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零点推书!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重生之我靠做地板起家

第1章

发表时间: 2025-09-14

1 重回九八,烂木头里的商机林舟是被冻醒的。窗外的风卷着雪粒子,

砸在宿舍那扇掉了漆的玻璃窗上,发出 “沙沙” 的响。他迷迷糊糊睁开眼,

映入眼帘的不是医院里惨白的天花板,而是头顶糊着的报纸 —— 报纸边角都卷了边,

上面印着 “1998 年 1 月 5 日” 的日期,墨迹都泛了黄。

“操……” 林舟猛地坐起身,浑身的骨头都透着股冷意,可比冷更让他心脏狂跳的,

是眼前这熟悉又陌生的场景。这是红星木材厂的集体宿舍,他十八岁刚进厂时住的地方。

一张铁架床,一张掉了腿用砖头垫着的书桌,书桌上摆着个搪瓷缸,

缸子上还印着 “劳动最光荣” 五个红漆字,

缸沿缺了个小口 —— 那是他当年跟工友抢开水时撞的。他不是应该在医院里等着咽气吗?

前世的林舟,活了四十六岁,一辈子混得稀里糊涂。从木材厂下岗后,跟着别人倒腾过服装,

开过小饭馆,最后折腾到欠了一***债,老婆带着孩子走了,

他自己则在一次送货途中出了车祸,躺在医院里,连个端水的人都没有。弥留之际,

他最悔的就是年轻那阵儿 —— 明明守着木材厂这棵 “树”,却没看出里面藏的机会,

眼睁睁看着当年厂里的一个学徒,后来靠做地板发了家,住上了他一辈子都没敢想的大房子。

“林舟,你醒了?赶紧起来,今天得去后院清废料,厂长说谁偷懒就扣奖金!

”门口传来敲门声,是同宿舍的王强。林舟应了一声,

低头看向自己的手 —— 这是一双年轻的手,骨节分明,虽然冻得通红,却充满了力气,

没有后来因为常年操劳留下的老茧和伤疤。他真的回来了。回到了 1998 年,

回到了他人生最该转弯的节点。林舟胡乱套上那件洗得发白的劳动布棉袄,

棉袄领口磨得发亮,却带着阳光晒过的味道。他一边系扣子,

一边在脑子里飞速盘算:1998 年的江城,房地产刚有抬头的迹象,

市里开始盖第一批商品楼,虽然大多还是水泥地,但已经有不少有钱人家,

开始琢磨着给家里铺地板 —— 不是后来那种复合地板,是实打实的实木地板。可那时候,

实木地板贵得吓人,一块就要十几块钱,普通人家根本消费不起。而红星木材厂呢?

后院堆着小山似的废料 —— 都是切割原木时剩下的边角料,粗的有碗口粗,

细的也有手指宽,以前要么当柴火烧,要么便宜卖给收废品的,一斤才几分钱。

林舟的心脏 “咚咚” 地跳起来。前世那个靠地板发家的学徒,叫张建军,

后来他跟人喝酒时说过,他最早就是从木材厂的废料堆里淘的木头,

把那些看起来没用的边角料拼接起来,做成简易的木地板,

便宜卖给那些刚买了小房子、想省点钱的人家,第一笔钱就是这么赚的。

那时候林舟只当听个乐子,觉得 “烂木头也能卖钱” 是天方夜谭,可现在想来,

那哪里是烂木头?那是满地的黄金!“发什么呆呢?再不走真要扣奖金了!

” 王强推门进来,见林舟站在原地愣神,伸手拍了他一下。林舟回过神,

眼底闪过一丝笃定:“强子,走,去后院。”两人踩着雪往后院走,

路上的积雪被踩得 “咯吱” 响。后院果然堆着一大堆废料,横七竖八的木头堆在墙角,

上面落了层雪,看起来灰蒙蒙的。几个工友正拿着撬棍,把粗点的木头挑出来,

准备当柴火烧。“你看这破木头,除了烧火还能干啥?” 王强踢了一脚旁边的一根短木,

满脸嫌弃。林舟却蹲下身,拂掉木头上的雪。这是一根松木的边角料,虽然短,但纹路很直,

没有结疤,只要稍微加工一下,就能切成小块的木板。他又翻了几根,大多是松木和杉木,

都是做地板的好材料 —— 质地硬,不易变形,关键是,这些都是没人要的废料!“强子,

你说要是把这些木头切成小块,打磨光滑,再拼起来,能不能当地板卖?

