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零点推书!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入族

第2章 当爸爸了

发表时间: 2025-09-11
短篇小说当爸爸了文/树木开花小黄作为男士,不方便进入产房,只能守在妇产科门口,从门缝里往里看。

他看见一名女医生双手高举起一个婴孩,全身***,浑身通红,两只眼还不会睁开,嘴巴却张得大大,哇哇大哭。

中间部位分明吊着一个小鸡鸡。

小黄顿时幸福极了,心花怒放,像中了五佰万大奖。

他觉得老天特别眷顾自己。

要知道,当时正是计划生育的严厉时期。

家家户户为能拥有一个男孩,努力地奋斗着。

他们觉得,生不出男孩,自己很没面子。

别人会看扁自己。

等于断子绝孙。

重男轻女思想在那己经根深蒂固。

只有生出男孩,才能挺首脊梁,骄傲地走西方。

世世代代,他们盼着添丁发财。

甚至不要发财,也要添丁。

因此很多家庭的房顶被计生人员砸了,窗被拆了,猪被赶走了,躲在深山里不敢回家了。

有的公职被开除了,想不开,整天喝醉酒,睡马路,俨然一个废人。

小黄的老婆能在头胎为他生个大胖小子,以后不用再为第二胎担惊受怕(国家当时不允许二胎,如果头胎是男孩)。

他觉得大功告成,足以光宗耀祖,又能保住饭碗(公职),真是天大喜事。

他很有成就感,自信心大涨。

用时下流行的话,是一脚定江山。

他要马上回家祭祖,感谢老天保佑。

他要奔走相告,把喜讯传到十里八乡。

由于刚分娩完,产妇还分泌不出奶水,要等一两天。

小家伙像雏鸟,眼睛还没睁开,就张大嘴巴要吃。

小黄在米汤里放点奶粉,让他吃起来。

他嘴巴咂得嗞嗞作响。

是那么有力,是那么充满生命力。

小儿子的头刚出世时,长长的,可能被产道挤压所致。

几天后,才圆了起来。

小黄请了假,当起月公,家庭主男。

每天早上六点钟起床。

杀鸡,做早餐。

月婆躺在床里,吃饱了,奶水很足,再喂养儿子。

八点钟,他还要下到街上来打理两间店铺。

小黄买来一堆育儿方面的书籍。

什么《天才与俗物》啦,《哈佛女孩刘亦婷》啦,以及一些外国的教育经典。

统统浏览一遍。

他想把儿子打造成一颗明星。

一有空,他就去抱孩子,逗他玩。

他摸清了儿子有时哭闹的原因。

通常是几方面的。

首先看他饿不饿。

发烧是否摸一下额头。

肚子疼是手心冰凉。

或者哪里不舒服,检查他的衣服和玩具,是否伤到他。

排除这些,孩子就基本全是笑了。

他发现儿子的眼睛特别明亮。

有一回到邻居二嫂家玩。

小黄抱着他看出围墙外面。

几百米外有条村级公路,停着一辆农用车。

车旁有两个人凑在一起,不知他们干什么。

儿子却自言自语说∶“他们在数银纸(数钞票)”。

二嫂惊呼,笑道∶‘’小泉哥眼睛咁犀利,等下二哥回来问问他干什么"。

一会儿,那边两个人分开,其中一个人走回来。

来到眼前,果然他手里拿着一沓钞票。

怎样培育儿子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呢?

小黄看书后形成自己的理论。

他认为,小孩子来到世间,如一张白纸,任你涂抹。

只有大师才能画出精彩的画面。

他加强自己的理论学习。

他密切关注着儿子的发育阶段。

什么时候喜欢撕东西了,什么时候喜欢刷牙了,什么时候拿书本了。

发育到那个点,他就提供哪方面的帮助。

知识来源于阅读。

为了培养儿子的阅读能力,在O到1岁,每晚睡前,他给儿子讲故事。

儿子睁大有神的眼睛定定地看着他嘴巴动,不时手舞足蹈。

说明听得高兴。

他是捧着一本书给儿子讲的。

他要儿子明白,有趣的故事来源于书上。

这样儿子以后就会产生一种看书的欲望。

要看书,先认识字。

小黄在恰当时候又用大卡片叫儿子认字。

很快儿子认读出三百多字。

小黄用半个月工资买来西本厚厚的图文并茂的百科全书(不容易撕烂那种)。

儿子每天在床上翻阅,问这问那。

居然滔滔不绝。

平常小黄经常带儿子上新华书店。

他要让孩子在书的海洋浸泡浸泡,耳濡目染,不知不觉爱上书本。

有一次,小儿子拿起一本小儿读物,旁若无人地大声朗读起来,引来众多羡慕赞叹的目光。

小小年纪,懂哪么多字。

该上幼儿园了。

为了开发孩子的各方面能力,小黄帮报了诸多兴趣班。

速算班啦,画画班啦,写字班啦,乒乓球班啦。

还买了一双旱冰鞋,和一架电子琴,还在泳池教会他游泳。

小黄认为必须在六岁前完成各种开发。

你想让他以后长大有多大成就,专业有多深厚,开始的面一定要宽。

想渊必须博。

有点像人工挖井。

要上小学了。

小黄煞费苦心。

他物色了几间学校。

有远有近,各具特色。

他带儿子进去,感受学校的氛围。

他让儿子定夺,该上哪所学校。

他想,只有这样,孩子才无怨无悔,专心读书,乐在其中。

每到一处学校,都受到热烈欢迎。

接待的老师脸上堆满笑容。

有的还出几道题,测算一下孩子的聪明。

孩子摒弃了几间学校,选定了其中一间。

给出的理由,有的是校园太窄,有的是封闭式,周末才能回家。

小黄认为,孩子尚处于幼年,心理上还未断奶,要天天与父母相处几个小时,心理才会健康发育。

不能像邻居家孩子,一出生就和父母分床,和爷爷睡在一起,只在喂奶时抱过来。

那个孩子经常啼哭,发育迟缓,一岁零三个月还不会走路。

性格胆小,独立性差。

孩子上学了,小黄又松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