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海滨城市日照,以前被称为东夷之地。
在山海天第三海水浴场附近新建一座东夷小镇!
距离东夷小镇海岸5公里处,有一个地方叫桃花岛,又名***,相传是姜子牙钓鱼的地方,比渭水垂钓还要早20多年。
深秋的东夷海岸笼罩在铅灰色的云层下,咸腥的海风裹挟着细碎的雨珠,将浪尖染成赤铜色。
姜尚跪坐在嶙峋的礁石上,竹篓里零星躺着几条弹涂鱼,鳞片在阴暗中泛着微弱的光泽。
他白发苍苍,银丝般的长髯垂在胸前,身上的粗麻袍早己被海风与海浪浸得发皱,却依旧身姿挺拔,目光深邃。
远处传来渔女们收网的歌声,苍凉而悠远。
"老丈又在戏鱼?
"清脆的声音打断了姜尚的思绪。
回头望去,渔女阿青挎着竹篮,发间贝壳随着步伐叮当作响,眉眼间满是好奇与关切,"前日王都传来消息,商纣王剜了比干王叔的心,天下都要乱了。
"姜尚闻言,望着翻涌的浪涛,神色凝重。
记忆如潮水般涌来,三十年前在商都太学,自己与比干彻夜辩论《洪范九畴》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
那时的他们,怀揣着治国安邦的理想,青铜酒爵里晃动的月光,承载着对天下太平的期许。
然而如今,这些美好终究敌不过虿盆中嘶喊的冤魂,敌不过商纣王的暴虐无道。
"天道昭昭,善恶终有报。
"姜尚轻声叹息,声音被海风撕碎。
阿青似懂非懂地摇摇头,将一尾新鲜的鲅鱼放在姜尚脚边,又匆匆赶去帮忙收网。
潮水漫过第三道礁石时,寂静的海面突然泛起涟漪。
姜尚的竹篓里传来异响,紧接着,一条尺长的银鳞鱼凌空跃起,鱼嘴竟死死咬住首钩。
这奇异的景象让姜尚微微一怔,他俯身解鱼时,发现鱼腹异常鼓胀。
怀着好奇与疑惑,他小心翼翼地剖开鱼腹,竟取出块刻满蝌蚪文的龟甲。
龟甲上的文字晦涩难懂,姜尚却隐约辨认出几行:"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玄鸟己逝,凤鸣岐山。
"他摩挲着龟甲上的灼痕,心跳不禁加快。
岐山,那是西方周部落的所在。
难道这是上天的启示?
正当他沉思之际,海风送来隐隐雷声,天色愈发阴沉。
当夜,姜尚在简陋的草屋里点起油灯,专注地研究龟甲上的文字。
窗外,海风呼啸,海浪拍打着礁石,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
突然,草屋的门被推开,阿青神色慌张地闯了进来。
"老丈,不好了!
"阿青气喘吁吁,"海面上出现了异象!
"姜尚闻言,急忙随阿青来到海边。
只见夜幕下的海面波光粼粼,无数萤火虫从西面八方汇聚而来,在海面上空聚成凤凰的形状。
那"凤凰"栩栩如生,朝着西方飞去,所到之处,竟在海面上映出点点金光。
姜尚望着这神奇的景象,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他知道,这是上天在指引他前行的方向。
三日后,阿青像往常一样送来晒干的鱼干,却发现礁石上只剩半卷竹简。
竹简末尾画着条衔钩的鱼,鱼尾缠绕着岐山形状的火焰,旁边还题着几行小字:"非首不钓,时未至也;非鱼不取,待贤主也。
"阿青望着茫茫大海,仿佛还能看见姜尚垂钓的身影。
海雾中,似有苍老的歌声随潮涨落:"非首不钓,时未至也;非鱼不取,待贤主也。
"离开东夷海岸后,姜尚一路西行。
他风餐露宿,历经艰辛,却从未动摇过心中的信念。
他知道,自己在等待一位贤明的君主,一位能够拯救天下苍生的明主。
多年以后,当白发苍苍的周文王在渭水之滨遇见垂钓的姜尚时,一切仿佛都是命运的安排。
彼时的姜尚,腰间正挂着那片从东夷海边得来的龟甲。
暮色里,君臣相视而笑,恰似当年日照东夷海岸,首钩破雾,钓起满天星斗。
而那段发生在东海边的奇遇,也成为了姜尚人生中最珍贵的回忆,更是他命运转折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