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推书 > > 玉魂辅秦扶苏与万世基业(赵高扶苏)完结小说推荐_免费小说玉魂辅秦扶苏与万世基业(赵高扶苏)
其它小说连载
其他《玉魂辅秦扶苏与万世基业》,男女主角分别是赵高扶苏,作者“易中山”创作的一部优秀作品,纯净无弹窗版阅读体验极佳,剧情简介:专为书荒朋友们带来的《玉魂辅秦:扶苏与万世基业》主要是描写扶苏,赵高之间一系列的故事,作者易中山细致的描写让读者沉浸在小说人物的喜怒哀乐中。玉魂辅秦:扶苏与万世基业
主角:赵高,扶苏 更新:2025-10-15 01:23:01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穿越就穿越吧!把我丢到石头里是什么鬼!第一章 魂坠玄玉,上郡风寒公元前212年,
冬。上郡的风裹着沙砾,像刀子似的刮过秦军大营的辕门,帅帐内的烛火被吹得明灭不定。
扶苏拢了拢身上的玄色锦袍,指尖触到腰间悬挂的玉佩时,
忽然顿了顿——那玉是父皇去年赐他的成年礼,墨色底子上泛着暗纹,名唤“玄玉珮”,
据说采自昆仑山,能安神定惊。可此刻,玉佩竟微微发烫,像是揣了颗小炭火。扶苏皱起眉,
将玉佩解下来托在掌心。玉质温润,烫意却越来越明显,顺着指尖往心口钻,
带着一种说不出的焦躁。他刚要叫内侍来查看,帐外忽然传来脚步声,是蒙恬的副将王离,
神色慌张地闯进来:“公子!不好了,方才送晚膳的小校,在伙房被搜出了毒囊!
”扶苏猛地抬头,掌心的玉佩“嗡”地一下,烫得他指尖发麻。而此刻,玄玉珮内部,
李锐正经历着一场混乱的觉醒。他最后的记忆停留在实验室——考古系的恒温箱突然爆炸,
他抱着刚出土的秦代玄玉珮躲避,强光闪过,再睁眼,便是一片无边的黑暗。
四周是温热的触感,像是浸泡在温水里,
还能清晰地“听”到外界的声音:风声、脚步声、王离的呼喊,
甚至能“感”到一种复杂的情绪——委屈、不安,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惧。
这是……扶苏的情绪?李锐懵了。作为历史系研究生,
他对秦史熟得能背出《史记·秦始皇本纪》的细节,
自然知道公元前212年的扶苏——因劝谏“焚书坑儒”触怒始皇,被派往上郡监蒙恬军,
这是他命运悲剧的开端。而自己,竟穿越到了扶苏随身携带的玄玉珮里?“公子,
那小校招了,说是……是中车府令赵大人派来的,要在您的晚膳里下毒。
”王离的声音带着颤音,“幸好伙房的校尉警惕,搜出了毒囊,不然……”“赵高?
”扶苏的声音冷了下来,李锐能清晰地“感”到他情绪的变化——委屈褪去,
取而代之的是愤怒和心寒。也是,赵高是父皇近臣,竟暗中对他下手,这背后,
怕是藏着更大的阴谋。突然,李锐“看到”一幅模糊的画面:昏暗的房间里,
一个宦官模样的人正将一包白色粉末倒进酒壶,壶身上刻着扶苏的名号,
旁边还站着个肥头大耳的少年,正是胡亥。画面转瞬即逝,像是被风吹散的烟雾。
这是……赵高毒杀扶苏的预演?李锐急了,他想喊,想提醒扶苏“赵高不止一次想杀你”,
可喉咙像被堵住,发不出任何声音。他只能集中全部意识,
去“推”那股焦躁的情绪——让玉佩更烫些,再烫些,让扶苏意识到危险不止于此。帐内,
扶苏握着玉佩的手猛地一紧。玉佩的温度骤然升高,竟有些烫手,像是在催促他做什么。
他忽然想起方才解玉佩时,指尖划过玉纹的瞬间,
仿佛看到了一闪而过的画面:毒酒、胡亥、赵高阴笑的脸。“王离,”扶苏站起身,
玄色锦袍扫过案几,将上面的竹简扫落在地,“立刻去查!赵高下毒的事,
还有没有其他同党?另外,传我命令,从今日起,我的饮食必须由蒙将军的亲兵亲自查验,
任何人不得靠近!”王离愣了一下,随即躬身应道:“末将遵令!”帐内恢复安静,
扶苏重新握住玉佩,指尖轻轻摩挲着玉纹。玉佩的温度渐渐降了下来,
回到了原本温润的触感,像是刚才的滚烫只是错觉。可扶苏知道,
那不是错觉——这枚父皇赐的玉佩,好像真的在提醒他危险。“是你在帮我吗?
