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零点推书!手机版

零点推书 > 其它小说 > 文物窃窃私语

文物窃窃私语

懵懵小奇 著

其它小说连载

其它小说《文物窃窃私语主角分别是顾清徽苏作者“懵懵小奇”创作纯净无弹窗版阅读体验极剧情简介如下:苏晚拖着行李站在那扇挂着“特殊文物保护与应急响应中心”烫金大字的玻璃门前心脏还在扑通扑通地不是紧是激故这俩字对学文物修复的人来就是耶路撒能进这地跟游戏里直接通转生到神界当公务员没啥区她深吸一口空气里都是几百年老柏树的味混着一股子庄严肃穆的劲闻着就让人想《在故宫修文物》那纪录片她刷了不下二十里面的老师傅气定神一坐一用一把...

主角:顾清徽,苏晚   更新:2025-10-29 09:35:02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苏晚拖着行李箱,站在那扇挂着“特殊文物保护与应急响应中心”烫金大字的玻璃门前时,心脏还在扑通扑通地跳。

不是紧张,是激动。

故宫。

这俩字儿,对学文物修复的人来说,就是耶路撒冷。能进这地儿,跟游戏里直接通关,转生到神界当公务员没啥区别。

她深吸一口气,空气里都是几百年老柏树的味儿,混着一股子庄严肃穆的劲儿,闻着就让人想跪。

《在故宫修文物》那纪录片她刷了不下二十遍,里面的老师傅们,气定神闲,一坐一天,用一把刷子,一片竹签,就把时间碾碎的痕迹,一点点拼了回去。那叫一个仙风道骨,不食人间烟火。

苏晚打入职起就给自己定下了终极职业规划——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但只学一半。

学他们安安静静坐得住的气质,不学他们拼命三郎的肝劲儿。

俗称,躺平。或者,用更文艺的说法,叫“当一条有文化的咸鱼”。

她的小脑瓜里,一本《故宫咸鱼生存手册》已经开始飞速撰写腹稿了。

第一章:工位风水学。必须靠窗,方便眼神放空,与鸽子进行友好会晤。必须远离领导办公室和打印机,那是事故高发地带。

第二章:人设构建。沉默寡言,埋头苦干,微笑点头,三连保平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完美融入背景板。

第三章

“苏晚,是吧?跟我来。”

一个温和的声音打断了她的脑内风暴。人事处的老师领着她穿过一尘不染的走廊,这里的空气和外面完全不同,带着一股恒温恒湿系统特有的、有点干燥的、绝对纯净的味道。

然后,她看到了她的工位。

靠窗!

窗外是一片红墙碧瓦,几根姿态虬劲的古树枝桠伸了进来,上面还停着只肥嘟嘟的鸽子,正歪着头看她。

完美。简直是为她量身定做的摸鱼宝座。

苏晚内心狂喜,脸上却是一副“我何德何能”的惶恐和感激,对着人事老师连连鞠躬:“谢谢老师,太好了,我一定好好工作。”

《咸鱼手册》第三章:演技的重要性。

安顿下来,苏晚领到了她的第一个任务。

任务很简单,给前两天刚从一个旧库房里清点出来的一批清康熙青花瓷残片,制作信息标签,然后粘贴归档。

这活儿,没技术含量,纯粹是细致活儿。

带她的师姐叫林菲,是个很爽朗的姑娘,拍了拍她的肩膀:“小晚,别紧张,慢慢来。这些都是待研究的资料片,压力不大。主要是熟悉下咱们中心的流程和规范。”

“好的师姐!”苏晚乖巧点头。

压力不大?那不行。

苏晚拿出了一百二十分的精神头。她知道,咸鱼生涯的基石,就是第一印象。你得让所有人都觉得你是个“认真稳重、踏实肯干”的人,这样以后你偶尔摸个鱼,大家才会觉得“这姑娘肯定是累坏了,让她歇歇”。

这叫“战略性勤奋”。

她戴上白手套和口罩,工作台上的工具摆放得像要接受阅兵。镊子、标签纸、专用胶水、记录本,排成一条直线。

每一张残片,她都先用软毛刷轻轻扫去浮尘,然后用本子记下编号,再用电脑打印出对应的标签。标签纸的裁剪,她都用上了尺子,确保每一个都是完美的矩形。粘贴的时候,更是屏息凝神,位置、角度,都力求一致。

一个上午过去,苏晚看着自己工作盘里那一排排贴好标签的青花瓷片,简直心满意足。

看看这队伍,多整齐。横看一条线,竖看一条线,斜着看还是一条线。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个强迫症晚期患者的杰作。

她甚至还有闲心欣赏了一下其中一片残片上的山水纹,线条流畅,青花发色沉静,漂亮。不愧是官窑出来的东西,碎了都这么有风骨。

嗯,不错。开局顺利。看来她的咸鱼人生,有个完美的start。

苏晚端起自己的保温杯,美滋滋地准备去接点热水,享受一下午休前的悠闲时光。

就在这时。

整个办公室,原本还存在的一些细微声响——键盘的敲击声、器物被挪动的轻响、纸张翻动的沙沙声——突然之间,全都消失了。

死寂。

一种近乎凝固的安静。

苏晚端着杯子的手就那么僵在了半空。她看到旁边工位的林菲师姐,原本还放松地靠在椅背上,此刻整个后背都绷直了,眼神死死盯着自己的电脑屏幕,十根手指悬在键盘上,一动不动,像个被点了穴的雕像。

办公室里那台昂贵的德国进口恒温恒湿机发出的微弱嗡鸣,在此刻听来,响得像台拖拉机。

怎么了?

