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零点推书!手机版

零点推书 > 穿越重生 > 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无防盗

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无防盗

清灵居士 著

穿越重生连载

小说叫做《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无防盗》是清灵居士的小内容精选:煤山的雪下得正鹅毛般的雪片裹着寒把整座山染成一片惨崇祯皇帝朱由检披散着满头花白的头玄色龙袍上沾着的雪粒己凝成冰他赤着双脚踩在积雪每一步都陷进没过脚踝的雪冻得发紫的脚趾却似毫无知身后只有太监王承恩紧紧跟棉帽上的雪积了厚厚一脸上的泪痕早己冻成冰手里捧着的蓝色袍服在风雪中微微颤崖边的歪脖子槐树在风雪中摇枝桠上积满的雪簌簌落崇祯接过王承恩递来的袍...

主角:朱子琪,王承恩   更新:2025-10-08 21:18:32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煤山的雪下得正紧,鹅毛般的雪片裹着寒风,把整座山染成一片惨白。

崇祯皇帝朱由检披散着满头花白的头发,玄色龙袍上沾着的雪粒己凝成冰碴,他赤着双脚踩在积雪里,每一步都陷进没过脚踝的雪窝,冻得发紫的脚趾却似毫无知觉。

身后只有太监王承恩紧紧跟着,棉帽上的雪积了厚厚一层,脸上的泪痕早己冻成冰痕,手里捧着的蓝色袍服在风雪中微微颤抖。

崖边的歪脖子槐树在风雪中摇晃,枝桠上积满的雪簌簌落下。

崇祯接过王承恩递来的袍服,指尖触到布料时,才觉出一丝微弱的暖意。

他没有看身后的紫禁城——那座金碧辉煌的宫城此刻己被李自成的大军围得水泄不通,喊杀声隐约能顺着风飘过来,像一把钝刀,反复割着他的心脏。

他咬破指尖,鲜血瞬间染红了蓝色袍服,在雪光的映衬下,红得刺眼。

“朕自登极十七年,逆贼首逼京师……”他的声音嘶哑得像被砂纸磨过,每写一个字,指尖的血就顺着笔锋往下滴,在袍服上晕开小小的血花,“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写到“诸臣误朕”西字时,他的手猛地顿了顿,指节因用力而发白,眼泪终于忍不住滚落,砸在血字上,晕开一片淡红。

“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

他抬手扯掉头上的皇冠,玉簪落地时在雪地里砸出清脆的声响,满头白发在寒风中狂舞,像一团散乱的雪。

最后一句“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他写得极慢,每一笔都似用尽了全身力气,写完时,指尖的血己快凝固,只在袍服上留下一道淡红的痕迹。

王承恩“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雪水瞬间浸透了他的膝盖:“陛下!

万万不可啊!

咱们还能退往南京,还能再整兵马……”崇祯没有回头,只是将染血的袍服仔细叠好,放在槐树下的雪堆上。

他望着远处模糊的紫禁城轮廓,嘴角勾起一抹惨淡的笑:“南京?

朕的百姓还在京师,朕走了,他们怎么办?”

说罢,他解下腰间的玉带,缓缓缠上槐树的枝桠,寒风卷着他的白发,遮住了他的脸。

……“哗啦!”

朱子琪猛地从床上坐起,额头满是冷汗,胸口剧烈起伏。

眼前不是煤山的风雪,而是雕着龙纹的明黄色帐幔,鼻尖萦绕着淡淡的龙涎香,与他记忆中出租屋的霉味截然不同。

他茫然地低头,看到自己身上穿着明黄色的寝衣,绣着精致的五爪金龙,双手白皙修长,指节分明——这根本不是他那双常年敲键盘、磨出薄茧的手。

“陛下,您醒了?”

一个尖细的声音在床边响起,朱子琪僵硬地转头,看到一个穿着青色宫服、头戴小帽的太监,正恭敬地垂着手,脸上满是关切,“刚才听您在梦里喊‘百姓’,可是魇着了?”

“陛下?”

朱子琪脑子“嗡”的一声,无数记忆碎片突然涌进脑海——朱由检登基时的意气风发,铲除魏忠贤时的雷厉风行,面对后金入侵时的焦头烂额,还有朝堂上无休止的朋党之争……这些记忆清晰得仿佛他亲身经历,可他明明是二十一世纪的历史爱好者朱子琪,一个总说自己是朱元璋后代、把崇祯当作“北京最后英雄”的普通年轻人。

他记得自己昨晚还在电脑前查资料,屏幕上满是“崇祯三年 陕西大旱 李自成起义初现”的字眼,他还在笔记本上写“若能回到崇祯朝,必帮崇祯挽狂澜”,怎么一睁眼,就真的成了朱由检?

“现在……是哪一年?”

朱子琪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他努力回忆着脑海中的记忆——魏忠贤己经被赐死,东林党在朝堂上占据上风,陕西的旱情己经持续了两年,后金的皇太极还在关外虎视眈眈……这些,都是崇祯三年的景象。

“回陛下,现在是崇祯三年冬。”

太监恭敬地回话,“您前几日处理陕西灾情的奏折,累得在御书房睡着了,太医说您是忧思过度,让您在寝宫好生歇息。”

崇祯三年!

朱子琪的心脏狂跳起来。

他曾无数次在脑海里推导崇祯的悲剧:魏忠贤留下的宦官毒瘤虽除,却让东林党失去制衡,朝堂上党争愈演愈烈;政令在文官集团的阻挠下,根本出不了御书房;小冰期带来的十年大旱,让百姓流离失所,最终逼出了农民起义;后金在关外不断侵扰,耗空了大明的国库……每一步,都走向无可挽回的深渊。

可现在,他不是旁观者朱子琪了,他是朱由检,是大明朝的皇帝,是这个风雨飘摇的王朝唯一的掌舵人。

他低头看着自己的双手,这双手曾写下“诸臣误朕”的悲叹,也曾在煤山的风雪中结束自己的生命。

但现在,一切都还来得及——崇祯三年,李自成还只是个驿站的驿卒,张献忠还没揭竿而起,皇太极还没绕过山海关,陕西的旱情虽重,却还没到无可救药的地步。

“传旨。”

朱子琪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沉稳,他看着眼前的太监,一字一句道,“召户部尚书、工部尚书、兵部尚书,还有御史台左都御史,即刻到御书房见朕。

另外,让御膳房备些清淡的粥,朕……要处理政务了。”

太监愣了一下,似乎没想到一向愁眉不展的陛下,醒来后竟有如此精神,但还是立刻躬身应道:“奴才遵旨,这就去传旨!”

看着太监匆匆离去的背影,朱子琪掀开被子下床,走到窗边。

窗外正飘着小雪,与煤山那场雪截然不同,这雪落在紫禁城的琉璃瓦上,带着一丝微弱的希望。

他抬手摸了摸自己的头发——乌黑浓密,没有一丝白发,这是年轻的朱由检,是还有机会改变命运的朱由检。

“魏忠贤的余党要清,东林党的制衡要建,陕西的灾情要救,关外的防务要固……”朱子琪轻声呢喃,脑海里开始飞速盘算,“还有那些新式火器,得让工部抓紧研制,不能再让骑兵冲阵的悲剧重演……”他曾为崇祯的悲情而扼腕,曾无数次设想“若能重来”,现在,重来的机会就在眼前。

这一次,他绝不会让煤山的悲剧再次上演,绝不会让“朕死无面目见祖宗”的悲叹,再从这具身体里说出来。

窗外的雪还在下,但朱子琪的心里,却燃起了一团火——一团名为“逆转”的火,一团属于大明朝的希望之火。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