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玄幻连载
奇幻玄幻《祝汐瑶陆舟南这本小说叫什么名字讲述主角珠溪林珠的甜蜜故作者“墨边雪”倾心编著主要讲述的是:珠溪谣1 雾锁珠溪珠溪的晨雾是活天刚蒙蒙水汽就从河面爬上裹着芦苇的清香、泥土的湿慢悠悠地漫过青石板沾在林珠的布鞋尖她提着竹篮往河边篮里放着半块玉米是奶奶林阿婆今早刚烙还带着灶膛的余“珠慢些潭边的石”阿婆的声音从身后的老屋里飘出带着几分晨起的沙林珠回头望了一土坯墙的烟囱里正冒着细细的青像一根淡灰色的轻轻系着这雾里的村珠溪不是...
主角:珠溪,林珠 更新:2025-09-29 03:43:59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珠溪谣1 雾锁珠溪珠溪的晨雾是活的。天刚蒙蒙亮,水汽就从河面爬上来,
裹着芦苇的清香、泥土的湿润,慢悠悠地漫过青石板路,沾在林珠的布鞋尖上。
她提着竹篮往河边走,篮里放着半块玉米饼,是奶奶林阿婆今早刚烙的,还带着灶膛的余温。
“珠珠,慢些走,潭边的石滑。”阿婆的声音从身后的老屋里飘出来,带着几分晨起的沙哑。
林珠回头望了一眼,土坯墙的烟囱里正冒着细细的青烟,像一根淡灰色的线,
轻轻系着这雾里的村庄。珠溪不是什么名川大河,就绕着村子转了个弯,像条碧绿的绸带,
把几十户人家拢在怀里。村里人靠水吃水,大半辈子和河蚌打交道——养蚌、取珠、卖珠,
日子过得像珠溪的水,慢,却也稳。林珠打小跟着阿婆在河边转,
三岁就会帮着捡落在岸边的小蚌壳,五岁能分清哪只蚌里可能有珠,到了二十岁,
她手里养出的珠,圆度、光泽,在镇上的珠铺里都是数得着的。可阿婆总说,珠溪的珠,
最金贵的不是店里卖的那些。“最金贵的是‘育夜珠’,”阿婆坐在门槛上剥毛豆时,
偶尔会提起,“要找百年的老蚌,让它含着江心的细沙,在月光底下养,养上十年、二十年,
沙粒才会变成珠,到了夜里能发光,照得清河底的石子。”林珠每次都笑着问:“阿婆,
您见过吗?”阿婆就不说话了,只是望着河面的雾,眼神飘得很远,像要穿过几十年的时光,
落到某个看不见的地方。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腕上的银镯子,那镯子磨得发亮,
内侧刻着个小小的“蚌”字。今天的雾格外浓,走到蚌田时,林珠几乎看不见对面的芦苇荡。
她的蚌田在珠溪中段,用竹桩围了片浅水区,里面养着上百只河蚌,有刚放进去的小苗,
也有养了三四年的成蚌。她蹲下身,手指轻轻探进水里,触到一只半张开的蚌壳,
壳上沾着青苔,滑溜溜的。“今天水温正好,该给你们换些新水了。”林珠轻声说,
像是在跟老朋友说话。她从竹篮里拿出小瓢,一点一点把蚌田外围的清水舀进来,
动作轻得怕惊着水里的蚌。忽然,指尖传来一阵细微的刺痛。林珠缩回手,
看见指肚上沾了点血——是被蚌壳边缘划破了。她没在意,随手在衣襟上擦了擦,继续舀水。
可那刺痛感没消,反而像有什么东西顺着指尖往心里钻,暖暖的,又有点痒。
她抬头往雾里看,隐约看见不远处的“老蚌潭”方向,有个黑影在动。
老蚌潭是珠溪最深的地方,水色发黑,据说底下藏着几百年的老蚌,村里人平时很少去,
只有阿婆偶尔会提着篮子去那边祭拜,说要谢河神护着珠溪的蚌。“谁在那儿?
