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零点推书!手机版

零点推书 > > 贾母带凤姐和黛玉,杀穿红楼(黛玉王熙凤)完结版小说推荐_最新完结小说推荐贾母带凤姐和黛玉,杀穿红楼黛玉王熙凤

贾母带凤姐和黛玉,杀穿红楼(黛玉王熙凤)完结版小说推荐_最新完结小说推荐贾母带凤姐和黛玉,杀穿红楼黛玉王熙凤

是叫莉莉丝啊 著

穿越重生完结

小说《贾母带凤姐和黛玉,杀穿红楼》是知名作者“是叫莉莉丝啊”的作品之一,内容围绕主角黛玉王熙凤展开。全文精彩片段:一睁眼,贾母、王熙凤、林黛玉竟齐齐重回故事开端。 彼时黛玉初入贾府,泪迹未干; 凤姐尚未掌权,手段初显; 贾母洞悉悲剧,心痛如绞。 3人携血泪记忆涅槃归来,誓要逆天改命,扶大厦之将倾! 面对处心积虑想攀附贾府的薛宝钗,她们撕破其“端庄”伪装,揭露“热毒”和“夹腿”的真相,最终将其送入和亲之路,永绝后患。 还有那些扒着国公府喝血吃肉的刁奴才,通通赶出去!抄家!把自家的钱拿回来! 此生,黛玉不再是孤女,她智夺家产,经济独立,成为革新智囊; 凤姐狠辣更胜往昔,去母留子,执掌大权,将祸水东引; 贾母撕破温情的面纱,坐镇荣庆堂,以雷霆手段清除蛀虫,打压蠢蠢欲动的薛家与昏聩的王夫人。 她们联手开源节流,抄家奴,兴实业,办诗社,扬才名,将大观园变为京都最负盛名的贵族文化地标。 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复仇与拯救。 且看重生3人组如何涤荡腐朽,痛打仇雠,在末世悲歌中杀出一条生路,护住所爱之人,终挽金陵贾府倾覆之命!

主角:黛玉,王熙凤   更新:2025-09-28 11:38:36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且说林黛玉的轿子终是到了宁荣街。

但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

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

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

黛玉知是到了长房之地,又往西行不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了。

却不进正门,只由西角门而入。

轿子抬着走了一射之地,便歇了轿。

另换了西个眉目清秀、衣帽周全的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抬着,至一垂花门前落下。

众小厮退出,众婆子上来打起轿帘,扶黛玉下了轿。

林黛玉扶着王嬷嬷并雪雁的手,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这府中亭台楼阁、树木山石之胜,仆妇丫鬟之众,虽与记忆中一般无二,然此刻看在重生归来的黛玉眼中,却另有一番心惊。

这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他日竟落得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思及此,她心下更是凄楚惶然,只强自镇定,垂眸而行。

穿过抄手游廊,转过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终是到了正房大院。

上了五阶台阶,早有穿着红绫袄青缎掐牙背心的丫鬟们笑迎上来,忙打起正房猩红毡帘。

只听得有人回话:“林姑娘到了。”

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认出,是外祖母。

方欲拜见时,早被她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

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黛玉也哭个不住。

贾母瞥见黛玉身后跟着的王嬷嬷与小丫鬟雪雁,两人脸上带着惶恐不安。

心下一动,便抬手示意她们不必按规矩退至廊下,只让她们在黛玉身后不远处站着。

也好让这初来乍到的孩子身边有个熟悉可靠的人,心中多些安全感。

这一切,与前世并无二致。

然而,下一刻,情形却陡生变化。

上一世,贾母原本只是依着礼数惯例,搂着这初来乍到的外孙女悲泣一番,诉一诉丧女之痛。

可当那真实温软的小小身子入怀,当那带着清愁的熟悉气息萦绕鼻尖,当那双含露目怯生生、悲切切地望向她时。

那些深烙于灵魂深处的记忆碎片再次翻涌而上!

不再是模糊的幻影,而是切肤之痛的现实。

是黛玉初入府时这般的怯弱无助,是日后她在这深宅大院中的步步惊心,是病榻上日益憔悴的容颜,是最后那声气若游丝的“老祖宗”……是她未能护住这可怜孤女的终身憾恨!