” 林舟状似无意地问。王强愣了一下,随即笑了:“你脑子冻坏了?这破木头做地板?

谁要啊?人家有钱的都买正经地板,没钱的就铺水泥地,你这玩意儿送人家都不一定有人要!

”林舟没反驳。王强的想法,正是当年大多数人的想法,也正是因为这样,

张建军才能靠这个赚第一桶金。他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雪:“先干活,我就是随便想想。

”一整天,林舟都在琢磨这件事。清废料的时候,他特意挑了几根纹路好、没结疤的短木,

偷偷藏在宿舍床底下。晚上,等王强睡着了,他拿着手电筒,蹲在床底下琢磨那几根木头。

要做地板,首先得有工具 —— 锯子、刨子、砂纸,这些他家里有,

是他爸以前做木工时留下的。然后是加工,把木头切成统一规格的小块,再用刨子刨平,

最后用砂纸打磨光滑。拼接的话,可以简单点,用木楔子或者胶水粘起来,

做成小块的地板砖,方便运输和铺设。最难的是销路。他一个刚进厂的学徒,没什么人脉,

怎么把地板卖出去?林舟想到了市里的建材市场。虽然现在建材市场还不大,

但已经有几家卖地板的店了。他可以先做几块样品,拿到市场上去问,

看看有没有店家愿意代卖,或者直接找正在装修的人家,上门推销 ——1998 年,

江城的商品楼不多,装修的人家也集中,找起来不算难。还有成本。木头是免费的废料,

工具家里有,唯一需要花钱的,可能就是砂纸和胶水,还有运输的费用。算下来,

启动资金几乎为零。林舟越想越兴奋,前世的遗憾和悔恨,好像都在这一刻有了弥补的机会。

他攥紧了手里的短木,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这一次,他不能再错过。第二天一早,

林舟跟班长请假,说家里有事。班长虽然不情愿,但看他平时干活还算勤快,也就准了假。

林舟揣着身上仅有的五十块钱,骑着家里那辆二八大杠自行车,往家里赶。

他家在城郊的农村,离市区有二十多里地。冬天的路不好走,自行车骑在雪地上,

时不时打滑。林舟却一点都不觉得冷,心里像揣着一团火。到家的时候,

他妈正在院子里喂鸡。看到林舟回来,愣了一下:“你怎么回来了?今天不上班?”“妈,

我跟班长请假了,回来拿点东西。” 林舟推着自行车进了院子,

直奔西厢房 —— 那是他爸以前的木工房,里面还堆着一些工具。打开房门,

一股木头的清香扑面而来。角落里,锯子、刨子、凿子整齐地挂在墙上,落了层薄灰。

林舟走过去,拿起一把刨子,擦去上面的灰。这把刨子是他爸的宝贝,当年靠着这把刨子,

给村里不少人做过家具。“你拿这些干啥?” 他妈走进来,看着林舟收拾工具,疑惑地问。

林舟深吸一口气,决定跟他妈说实话:“妈,我想做点小生意,用厂里的废料做地板卖。

”他妈愣了,随即皱起眉头:“做地板?那是那么好做的?你一个刚进厂的孩子,

懂什么做生意?别到时候把工作丢了,生意也没做成,竹篮打水一场空!”“妈,我有把握。