”林珠喊了一声,雾里的黑影顿了顿,然后慢慢走了过来。走近了才看清,是个年轻男人,
背着个黑色的背包,手里拿着个笔记本,裤脚卷到膝盖,沾了不少泥。他长得白净,
戴着副眼镜,看着不像村里的人,倒像城里来的学生。“你好,我叫陈屿,
是来考察水生生物的。”男人笑着打招呼,声音很清爽,像刚流过石头的溪水,
“请问这里是珠溪村吗?”林珠点点头,没再多说——村里很少来外人,阿婆总嘱咐她,
陌生人问东问西,别轻易搭话。她低头继续打理蚌田,假装没听见陈屿的话。陈屿倒不介意,
蹲在岸边,看着水里的蚌,自言自语:“这里的蚌种很特别啊,
壳上的纹路比文献里记载的更密,应该是适应了本地水质的亚种。”他拿出笔记本,
飞快地记着什么,偶尔抬头问林珠:“这些蚌养了多久了?平时怎么投喂?”林珠抿着唇,
犹豫了一下——阿婆说过,养蚌的法子是祖上传下来的,不能随便告诉外人。
可看着陈屿认真的样子,她又觉得不像坏人,只是个想了解蚌的读书人。“小的养了半年,
大的三年多,”她小声说,“不用特意喂,珠溪的水里有浮游生物,够它们吃了。
”陈屿眼睛亮了:“对,自然生态养殖,这样养出来的蚌更健康,珠的品质也更好。
我之前在别的地方考察,很多蚌田都用人工饲料,反而破坏了水质。”林珠抬头看了他一眼,
没想到他还懂这些。她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水,准备回家给阿婆煎药——阿婆的咳嗽犯了,
已经快一个月了,镇上的医生来看过,说是年纪大了,肺里有积痰,开了些草药,得天天煎。
“我要走了。”林珠拿起竹篮,对陈屿说。“等等,”陈屿叫住她,从背包里拿出一瓶碘伏,
“你手指破了,用这个消消毒,水里有细菌,别感染了。”林珠看着他递过来的碘伏,
瓶身上印着城里药店的名字。她迟疑了一下,接过瓶子:“谢谢。”“不客气,
”陈屿笑着说,“我还想问下,村里有没有地方可以住?我想在这里待一段时间,
考察珠溪的水生环境。”林珠想了想,村里的王婶家有间空房,平时用来放农具,
偶尔会租给来收珠的商人。“你可以去问王婶,她家在村东头,红砖墙的那家。”“好,
谢谢你。”陈屿把笔记本放进背包,“对了,你叫什么名字?”“林珠。”“林珠,
”陈屿重复了一遍,笑着说,“名字真好听,像珠溪的珠。”林珠没接话,转身往村里走。
晨雾渐渐散了些,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来,落在河面上,像撒了一把碎金。她回头望了一眼,
陈屿还蹲在蚌田边,低着头,不知道在看什么,身影在雾里,竟有几分像阿婆说过的,
多年前那个守着老蚌潭的人。2 旧匣与秘闻林珠回到家时,阿婆正坐在堂屋的椅子上,
手里拿着个旧木匣,眼神发直。“阿婆,您怎么起来了?医生说要多躺着。”林珠放下竹篮,
快步走过去,想扶阿婆回房。阿婆却按住她的手,把木匣递过来:“珠珠,你看看这个。
”木匣是深色的,边角都磨破了,上面雕着一只河蚌,蚌壳张开,里面刻着一颗小小的珠子,
纹路已经模糊不清。林珠小时候见过这个匣子,阿婆总把它锁在衣柜最下面,从不许她碰,
说里面装着“不能看的东西”。“这里面是什么?”林珠接过匣子,感觉沉甸甸的。
阿婆叹了口气:“你打开看看就知道了。”林珠找到匣子里的小铜锁,
轻轻一拧——锁早就锈了,一拧就开。她掀开盖子,里面铺着一层暗红色的绒布,
绒布上放着半块蚌壳,还有一张泛黄的照片。蚌壳很大,比林珠的手掌还宽,
颜色是深褐色的,边缘有些破损,内侧却很光滑,最奇怪的是,
蚌壳中央有一道螺旋状的花纹,和她平时见到的河蚌完全不一样。照片上是一对年轻男女,
男人穿着粗布褂子,手里抱着一只巨大的河蚌,笑得很爽朗;女人穿着蓝布衫,
梳着两条辫子,靠在男人身边,手里拿着一串珍珠——那是年轻时的阿婆,
还有一个她从没见过的男人。“这是你爷爷。”阿婆的声音有些哽咽,“这张照片,
是他走之前拍的。”林珠愣住了——她从小就没见过爷爷,阿婆很少提起他,
只说他在她很小的时候就“走了”,至于去哪里了,阿婆从没说过。她看着照片上的男人,
眉眼和阿婆有几分像,尤其是笑起来的样子,很亲切。“爷爷是做什么的?”林珠轻声问。
