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零点推书!手机版

零点推书 > > 废品堆里的黄金时代(废品黄烁)完本小说大全_热门小说大全废品堆里的黄金时代废品黄烁

废品堆里的黄金时代(废品黄烁)完本小说大全_热门小说大全废品堆里的黄金时代废品黄烁

又大又甜大蕃茄 著

其它小说连载

书名:《废品堆里的黄金时代》本书主角有废品黄烁,作品情感生动,剧情紧凑,出自作者“又大又甜大蕃茄”之手,本书精彩章节:本书《废品堆里的黄金时代》的主角是黄烁,废品,属于男生生活,萌宝,逆袭,职场,爽文类型,出自作家“又大又甜大蕃茄”之手,情节紧凑,引人入胜。本站TXT全本,欢迎阅读!本书共计7600字,1章节,更新日期为2025-09-28 04:57:42。该作品目前在本网 sjyso.com上完结。小说详情介绍:废品堆里的黄金时代

主角:废品,黄烁   更新:2025-09-28 07:18:12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一、臭烘烘的“创业梦”黄烁第一次意识到“垃圾里有黄金”,是在十六岁那个夏天。

那天他蹲在废品站的角落,用根生锈的铁丝扒拉着一堆破铜烂铁,

混合了霉味、机油味和烂水果味的气息——这味道后来成了他嗅觉记忆里最亲切的“乡愁”。

他手里捏着个被踩扁的易拉罐,铝皮上还沾着半干涸的可乐渍,阳光透过废品站的铁皮棚顶,

在罐身上折射出一道刺眼的光。“小烁,别扒了,这堆里没好东西。

”废品站老板老王叼着烟走过来,靴底碾过地上的碎玻璃,发出“嘎吱”的响,

“你妈让你回去吃饭,再扒你身上那身校服都没法看了。”黄烁没动,

他用铁丝把易拉罐勾起来,翻过来掉过去地看:“王叔,你说这铝皮卖一毛五,

融成铝锭能卖多少钱?”老王嗤笑一声:“毛头小子懂啥?融铝锭要煤要火,还得有模子,

折腾半天不够电费钱。”他吐出个烟圈,“赶紧回去,你妈那小卖部还等着人看店呢。

”黄烁没应声,悄悄把易拉罐塞进校服口袋。口袋里已经鼓鼓囊囊,

装着他一上午的“战利品”:三个啤酒瓶,半截铜电线,还有个齿轮缺了角的旧闹钟。

这些东西能换五块三毛钱,够他买两包辣条,或者给妹妹买支带香味的铅笔。

他的家就在废品站隔壁,一间二十平米的小平房,前半部分是他妈李娟开的小卖部,

后半部分隔出个小间,摆着两张床和一张掉漆的木桌。妹妹黄瑶正趴在桌上写作业,

铅笔头在练习册上划出歪歪扭扭的字,

桌角堆着几个用硬纸板糊的“文具盒”——那是黄烁的杰作,

外面糊着从旧杂志上剪下来的卡通画。“哥,你身上好臭。”黄瑶捏着鼻子,

却眼睛发亮地盯着他的口袋,“今天换了多少钱?”“还没卖呢。”黄烁掏出易拉罐,

放在桌上,“你看这铝皮,是不是能做个小船?”李娟端着碗面条从里屋出来,

围裙上沾着酱油渍:“又去扒垃圾!跟你说过多少回,那地方脏,别去!