” 林舟看着他妈,眼神坚定,“现在市里开始盖商品楼了,很多人家装修都要铺地板,

可正经地板太贵了,我用废料做的地板,便宜又结实,肯定有人要。再说,我不耽误上班,

就是下班和周末做点,就算不成,也不影响啥。”他妈看着儿子眼里的光,心里有点动摇。

林舟从小就老实,不爱说话,可今天这股劲儿,却让她觉得儿子好像长大了。

她沉默了一会儿,叹了口气:“行吧,你想做就做,别太累了。要是需要钱,跟妈说。

”得到妈的支持,林舟心里更踏实了。他把锯子、刨子、砂纸装进一个布袋子里,

又找了一瓶胶水,骑着自行车往厂里赶。回到宿舍的时候,王强还没下班。林舟把工具藏好,

然后拿出昨天藏的那几根木头,开始忙活起来。他先用水把木头洗干净,

然后用锯子把木头切成十厘米宽、二十厘米长的小块 —— 这个尺寸不大不小,方便拼接,

也适合小面积的房间。锯木头是个力气活,林舟没一会儿就满头大汗。棉袄脱了,

里面的秋衣也湿透了。他却一点都不觉得累,看着一根根短木变成整齐的木块,

心里满是成就感。接下来是刨木。他把木块固定在桌子上,拿起刨子,用力往前推。

刨花一卷一卷地掉下来,带着松木的清香。没一会儿,原本粗糙的木块就变得光滑平整。

最后是打磨。他用粗砂纸先打磨一遍,去掉表面的毛刺,再用细砂纸仔细打磨,

直到木块表面摸起来光滑细腻。忙到天黑,王强下班回来,

看到林舟面前摆着十几块光滑的木块,惊讶地张大了嘴:“你这是干啥?真要做地板啊?

”林舟拿起一块木块,递给王强:“你看看,这木头质量不错,打磨得也光滑,要是拼起来,

不比水泥地强?”王强接过木块,摸了摸,又看了看:“确实挺光滑的,

可这玩意儿能卖钱吗?”“能不能卖钱,得试过才知道。” 林舟笑了笑,把木块收起来,

“明天我休息,拿几块样品去建材市场问问。”第二天一早,林舟揣着几块样品,

坐公交车去了市里的建材市场。建材市场不大,就一条街,两边都是卖建材的店铺。

有卖水泥的,卖瓷砖的,也有几家卖地板的。林舟先走到一家卖地板的店门口,深吸一口气,

走了进去。店里的老板是个四十多岁的男人,正坐在椅子上喝茶。“老板,您这儿收地板吗?

” 林舟小心翼翼地问。老板抬了抬头,看了林舟一眼,

又看了看他手里的木块:“你这是什么地板?看着不像正经货啊。

”林舟把木块递过去:“老板,这是松木的,我自己做的。您看这质地,又硬又光滑,

价格肯定比您这儿的地板便宜。”老板拿起木块,看了看,又用手敲了敲:“松木是松木,

就是尺寸小了点。你想卖多少钱一块?”“一块五。” 林舟报了个价 —— 他打听了,

市面上的实木地板一块要十五块钱,他这个虽然小,但价格只有十分之一,应该有竞争力。

老板皱了皱眉:“一块五?有点贵了。你这是小块的,拼接起来麻烦,而且没刷漆,

容易受潮。这样吧,一块钱,你要是有货,我可以收点试试。”林舟心里算了算,

一块木头能做三块这样的木块,成本几乎为零,一块钱一块,也有的赚。

而且能找到第一个买家,已经超出他的预期了。“行,老板,一块钱就一块钱。您要多少?