“你爷爷也是养蚌的,”阿婆靠在椅背上,眼神飘向窗外,“他养的蚌,比村里任何人都好,
尤其是老蚌潭里的那只‘育珠蚌’,是他守了一辈子的宝贝。”“育珠蚌?就是您说的,
能育夜明珠的那种?”林珠追问。阿婆点点头:“那只蚌有百年了,壳上的花纹和这个一样,
”她指了指匣子里的半块蚌壳,“你爷爷说,那是珠溪的守护神,蚌里的夜明珠能净化水质,
护着村里的蚌田。要是没有那只蚌,珠溪的水早就浑了,我们也养不出好珠。
”林珠拿起那半块蚌壳,放在手里摩挲着,内侧凉丝丝的,好像还带着水的温度。
“那爷爷为什么走了?还有这半块蚌壳,是怎么回事?”阿婆的眼泪落了下来,滴在绒布上,
晕开一小片湿痕:“四十多年前,有伙外人来村里,说要挖老蚌潭的蚌,说里面有宝贝。
你爷爷不让,说那是珠溪的根,挖不得。他们就跟你爷爷吵,
后来动了手……”阿婆的声音越来越低,林珠的心揪了起来。她握着阿婆的手,
感觉阿婆的手在发抖。“你爷爷为了护着育珠蚌,被他们推到潭里去了,”阿婆哽咽着说,
“等村里人赶过去,只捞上来这半块蚌壳——那是育珠蚌的壳,被他们砸破了。
你爷爷……再也没上来。”林珠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她从没想过,爷爷是这样走的,
更没想过,阿婆守着这个秘密,过了这么多年。“那育珠蚌呢?夜明珠呢?”林珠问。
“不知道,”阿婆摇摇头,“潭水太深,没人敢下去。后来村里组织人打捞,
只捞上来些小蚌,没见到育珠蚌的影子。有人说,它沉到潭底的泥里去了;也有人说,
它跟着你爷爷走了。”林珠看着匣子里的半块蚌壳,忽然想起今早在蚌田边的刺痛感,
还有陈屿说的“特别的蚌种”。难道,育珠蚌还在老蚌潭里?“阿婆,我今早在老蚌潭边,
看见一个外人,叫陈屿,是来考察水生生物的。”林珠把陈屿的事告诉阿婆,
“他说我们的蚌种很特别,还问了养蚌的法子。”阿婆的脸色一下子变了:“外人?
考察水生生物?珠珠,你别跟他走太近,尤其是老蚌潭,不能让他去。”“为什么?
”林珠不解,“他看着不像坏人。”“人心隔肚皮,”阿婆握着林珠的手,很用力,
“当年那伙人,也是说要‘考察’,结果是来抢蚌的。珠溪的秘密,不能再让外人知道了,
尤其是育珠蚌的事,要是被别有用心的人知道,又要惹麻烦。”林珠点点头,把木匣盖好,
放回衣柜里。她知道阿婆是为了她好,也是为了珠溪好。可她心里总觉得,
陈屿和当年的人不一样——他看蚌的眼神,很认真,没有贪婪,只有好奇。下午,
林珠去镇上给阿婆抓药,路过珠铺时,看见铺门口围了很多人。她挤进去一看,
只见一个穿着西装、戴着金项链的男人,正在跟珠铺老板说话,声音很大。“我跟你说,
张老板,我要的是珠溪最好的珠,不管多少钱,我都要。”男人拍着桌子,“还有,
你们村里的河蚌,我也想收,越多越好。”张老板皱着眉:“王老板,
珠溪的珠都是村民自己养的,要收得跟村民商量。而且蚌也不能随便收,那是村民的生计。
”“生计?”王老板笑了,从包里拿出一叠钱,放在桌子上,“这些钱,
够一户村民吃好几年了。只要你们肯卖,钱不是问题。我要在珠溪建个珠文化园,搞旅游,
到时候你们都能赚大钱。”林珠心里一紧——这个王老板,和阿婆说的“别有用心的人”,
太像了。她没敢多待,抓了药就赶紧回村。刚走到村口,就看见陈屿蹲在路边,
手里拿着个玻璃瓶,里面装着几只小鱼。“林珠,你回来了?”陈屿看见她,笑着站起来,
“我刚在河边捞了些小鱼,想看看这里的水生生物多样性。”林珠看着他,犹豫了一下,
还是把镇上的事告诉了他:“有个王老板,想收村里的珠和蚌,还要建珠文化园,
你觉得……他是真心想帮村里吗?”陈屿的脸色沉了下来:“珠文化园?如果是破坏性开发,
只会毁了珠溪的生态。珠溪的水质和蚌种之所以特别,是因为这里的生态平衡没被破坏。
一旦大规模建园区,挖蚌、排污,用不了多久,河蚌就会灭绝,水质也会变差。
”林珠的心沉了下去——果然,这个王老板没安好心。“我得去告诉阿婆。”林珠说完,
转身就往家跑。陈屿看着她的背影,握紧了手里的玻璃瓶,
眼神变得坚定——他不能让珠溪被破坏,也不能让林珠陷入危险。
网友评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