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没有牛奶了,自打跟你结婚以后我都很少喝牛奶了。”
徐先生抱怨着。
“你这么白白胖胖,还喝什么奶啊,自己挤一挤就有了。”
常欢笑着说。
“你这人,牛奶我从小喝到大的,不然我皮肤能这么白,长这么高大威猛么?”
真是一脸的自恋。
“哎哟,对对对,你是城里人,条件好,哪像我这个乡下的,小时候压根没喝过牛奶。”
每每说起这个,常欢就一阵回忆涌上心头。
1996 年,那时常欢刚踏入小学一年级。
就在这一年,一场名为“每天一袋奶”的倡议如春风般吹遍校园,学校积极响应,组织起了热闹非凡的订奶活动。
那些牛奶口味多样,令人难以忘怀。
草莓味的香甜可口、巧克力味的浓郁醇厚、原味的纯正自然……每一种味道仿佛都承载着孩子们童年最美好的回忆。
每当发奶时刻来临,整个班级瞬间沸腾起来。
同学们犹如一群嗷嗷待哺的小鸟,迫不及待地冲向讲台抢夺属于自己的那份美味。
有的孩子心急如火,拿到手后便仰头一饮而尽,然后心满意足地打一个响亮的饱嗝;而有些则不紧不慢,悠然自得地叼着奶包在教室里晃来晃去,故意显摆给没有的小伙伴看。
常欢至今仍清晰地记得,自己只订购过一次牛奶。
从那以后,她就只能眼睁睁地望着别的同学尽情享受这份幸福,心中满是羡慕与失落。
尤其是那巧克力味的牛奶,它独特的滋味深深烙印在了常欢的心底,现在想找也找不到了。
那个年代,江浙沪地区的大多数家庭己然步入小康生活水平,按理说区区一袋牛奶的费用应该不成问题。
可不知为何,常欢的父母对于学校的这项倡议并未做出回应和支持,这让年幼的她始终无法理解其中缘由。
或许,在父母眼中有着他们更为看重的考量吧。
但那段渴望喝奶的日子,却成为了常欢童年记忆里一抹挥之不去的遗憾。
常欢在三年级以前就是个小透明,几乎不说话,老师叫了回答问题也是站在那一动不动,还会羞红了脸。
这是从小就有的自卑心理,因为常欢觉得自己是穷人家的孩子,没人看得起自己。
奶奶一年级以前就去世了,爷爷在人家厂里看门,爸妈都是双职工,中午吃饭本来是去爷爷那吃,但是每次去要么还没烧,要么就是方便面,还要走好远的路。
慢慢的,常欢就不再去爷爷那吃饭了,爸妈跟一家卖面条的摊主打好招呼,每天中午去吃碗面,也不知道怎么过来的,浑浑噩噩的,有一顿没一顿的。
到了晚上,妈妈老是到天黑才回来,等得肚子咕咕叫,常欢便不再坐以待毙,自己从田地里摘了茄子或者黄瓜,端起小板凳,一边烧柴火,一边站在板凳上学着大人炒菜。
有一次,抄电表的叔叔到家门口来,看到常欢站在板凳上正忙活,大声表扬了常欢,说这么小的孩子能做饭了,太厉害了。
妈妈回来看着做好的蔬菜,也是非常开心,村里的婆婆们一传十,十传百都知道常欢的能干。
但是,人啊,不能太厉害,这下烧饭的活真的交给常欢了。
那个时候,家里那口老旧的土灶台可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存在。
尤其是到了炎热难耐的夏天,站在它旁边简首就像置身于火炉之中,能把人给活活热死!
从田里辛苦收回来的稻杆子,需要耐心地将它们一个个捆成结实的结。
这活儿可不轻松,但也只能咬咬牙坚持下去。
有时候,当常欢坐在灶台里,眼巴巴地望着熊熊燃烧、旺旺的火苗时,耳边却会突然传来一阵轻微的“悉悉索索”声。
她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儿,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那些令人毛骨悚然的画面——会不会是老鼠?
说不定还有可怕的蛇藏在某个角落里呢!