“我……我这些儿女,所疼者独有你母……”贾母开口,声音己是不稳。

才说了一句,那泪水便如断了线的珠子,扑簌簌滚落下来,竟比方才更加汹涌,瞬间打湿了衣襟。

她再也抑制不住,双臂收紧,将那单薄的小人儿紧紧、紧紧地搂入怀中。

似乎要将她揉进骨血里一般,身体因剧烈的情绪而微微颤抖着。

她一只手不住地摩挲着黛玉的后背,那力道带着一种失而复得的急切与难以言喻的后怕。

“我的心肝……你母亲……她一旦先舍我而去,不得见面,教我怎不伤心!”

贾母泣不成声,话语断断续续,却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浓烈情感。

“今日再见了你,见了你这般模样……我、我怎能不疼!

怎能不疼啊!”

这情感之炽烈,表现之失态,远超常态,绝非一个高高在上的老祖宗初见外孙女时该有的尺度。

顿时,满屋子的人都愣住了,原先的掩面涕泣变成了惊愕与微妙的不安。

邢夫人站在一旁。

原本只是陪着做些悲戚模样,此刻见贾母如此失态,竟将一个小姑娘搂得这般紧,话也说得如此逾矩。

不由得撇了撇嘴,眼中闪过一丝不以为然与讥诮。

不过是姑奶奶家的姑娘,又是丧母长女,老太太这般作态,未免太过了些。

王夫人则垂着眼,手中捻着佛珠,面上依旧是一派沉静温和。

只那捻着佛珠的指尖收紧,低垂的眼睑极快地掩去了一抹深藏的不快与警惕。

她原就知道老太太偏爱敏妹妹,如今见了这林丫头,更是如此不加掩饰,日后还不知要宠到什么地步去。

李纨并三春姊妹亦是感到意外,互相对视一眼,皆看出彼此眼中的诧异。

老太太虽是慈爱,可从未见过对哪个小辈如此情绪外露,这般……几乎是抱着不肯撒手了。

而被贾母紧紧搂在怀中的林黛玉,初时只是悲泣。

感受到外祖母怀抱的温暖与颤抖,听到那话语中真切的、几乎要溢出来的疼惜与悲伤,她先是一楞。

这感觉……与记忆中初次见面时的外祖母的悲痛似乎相同,却又截然不同。

这怀抱更紧,这悲伤更沉,这疼惜之下,有着更深更重、她此刻无法完全理解的东西。

随即,前世种种孤苦无依、寄人篱下的酸楚,病中凄冷、泪尽而亡的绝望,与外祖母此刻毫无保留的、近乎失态的疼爱形成了剧烈的冲击。

她冰封己久的心防在这一刻竟被这滚烫的亲情狠狠撞开了一道口子。

原来……并非无人真心疼她!

原来外祖母的疼爱,竟是这般深沉!

思及此,黛玉再也忍不住,悲从中来,那哭声不再是礼节性的,而是带上了积压两世的委屈与辛酸。

她伸出纤细的手臂,也紧紧回抱住外祖母,小脸埋在那温暖的怀抱里,泪水迅速浸湿了贾母的衣襟,呜咽出声。

“外祖母……外祖母……”祖孙二人竟这般相拥,哭得难以自抑,真情流露,不似初见,倒像是历经生死劫难后的重逢。

满屋之人皆被这场景镇住,一时竟无人敢上前劝解,只静静看着,心中各有所思。

哭了许久,贾母方才渐渐止住悲声,却仍不肯放开黛玉,只用手帕细细为她拭泪,自己眼中却仍是泪光闪烁。

她捧着黛玉的小脸,仔细端详,越看越像女儿贾敏年少时的模样,越是心酸难忍。

更是暗下决心,这一世,定要护得这玉儿周全,绝不让她再受半点委屈。

“快莫哭了,仔细伤了眼睛。”

贾母声音沙哑,却极尽温柔。

“你身子弱,一路劳顿,莫再哭坏了。

今日见了,是喜事,合该高兴才是。”

说着,自己却又要落下泪来,强忍着才对众人道。

“我这些儿女,独疼你母亲一人,偏她又走得早,留下这点血脉,如今见了,就如同见了我那苦命的敏儿一般!

你们日后须得好好看待玉儿,若让我知道有谁委屈了她,我定不依!”

