那支一模一样——这是他母亲留下的遗物,母亲临终前说,这支簪子是“雾中莲”的信物,将来若遇到戴同款簪子的人,一定要多加留意。

雾气似乎更浓了,将整个西关裹得严严实实,连阳光都透不进来。

陈砚之握紧手中的银簪,指腹传来冰凉的触感,他知道,这场雾,不仅锁住了西关的街巷,也锁住了无数人的命运,而他与苏曼卿的交集,不过是这场迷雾的开始。

后院厢房里,苏曼卿打开藤箱,里面没有古画,只有一叠泛黄的旧照片和一本破旧的账簿。

照片上是一个穿着西装的男人,眉眼与苏曼卿有几分相似,他身边站着一个穿着旗袍的女子,头上戴着一支银质莲花簪——正是陈砚之母亲的照片。

苏曼卿拿起照片,指尖轻轻拂过男人的脸,低声道:“爹,我终于找到陈家了,当年您被害的真相,还有‘雾中莲’的秘密,我一定会查清楚。”

窗外传来一阵细微的铜铃声,叮叮当当,像是从井底传来的。

苏曼卿走到窗边,看向不远处的枯井,青石板在雾中泛着冷光,她嘴角勾起一抹极淡的笑意:“陈砚之,你以为你在监视我,可你不知道,从你收下那支银簪开始,你就己经入局了。”

雾气深处,一个穿着黑色风衣的男人站在巷口,手里拿着一张陈砚之与苏曼卿的照片,照片背面写着“雾中莲相关人等,密切监视”。

他将照片收好,转身消失在雾里,只留下一串渐行渐远的脚步声,很快被雾气吞噬,仿佛从未出现过。

西关的雾,还在继续弥漫,而藏在雾里的秘密,才刚刚开始浮现。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