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零点推书!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梦穿韩昭侯

第四章,旱灾危机

发表时间: 2025-03-22
韩国产粮区的旱灾如同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林羽(韩昭侯)的心头。

粮食,乃是国家的根基,此时韩国新军训练需要粮草供应,百姓生活也离不开粮食,这场旱灾若不妥善解决,韩国必将陷入内忧外患的绝境。

林羽迅速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

一位大臣忧心忡忡地说道:“君上,此次旱灾来势汹汹,产粮区颗粒无收,若不尽快想办法,恐百姓将面临饥荒,军队也会因粮草不足而战力下降。”

林羽紧锁眉头,沉思片刻后说道:“当务之急,是先开仓放粮,赈济受灾百姓,稳定民心。”

然而,韩国的粮仓储备虽有一定规模,但要长期应对这场旱灾,也显得捉襟见肘。

林羽深知,仅靠开仓放粮并非长久之计。

他一边安排官员统计受灾情况,一边思索着其他解决办法。

突然,林羽想到了水利灌溉。

他记得在后世的历史资料中,有许多应对旱灾的水利工程案例。

他立刻下令召集国内的能工巧匠,商讨在产粮区修建水利设施的可行性。

经过几日的研究和实地勘察,工匠们向林羽汇报,在产粮区附近有一条河流,若能修建水渠将河水引入农田,便可解决灌溉问题。

但修建水渠工程浩大,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林羽没有丝毫犹豫,他决定发动国内百姓参与修建水渠。

他颁布诏令,凡参与修建水渠的百姓,均可获得相应的粮食作为报酬。

此诏令一出,百姓们纷纷响应,毕竟这既能解决当下的温饱问题,又能为日后的农业生产带来希望。

在修建水渠的过程中,林羽也遇到了不少困难。

首先是技术难题,古代的水利工程技术相对有限,要确保水渠的质量和灌溉效果并非易事。

林羽凭借着自己对历史上水利工程的了解,亲自指导工匠们改进施工方法。

其次是物资供应问题,修建水渠需要大量的木材、石料等物资,而韩国国内物资储备有限。

林羽一方面下令加大国内物资的开采和征集力度,另一方面派遣使者前往周边友好国家,购买所需物资。

就在水渠修建工程紧张进行时,魏国似乎察觉到了韩国的困境。

魏国边境军队开始频繁挑衅,试图试探韩国的防御底线。

林羽深知此时不能分心,一旦在边境与魏国发生大***,将会影响水渠修建工程的进度。

他只能命令边境守军保持高度警惕,坚守防线,尽量避免与魏军发生大规模战斗。

然而,魏国的挑衅越来越过分,甚至有小股魏军越过边境,烧杀抢掠。

韩国百姓对此义愤填膺,纷纷要求出兵反击。

林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若不出兵,难以平息民愤;若出兵,又担心影响水利工程以及引发魏国的全面进攻。

在这两难的境地中,林羽该如何抉择?

而水渠修建工程能否顺利完成,帮助韩国度过这场旱灾危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