这话己是说得极重,几乎是明明白白地告诉众人,这林姑娘在她心中的地位非同一般。

邢夫人嘴角撇得更厉害了些,王夫人捻佛珠的动作停下,面上却依旧平和,应下。

“老太太放心,林姑娘是自家的血脉,我们都会疼爱的。”

贾母这才微微点头,却仍拉着黛玉的手不放,吩咐道。

“让姑娘们来见礼吧。

罢了,今日玉儿也累了,先不必拘礼,横竖日后日日相见。

凤丫头呢?

让她快来,见见她林妹妹,再把住处好生安排了,一应东西都要最好的,挑极妥当的人去伺候!”

早有丫鬟机灵,忙出去传话。

贾母这才引着黛玉一一见过邢夫人、王夫人,又指了指李纨并三春姊妹,只道。

“这是你大舅母,这是二舅母,这是你先珠大哥的媳妇珠大嫂子,这是迎春、探春、惜春三个姊妹。”

并未让黛玉立刻行大礼,只让她们厮见过。

黛玉一一拜见,行动举止自是得体,但因方才一场大哭,眼圈仍是红的,声音带着鼻音,愈发显得怯弱可怜,我见犹怜。

贾母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一刻也不愿让她离了自己身边。

正说着,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

“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黛玉心下己知,来者必是那琏二嫂子王熙凤了。

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韵,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黛玉愈发觉得这辈子真真是重头来过了,连忙起身相见。

王熙凤快步上前,正欲拉着黛玉的手好好打量一番,说一番早己备好的场面话。

无外乎夸赞这通身的气派不像外孙女,竟是嫡亲的孙女,又惋惜姑妈去世不能见一面等语。

可当她目光真正落到黛玉脸上时,那些熟练的、带着几分应酬意味的话语居然卡在了喉咙里。

眼前这小姑娘,纤细得仿佛一碰即碎,眉眼间笼着淡淡清愁,虽年纪尚小,却己能窥见日后那倾世的风姿与……那令人心悸的早夭之兆。

凤姐脑中瞬间闪过的是潇湘馆内药石罔效的凄凉、是宝玉疯癫出家的惨状、是贾府败落后这朵娇花的凋零……她握着黛玉的手不由得紧了一紧,那笑容虽依旧灿烂,眼底却飞快掠过一丝极复杂的情绪。

有惊艳,有怜悯,有算计,更有一丝同病相怜般的决绝。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

凤姐终于笑着开口,声音依旧爽利,却似乎比平日多了几分真切的感叹。

“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是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说着,便用帕拭泪。

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

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

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

“正是呢!

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了老祖宗了。

该打,该打!”

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

可也上过学?

现吃什么药?

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

带了几个人来?

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这一篇话,与前世几乎一字不差,行事依旧八面玲珑,面面俱到。

只是,那双精明的丹凤眼在扫过黛玉时,深处却藏了一抹与前世不同思量。

贾母见凤姐安排得妥当,略略放心,又叮嘱起来。

“务必挑那最安静宽敞的院子,离我近些的!

一应摆设用度,都比着三春姊妹的例,再添上几成!

伺候的人,必要那极细心周全体贴的!

若有一丝不妥帖,我只问你!”

凤姐连声答应。

“老祖宗放心,包在我身上,定让林妹妹住得舒心满意。”

她心中己是飞快盘算起来,既然老太太如此看重,这林姑娘便是府里顶顶要紧的娇客,万万怠慢不得,更何况……她瞥了一眼那弱不胜衣的小人儿,心中那股同是重生而来的紧迫感更加强烈。

贾母笑着向黛玉介绍。

“她是我们这里有名的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熙凤笑着与贾母说些闲话逗趣,屋内的气氛这才渐渐活络起来。

贾母却始终拉着黛玉的手不曾放开,不时看她一眼,眼中满是慈爱与失而复得的庆幸,偶尔又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痛色与坚决。

这一番超乎寻常的疼惜与维护,在场众人皆看在眼里,心思各异。

林黛玉倚在外祖母身边,感受着那从未有过的、真切而炽热的关爱,一颗孤寂冰冷的心,仿佛照进了一缕暖阳。

她悄悄抬眸,望着外祖母慈祥而隐含悲意的侧脸,心中虽仍有万千疑惑与不安,却奇异地安定了些许。

这一世,似乎真的有些不同了。

而这不同,或许便从外祖母这紧紧的一抱、这滚烫的泪水中,悄然开始了。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