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零点推书!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算法种地的一代人

第2章 :产业初兴遇波折,内外困境来袭

发表时间: 2025-04-29
随着越来越多村民加入,青山村的生态养殖规模逐步扩大,鱼塘从最初的一亩地扩展到了十多亩,鳞光闪闪的鱼儿在清澈的池水中穿梭,成为了村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李智耘还成立了“青山生态养殖合作社”,带着村民们注册了商标,设计了包装,准备大干一场。

然而,就在一切看似顺利时,“翻车现场”说来就来。

首批精心养殖的生态鱼上市后,销量却远不如预期。

原本联系好的城里超市和饭店,要么以市场行情不好为由压价,要么干脆减少订单量。

村民们看着一池池活蹦乱跳却卖不出去的鱼,急得首跺脚。

“智耘,这可咋办?

再卖不出去,鱼都得砸手里了!”

入股的张婶愁眉苦脸,“早知道就不该听你的,现在血本无归,日子可怎么过!”

其他村民也纷纷抱怨,质疑声、指责声此起彼伏,甚至有人要退股,让李智耘退还本金。

李智耘强压下内心的焦虑,表面上还得安抚大家:“叔婶们,先别急!

这只是暂时的困难,我一定能找到解决办法!

咱们的鱼品质这么好,不可能没人要!”

背地里,他开启了“疯狂自救”模式,白天西处奔波找销路,晚上熬夜研究市场动态。

他发现,虽然自家的生态鱼确实品质上乘,但缺乏品牌知名度,消费者根本不知道这种鱼和普通鱼的区别。

而且,市场上同类产品不少,竞争十分激烈。

意识到问题所在后,李智耘决定“剑走偏锋”,在营销上搞点“新花样”。

他拿出手机,注册了短视频账号,化身“新农人主播”,开始拍摄养鱼日常。

镜头里,清澈见底的鱼塘、鱼儿欢快游动的画面,还有科学养殖的过程,都被他一一记录下来。

为了增加趣味性,他还时不时玩些网络梗:“家人们谁懂啊!

这些鱼儿每天吃的比我都讲究,妥妥的‘鱼间贵族’!”

一开始,视频播放量寥寥无几,但李智耘没有放弃。

他不断优化内容,学着用夸张的表情和幽默的语言介绍生态鱼的优势,比如“咱们这鱼,主打一个‘喝矿泉水长大’,肉质鲜嫩到能‘原地封神’!”

渐渐的,账号开始有了起色,粉丝量慢慢涨了起来。

正当李智耘在网络营销上渐入佳境时,村里却又出了状况。

李强看到生态养殖产业有了起色,心里很不是滋味。

他仗着自己有点钱和人脉,在村里西处散布谣言,说“李智耘的养鱼场偷偷排污,污染了水源”。

谣言就像一阵妖风,迅速在村里传开。

不少村民开始担心,环保部门会不会来查,自家的鱼塘会不会被强制关闭。

原本己经慢慢信任李智耘的村民,心里又打起了鼓。

甚至有几个胆小的,连夜把自家鱼塘的鱼低价卖给了鱼贩子。

环保部门接到举报后,很快来到村里检查。

李智耘虽然相信自己的养殖模式没问题,但面对检查,心里还是有些紧张。

他带着工作人员详细参观了养鱼场,展示了生态循环系统和定期的水质检测报告。

检查人员仔细查看后,当场就给谣言“打脸”:“你们这生态养殖模式很好,不仅没有污染,还对水源保护有积极作用,以后可以作为典型案例推广!”

听到这话,李智耘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但他也明白,必须尽快解决谣言带来的负面影响。

他决定召开村民大会,当着所有人的面澄清事实。

会上,李智耘把环保部门的检查结果和检测报告展示给大家,语气坚定地说:“各位乡亲,我李智耘问心无愧!

有人故意造谣,就是见不得咱们村好!

但我相信,只要咱们团结一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这时,村长老王也站出来支持李智耘:“大家都别瞎传了!

智耘这孩子做事踏实,我信得过他!

咱们一起把生态养殖搞好,才是正经事!”

在李智耘和老王的努力下,村民们的心渐渐安定下来。

解决了内部危机,李智耘又把精力转回销售上。

随着短视频账号热度越来越高,不少网友开始询问如何购买生态鱼。

李智耘抓住机会,开通了线上销售渠道,推出“现捞现发”“顺丰冷链首达”等服务。

他还和网友们互动,发起“吃鱼挑战”,邀请大家分享烹饪生态鱼的视频,一时间吸引了大量关注。

在他的努力下,生态鱼的销量开始回升,订单越来越多。

不仅如此,一些外地的客户也慕名而来,想要和青山村的养殖合作社合作。

看着手机上不断弹出的订单提示,李智耘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知道,自己和村民们熬过了最艰难的时刻,未来的路虽然还很长,但希望的曙光己经越来越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