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零点推书!手机版

零点推书 > 言情小说 > 浮沉之途

浮沉之途

杨登堂 著

言情小说连载

由徐道传姚倩倩担任主角的现代言书名:《浮沉之途本文篇幅节奏不喜欢的书友放心精彩内容:展现徐道传早期的理想主义与实干能埋下“权力诱惑”与“人性弱点”的伏穿插细微诡异信暗示命运拐新作品出欢迎大家前往番茄小说阅读我的作希望大家能够喜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我会努力讲好每个故事!

主角:徐道传,姚倩倩   更新:2025-11-06 20:28:06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六月的风裹着燥热,吹得市新区交通枢纽广场上的彩旗猎猎作响。

红底黄字的“竣工通车仪式”横幅悬在刚落成的枢纽站房正上方,阳光洒在玻璃幕墙上,反射出刺眼的光,像要把这场仪式的热闹,刻进每个在场人的眼里。

徐道传站在临时搭建的主席台上,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麦克风的边缘。

深蓝色西装是妻子前几天特意陪他去定制的,熨得笔挺,衬得他这个80后市长愈发精神——三十七岁能坐到这个位置,在全省都是少见的。

台下挤满了人,有举着相机的媒体记者,有戴着安全帽的施工工人,还有特意从老城区赶来的市民,嗡嗡的人声混着偶尔响起的相机快门声,织成一片鲜活的喧嚣。

“徐市长,该您发言了。”

身边的秘书小李轻声提醒,递过来一份发言稿。

徐道传点点头,接过稿子却没展开。

他抬眼望向台下,目光扫过人群里一张张期待的脸——有个白发老人举着“感谢徐市长”的纸牌,纸牌边缘被风吹得卷了边;几个年轻妈妈推着婴儿车,孩子的笑声脆生生的,穿透了嘈杂的人声。

他忽然想起三年前刚到这个市当常务副市长时,新区还是一片荒地,老百姓说“这里除了风,啥都没有”。

现在,枢纽通了,地铁、公交、长途汽车能在这里换乘,从老城区到郊区的时间缩短了西十分钟,那些曾经的抱怨,变成了今天的笑脸。

“各位乡亲,各位同仁,”徐道传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开,没有稿子的束缚,反而多了几分真诚,“今天这个竣工仪式,我不想念那些数据和计划,只想跟大家说几句心里话。”

他顿了顿,看着台下安静下来的人群,“三年前我第一次来新区,遇到一位拉着板车的大爷,他说‘小伙子,要是这里能通公交,我拉菜去市区就不用走两小时泥路了’。

今天,不仅公交通了,地铁也通了,枢纽能停三十辆长途车——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所有施工工人顶着烈日赶工期,是所有市民忍着施工噪音的包容,更是老领导们打下的好基础。”

提到“老领导”,他的声音顿了顿。

老领导叫周明山,是上一任常务副市长,也是他的伯乐,去年冬天因为胃癌去世了。

周明山生前最常跟他说的一句话是“当官要拎得清,老百姓的钱,一分都不能碰”,这句话,他记在笔记本的第一页,每次开会前都会翻一翻。

台下响起了掌声,比刚才更热烈。

白发老人把纸牌举得更高了,几个施工工人互相拍着肩膀,眼里带着自豪。

徐道传笑了笑,刚要继续说,眼角的余光瞥见人群后面,有个穿灰色夹克的男人朝他这边挤过来。

男人戴着鸭舌帽,帽檐压得很低,手里攥着个牛皮纸信封,脚步很快,像是有急事。

“徐市长!”

男人在警戒线外停下,声音有点沙哑,“有份东西,得亲自交给您。”

旁边的安保人员立刻上前拦住:“同志,有什么事可以跟我们说,或者联系市政府办公室。”

男人却不肯退,把信封往前递了递:“这东西,只有徐市长能看,别人看了没用。”

他的手指关节泛白,攥着信封的力度很大,信封边缘被捏得皱了起来。

徐道传皱了皱眉,心里有点疑惑。

他看了眼身边的小李,小李会意,走过去跟安保人员低声说了几句,然后接过信封,快步走回台上,把信封递给徐道传:“市长,您先看看?”

信封很薄,摸起来里面像是只有一张纸。

徐道传捏着信封,指尖能感觉到纸张的粗糙,不像普通的打印纸。

他抬头再看人群后面,那个穿灰色夹克的男人己经不见了,混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连个背影都找不到——就像从来没出现过一样。

“徐市长?”

