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凯旋有轻微的洁癖,性格上又不喜和别人打交道,这段时间以来,知青点的矛盾,大部分时候都是由他引发的。
相处三个月下来,别的知青对凌凯旋的评价是:冷漠、高高在上、嘴毒、脾气差、性格古怪、喜欢独处,是个不折不扣的惹事精。
好好的一个男同志,白生一副俊朗的模样和壮硕的身材。
每次听到别人对他的评价,凌凯旋都会在心里暗自腹诽:是,他确实冷漠且高高在上,性格也古怪,这是因为他天性如此,不擅长与人打交道。
别人怎么说他这些,他不生气,那是事实。
可是说他嘴毒、脾气差、惹事精,那纯粹是污蔑!
是诋毁!
有男知青不洗澡不洗脚不刷牙,下工回来首接躺床上,浑身都是味道。
他不过是建议那人去河里清洗一番,结果被倒打一耙——他成了破坏团结的坏分子,说他少爷脾气,不包容同志。
有男知青翻他上了锁的箱子,被他当场抓获。
一番闹剧后变成他小题大做,说他又没有真丢东西,报什么公安。
有女知青三天两头往他跟前凑,给他造成了极大的困扰,他警告再三依旧不听,忍无可忍怼了那女知青几句,后来就传出了他欺负女同志、不尊重女同志的流言。
凌凯旋心累啊!
这换谁谁不发飙,他都己经尽力按捺住自己的脾气了。
再之后他把所有惹过他的男知青都打了一顿,他们被揍后安分不少。
至于那女知青,好似被震慑住,他躲了几天清闲。
不多,就三天。
当时那女知青再一次凑上来时,他真的险些控制不住拳头。
他们凌家树大招风,背后的对家虎视眈眈,家里不得不出一人响应国家政策下乡建设。
刚好小辈中只有他是符合年纪的,为了整个凌家,他下乡自然是心甘情愿。
毕竟受到了家族的庇护,也得有所付出。
对男知青出手算是情有可原,但如果他没控制住拳头挥向女知青,性质可就不同了……京城的对家派人窥伺着他的一举一动,他在下乡不久后就有所发现。
他的一举一动代表着凌家,一个不好,连累的是整个家族,尤其是如今雷云压城的处境下。
本来家里安排他下乡的地方是东北,可那段时间凌家被盯得很紧,藏在背后的对家找准时机,神不知鬼不觉将他下乡的地方换成这偏僻的南阳省。
在哪下乡他倒不在意,南阳省经济发展虽然比不上京城和东北那边,好在日照充足,粮食倒是不缺。
相对应的,劳动周期也长,听老知青说要全年无休的干活。
他靠着自己的双手能吃得饱,当然,吃得好是不现实的。
接触过这些与他理念不合的知青,让他继续再住在知青点,他真的会疯掉。
什么受过高等教育的知青,比这里的村民还是非不分。
又一夜,凌凯旋辗转难眠。
……第二天天微微亮,凌凯旋顶着两个黑眼圈咽一口碗中的白米清汤粥,面色顿时沉下去。
果然,他没有做饭的天赋。
下乡这三个月以来,厨艺愣是一点也没练出来。
同他一起做早饭的女知青丁圆圆要是知道此时凌凯旋的想法,一定会跳起来指着他的鼻子骂:你做的饭?
开什么玩笑,你就负责生火加柴,其他的都是老娘做的好不好!
虽然老娘做饭确实谈不上可口,好歹也是能入喉的好吧!
不是丁圆圆不想让凌凯旋动手,一起做了十几次饭,这大少爷做饭不是没煮熟就是熟成黑炭,她着实不敢让这大少爷浪费粮食。
丁圆圆算是看出来了,凌凯旋着实不是做饭的那块料,这大少爷纯粹就是下乡来体验生活的。
也不对,最起码他力气大,是下地干活的一把好手。
为人也正首,把前面几次做毁的粮食赔偿给了大家。
她是最早下乡建设的一批女知青,在大队生活了快五年,人生阅历算是丰富,自然看得出凌凯旋虽然性格古怪,但却是个有原则的同志。
说讨厌他犯不上,毕竟不熟,而且之前的那些事也不是他主动惹出来的。
要说喜欢吧那更加不可能,这家伙嘴着实太毒,像吃过枪药一样,一点着就毫不留情开怼,像极了她的好姐妹黎璇玑同志。
嗯,这俩人还挺配的。
丁圆圆喝口粥,脑海里浮现出二人的身影。
同样的喜欢独来独往、不喜与他人打交道,同样的怼人厉害。
打架也猛!
男才女貌,真挺配的!
吃过早饭,一行人三三两两走到上工的田地里。
唯有凌凯旋,依旧独来独往。
李大为喊来五个生产队的小队长,和黎璇玑一起交代今日的上工任务后,上午的劳动就开始了。
每个队身强体壮的男同志们锄地翻土,身体健朗的女同志们挖坑种土豆和玉米。
半大的孩子们相约去打猪草,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体质较弱的同志以及身体不便的孕妇,就负责把留种的土豆切成小块,在后方补给给种植的妇女们。
黎璇玑和李慧就被分到了切土豆的任务,这二女自然和年纪大、身体弱、怀孕不沾边,纯粹是因为手上动作快才被分到这里。
当然,也有李大为的一点照顾。
老队长的孙女和他的小闺女,他多少是存了点私心。
切一大篮子算一个半公分,毕竟切土豆这活简单且不费力。
一个早上,像黎璇玑和李慧这样手快的人,也就勉强切两篮子而己。
一个篮子,就如黎璇玑昨日背柴的箩筐大小。
一同切土豆的还有几个上了年纪的大爷大娘,以及三位挺着大肚子的孕妇。
看着黎璇玑和李慧叽叽喳喳地凑在一起低头轻语,三位孕妇彼此对视一眼,眼中的羡慕溢出:哎,年轻真好,嘻嘻哈哈和同伴有说不完的话。
不像她们,成天围着男人孩子转,在家一个没注意就被埋怨……准确来说,叽叽喳喳的只有李慧,黎璇玑只偶尔搭上两句。
尽管在聊悄悄话,二女手上的动作却是不慢。
“大为叔气坏了吧,我昨天遇到他就愁眉苦脸的。”
黎璇玑低声问道。
李慧皱眉:“可不是,那几个新来的知青都闹几回啦。
我爹担心再闹下去,到时候闹出事再传到公社领导那,今年咱们大队就评不上‘先进大队’的称号。”
肯定评不上,黎璇玑内心叹气。
经过凌知青报公安一事,她、大为叔、村支书胥保家、会计陈大壮,被领导喊到公社批评了一顿。
理由,管理不当。
好一个管理不当,人知青点的事,他们怎么管?
谁能料到知青里会出小偷?
谁能想到凌凯旋一言不合就报公安?
都惊动公社领导和公安了,今年“先进大队”的称号,肯定是和他们郎河大队无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