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推书 > > 穿成穷秀才后我一路爽到朝堂(富顺豆林墨)免费小说阅读_完结版小说推荐穿成穷秀才后我一路爽到朝堂(富顺豆林墨)
游戏动漫连载
爽文《穿成穷秀才后我一路爽到朝堂》是大神“爱吃富顺豆”的代表作,富顺豆林墨是书中的主角。精彩章节概述:林墨是作者爱吃富顺豆小说《穿成穷秀才后我一路爽到朝堂》里面的主人公,这部作品共计7751字,1章节,更新日期为2025-09-29 13:36:30。该作品目前在本网 sjyso.com上完结,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简短的语句就能渲染出紧张的气氛。内容主要讲述:穿成穷秀才后我一路爽到朝堂..
主角:富顺豆,林墨 更新:2025-09-29 17:19:29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林墨是被饿醒的。胃里像有把钝刀子在反复搅割,每一次呼吸都带着尖锐的痛感,
他挣扎着想坐起身,却发现浑身软得像没长骨头,稍一用力就眼前发黑。
鼻腔里充斥着霉味和尘土味,身下是硬邦邦的木板床,铺着一层薄薄的、散发着异味的稻草,
这和他记忆里公司加班时趴着的办公桌截然不同。“嘶……”林墨倒抽一口凉气,
伸手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零碎的记忆碎片突然涌入脑海——昨晚为了赶项目报告,
他在电脑前熬到凌晨三点,心脏突然一阵绞痛,眼前一黑就失去了意识。再睁眼,
就到了这个陌生的地方。他环顾四周,这是一间破败的土坯房,
屋顶甚至能看到几处透光的破洞,墙角堆着几根枯枝,
唯一的家具是一张缺了腿、用石头垫着的旧木桌,和一个豁了口的陶罐。
墙上贴着一张泛黄的纸,上面的字迹歪歪扭扭,写着“欠王地主纹银百两,三月内还清,
逾期以房抵债”。“百两纹银?王地主?”林墨喃喃自语,
属于这具身体原主的记忆逐渐清晰。原主也叫林墨,是个穷书生,父母早亡,
守着这间祖屋苦读,却屡试不第。前段时间为了凑路费去省城赶考,
向镇上的地主王元宝借了高利贷,没想到路上染了风寒,耽误了考期,回来后一病不起,
最后竟一命呜呼,让来自现代的他占了身体。“搞什么啊……”林墨欲哭无泪,
他在现代就是个累死累活的社畜,没房没车没存款,好不容易熬到项目要上线,
结果猝死就算了,还穿成了个欠着巨额债务的古代穷书生,连顿饱饭都吃不上,
这日子简直没法过了。就在他绝望之际,院门外突然传来“哐当”一声巨响,
紧接着是粗哑的叫骂声:“林墨!你个穷酸秀才,赶紧出来还钱!再不还钱,
老子就把你这破屋拆了!”林墨心里一紧,不用想也知道,是王地主派来催债的人。
他强撑着身体下床,刚走到门口,就看到两个穿着短打的恶奴踹开了院门,
为首的是个满脸横肉的壮汉,手里拿着一根木棍,正是王地主家的管家王虎。王虎看到林墨,
眼睛一瞪,唾沫星子横飞:“林墨!你还活着呢?我还以为你早就饿死了!我家老爷说了,
今天你要是再不还那百两纹银,就把你这破屋抵押,再不行,就把你拉去矿上做苦工抵债!
”另一个恶奴也跟着起哄:“就是!你个穷书生,肩不能扛手不能提,还敢借我家老爷的钱,
今天必须给个说法!”林墨握紧了拳头,原主就是被这伙人逼得病情加重,最后咽了气。
他在现代虽然是社畜,但也练过几年街头防身术,对付两个地痞流氓还不在话下。
不过现在他身体虚弱,硬拼肯定不行,得想个办法智取。王虎见林墨不说话,以为他怕了,
走上前就要推搡他:“怎么?没话说了?那就跟老子走!”就在王虎的手快要碰到林墨时,
林墨突然一侧身,躲开了他的推力,同时伸出右脚,在王虎的脚踝处轻轻一勾。
王虎重心不稳,“扑通”一声摔了个狗吃屎,手里的木棍也掉在了地上。“哎哟!
”王虎疼得龇牙咧嘴,爬起来就要打林墨:“你个小兔崽子,还敢还手!
