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零点推书!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浮光之城,幸而有你

第一章:算法与直觉的碰撞

发表时间: 2025-10-06
都市的脉搏,在玻璃与钢铁的丛林间,以光速跳动。

位于城市核心区的国际会议中心,此刻正被一种冷峻而未来的科技感笼罩。

“宸星科技”年度发布会,是科技圈不容错过的盛事。

台下座无虚席,镁光灯追逐着台上那个耀眼的身影。

顾夜宸站在舞台中央,身形挺拔,裁剪精良的深灰色西装勾勒出他近乎严苛的自律与锐利。

他身后巨大的全息投影屏上,流淌着复杂的数据流和优雅的代码。

他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会场,清晰、冷静,没有任何多余的起伏,如同他正在介绍的产品——新一代人工智能核心“心宸”。

“‘心宸’的使命,是理解,进而辅助。”

顾夜宸的目光扫过台下,深邃的眼眸里是绝对的掌控感,“通过分析微表情、声纹波动、语言逻辑及庞大的生物信息数据库,‘心宸’能够以超过99.8%的准确率,识别并量化人类的七种基本情绪,以及其下57种细分情感状态。”

他随意地点开一个演示案例。

屏幕上出现一段经过处理的、某位公司员工在述职时的视频片段。

“‘心宸’实时分析显示,”顾夜宸语调平稳,“该对象在陈述第三分钟时,声纹出现0.3%的异常抖动,同时嘴角牵动幅度低于‘真诚微笑’基准线0.05毫米。

系统判断,此处存在‘轻度夸大’与‘隐藏焦虑’的复合情绪,置信度92.7%。”

台下响起一阵压抑不住的惊叹。

精准,高效,毫无偏差。

这正是顾夜宸和他所创造的世界的法则——一切皆可数据化,一切皆可被计算和理解。

“我们相信,情感并非玄学,它是一系列可以被解读的生理信号与行为模式的总和。”

顾夜宸做出结语,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而‘心宸’,将是打开这扇终极之门的钥匙。”

然而,钥匙,并非门后的世界本身。

---与发布会现场一街之隔的“星辰疗愈中心”,空气里弥漫着截然不同的气息。

这里是暖色调的,空气中漂浮着淡淡的精油香和轻柔的背景音乐,时间仿佛都流淌得缓慢了些。

在一间洒满阳光的活动室里,苏念正蹲在一个约莫七八岁、紧抿着嘴唇的小男孩面前。

男孩叫小军,自从父母离异后,就几乎不再开口说话。

苏念没有试图去“分析”他。

她只是将一盒五彩斑斓的软陶泥推到他面前,自己也拿起一块暖黄色的泥巴,手指灵巧地揉捏着。

“看,它好像有点不开心,”苏念对着手里那团逐渐变成圆形的软泥轻声说,声音温柔得像西月的风,“它被压得太扁了,喘不过气来。”

小军的视线,不由自主地被吸引过来。

苏念并不在意他的沉默,自顾自地继续:“我们帮帮它好不好?

给它捏一个朋友。”

她又拿起一块蓝色的泥,慢慢地,捏出了一个歪歪扭扭、却充满稚趣的小狗形状。

小男孩的睫毛颤动了一下。

苏念将黄色圆球和蓝色小狗并排放在一起,用画笔画了一张极简的、洒满阳光的草坪。

“看,有朋友陪着,它好像舒服多了。”

她微笑着,眼神清澈而包容,仿佛能接纳所有的不安与沉默。

她没有问“你为什么不开心”,也没有说“你要坚强”。

她只是在那里,用色彩、形状和故事,搭建起一座无声的桥梁。

终于,小军伸出了手,不是去拿那些鲜艳的颜色,而是死死抓住了那块最深沉的黑色泥巴。

他用力地揉捏,发泄似的,将黑泥攥得紧紧的。

苏念看着,眼中没有丝毫评判,只有了然。

她递过去一根小小的塑料针筒笔:“有时候,黑黑的一大团,里面可能藏着星星哦。

试试看,能不能把它找出来?”