”扶苏对着玉佩轻声问,声音里带着一丝不确定。李锐在玉佩里急得打转。
他能“听”到扶苏的话,却没法回应。他只能试着传递更清晰的情绪——安心,是的,
让扶苏感觉到安心。他集中意识,将自己对“赵高暂时不会再动手毒囊被搜出,
需重新布局”的判断,转化为一股平稳的情绪,透过玉佩传递出去。
扶苏握着玉佩的手松了松,紧绷的肩膀也渐渐放松。他不知道这玉佩为何会“通灵”,
但他能感觉到,玉佩传递来的情绪是真诚的,没有恶意。“不管你是谁,
”扶苏将玉佩重新系回腰间,指尖轻轻拍了拍玉面,“若真能助我,扶苏感激不尽。
”李锐松了口气。这是他和扶苏的第一次“交流”,虽然笨拙,却成功了。
他靠在玉佩的“内壁”上,开始梳理现状:现在是公元前212年,扶苏22岁,
在上郡监军,赵高已开始动手,距离始皇驾崩、沙丘之变还有两年。他必须在这两年里,
帮助扶苏建立起足够的势力,识破赵高的阴谋,否则,历史上扶苏自刎、秦二世而亡的悲剧,
还会重演。帐外的风还在刮,李锐却不再觉得黑暗。他知道,他的使命,
从这一刻正式开始了。第二章 烽燧改良,初获军心公元前212年,腊月。
上郡的雪下得很大,覆盖了长城脚下的戈壁,连烽燧台上的狼烟都显得有些微弱。
扶苏和蒙恬并马立于长城之上,望着远处白茫茫的匈奴地界,眉头紧锁。“公子,
匈奴最近频频袭扰边境,每次都是小股骑兵,抢了就跑,我们的烽燧传信总是慢一步,
等大军赶到,他们早就没影了。”蒙恬的声音带着无奈,他身披黑色铁甲,鬓角已有些斑白,
却依旧身姿挺拔,“再这么下去,士兵们的士气会受影响。”扶苏沉默着,
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玉佩。他能“感”到蒙恬的焦虑,
也能“感”到自己的无力——他虽监军,却缺乏实战经验,面对匈奴的游击战术,
竟想不出任何对策。就在这时,腰间的玉佩忽然微微发烫,一股熟悉的焦躁情绪传递过来。
紧接着,李锐的意识开始“发力”——他努力回忆着汉代改良烽燧的史料,
将“缩短烽燧间距”“用狼粪作烽烟”的画面,以碎片化的形式传递出去。
扶苏的眼前忽然闪过几幅模糊的画面:一条长长的长城,每隔三里就有一座烽燧,
比现在的间距近了一半;烽燧台上,士兵们正点燃一堆黑色的东西,冒出的烟又浓又直,
即使在雪天也看得清清楚楚;远处的匈奴骑兵刚出现,第一座烽燧的烟就升了起来,很快,
第二座、第三座……狼烟连成一片,像是一条黑色的线,迅速向大军大营传递。“蒙将军,
”扶苏猛地回过神,声音里带着一丝兴奋,“我有个想法!我们可以把烽燧的间距缩短,
从现在的十里一座,改成三里一座,这样传信速度能快一倍!另外,我们不用普通的柴草,
改用狼粪——狼粪燃出的烟又浓又直,雪天也不容易散,能让后面的烽燧更快看到信号!
”蒙恬愣住了,随即眼睛一亮:“公子这个主意好!缩短间距能解决传信慢的问题,
狼粪……我怎么没想到!狼粪在戈壁里随处可见,收集起来也方便,正好能用!
