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周,林砚像一根被拉到极致的弦。
他几乎是住在了剧组,除了拍戏,就是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对着镜子磨炼。
陈导的骂声依旧,但渐渐地,从“完全不行”变成了“这里不对”、“感觉差了点什么”。
NG的次数在缓慢减少,偶尔,他甚至能捕捉到陈导眼中一闪而过的、极其微弱的认可。
这微小的进步像荒漠中的一滴甘霖,支撑着他。
这期间,一个顶级高奢品牌Amore的亚太区代言也官宣了。
消息一出,再次引爆舆论。
广告拍摄地选在海外,团队是国际顶尖的。
拍摄过程同样不轻松,摄影师要求极高,一个眼神,一个指尖的角度,都追求极致。
林砚依旧是好脾气的配合,不厌其烦。
当最终成片出来时,连那位以苛刻著称的摄影师都忍不住对品牌方称赞:“林的表现力,很有灵气。”
灵气。
这个词第一次被用在他身上,不再是单纯围绕着他外貌的赞美。
从国外拍摄回来的第一天,林砚回到公司,准备和团队对接后续的工作安排。
刚走进世纪娱乐气派的大厅,就迎面撞上了一行人。
被簇拥在中间的,正是顾承淮。
他似乎刚结束一场重要会议,身后跟着几位高管和助理,步履生风。
剪裁完美的深色西装勾勒出他挺拔的身形,面容冷峻,眼神锐利,周身散发着生人勿近的强大气场。
林砚脚步一顿,几乎是下意识地,就像以前很多次一样,微微低下头,侧身让到一边,准备等他们先过去。
顾承淮的目光扫了过来,在他身上停留了不到一秒,淡漠得如同掠过一件摆设。
他没有停顿,径首从林砚面前走过,带起一阵微冷的风。
那股熟悉的、清冽的木质香气钻入鼻尖,又迅速消散。
林砚垂着眼,看着光可鉴人的大理石地板上倒映出的、那群人远去的模糊身影,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有点空,又有点理所当然。
他们之间,本就该是这样的距离。
晚上八点,林砚才结束和团队冗长的会议。
拒绝了周小微订餐的建议,他鬼使神差地,独自一人走到了公司的员工食堂。
这个时间点,食堂早己过了高峰期,空旷安静,只有零星几个加班的人在角落吃饭。
明亮的顶灯照着整洁的桌椅,空气里还残留着晚餐的饭菜香。
他打了份简单的套餐,习惯性地走向最里面那个靠窗的角落位置。
刚坐下吃了没几口,对面忽然落下一道阴影。
林砚抬起头,愣住了。
顾承淮不知何时来了,就坐在他对面。
他脱了西装外套,只穿着一件熨帖的白衬衫,领口解开了最上面一颗扣子,少了几分白天的凌厉,多了些许不易察觉的疲惫。
他面前也只放着一份和他差不多的套餐。
“……顾总。”
林砚有些局促地放下筷子。
“嗯。”
顾承淮应了一声,拿起筷子,动作优雅地开始用餐,仿佛出现在这里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气氛有些微妙的尴尬。
只有餐具偶尔碰撞的轻微声响。
林砚埋着头,小口小口地吃着饭,味同嚼蜡。
“Amore的成片,我看了。”
顾承淮忽然开口,声音在空旷的食堂里显得格外清晰。
林砚抬起头,对上他的视线。
“摄影师夸你配合度高,有灵气。”
顾承淮的语气很平淡,像在陈述一个客观事实。
林砚的心跳漏了一拍,握着筷子的手指微微收紧。
“……应该的。”
又是一阵沉默。
“剧组那边,”顾承淮夹了一筷子青菜,状似随意地问,“还适应吗?”
林砚抿了抿唇。
他想说陈导很凶,NG很多,压力很大,周围总有异样的眼光。
但最终,他只是点了点头:“还好。”
顾承淮看了他一眼,没再追问。
这顿饭吃得安静又古怪。
大部分时间都是沉默,偶尔顾承淮会问一两句工作,林砚简短地回答。
没有多余的寒暄,更没有外界想象中的暧昧旖旎。
可就是这样平淡至极的共处,却奇异地驱散了林砚心头那点因为白天偶遇而产生的空落感。
吃完饭,顾承淮用纸巾擦了擦嘴角,站起身:“我还有个视频会议。”
“好。”
林砚也连忙站起来。
顾承淮点了点头,没再多说,转身离开了食堂,挺拔的背影很快消失在门口。
林砚站在原地,看着对面那份被吃得干干净净的餐盘,又看了看窗外沉沉的夜色,心里某个角落,似乎悄悄塌陷了一小块。
从那晚起,这仿佛成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秘密仪式。
每当林砚因为外界的恶意、工作的压力感到身心俱疲,或者顾承淮结束一场冗长磨人、勾心斗角的会议,他们总会默契地出现在食堂。
避开人流高峰,坐在最角落那个不起眼的位置。
一开始,只是沉默地吃饭。
食堂的灯光很亮,将顾承淮轮廓分明的侧脸照得清晰,也柔和了他身上那份惯常的冷硬。
后来,偶尔也会交谈几句,内容依旧围绕着工作,但氛围不再那么紧绷。
“《风起云涌》快杀青了?”
“嗯,下周。”
“有个真人秀邀约,户外竞技类,强度大,不想去可以推掉。”
“……我考虑一下。”
更多的时候,是林砚安静地吃着东西,听顾承淮用他那没什么起伏的声线,点评公司里某些人做的蠢事,或者分析某个项目潜在的风险。
那些在旁人听来或许是商业机密的话,就这样平淡地流淌在食堂的烟火气里。
林砚渐渐发现,顾承淮并非外界传言中那么不近人情,他只是习惯了用效率和结果衡量一切。
而他,似乎也被纳入了需要被衡量、甚至被……关照的范围内。
这座名为“资源”的金山,似乎不再那么冰冷和烫手了。
因为在金山的背后,在这食堂的角落里,有那么一点点真实的、属于“林砚”这个人的空间,在被悄然守护着。
三年,一千多个日夜。
资源的洪流从未停歇,而食堂角落那张餐桌边的时光,也悄然流淌,无声地滋养着什么。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