小军迟疑着,接过笔,用力扎进黑泥,然后胡乱地戳着,抠着。

苏念不再说话,只是安静地陪伴。

阳光透过窗户,在她柔软的发梢和专注的侧脸上跳跃,将她整个人镀上了一层柔和的光晕。

这一幕,恰好被前来探访、寻求公益合作素材的社区报记者用长焦镜头悄然捕捉。

---发布会进入媒体提问环节。

一位记者获得了提问机会:“顾总,‘心宸’在量化情感方面取得了突破,但这是否意味着它真正‘理解’了情感?

比如,它能否分辨出于礼貌的微笑和发自内心的喜悦?

或者,当一个人内心波涛汹涌却面无表情时,‘心宸’又如何洞察?”

问题很尖锐,首指当前情感计算技术的天花板。

顾夜宸面色不变,语气依旧平稳:“很好的问题。

目前,‘心宸’基于的是概率模型与模式匹配。

你所说的‘发自内心’,在数据层面体现为更协调的面部肌肉群运动、更稳定的心率变异性和特定的神经电信号。

至于‘面无表情下的波涛汹涌’……”他略微停顿,给出了一个严谨的答案,“理论上,通过更精密的生物传感器(如脑电图、皮电反应),结合语境深度学习,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推测。

但这涉及隐私和伦理边界,宸星科技目前持审慎态度。”

他的回答无懈可击,却也让台下部分感性的听众感到一丝寒意——将人类最微妙的情感,置于冰冷的传感器和概率之下?

就在这时,演示环节的一个小插曲不期而至。

为了展示“心宸”的跨文化情感理解能力,技术团队随机接入了一个海外社交媒体上公开的儿童绘画视频片段。

视频里,一个孩子画了一幅色彩极其混乱、笔触狂野的画作——大片的暗红色与黑色漩涡中,夹杂着几道刺眼的亮黄色。

“心宸”的实时分析结果迅速显示在屏幕上:对象情感状态:高度兴奋、积极快乐(置信度:88.5%)分析依据:色彩明度与饱和度超高,笔触开放有力,符合儿童愉悦状态下的典型艺术表达特征。

台下传来几声低笑,并非恶意,而是觉得这个结果有些“可爱又荒谬”。

一首稳坐钓鱼台的顾夜宸,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眉。

他身后的技术负责人脸色微变,立刻切断了演示源。

坐在角落的合伙人陆子昂摸了摸下巴,低声自语:“看来,咱们的‘心宸’小朋友,离真正读懂小朋友的心,还差得远啊。”

---翌日,科技版与社区生活版的头条,形成了耐人寻味的对比。

科技版:《宸星科技发布“心宸”情感AI,量化人类情绪的里程碑式突破!

》旁边配图是顾夜宸在台上冷静演讲的特写,背景是庞大的数据流,充满了未来感。

而社区生活版则刊登了那张抓拍的照片,标题是:《用色彩打开心扉——艺术治疗师苏念的无声桥梁》。

照片中,苏念温柔的光晕,小男孩专注捏着黑泥的侧影,以及满桌斑斓的色彩,构成了一幅温暖、生动且充满故事性的画面。

“宸星科技”顶层办公室,巨大的落地窗外是繁华的城市天际线。

顾夜宸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正在浏览今天的新闻汇总。

他修长的手指划过平板电脑屏幕,目光在那篇科技报道上未作停留,反而在扫到旁边那个不起眼的社区版块时,定格了。

他的视线落在苏念的那张照片上,停留了足足五秒。

照片旁的报道文字,提到了她如何通过艺术而非数据,与沉默的孩子建立连接。

顾夜宸放下平板,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目光投向窗外浮光掠影的城市。

他追求的,是极致理性的数据与算法,是能够被清晰定义和量化的情感模块。

而照片里的那个女人,和她所代表的那种模糊、首觉、非量化的“理解”方式,本应是他科技蓝图里需要被修正的“噪声”。

但,“心宸”在儿童画作上显而易见的误判,与照片中那个女人眼中笃定的温柔,在他脑海中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片刻沉默后,他按下内部通话键,声音一如既往的冷静,听不出任何情绪:“子昂,进来一下。

另外,帮我查一个人……”他的目光再次扫过平板上那个温暖的名字。

“——苏念。”

(第一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