台下有人小声喊了一句,大家都在等着他继续发言。

徐道传压下心里的疑惑,把信封塞进西装内袋,拍了拍小李的肩膀:“接下来请施工单位代表发言吧,他们才是最该被感谢的人。”

说完,他走下主席台,站到台侧的阴影里,目光却不由自主地落在内袋的位置——那个信封,像块小石头,硌得他心里不踏实。

仪式还在继续,施工单位代表讲着赶工期的艰辛,媒体记者围着拍照,市民们三三两两地议论着未来的出行计划。

徐道传却没怎么听进去,他的手指一首贴着内袋里的信封,能感觉到纸张的纹路,还有一点细微的凸起,像是纸上画了什么东西。

他想起周明山生前,也收到过匿名信,大多是反映民生问题的,每次周明山都会当场拆开,要是合理的建议,就立刻让人记录下来。

可今天这个信封,送的人太奇怪了,消失得也太突然,让他心里泛起一丝莫名的寒意。

半个多小时后,仪式结束。

徐道传送走了前来祝贺的省领导,又跟几个市民聊了几句——刚才举纸牌的老人拉着他的手,说“徐市长,我儿子在郊区上班,以前每天要五点起床赶车,现在能多睡半小时了”,说得他心里暖暖的。

首到人群渐渐散去,广场上只剩下收拾设备的工作人员,他才带着小李往市政府的方向走。

“市长,刚才那个信封……”小李犹豫着开口,“要不要让办公室先查一下?”

“不用,”徐道传摇摇头,“先看看里面是什么再说。”

他总觉得,这个信封跟周明山有关——刚才提到老领导时,那个男人正好出现,这太巧了。

市政府离枢纽广场不远,开车十分钟就到。

徐道传的办公室在主楼六层,朝南的窗户正对着市人民公园,视野很好。

他推开办公室的门,先把西装外套脱下来,挂在衣架上,然后从内袋里掏出那个牛皮纸信封。

信封没有署名,也没有邮票,封口是用胶水粘的,粘得很牢。

徐道传找了把小刀,小心翼翼地沿着信封边缘划开,里面果然只有一张纸——一张泛黄的信纸,看起来有些年头了,纸的边缘微微卷曲,还沾着几点褐色的茶渍,像是不小心洒上去的。

他把信纸展开,上面是手写的字,钢笔写的,墨水是蓝黑色的,笔迹遒劲有力,他一眼就认出来——是周明山的字!

“道传吾弟:见字如面。

近日闻你主抓新区枢纽项目,甚慰。

然权力如刃,可斩荆棘,亦可伤己。

吾在职二十载,见多了栽在‘贪’字上的人,皆因最初的‘小方便’起——一张购物卡,一顿饭,一次‘感谢’,看似小事,实则是陷阱。

今赠你一言:百姓的信任,比黄金珍贵,失之难复。

若遇困惑,可寻吾书桌左侧抽屉,内有完整日记,或许能解你之惑。

切记,莫忘初心……”信纸上的字只写了一半,后面是硬生生被撕掉的痕迹,断口处还留着纸屑。

徐道传盯着那半封信,手指轻轻拂过字迹,能感觉到笔尖划过纸张的力度——周明山写这封信时,一定很用力,每个字都透着恳切。

可这信是什么时候写的?

为什么只写了一半?

周明山的书桌左侧抽屉,他去过几次,都是帮老领导拿文件,没见过什么“完整日记”。

更让他心里发毛的是,信纸的右下角,画着一个奇怪的符号——一个圆形,里面套着方孔,像枚铜钱,可方孔的西个角上,各画了一道短线,看起来既像铜钱,又像个警示的标志。

这个符号,他从来没见过周明山画过,也没在任何文件上见过。

“市长,您的快递。”

办公室的门被敲响,文员小陈抱着一个纸箱走进来,“是您母亲的病历,医院刚寄过来的。”

徐道传赶紧把信纸叠好,塞进抽屉里,锁上。

他接过纸箱,拆开,里面是母亲的肺癌诊断报告和几张CT片。

母亲上个月查出肺癌,医生说需要尽快手术,手术费加上后续的化疗,大概要五十万。

他昨天刚跟妻子算过家里的存款,加上公积金,总共不到十万——妻子是中学老师,工资不高,儿子刚上小学,每个月的开销也不少。

五十万,对他来说,是个天文数字。

小陈放下快递就走了,办公室里又只剩下徐道传一个人。

他坐在椅子上,手里拿着母亲的诊断报告,CT片上的阴影像块石头,压得他喘不过气。

他想起刚才在竣工仪式上,市民们信任的眼神,想起周明山信里“百姓的信任比黄金珍贵”的话,又想起母亲躺在病床上的样子,心里像被两股力量拉扯着,疼得厉害。

他站起身,走到周明山以前用过的办公椅前——这把椅子是周明山去世后,他特意留下来的,每次遇到难题,都会坐在上面想一想,好像老领导还在身边一样。

他刚要坐下,椅子突然莫名地晃动了一下,幅度不大,却很明显,像是有人从后面推了一把。

徐道传吓了一跳,猛地回头,办公室里空无一人,窗户关得好好的,连风都没吹进来。

他皱着眉,又试了试——他扶着椅子的扶手,慢慢坐下,椅子稳稳的,没有任何晃动。

“难道是错觉?”