”她把碗往黄烁面前一放,面条上卧着个荷包蛋,“赶紧吃,吃完去给张大爷送瓶酱油,

他等着炒菜呢。”黄烁扒拉着面条,眼睛还盯着那个易拉罐:“妈,

我想把这些废品弄干净了再卖,说不定能多卖点钱。”“净想些没用的。”李娟叹了口气,

用围裙擦了擦手,“你爸走得早,我供你俩上学就够费劲了,别瞎折腾。”黄烁没再说话,

心里却憋着股劲。他知道妈说的是实话,小卖部每月赚的钱刚够糊口,

妹妹的学费还是街坊邻居凑的。但他总觉得,那些被人扔掉的东西不该就这么变成废铁烂纸,

它们身上还有“劲”没使完——就像那个易拉罐,能装可乐,能做小船,

说不定还能变成更值钱的东西。那个暑假,黄烁成了废品站的“常客”。

他不再满足于捡现成的废品,开始琢磨怎么“改造”它们。他把啤酒瓶洗干净,

用砂纸打磨掉瓶身的标签,再用妈小卖部剩下的红漆,

在瓶身上画歪歪扭扭的牡丹花——邻居家要嫁女儿,看到了,竟花十块钱买了两个当嫁妆瓶。

这十块钱让黄烁一宿没睡着。他躺在吱呀作响的木板床上,盯着天花板上的蜘蛛网,

脑子里全是啤酒瓶、红漆和邻居掏钱时惊讶的表情。他突然意识到,垃圾不是垃圾,

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而他要做的,就是把它们放回“对的地方”。

二、从“破烂王”到“手艺人”黄烁的“生意”是从几个玻璃罐开始的。

他发现小区里的老太太们喜欢腌咸菜,但总抱怨找不到合适的罐子——玻璃罐要么太贵,

要么太大。他灵机一动,把废品站收来的玻璃罐头瓶洗干净,用铁丝把瓶盖拧死的地方撬开,

再用砂纸把瓶口磨光滑,免得割手。他还学着电视里的样子,

在瓶身贴上周遭打印店捡来的碎花贴纸。第一个“客户”是住在三楼的赵奶奶。

她看着黄烁递过来的玻璃罐,罐身贴着粉色的蔷薇花,瓶口光滑得能映出人影,

惊讶地说:“这是废品站淘来的?比超市卖的还好看!”她二话不说给了五块钱,

还预定了三个,说要送给老姐妹。消息传开后,小区里的阿姨们都来找黄烁“定制”玻璃罐。

有人要带提手的,他就用废电线弯个圈焊在罐口;有人要带刻度的,

他就用马克笔在罐身画上歪歪扭扭的线条。最多的时候,他一天能卖出去二十个罐子,

赚的钱比妈小卖部一天的营业额还多。李娟嘴上骂他“不务正业”,

却悄悄把小卖部最亮的台灯挪到他的“工作台”旁——那是一张用旧木板搭的桌子,

摆在小平房的屋檐下,上面堆满了洗干净的玻璃罐、砂纸和各色颜料。

黄烁不满足于只做玻璃罐。他发现废品站里有很多旧自行车链条,锈迹斑斑的,

卖废铁只能按斤称。他想起学校门口小卖部卖的“链条刀”,五块钱一把,孩子们抢着买。

他试着把链条拆开,用煤油清洗干净,再用锤子把每一节敲平,拼在一起,

用铁丝固定在一块木板上——一把简易的“链条刀”就成了。这把刀被邻居家的小男孩看到,

吵着要,他爸给了黄烁十块钱。黄烁拿着钱,第一次觉得“破烂”里真的藏着黄金。

他开始批量制作链条刀、链条钥匙扣,甚至用旧齿轮做了几个造型奇特的打火机外壳,

卖给学校附近的杂货店老板。高二那年,黄烁的“废品生意”已经小有名气。

他不再去废品站扒垃圾,而是跟老王定了规矩:有玻璃罐、旧链条、齿轮零件之类的东西,

都留给自己,月底一起结账。老王看着这个毛头小子把废品卖出“天价”,

嘴上骂着“投机取巧”,却每次都把最好的货留给他。转折发生在一个下雨天。

那天黄烁正在屋檐下打磨一个旧铁皮桶,想把它改成个花盆。雨下得很大,

豆大的雨点砸在铁皮棚上,噼啪作响。突然,一辆黑色的小轿车停在小卖部门口,

车窗摇下来,露出一张西装革履的脸。“请问,这里是黄烁家吗?”男人的声音带着点试探。

黄烁愣住了,手里的砂纸还在铁皮上摩擦:“我就是,您找我?”男人下车,

手里拎着个公文包,目光落在他脚边的铁皮桶上——桶身被打磨得锃亮,边缘被敲成波浪形,

还钻了几个漏水的小孔,看起来竟有几分设计感。“我是‘城市之光’咖啡馆的老板,姓周。

”男人递过来一张名片,“我听朋友说你能把废品改成好东西,想请你帮个忙。

”黄烁接过名片,指尖有点发烫。他听说过“城市之光”,是城里最火的网红咖啡馆,

墙上挂着各种稀奇古怪的装饰,据说一杯咖啡要卖三十多块。“周老板,您要改啥?

”“我想在咖啡馆搞一面‘环保墙’,”周老板指着黄烁的铁皮桶,“就用这种废品做装饰,

比如旧自行车轮当相框,铁皮桶当花盆,您看能做吗?”黄烁的心跳突然加速,

他看着屋檐下堆着的各种“宝贝”——旧轮胎、碎镜片、生锈的铁网,

脑子里已经勾勒出那面墙的样子。他用力点头:“能做!您想要啥样的,我都能弄出来!

