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连绵起伏的大山深处,有一个宁静的小村庄。
这里的天空格外湛蓝,云朵像是随意挥洒的棉花糖,轻柔地飘浮着。
山间绿树成荫,偶尔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更衬出这片天地的清幽。
一条蜿蜒的小路穿过田野,通向错落分布的农家小院,这便是念安出生后生活的地方。
念安一出生,就被父母送回了这个大山里的老家,跟着爷爷奶奶还有姐姐一起生活。
她刚被送回去的时候,正值农忙时节,漫山遍野都是忙碌的身影,金黄的庄稼在微风中沙沙作响,仿佛在催促着人们赶紧收割。
爷爷奶奶每天天不亮就出门,在田地里劳作到天黑,根本无暇照顾这个刚满月的小生命。
无奈之下,他们只好把念安送到了二姑奶奶家。
二姑奶奶家在城里,那是一座温馨的小院,院子里种满了各种花草,还有一棵枝繁叶茂的老槐树。
念安来到这里后,在这个温馨的小家里,念安第一次尝到了油条的酥脆,那金黄的长条,咬下去“嘎吱”作响,再就着一口香甜的豆浆,醇厚的豆香瞬间在味蕾间散开,暖到心底。
她捧着碗,喝得酣畅淋漓,嘴角还沾着豆浆渍,模样可爱极了。
日子悄然流逝,念安也在慢慢长大。
二姑奶奶的女儿,也就是念安的嬢嬢,比念安大几岁,正是活泼好动的时候。
两个孩子整日在院子里嬉笑玩耍,她们一起给小鸡喂食,看着毛茸茸的小鸡们挤作一团抢食,笑得前仰后合;或是在石榴树下捉迷藏,嬢嬢总能巧妙地躲在枝叶背后,让念安找得好一番费劲。
有一回,嬢嬢亲昵地喊二姑奶奶“妈妈”,念安歪着脑袋,眨巴着大眼睛,奶声奶气地跟着叫了一声。
二姑奶奶愣了一瞬,随即哈哈大笑起来,她一把将念安抱进怀里,笑得眼角的皱纹都更深了:“哎哟,我的乖孩子,真招人疼!”
那一刻,念安懵懂地看着二姑奶奶,只觉得这个怀抱温暖极了,也像她想象中妈妈的怀抱那般令人安心。
日子像山间的溪流,潺潺流淌,不知不觉间,念安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
爷爷看着念安一天天长大,觉得是时候让她接受一些启蒙教育了,便把她接回了家。
幼儿园在村子的另一头,那是一座用石头和木头搭建的小房子,虽然简陋,却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念安第一次走进幼儿园时,既紧张又兴奋。
她紧紧拉着爷爷的手,看着周围陌生的小朋友和老师,心里有些害怕。
可是当老师温柔地走过来,摸了摸她的头,对她露出亲切的笑容时,念安的紧张感渐渐消散了。
在这里,她认识了许多和她一样天真可爱的小伙伴,他们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
念安最喜欢的游戏是丢手绢,大家围成一个圈,一边唱着歌,一边看着手绢在小伙伴们身后传递,每当手绢落在自己身后时,她都会兴奋地跳起来,追着那个丢手绢的小朋友跑。
周末的时候,念安最喜欢跟着爷爷奶奶还有姐姐一起上山。
山上的景色美不胜收,野花肆意绽放,五彩斑斓,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花毯。
爷爷会在地里铺上一层柔软的草,再把一块干净的布铺在草上,让念安坐在上面玩耍。
念安就像一只欢快的小兔子,一会儿看看天上飞过的小鸟,一会儿伸手去摘身边的野花。
爷爷去放牛时,总会把念安抱上牛车。
牛车“吱呀吱呀”地在山路上缓缓前行,念安坐在牛车上,看着周围的景色不断后退,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威风凛凛的小将军。
有时候,爷爷也会让念安骑在自己的脖子上,念安高高地坐在爷爷肩头,双手紧紧抓着爷爷的头发,兴奋地大喊:“驾,驾!”
爷爷则笑着回应:“好嘞,我们出发咯!”
姐姐是念安最崇拜的人,她总是跟在姐姐的***后面,姐姐长姐姐短地叫着。
姐姐出去玩的时候,总会给念安带一些好吃的。
春天,漫山遍野的野树莓成熟了,姐姐会小心翼翼地把那些红彤彤、饱满多汁的野树莓摘下来,用树叶包好,带回家给念安。
念安看到野树莓,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她迫不及待地拿起一颗放进嘴里,酸甜的味道瞬间在口中散开,那是专属于大山的美味。
夏天,山上的野果子也熟了,姐姐会爬上树,为念安摘下那些青涩中带着一丝甘甜的果子。
念安吃着姐姐带回来的果子,心里满是幸福。
就这样,念安在大山的怀抱里无忧无虑地成长着。
首到她西岁那年,一个普通的午后,村子里突然来了一辆陌生的汽车。
汽车停在了念安家的小院门口,从车上下来一男一女,他们穿着整洁的衣服,和村子里的人格格不入。
念安好奇地从屋子里跑出来,看着这两个陌生人,心中充满了陌生和好奇。
这是她第一次见到自己的爸爸妈妈,在她的记忆里,父母只是偶尔出现在大人交谈中的模糊符号。
爸爸妈妈回到家后,家里的气氛变得有些不一样。
念安总是偷偷地打量着他们,不敢靠近。
晚上,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吃饭,念安低着头,默默地吃着碗里的饭,不敢看对面的父母。
爸爸妈妈试图和她说话,她也只是小声地回应着,声音小得像蚊子嗡嗡叫。
第二天,爸爸妈妈还没有要走的迹象。
念安忍不住跑去问奶奶:“奶奶,奶奶,那个叔叔阿姨怎么还不回家,怎么一首待在我们家?”
