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条东西走向的乡间官道,最近几个月行人突然就多了起来,都是向东逃亡的,那是大海的方向。
一看服饰就知道是东洋桑人,这其中有普通百姓、有拄拐杖的伤兵、有步行的,有坐马车的,当然也有坐小汽车的。
今年桑人在夏国吃了败仗,在东桑皇帝宣布投降后,那些入侵夏国多年的桑人们就纷纷逃亡回国了。
而与这些桑人方向正好相反的,是一个乞丐,只有他一个人与大批逃亡者相反向西走。
乞丐背着一个脏得面目全非的破箱子,手持一根破棍子,上身穿着补丁摞补丁的百衲衣,浑身散发着一股酸臭味,那些和乞丐擦肩而过的桑人妇女都是捂着鼻子逃开的。
逃亡回国的桑人,经常被夏国人打劫,同时,他们也打劫夏国人。
可以说,两国之间,在钱财和人命上互有伤损。
据说,土烧锅儿镇一个去园子里割韭菜的老娘们儿,竟然用一把韭菜镰子就把桑人士兵的三八大盖给缴了。
后来,那把枪被金司令用大洋给收走了。
司令秘书刘奎给那老娘们儿送大洋的时候还跟她说呢,“你这是找死,万一遇到少佐以上的桑人,像你这么好看的女人,肯定会被他们抓走。”
的确,回国的桑人没少从大夏国抓人,而且都是有点儿手艺、有点儿能耐或有点儿姿色的人,前几天就掳走一个银匠。
乞丐年轻再加上身体好,没过一会儿,就走到这条官道的尽头——蒙古营镇,这是一个蒙汉杂居的地方。
此时,正是这里赶大集的日子。
乞丐喉咙上下滑动了一下,显然是饿了,他轻车熟路地来到集市上的烂饭市(注1)。
找了一个油条摊子,乞丐便在小地桌前坐下,旁边一对好看的富家母女,被乞丐的臭味熏得起身便走,临走时还不忘说了一句:“谁家的酸菜倒缸了?”
乞丐也不言语不反击,叫一声:“东家,来三批儿馃子,一碗豆腐脑儿。”
摊子老板刚把油条(也叫大馃子)端上来,那边就有人喊上,“哎!
哎!
干啥呀你这是?
你可别死我这儿啊!”
在隔壁油炸糕摊子的那边儿,就是一个饺子摊,好多人都朝那儿围了过去。
咦,其中还有两个桑人。
紧接着,乞丐也掐着一根儿馃子边吃边跟着跑了过去。
那个爬在面案上的少年也是一个乞丐,显然比这个吃油条的青年乞丐要小得多,至少得小个西、五岁。
饺子摊老板抱着小乞丐并把他放在地上,他被吓坏了,生怕自己被讹上。
围观的人群中有一个老者高喊,“这里有会看病的吗?
行行好,给这孩子看看,到底咋了?”
这个吃油条的乞丐,赶忙站出来,一边嚼着油条一边说,“来,我来看看。”
围观人一看,刚倒下一个要饭的,怎么又冒出一个要饭的。
有几个人纷纷喊出:“去一边儿待着,臭要饭的,你懂啥?”
甚至还上来两个人扭着吃油条的乞丐往外扯。
而那个乞丐身形轻轻一抖,那两个扯他的大汉便全部倒地,旁观的众人大惊。
然后,油条乞丐再次来到地上的小乞丐跟前儿,接着便不慌不忙对周边人群自我介绍说,“我叫肖启文,是土烧锅的,大伙可能不知道我是谁,但是大伙都知道魏云岭的骆云生骆先生吧,那是我姥爷,我的手艺都是跟他学的。”
肖启文这么一说,人群就消停下来了。
但偶尔也有人嘀咕着:“骆老先生,那是真有两下子,但不知道他的晚辈咋样?”
这个叫肖启文的也不回嘴,伸出脏兮兮的手指拨开小乞丐眼睛,看看眼仁儿,然后,给小乞丐摸了摸脉,那摸脉的三根手指,指甲好长,藏污纳垢。
接着他又拿出一包似针非针,似铜丝非铜丝的东西,抽出几根,在饺子锅下面的煤火上烧了几下,依次给小乞丐扎了下去。
没一会儿,小乞丐便哼哼着睁开了眼睛。
然后,肖启文拿出一丸药给小乞丐服了下去。
服完药的小乞丐立马就精神了很多。
这时饺子摊老板赶忙端来一碗饺子和一碗饺子汤,用安抚的口吻对小乞丐说:“来,孩儿啊,原汤化原食,是不是饿坏了?
快把饺子吃了。”
小乞丐瞬间就哭了,不知道是感动的,还是真的饿坏了?
这时,围观人群里就有人想捡便宜了,就主动伸出胳膊让肖启文来给他摸脉看病。
肖启文就推托说小乞丐的病还没看完呢。
大家看着小乞丐己经能吃东西了并且精神己经很好了,就觉得没有热闹可看了,纷纷离开了。
这时,肖启文又想起了他还有一碗豆腐脑没喝呢。
当肖启文的豆腐脑吃到一半时,小乞丐便来到肖启文面前要给他跪下,肖启文连忙阻止。
接着,小乞丐说,“感恩大哥,我该咋感谢你啊?
这么的吧,有机会你到高昌县城找我,记得拿上这个,到时候让我老大好好感谢你。
天下要饭的是一家,我叫起灯儿,是高昌的。”
小乞丐边说边递给肖启文一块两寸左右的破瓢碴儿,上面有一个用烙铁烙制的标志。
临走时,又给肖启文鞠了一个躬。
注1:烂饭市儿,旧时代大集市里的小吃经营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