”“先拿一百块来吧。要是好卖,我再跟你要。” 老板说。“好,我明天就给您送过来。

” 林舟心里一阵激动,握着老板的手,连声道谢。走出店铺,

林舟看着手里的一百块定金老板先付了五十块定金,感觉浑身都充满了力气。

阳光照在身上,暖融融的。他知道,这只是第一步,后面还有很多困难等着他,但他不怕。

回到厂里,林舟立刻开始忙活起来。他又从废料堆里挑了更多的木头,

每天下班和周末都在宿舍加工。王强看他这么拼,也帮着他锯木头、打磨。三天后,

一百块地板砖做好了。林舟骑着自行车,把地板砖装在两个大筐里,送到了建材市场。

老板检查了一下,觉得质量不错,把剩下的五十块钱给了他。拿着这一百块钱,

林舟的手都在抖。这是他重生后赚的第一笔钱,虽然不多,却比他在厂里一个月的工资还多。

“小伙子,你这地板质量还行,就是没刷漆。你要是能刷上漆,防潮效果好点,

我能给你一块二一块。” 老板说。林舟眼前一亮:“刷漆?行,我下次给您送刷漆的过来。

”回去的路上,林舟琢磨着刷漆的事。刷漆需要买油漆和刷子,又是一笔成本,

但能多卖两毛钱一块,还是划算的。而且刷了漆的地板,看起来更美观,也更耐用,

销路肯定更好。他又去了一趟建材市场,买了一桶清漆和几把刷子。回到宿舍,

他按照老板说的方法,先把地板砖晾干,然后均匀地刷上一层清漆,放在通风的地方晾干。

刷了漆的地板砖,果然不一样。木头的纹路清晰可见,表面亮晶晶的,

看起来比之前高档了不少。几天后,林舟把刷了漆的地板砖送到建材市场。老板看了很满意,

直接给了一块二一块的价格,并且订了两百块。这一次,林舟赚了两百四十块钱。

加上之前的一百块,他手里已经有三百四十块了。王强看着林舟手里的钱,

眼睛都直了:“林舟,你这真赚钱啊!要不,我跟你一起干?”林舟笑了:“行啊,强子,

咱们一起干。你帮我加工,我给你算工钱,或者咱们分成也行。”“分成!

” 王强毫不犹豫地说,“我啥也不用出,就出点力气,你给我三成就行。

”林舟也不矫情:“行,三成。”有了王强的帮忙,加工速度快了不少。

两人每天下班就钻进宿舍忙活,周末更是从早忙到晚。林舟负责联系买家、采购材料,

王强负责加工。除了之前的那家店,林舟又联系了几家建材店,把样品送过去。

因为他的地板价格便宜、质量好,不少店家都愿意跟他合作。订单越来越多,两人忙不过来,

林舟又找了两个关系好的工友,一起加入。宿舍里放不下加工的木头和工具,

林舟就在厂外租了一个小院子,每月五十块租金。院子里摆上几张桌子,

买了一台小型的电锯花了两百块,加工效率大大提高。转眼间,三个月过去了。

林舟的地板生意越做越大,每月能赚两千多块钱 —— 这在 1998 年,

相当于普通工人半年的工资。厂里的人也都知道了林舟做地板赚钱的事,

不少人都想跟他一起干。林舟却没有盲目扩大规模,他知道,现在最重要的是保证质量,

积累客户。这天,林舟正在院子里忙活,一个穿着西装的男人走了进来。

男人看起来四十多岁,气度不凡,身后跟着一个年轻人。“你好,

请问这里是林舟做地板的地方吗?” 男人问。林舟停下手里的活:“我是林舟,

您找我有事?”“我是江城房地产开发公司的,我叫赵卫东。” 男人伸出手,

“听说你做的地板质量不错,价格也便宜,我们公司最近开发了一个小区,想找你谈谈合作,

看看能不能从你这儿采购地板。”林舟心里猛地一跳。江城房地产开发公司,

那是市里最大的房地产公司!要是能跟他们合作,那他的生意就彻底打开了!

他连忙握住赵卫东的手:“赵总,您好!快请坐,屋里谈。”赵卫东笑了笑,

跟着林舟走进屋里。两人坐下后,赵卫东直接说:“我们公司开发的‘江城花园’小区,

有五十套房子,每套房子大概需要五十平米的地板。我们想从你这儿采购,你给个报价,

还有,能不能保证供货?”林舟心里算了算,五十套房子,每套五十平米,

一共两千五百平米。他的地板砖是十厘米乘二十厘米,一块是零点零二平米,

两千五百平米需要十二万五千块地板砖。“赵总,我这地板砖一块二毛钱,刷漆的。

要是您要得多,我可以给您一块一一块。供货的话,您给我半个月时间,我保证能供上。

” 林舟说。赵卫东点了点头:“一块一,价格还行。质量方面,我需要先看样品,

并且要抽检。要是质量没问题,我们就签合同,先付三成定金。”“没问题!