一想到这里,常欢就忍不住浑身发抖。
毕竟,对于极度害怕蛇的她来说,光是想象一下那种场景都会让她胆战心惊。
然而,生活在农村的老房子里,见到蛇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儿。
常欢己经记不清自己究竟碰到过多少次这样恐怖的经历了。
每一次都是硬着头皮去面对,虽然心里怕得要命,但还是要强装镇定。
长时间待在灶台前做饭,常欢的脸常常被火苗无情地熏烤着,变得滚烫滚烫的。
就连汗水流下来,也很快就被高温蒸发得无影无踪。
她有时候想:自己从小皮肤就这么黑,该不会真的和老是在灶台前烧饭有关系吧?
常欢自从学会了做饭之后,她竟然摇身一变,成了村子里赫赫有名的“美食家”!
每到周末来临的时候,阳光洒满村庄的每个角落,村里的小伙伴们总是如同脱缰野马一般尽情玩耍嬉戏。
然而,当他们玩得筋疲力尽、肚子咕咕叫时,七嘴八舌地讨论着要吃些什么好东西。
常欢上场了,材料不够,就让伙伴们回家找,土豆,山芋你一个我一个的火速搜集完毕,切成细细长长的条状,接下来就是最为关键的步骤——油炸啦!
常欢小心翼翼地将切好的土豆和红薯放入滚烫的油锅中,瞬间发出“滋滋滋”的声响,伴随着阵阵香气扑鼻而来,撒上盐巴就是纯天然的美食啦。
由于食物实在太受欢迎,每次出锅后往往都是供不应求,小伙伴们争前恐后地抢食着,生怕自己少吃一口。
而常欢呢,则站在一旁乐呵呵地看着这一幕,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能够用自己的双手为朋友们带来快乐和满足,对于他来说无疑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情。
小学阶段,常欢基本都是自己做早饭,吃了自己去学校,不过也没啥可吃的,要么泡饭,要么方便面,食材有限啊。
什么鸡蛋,牛奶压根没见过。
妈妈做的早饭也是这样,泡饭加过夜的蔬菜,萝卜干,哪还讲究什么营养,就是填饱肚子。
要说这人不能太厉害呢,刚开始也是妈妈做饭的,常欢是急性子,每天都第一个起床,起来了就等妈妈起来做早饭,梳头发,妈妈脾气不好一忙起来就会骂人,所以早上就变成了两个人的大战,互不相让(两个人都是处女座),常欢嫌妈妈磨蹭,上学老迟到,她是个自尊心非常强的孩子,什么都要赶在最前头。
所以,最后全部自己来了,现在想想真是太牛了,自己和母亲从小就不亲近也是有原因的,常欢太独立了。
二升三的暑假,常欢被送到了外婆家,那是一个县级市的乡下,那里的人说话常欢听不懂,经常挂在嘴边的是 “啊?
你说什么,能再讲一遍吗?”
然后没有得到回复,搞得常欢每天都是一脸懵,就连外婆说的也是一知半解。
刚到的头几天,还算愉快,外婆做什么吃什么,毕竟常欢也不挑食。
舅舅和舅妈也十分热情好客,时常叫着去他们家吃饭。
只是,这样的生活着实有些单调乏味,令人感到百无聊赖。
这里不像家里那般热闹,根本找不到能够一起尽情玩耍的小伙伴们。
大多数时候,只能孤零零地伫立在门口,眼巴巴地望着那些陌生的孩子们兴高采烈地玩着泥巴。
偶尔心血来潮,想要跟他们搭句话,却发现自己总是前言不搭后语,说了一句之后便再无下文,场面一度陷入尴尬之中。
而舅舅家的孩子与常欢的年龄相差甚远,彼此之间更是难以玩到一块儿去。
因此,常欢很是想念自己的家,想念家中那群亲密无间、能共同嬉戏打闹的好友们。
更让人心烦意乱的是,外婆家的电视机仿佛故意与她作对,任凭她如何费力地摆弄天线,花费足足半个小时的时间苦苦搜寻,最终打开的依旧是那满屏雪花的狗皮膏药广告。
外婆家没有有线电视实在太落后了.爸爸妈妈把她送到外婆家,无非就是家里没人照顾,但是在这也是没人管啊。
外公在上班,外婆每天要么在地里干活,要么下午就到麻将台上,他们都不是歌谣里唱的“摇啊摇,要到外婆桥”的外婆外公啊。
甚至因为早上晚起了一会,就被外公骂了一顿,意思是天天在这没事干,还要睡那么晚,怎么睡得着的(事实呢,他们每天5点多就起了,常欢再晚也就7点不到)。
懂事的常欢从那天起,每天和外婆外公一起起床,带着困意坐在大门口望着还没亮的天数星星。
因为早起,一天的时间就更长了,更显得枯燥乏味,中午等到12点,外婆也没回来做饭,常欢在这里经常听到外婆外公的争吵,衣服泡在那还没洗,为了不被牵连,给他们洗衣服去了,省得他们嫌麻烦。
还是那句话,人不能太厉害啊,这一干就干了一个暑假。
常欢每天都盼着暑假快过去,爸爸妈妈快来接。
当发生了下面这件事之后,常欢快绷不住了。
夏季是雷阵雨的高发季节,外婆正坐在麻将台上酣畅淋漓,坐在一边观看的常欢深感无奈,怎么也看不懂,也听不懂,麻将室就在村里的小卖部,外婆从没有舍得给孩子买根冰棍,这里的老人家经常打趣外婆,这孩子在这多没劲啊。
外婆也就回一句,她自己不会玩。
眼看着外面的天空逐渐被黑暗所笼罩,乌云翻滚着,仿佛一头头凶猛的巨兽在相互厮杀、缠斗。
一道闪电划破长空,紧接着便是震耳欲聋的雷声轰鸣响起,一场雷阵雨即将倾盆而下。
常欢焦急地望向窗外,心中猛地一惊:糟糕!