大领导来视察了?

苏晚脖子有点僵,不敢乱动,只能用眼角的余光往身后瞟。

一个影子,悄无声息地笼罩了她的工位。

她感觉到一股寒意,从尾椎骨一路窜上后脑勺。窗外明明是北京十月最好的太阳,暖洋洋的,可她感觉自己像是被人推进了零下十八度的冷库。

那股低气压,具象化得仿佛能把人压得喘不过气。

一个男人,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站在了她的身后。

她甚至没听到任何脚步声。

苏晚的视线里,只能看到一截熨烫得没有一丝褶皱的白大褂下摆,和一双纤尘不染的白色工作鞋。

她的大脑,CPU瞬间烧了。

《咸鱼手册》附则第一条:遭遇高级别未知生物,切忌对视,首先装死。

她僵硬地维持着原来的姿势,眼睛盯着自己面前那盘“阅兵方队”,试图用念力告诉身后的人:我是一团空气,你看不到我,你看不到我……

那人没走。

一只手伸了过来,骨节分明,手指修长,戴着一双严丝合缝的丁腈手套。那双手,漂亮得像一件艺术品,但动作却带着一种机械般的精准和冰冷。

他拿起了一枚苏晚刚刚贴好的瓷片,就是那枚她觉得特别有风骨的山水纹残片。

苏晚的心,咯噔一下。

完了。

她听到了极轻微的“咔哒”一声,那是某种精密仪器开启的声音。

男人另一只手拿着一把银色的、闪着金属冷光的高精度数显卡尺,轻轻夹住了瓷片和标签的边缘。

卡尺的红色数字在跳动,最后,定格。

然后,一个声音响了起来。

很清冽,像冬天的泉水,但泉水下面是千年不化的寒冰,没有半点情绪,也没有任何起伏。

“《文物藏品信息标签规范》,3.4.1条,标签下缘距器物底边五毫米,正负公差零点二毫米。”

他的声音不大,但在针落可闻的办公室里,清晰得像直接用手术刀刻在了苏晚的耳膜上。

“你这个,六点三毫米。”

苏晚的大脑“嗡”的一声,一片空白。

她感觉全身的血液都冲上了脸,烫得吓人。

还没等她反应过来,那个声音继续响起,依旧是那种不带任何人类感情的、宣读报告的语调。

“另外,标签粘贴角度,与器物水平基准线,存在一点五度的倾斜。”

他顿了顿,仿佛是在给苏晚的死刑判决书留下一个盖章的空隙。

最后,两个字,砸了下来。

“返工。”

说完,他把那枚被宣判了死刑的瓷片,轻轻放回了盘子里。整个过程,动作轻柔,仿佛对待的是一件绝世珍宝,但说出的话,却像是一把最锋利的解剖刀,把苏晚那点可怜的、刚刚建立起来的自信和满足感,剥得一干二净,连筋膜都没剩下。

羞耻。

铺天盖地的羞耻感,像潮水一样把苏晚淹没了。

她活了二十多年,从小学到研究生,一直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专业能力从来没被这么……这么像处理一个不合格的工业零件一样,当众处刑过。

她甚至连呼吸都忘了。

从头到尾,她都没敢抬头看那个人一眼。

她只看到那件白大褂的衣角,在她视野里划过一个冷漠的弧线,然后转身,迈步,悄无声息地离开了。

仿佛他从未出现过。

他走了。

办公室里那块冻住的空气,才像是被砸开了一道裂缝,重新开始缓慢地流通。

林菲师姐长长地、夸张地舒了一口气,转过椅子,压低声音,脸上带着一种劫后余生的同情:“小晚,你……还活着吧?”

苏晚还僵在座位上,手里紧紧攥着那个空了的保温杯。

她的手在抖,抖得厉害。

“师姐……那……那是谁啊?”她的声音都有点发飘。

“顾清徽,顾工。”林菲师姐的表情一言难尽,“咱们中心的技术负责人,首席科学家。德国留学回来的博士,搞材料分析和无损检测的,大神。也是……咱们这儿行走的‘国标’,活的《文物保护法》。”

顾清徽。

苏晚在心里默念着这个名字。

感觉牙根有点发冷。

她低头,看着那一盘自己引以为傲的“阅兵方队”。现在再看,怎么看怎么别扭。那个6.3毫米,那个1.5度,像两根刺,扎得她眼睛生疼。

她的《故宫咸鱼生存手册》,刚写了个开头,就被一只看不见的手,用一支蘸着冰水的笔,狠狠划上了一个巨大、醒目、充满了嘲讽意味的叉。

这故宫,好像……跟她想的,不太一样啊。

咸鱼?

在这座冰山脚下,怕不是要被冻成冰雕。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