” 林舟连忙拿出样品,递给赵卫东,“赵总,您看,这是我做的地板砖,您可以检验一下。

”赵卫东拿起样品,看了看,又用手敲了敲,然后递给身后的年轻人:“拿去检验一下。

”年轻人拿着样品走了出去。赵卫东和林舟聊了起来,

问了一些关于地板的加工工艺、原材料来源等问题。林舟都一一如实回答。半个多小时后,

年轻人回来,对赵卫东点了点头:“赵总,质量没问题,木材是优质松木,漆面均匀,

防潮效果也不错。”赵卫东满意地笑了:“好,林舟,那我们就签合同。

”林舟心里一阵激动,连忙拿出纸笔,按照赵卫东的要求,起草了合同。两人仔细看了一遍,

确认没问题后,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赵卫东从包里拿出一张支票,

递给林舟:“这是三成定金,三万七千五百块。半个月后,我要看到货。”林舟接过支票,

手都在抖。三万七千五百块!这是他重生后赚的最大一笔钱!他紧紧攥着支票,

感觉像是在做梦。“赵总,您放心,半个月后,我一定准时供货。” 林舟郑重地说。

送走赵卫东,林舟忍不住在院子里大喊了一声。王强和几个工友听到声音,

跑了过来:“林舟,咋了?出啥事了?”林舟举起手里的支票,

激动地说:“我们跟江城房地产公司签合同了!三万七千五百块定金!”“啥?!

” 王强和几个工友都惊呆了,围着支票看,像是在看什么稀世珍宝。“林舟,咱们发了!