”周老板笑了:“那好,我先付你两千块定金,一周后我来取货。

”两千块——黄烁感觉自己的耳朵在发烫。这相当于他家三个月的生活费,

相当于他卖几百个玻璃罐才能赚到的钱。他攥着那张薄薄的名片,手心全是汗,

直到小轿车消失在雨幕里,才反应过来:自己的“破烂生意”,好像要变天了。

三、从“手工作坊”到“小工厂”黄烁用那两千块定金,做了三件事。第一件,

是给废品站的老王买了两条红塔山。他拎着烟找到老王时,老头正在给一堆旧报纸打包,

见了烟眼睛一亮:“你小子发财了?”“借王叔的光,接了个活儿。

”黄烁帮着把报纸搬上车,“我需要很多旧自行车轮、铁皮桶,还有那种碎掉的彩色玻璃,

您能帮我攒着不?”老王拍着胸脯:“放心,整个区的废品,我这儿最全!”第二件,

是请了三个邻居家的阿姨帮忙。她们平时在家没事干,黄烁按天给她们开工资,一天五十块,

负责清洗、打磨那些废品。李娟一开始不乐意,说“花钱请人太浪费”,

直到黄烁把周老板的订单给她看,她才没再反对,只是每天变着花样给阿姨们做午饭,

生怕她们嫌累走了。第三件,是把家里的小平房彻底改成了“作坊”。

他拆掉了小卖部后半截的隔墙,腾出更大的空间,用旧木板搭了工作台,

还从废品站淘来一个旧电钻、两把角磨机——这是他第一次用上“电动工具”,

磨起铁皮来比砂纸快十倍。妹妹黄瑶成了他的“小帮手”,负责给铁皮桶画图案,

她的美术天赋在这时派上了用场,画的卡通形象比黄烁的牡丹花受欢迎多了。那一周,

黄烁几乎没合过眼。他带着阿姨们把旧自行车轮拆开,用砂纸磨掉锈迹,再喷上银色的漆,

轮圈上挂着用彩色碎玻璃串成的风铃;铁皮桶被切割成各种形状,有的做成悬挂花盆,

有的改成了小茶几,

桶身上被黄瑶画上了咖啡馆的logo;最费事的是那面“环保墙”的框架,

他用三根生锈的钢管焊接在一起,再把打磨光滑的旧齿轮一个个嵌进去,

转起来还能发出“咔哒”的响。交货那天,周老板带着两个设计师来验货。

子里堆着的那些“废品”——锃亮的自行车轮风铃、卡通图案的铁皮桶、齿轮转动的墙框架,

眼睛都直了。“黄烁,你这手艺绝了!

”周老板摸着一个用旧酒瓶盖拼出的“LOVE”字样,“比我们设计师画的图还好看!

”设计师们拿着卷尺量来量去,嘴里不停念叨:“这个角度可以再调整一下,

那个风铃的间距要统一……”黄烁在一旁认真听着,

把每个建议都记在本子上——他第一次知道,原来“破烂”也能跟“设计”扯上关系。

最终结算时,周老板多给了一千块,说:“这是奖金,你的东西超出我的预期。

”他还跟黄烁约定,以后咖啡馆的装饰品都由他来做,按月结算。

这笔钱让黄烁家的小平房彻底变了样。李娟把小卖部重新粉刷了一遍,

换了块新招牌;黄瑶有了新的书桌,不用再趴在掉漆的木桌上写作业;黄烁则买了更多工具,

还租下了废品站旁边一间闲置的仓库,正式把“作坊”搬了过去。高中毕业那年,

黄烁没像同学那样去挤高考的独木桥。他拿着自己攒下的钱,

还有周老板介绍的几个新客户——一家网红餐厅,一家文创书店,

还有一个做服装批发的老板,

想把旧牛仔裤改成包包——在仓库门口挂了块牌子:“烁光再生工作室”。

“再生”这两个字,是他从一本旧环保杂志上看来的。杂志上说,“再生”不是简单的回收,

是让物品获得新的生命。黄烁觉得,这比“废品改造”听起来厉害多了。工作室招了五个人,

都是附近没找到工作的年轻人。黄烁给他们开每月三千块的工资,包午饭。他自己也没闲着,

每天第一个到仓库,最后一个走,琢磨着怎么把旧物改得更实用、更好看。

他买了台二手电脑,学着用设计软件画图纸,虽然画得歪歪扭扭,但比在纸上画清楚多了。

李娟成了工作室的“后勤部长”,每天中午推着三轮车来送饭,

看着儿子指挥着一群年轻人干活,眼里的笑意藏不住。

有次黄烁听见她跟老王聊天:“以前总怕他学坏,现在才知道,他不是瞎折腾,是真有本事。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