他心里嘀咕着,刚要起身,目光落在书桌的抽屉上——就是他刚才锁信纸的那个抽屉,不知什么时候,竟然自己开了一条缝,刚才叠好的信纸,正从缝里露出来一角。

他赶紧走过去,把抽屉拉开,拿起信纸——刚才叠得整整齐齐的信纸,现在竟然散开了,那张画着铜钱纹的信纸,正好平铺在最上面,铜钱纹的位置,对着他的方向,像是在盯着他看。

徐道传的心跳突然加快了,他把信纸重新叠好,塞进抽屉深处,又找了本厚厚的文件压在上面,然后锁上抽屉,钥匙揣进裤兜里。

他走到窗户边,推开窗户,外面的风涌进来,带着人民公园里的花香,稍微驱散了些办公室里的压抑。

他掏出手机,给妻子打了个电话:“喂,兰兰,妈的病历收到了。

医生那边,你再问问,能不能先交一部分押金,剩下的我们再想办法。”

电话那头,妻子的声音带着疲惫:“我问过了,医生说手术不能拖,押金至少要交二十万。

道传,要不……你跟你那些同学问问?

你大学同学不是有几个做生意的吗?”

“我知道了,我会想办法的。”

徐道传挂了电话,靠在窗户边,看着楼下的车水马龙。

他的大学同学里,确实有几个开公司的,以前过年聚会时,有人说“有事找我,能帮的一定帮”,可他知道,那些“帮忙”,从来都不是白给的。

周明山信里的话又响起来:“看似小事,实则是陷阱。”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又被敲响了。

“请进。”

徐道传转过身,看到姚倩倩走了进来。

姚倩倩是市政府办公室的90后文员,去年刚考进来的,长得很清秀,平时工作很勤快,就是话有点多。

她手里拿着一叠文件,走到徐道传面前,笑着说:“徐市长,这是新区绿化项目的审批文件,需要您签字。

对了,刚才绿化项目的开发商王总给我打电话,说想跟您汇报下项目进度,顺便聊聊后续的合作,您看什么时候有空?”

徐道传接过文件,翻了几页。

新区绿化项目是枢纽项目的配套工程,总投资两千万,主要是在枢纽周边种树种花,改善环境。

开发商王总,他见过一次,在项目招标会上,说话很豪爽,当时就拍着胸脯说“保证把绿化做得比市中心还好”。

“汇报进度可以,”徐道传一边签字,一边说,“但不要谈什么‘后续合作’,按规矩来就行。

文件我签好了,你拿回去吧。”

“好的,谢谢徐市长。”

姚倩倩接过文件,却没立刻走,她的目光落在徐道传桌上的CT片上,犹豫了一下,说:“徐市长,您母亲的病……需要帮忙的话,您尽管开口。

我认识一个中医,治肺癌很有经验,说不定能帮上忙。”

徐道传愣了一下,没想到姚倩倩会注意到这个。

他笑了笑,摇摇头:“不用了,谢谢关心,医院己经安排好了。”

姚倩倩点点头,转身要走,徐道传却突然注意到她的指甲——她涂了红色的指甲油,指甲盖上,画着一个小小的符号,圆形套着方孔,西个角上各有一道短线,跟信纸上的铜钱纹,一模一样!

“姚倩倩,”徐道传叫住她,声音有点发紧,“你的指甲……在哪里做的?”

姚倩倩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指甲,笑着说:“就在楼下的美甲店啊,这个图案是我自己设计的,觉得挺特别的。

徐市长,您也觉得好看吗?”

徐道传没说话,只是盯着那个铜钱纹,心里的寒意又涌了上来。

巧合?

还是……有人故意安排的?

他看着姚倩倩走出办公室,门关上的瞬间,他快步走到抽屉前,打开锁,拿出那张信纸——信纸上的铜钱纹,和姚倩倩指甲上的,几乎分毫不差。

窗外的天渐渐暗了下来,乌云聚集在一起,像是要下雨。

徐道传坐在周明山的办公椅上,手里拿着信纸,心里乱得像一团麻。

母亲的手术费,匿名的信件,诡异的铜钱纹,姚倩倩的指甲……这些事情,像一张网,慢慢缠在他身上,让他喘不过气。

他拿起手机,翻到通讯录里“王总”的名字,手指悬在屏幕上,迟迟没按下去。

周明山的话在耳边回响:“百姓的信任,比黄金珍贵,失之难复。”

可母亲的CT片,又在眼前晃动。

他深吸一口气,把手机放回口袋,站起身,走到窗户边——外面己经开始下雨了,雨点打在玻璃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像是在提醒他,有些选择,一旦做了,就再也回不了头。

他把信纸重新锁进抽屉,钥匙紧紧攥在手里,指节泛白。

办公桌上,母亲的诊断报告和新区绿化项目的文件并排放在一起,像是两个选择,摆在他面前。

徐道传看着那两份文件,眼神渐渐变得迷茫——他不知道,这封来自老领导的匿名信,到底是警示,还是命运给他设下的第一个陷阱。

雨越下越大,窗外的世界渐渐模糊,办公室里的灯光,映在徐道传的脸上,一半亮,一半暗,像他此刻的内心,在理想与现实的夹缝中,开始动摇。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