”林墨捡起地上的木棍,横在身前,眼神冰冷地看着王虎:“王管家,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但你们也不能强人所难。我现在确实没钱,但我会想办法还,若是你们再敢动手,
休怪我不客气!”王虎被林墨的气势吓了一跳,
他没想到这个平时懦弱的穷书生突然变得这么强硬。不过他仗着人多,
也不怕林墨:“不客气?你能怎么不客气?今天你要是不还钱,老子就拆了你这破屋!
”说着,王虎就招呼另一个恶奴一起上,想要抢屋里的旧木桌抵债。林墨见状,不再犹豫,
手里的木棍挥舞起来,虽然他身体虚弱,但招式灵活,专挑两人的要害打。没一会儿,
两个恶奴就被打得鼻青脸肿,抱着胳膊连连后退。“你……你等着!
”王虎知道今天讨不到便宜,放下一句狠话,带着另一个恶奴灰溜溜地跑了。
看着两人远去的背影,林墨松了一口气,刚才的打斗耗尽了他最后的力气,他靠在门框上,
大口喘着粗气。不过击退恶奴的爽快感,让他暂时忘记了饥饿和困境,这是他穿越过来,
第一次靠自己的力量保护了自己,也是第一个爽点。赶走了恶奴,
接下来就要解决温饱问题了。林墨在屋里翻找了半天,只找到半罐发霉的米,根本没法吃。
他走出院门,想看看能不能找点野菜充饥,却发现村子里的土地大多干裂,野菜也很少见。
“这古代的生活也太苦了吧……”林墨叹了口气,漫无目的地在村子里走着,
突然看到几个村民围在一起,议论着什么。他凑过去一听,原来是镇上的盐价又涨了,
而且盐的质量还特别差,里面全是沙子和杂质。“这盐也太贵了,一小块就要几十文钱,
而且吃着硌牙,真是坑人!”“没办法啊,镇上就那么几家盐商,他们垄断了盐市,
想怎么涨就怎么涨,咱们这些老百姓只能认了。”“是啊,要是能有干净点的盐就好了,
哪怕贵点也行啊。”村民们的抱怨声,让林墨眼前一亮。他在高中时学过化学,
知道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古代的盐之所以粗糙,是因为提纯技术落后,
含有大量的杂质。如果他能利用现代的提纯技术,把粗盐提炼成细盐,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解决温饱问题不成问题。想到这里,林墨立刻回到家里,翻找出那个豁了口的陶罐,
又在院子里找了几块石头,搭建了一个简易的灶台。
他记得粗盐提纯的步骤:先将粗盐溶解在水中,过滤掉杂质,然后将滤液加热蒸发,
得到细盐。他先去河边打了一桶水,
把家里仅有的一点粗盐还是原主省下来的放进陶罐里,加入水搅拌,直到盐完全溶解。
然后他找了一块干净的棉布,铺在另一个陶罐上,将盐水倒进去过滤,
棉布上留下了许多泥沙和杂质。接着,他在灶台上点燃柴火,将过滤后的盐水放在火上加热。
随着水温升高,盐水逐渐蒸发,陶罐底部慢慢析出了白色的晶体。
林墨小心翼翼地将晶体刮下来,放在手心一看,是雪白的细盐,颗粒均匀,没有任何杂质,
和现代超市里卖的盐几乎没什么区别。“成了!”林墨兴奋地跳了起来,有了这细盐,
他就能赚钱了。第二天一早,林墨带着提炼好的细盐,来到了镇上。他没有直接去盐铺,
而是找到了镇上最大的酒楼“悦来楼”。酒楼的掌柜见他是个穷书生,本来不想理他,
但在林墨的坚持下,还是同意看看他的盐。当掌柜看到林墨拿出的细盐时,
眼睛都直了:“这……这是盐?怎么这么白这么细?”林墨笑着说:“掌柜的,
这是我用特殊方法提炼的细盐,没有任何杂质,味道也比普通的盐好。您可以尝尝。
”掌柜半信半疑地捏了一点细盐放进嘴里,顿时眼前一亮:“好盐!真是好盐!
比我平时用的盐强太多了!小兄弟,你这盐怎么卖?”林墨想了想,说:“掌柜的,
我这盐提炼起来不容易,成本比较高,这样吧,一两盐卖五十文钱,您看怎么样?