奶奶听了,笑呵呵地看着念安,摸了摸她的头说:“傻丫头,那是你的爸爸妈妈呀。”
念安听了,心里还是有些疑惑,她看着眼前这对所谓的父母,依旧没有叫出那声“爸爸妈妈”。
首到爸爸带着她去镇上的集市,给她买了漂亮的新衣服、新鞋子,还有一大包好吃的零食。
念安抱着这些礼物,心里的那层隔阂似乎渐渐消融了一些。
她抬起头,看着爸爸,小声地叫了一声:“爸爸。”
爸爸的脸上顿时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一把将念安抱起来,亲了亲她的脸颊。
可是对于妈妈,念安依旧只是礼貌地叫着“阿姨”,妈妈眼中闪过一丝失落,但还是温柔地对念安笑了笑。
随着年龄的增长,念安到了上小学的年纪。
学校在村子外面,每天清晨,她都会背着书包,和小伙伴们一起沿着山间小路走去学校。
小学的生活和幼儿园截然不同,课程变得多了起来,作业也渐渐多了。
念安虽然很努力,可是她的成绩并不理想。
每次拿到成绩单,看着上面那并不耀眼的分数,她的心里都会有些失落。
回到家后,她会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一个人默默地难过。
爷爷奶奶虽然不识字,但是他们能看出念安的不开心,总会安慰她:“安安,别难过,只要你努力了就行。”
在这个大山深处的小村庄里,念安的生活还在继续,有快乐,有失落,有对亲情的懵懂,也有对未来的迷茫……念安上小学后,学习上的压力如同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得她有些喘不过气。
每次考试成绩公布,她总是紧张地在榜单上寻找自己的名字,看到那不尽人意的排名,心里便像打翻了五味瓶,酸涩、失落、沮丧一股脑地涌上来。
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她听得一知半解,那些复杂的数学公式、拗口的古诗词,就像一道道难以跨越的沟壑横在她面前。
回到家,念安也不敢把成绩单拿给爷爷奶奶看,她害怕看到他们眼中那一丝失望。
有一次,爷爷无意间看到了她放在书包里的试卷,上面鲜红的分数刺痛了爷爷的眼睛。
但爷爷并没有责备她,只是轻轻地叹了口气,粗糙的大手摸了摸念安的头,说:“安安,别给自己太大压力,尽力就好,爷爷相信你。”
那一刻,念安的眼眶红了,她用力地点点头,暗暗发誓一定要努力学习。
然而,学习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念安每天晚上都坐在昏暗的灯光下,认真地做着作业,遇到不会的题目,她就反复地翻看课本,可还是常常被难题困住。
姐姐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姐姐虽然只比念安大几岁,但己经是个懂事又聪明的孩子。
她主动提出帮念安辅导功课,每天放学后,两人就坐在院子里的老槐树下,姐姐耐心地给念安讲解题目,从简单的加减法到复杂的应用题,从拼音识字到阅读理解,姐姐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
在姐姐的帮助下,念安的成绩慢慢有了起色。
虽然进步不是很大,但每次看到试卷上那逐渐上升的分数,念安都会开心地笑起来,她知道,这离不开姐姐的付出。
除了学习,念安在学校里也渐渐有了自己的小烦恼。
班里有些同学总是嘲笑她穿着朴素,没有漂亮的文具。
念安每次听到这些话,心里都很难过,她低着头,默默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不敢反驳。
有一次,姐姐发现念安放学回家后情绪低落,追问之下,念安才把在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告诉了姐姐。
姐姐听后,心疼地抱住念安,说:“安安,别在意他们说的话,咱们虽然没有那些漂亮的东西,但咱们有最疼爱我们的爷爷奶奶,还有彼此呀。
而且,真正的美不在外表,在这儿。”
姐姐指了指念安的胸口,“只要你善良、努力,就是最棒的。”
姐姐的话像一束温暖的阳光,驱散了念安心中的阴霾。
日子像流水一样,一天天过去,念安在爷爷奶奶的悉心照料下渐渐长大。
她在村子里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和小伙伴们一起在田野里奔跑,在溪边捉鱼,那片乡村的土地承载了她最纯真的快乐。
然而,平静的生活在念安十岁那年被打破了。
母亲再次回到老家,这一次,她是来接念安去城里读书的。
母亲坐在院子里,拉着念安的手,语重心长地说:“念安,跟妈妈去城里吧,那里有更好的学校,能让你接受更好的教育。”
念安听了,脸上露出惊恐的神色,她用力地摇着头,大声说:“我不去,我不跟你们走!
你们再逼我,我就跑去山洞里躲着,让你们找也找不到!”
说着,眼泪夺眶而出。
爷爷奶奶在一旁看着,心里满是心疼,却也知道这是为了念安的未来。
奶奶走上前,轻轻搂住念安,劝道:“安安,妈妈是为你好,去城里能有出息呢。”
可念安依旧哭个不停,她舍不得爷爷奶奶,舍不得这个熟悉的小村庄,更舍不得这里的一切。
最终,看着念安哭得伤心欲绝的模样,父母无奈地放弃了带她走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