” 王强激动地说。“发了!” 林舟笑着说,“不过,咱们得抓紧时间,

半个月要做十二万五千块地板砖,得加人,加设备!”当天,林舟就又找了五个工友,

都是踏实肯干的人。又买了两台电锯、两台砂光机,租了更大的院子,

把加工场地扩大了三倍。所有人都卯足了劲,日夜不停地加工。林舟更是连轴转,

白天联系材料、监督质量,晚上跟大家一起加工,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半个月后,

十二万五千块地板砖准时送到了 “江城花园” 小区。赵卫东派人抽检了一部分,

质量完全符合要求。剩下的货款,也按照合同约定,按时打给了林舟。这一笔生意,

林舟赚了一万三千七百五十块钱。加上之前的收入,他手里已经有将近两万块了。

1998 年的两万块,绝对是一笔巨款。林舟没有停下脚步。他知道,靠手工加工,

规模有限,想要做大,必须要有正规的工厂和生产线。他开始琢磨着办一个木材加工场,

专门生产实木地板。他跟厂里辞了职 —— 虽然木材厂的工作稳定,但现在的他,

已经不需要这份稳定了。王强和几个一起干的工友,也跟着辞了职,决定跟林舟一起干。

林舟拿着手里的钱,又跟家里借了点,凑了五万块钱,在城郊租了一个大院子,

办理了营业执照,买了更先进的加工设备,雇了十几个工人。

“江城实木地板加工厂”—— 林舟给自己的工厂起了个名字。工厂开工那天,

林舟站在院子里,看着崭新的设备,看着忙碌的工人,心里感慨万千。前世的他,一事无成,

潦倒一生;重生后的他,靠着一堆没人要的废料,一步步走到现在,有了自己的工厂。

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房地产行业会越来越火,

地板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他要抓住这个机会,把自己的地板生意做大做强,

让 “江城实木地板” 这个名字,传遍整个江城,甚至传遍全国。风从院子里吹过,

带着木材的清香。林舟握紧了拳头,眼神坚定。这一世,他绝不会再留下任何遗憾。

2 工厂初立遇风波,匠心破局开新篇1998 年的江城初夏,

空气里还带着点春末的微凉,城郊的 “江城实木地板加工厂” 却热闹得像架烧红的锅炉。

清晨五点半,天刚蒙蒙亮,

林舟已经骑着那辆半旧的二八大杠自行车到了厂门口 —— 车把上挂着两个铝制饭盒,

一个装着他妈早起蒸的白面馒头,一个是炒青菜,偶尔会卧个荷包蛋,

那是给厂里老木工李师傅带的。工厂的铁门是新焊的,刷着银灰色的防锈漆,

门楣上挂着红底黄字的木牌,“江城实木地板加工厂” 九个字是林舟托人写的,笔锋遒劲,

透着股精气神。他掏出钥匙开门,

刚推开门就听见院子里传来 “沙沙” 的声响 —— 是王强在打扫生产车间的地面,

手里的竹扫帚扫过水泥地,扬起细小的灰尘。“强子,这么早?” 林舟把自行车停在墙角,

摘下饭盒。王强直起腰,抹了把额头的汗,笑道:“睡不着,想着把车间扫干净,

等会儿师傅们来就能直接开工。” 他穿着厂里统一做的蓝色工装,

胸前印着 “江城地板” 四个字,这是林舟特意找裁缝铺做的,一是显得正规,

二是让工人有归属感。两人正说着,院外传来了脚步声,老木工李师傅背着工具箱走了进来。

李师傅快六十了,头发花白,脸上满是皱纹,手上却布满老茧,

那是几十年木工活留下的印记。他以前在国营家具厂干过,手艺好,后来厂子倒闭了,

在家闲了两年,林舟托人找到他,

许了每月三百块的工资 —— 这在 1998 年的江城,比普通工人的工资高出近一半。

“李师傅,早。” 林舟迎上去,把其中一个饭盒递过去,“我妈早上做的馒头,您尝尝。

”李师傅接过饭盒,打开看了眼,里面躺着三个白面馒头,还有一小碟咸菜,

眼眶有点热:“小林总,您这太客气了,我就是来干活的。”“您是老师傅,

是咱们厂的宝贝,吃点好的应该的。” 林舟笑着说。他知道,要把工厂办好,技术是根本,

李师傅这样的老匠人,比什么都金贵。说话间,其他工人也陆续到了。

厂里一共雇了十五个工人,大多是附近村里的青壮年,还有两个是之前木材厂的工友,

都是踏实肯干的人。林舟简单开了个早会,强调了安全生产和质量标准,

然后大家就各自到岗位上忙碌起来。生产车间里,三台电锯嗡嗡作响,

原木被切成规格统一的木板;砂光机前,工人正拿着木板来回打磨,

木屑像雪花一样落在地上;烘干房的烟囱冒着淡淡的白烟,

里面烘着刚切好的松木 —— 这是林舟特意建的烘干房,之前做小作坊时没条件,

现在工厂规模大了,烘干环节绝不能省,不然地板容易受潮变形。林舟穿梭在各个岗位之间,

一会儿查看电锯切出的木板尺寸,一会儿摸一摸砂光后的木板表面,确保没有毛刺。

他对质量的要求近乎苛刻,每一块地板都要经过 “三查”:切料时查尺寸,

打磨时查光滑度,刷漆前查平整度,有一点不合格都要返工。“小林总,

你看这批松木怎么样?” 负责采购原材料的老周拿着一块原木走过来,脸上带着点愁容。

老周以前是木材厂的采购员,人脉广,林舟请他来负责原材料,每月开两百八十块工资。

林舟接过原木,用指甲掐了一下,木质坚硬,纹路清晰,是好松木,

但他也看出了问题 —— 原木的含水量有点高。“老周,这批木头上次跟你说过,

含水量得控制在 12% 以下,你看这掐出来的印子,至少得 15%,

烘干部位得再加把劲,不然容易变形。”老周叹了口气:“我知道,可现在松木紧俏啊。

之前给咱们供木的张老板,这次要涨价,每吨涨了五十块,还说要不是看在老关系上,

根本不卖给咱们。”林舟皱了皱眉。

他之前的原材料主要靠两个渠道:一是红星木材厂的废料,二是从张老板那里采购的原木。

但自从工厂开工后,废料的量已经不够用了,80% 的原材料都得靠采购,

张老板这一涨价,成本一下子就上去了。“张老板为什么涨价?” 林舟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