”虽然这个价格比普通的粗盐贵了一倍,但掌柜知道,用这种细盐做菜,味道会好很多,
能吸引更多的顾客。他毫不犹豫地说:“五十文就五十文!小兄弟,你这盐有多少,
我全要了!”林墨这次带来了大约十两盐,一共卖了五百文钱。
五百文钱在古代可不是小数目,足够他半个月的生活费了。拿着沉甸甸的铜钱,
林墨心里乐开了花,这就是靠知识赚钱的爽感,比在现代加班强多了。然而,
林墨卖细盐赚钱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王地主的耳朵里。王地主得知林墨不仅没屈服,
还赚了钱,气得火冒三丈,决定亲自上门找茬。这天下午,王地主带着几个家丁,
耀武扬威地来到了林墨的家里。他看到林墨正在院子里晒盐,顿时冷笑一声:“林墨,
你个穷书生,还真有本事啊,竟然敢私自制盐卖钱,你知道私自制盐是犯法的吗?
”林墨早就料到王地主会来,他不慌不忙地站起来,说:“王地主,我这不是私自制盐,
只是把粗盐提纯一下,让它更干净更好吃而已,算不上犯法吧?”“不算犯法?
”王地主眼睛一瞪,“你这就是私自制盐!今天你要么把卖盐的钱交出来,
要么就跟我去见官!”林墨知道,王地主就是想抢他的钱。他眼珠一转,计上心来,
从怀里掏出一张纸,上面写着一些提炼细盐的步骤故意省略了关键步骤,
递给王地主:“王地主,其实我这提炼细盐的方法还有很多改进空间,如果能批量生产,
利润可比现在高多了。您要是愿意暂缓催债,再给我一些启动资金,我就把这方法教给您,
咱们合作赚钱,您看怎么样?”王地主接过纸,半信半疑地看了看。
虽然他看不懂上面的一些术语,但他知道细盐肯定比粗盐赚钱。如果能批量生产细盐,
他就能垄断镇上的盐市,赚更多的钱。他犹豫了一下,说:“你说的是真的?
你真能批量生产细盐?”林墨肯定地说:“王地主,我怎么敢骗您?
只要您给我足够的资金和时间,我保证能让您赚大钱。到时候,别说百两纹银,
就是千两纹银,您也能轻松赚到。”王地主被林墨说得心动了,他想了想,说:“好!
我就信你一次!我先给你五十两纹银作为启动资金,再给你三个月的时间,如果你做不到,
到时候别怪我不客气!”“多谢王地主!”林墨心里暗暗高兴,不仅化解了危机,
还获得了启动资金,接下来他就能大展拳脚,批量生产细盐,赚更多的钱了。
王地主离开的第二天,五十两纹银就送到了林墨手上。
沉甸甸的银子落进陶罐时发出的清脆声响,让林墨彻底放下了心——这不仅是启动资金,
更是他在古代站稳脚跟的第一块基石。他没有急着扩大制盐规模,
而是先拿着几两银子去镇上买了米、面和肉,痛痛快快吃了顿饱饭,
又给破屋补了屋顶的漏洞,才开始规划作坊的事。
村里有不少和原主一样受王地主压迫的贫苦村民,其中张老栓父子俩最是可怜,
儿子大牛身强力壮却因没钱给地主交租,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家田地被收回,
父子俩靠帮人打零工勉强糊口。林墨找到他们时,张老栓正蹲在自家破院门口抽烟,
愁得眉头拧成了疙瘩。“张叔,我想建个制盐作坊,缺些人手,你和大牛愿意来帮我吗?
”林墨开门见山,“工钱我按天算,一天五十文,管两顿饭,要是做得好,月底还有奖金。
”五十文一天?还管饭?张老栓以为自己听错了,要知道在镇上帮工,一天最多也就三十文,
还不管吃喝。他猛地站起身,手里的烟杆都掉在了地上:“林小哥,你说的是真的?
我们父子俩啥苦都能吃,肯定好好干!”“当然是真的。”林墨笑着点头,
又陆续找了三个同样家境贫寒、手脚勤快的村民,约定三天后开工。
他没有选择把作坊建在自己家里,而是在村子边缘找了块闲置的空地,
用十两银子租了下来——既避免了制盐过程中产生的水汽损坏祖屋,也能减少村民的议论。
开工前,林墨特意给五个雇工开了个会,
把现代工厂的“多劳多得”制度搬了过来:“咱们按产出算工钱,提纯出一斤细盐,
网友评论
资讯推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