外面田里还有正在吃草的羊呢!
要是让它们被雨淋了,那可怎么办呀?
于是,她急忙转头看向正在打牌的外婆,大声喊道:“外婆,羊还在外面呢,要不要把它们拉回来呀?”
此时的外婆正手气顺得很,面前的筹码越堆越高,心里乐开了花,哪里舍得上桌就下牌局啊!
只见她随意挥了挥手,应道:“没事的,要不你自己去把羊牵回圈里吧。”
听到这话,小小的常欢虽然心里有些害怕,但一想到那些可怜的小羊可能会被大雨淋湿生病,便咬咬牙,决定亲自跑出去把羊牵回来。
她匆匆忙忙地冲到田边,小手紧紧握住两根绳子,使出全身力气想要将羊儿们拉走。
然而,这些羊却像是故意跟她作对似的,一个个倔强得要命,任凭常欢如何拖拽,它们就是纹丝不动。
常欢急得满头大汗,小脸涨得通红,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快走呀,小羊们,要下雨啦!”
可是,那两只羊根本不听她的话,一个拼命往东,另一个则使劲往西扯,始终不肯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
就在常欢与羊儿们僵持不下的时候,一旁路过的大爷看到这番情景,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不过,他还是好心地上前帮起了忙。
在大爷的协助下,常欢终于艰难地将羊儿们拉动了一些距离。
然而,这场雨来得实在太快太猛了,还没等他们走到羊圈,豆大的雨点便如断了线的珠子般砸落下来。
眨眼间,常欢和大爷就被淋成了落汤鸡。
而那两只调皮的羊,则在雨中欢快地蹦跶着,不时发出“咩~咩~”的叫声,好像在嘲笑常欢的狼狈模样。
常欢正要更换身上那件己经被雨水浇透的衣服。
就在这时,门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房门被猛地推开,舅妈风风火火地闯了进来。
只见舅妈一脸怒气冲冲的模样,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你外婆可真是太不像话了!
那羊她难道不会自己去牵吗?
非得要让我的外甥女大老远跑来干这种苦差事,简首就是把你当外人一样使唤呢!”
常欢默默地听着舅妈的抱怨,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委屈和失落。
自从来到这里以后,类似这样不公平的待遇似乎己经成为了家常便饭。
从一开始的默默忍受,到现在逐渐意识到自己在这个家庭中的地位如此卑微,常欢感到无比的心寒。
自那天起,常欢愈发明显地察觉到,无论自己多么努力、乖巧懂事,在外婆眼中始终都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存在。
每当家里有什么脏活累活需要人做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总是她;而一旦有好吃好玩的东西,却从来轮不到她的份儿。
久而久之,一种深深的自卑感在常欢的心底悄然生根发芽……后来,每天下午,外婆去麻将,常欢就趴在床上,拿着一本语文词语字典在那研究,简装版的词语字典一个暑假被翻烂了,正好把下学期的内容提前预习了一遍。
再后来,常欢暑假再也不去外婆家了,每次去务必紧跟爸妈当天回。
常欢觉得自己从小不爱说话,老是把事情埋藏于心,跟自己暗暗较劲的性格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形成的,不能说坏,也不能说好,至少在未来的道路上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