”他立刻叫来王离,下令:“传我将令,即日起,长城沿线烽燧全部调整间距,
改为三里一座,所有烽燧都换成狼粪作燃料!另外,派斥候去匈奴地界侦查,一旦发现骑兵,
立刻用新烽燧传信!”王离领命而去,蒙恬转头看向扶苏,
眼神里多了几分欣赏:“公子虽未打过仗,却有这般奇思妙想,真是难得。有公子在,
何愁匈奴不灭?”扶苏握着腰间的玉佩,心里泛起一阵暖意。他知道,这不是他的奇思妙想,
是玉佩在帮他。他轻轻拍了拍玉佩,在心里默念:“多谢你。
”李锐在玉佩里“听”到这句话,心里也松了口气。
这是他第一次完整地传递“策略性信息”,虽然画面碎片化,但扶苏理解了核心,
还成功说服了蒙恬。这说明,他和扶苏的“沟通”越来越顺畅了。三天后,
匈奴果然再次来袭。这次,他们派出了五百骑兵,想趁雪天偷袭长城脚下的秦军粮草营。
可他们刚靠近第一座烽燧,烽燧台上的狼粪就被点燃,浓浓的黑烟直冲向天。
不到一炷香的时间,狼烟就传到了秦军大营,蒙恬亲自率军迎战,将匈奴骑兵打得大败而逃,
还俘虏了三十多个匈奴兵。庆功宴上,士兵们围着篝火欢呼,蒙恬举起酒碗,
对扶苏说:“公子,这次能打赢,全靠你的烽燧之策!我敬你一碗!”扶苏举起酒碗,
却没有喝,只是轻轻抿了一口。他能“感”到士兵们的喜悦,也能“感”到蒙恬的真诚。
他知道,这碗酒,不仅是敬他,也是敬玉佩里的李锐。夜深了,扶苏回到帅帐,
解下玉佩放在案上。玉佩安安静静地躺在竹简旁,温润的玉面在烛火下泛着微光。
“今天的事,多谢你。”扶苏对着玉佩轻声说,“若不是你,我也想不出烽燧的办法。
只是……我还是不明白,你到底是谁?为什么会在这玉佩里?”李锐没法回答,
只能试着传递一股“友好”的情绪——通过玉佩,让扶苏感觉到温暖和善意。
扶苏似乎明白了,他笑了笑,伸手拿起玉佩,重新系回腰间:“不管你是谁,
只要你真心助我,助大秦,我就会一直信你。”李锐在玉佩里“听”着这句话,
心里忽然涌起一股责任感。他知道,他不仅要帮扶苏活下去,还要帮他成为一个好君主,
让大秦避免二世而亡的悲剧,真正成为万世基业。第三章 军报构陷,
巧解危机公元前211年,春。上郡的雪渐渐融化,戈壁上长出了稀疏的野草。
扶苏和蒙恬正在加紧修建长城,同时训练士兵,准备应对匈奴可能的大规模进攻。
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可李锐却隐隐感到不安——赵高不会善罢甘休,
他肯定还会找机会陷害扶苏。果然,没过多久,咸阳就来了使者,带来了秦始皇的诏书。
诏书里没有表扬扶苏监军的功绩,反而斥责他“治军不力,克扣军粮,甚至私通匈奴,
意图不轨”,还下令让扶苏立刻回京,接受调查。扶苏接诏后,脸色惨白,双手不住地颤抖。
他想不通,自己明明一心为大秦守边,怎么会被扣上“私通匈奴”的罪名?
难道是父皇真的不信任他了?“公子,这肯定是有人陷害!”蒙恬一把夺过诏书,
气得脸色铁青,“我们修长城、练士兵,士兵们的粮草都是足额发放,怎么会克扣?
私通匈奴更是无稽之谈!一定是赵高那个阉人,在陛下面前说了公子的坏话!
”扶苏颓然地坐在案前,指尖的玉佩忽然发烫,传递来一股“冷静”的情绪。紧接着,
李锐的意识开始“工作”——他回忆起《史记》里赵高篡改军报的记载,
还有秦始皇晚年多疑但重实绩的性格,开始传递两段关键信息。
第一段是“画面”:昏暗的房间里,赵高正拿着一份军报,用毛笔涂改着上面的数字,
原本“粮草足额,士兵无逃亡”的记录,被改成了“粮草短缺,
士兵逃亡过半”;旁边还放着一封书信,上面写着“扶苏与匈奴单于私会”,
落款却是伪造的匈奴使者名字。
第二段是“声音”:像是一个苍老的声音在说“朕要的是实绩,不是空口的谗言。
若扶苏真能守住边疆,修好大秦的长城,朕便信他;若他真有二心,
朕绝不轻饶”——这是李锐根据秦始皇的性格,模拟出的他可能说的话。
扶苏的眼前闪过画面,耳边仿佛响起了父皇的声音。他猛地抬起头,眼神里的迷茫渐渐褪去,
多了几分坚定:“蒙将军,你说得对,这是陷害!赵高篡改了军报,还伪造了书信!
我不能就这么回京,我要向父皇证明我的清白!”“可陛下已经下了诏书,若公子不回京,
岂不是坐实了‘有二心’的罪名?”蒙恬担忧地说。“我有办法。”扶苏站起身,走到案前,
拿起竹简,“我们把这几个月的军报整理出来,
详细记录粮草的收支、士兵的训练情况、还有击退匈奴的战绩,
每一项都要有具体的数字和证人。另外,我们再写一封奏折,向父皇说明赵高的陷害,
同时请求父皇派特使来上郡核查——特使一来,所有的谣言都会不攻自破!
”蒙恬眼前一亮:“公子这个办法好!只要特使来上郡核查,就能看到我们的实绩,
赵高的谎言自然会被揭穿!”扶苏立刻开始整理军报。他将粮草的入库、发放记录一一核对,
让每个负责粮草的官员签字画押;他整理了士兵的训练日志,
录了每天的训练内容和士兵的伤亡、逃亡情况几乎为零;他还收集了击退匈奴的战利品,
如匈奴的弓箭、马鞍,作为战绩的证据。李锐在玉佩里“看着”这一切,心里很欣慰。
扶苏不再是那个只会委屈、优柔寡断的公子了,他开始学会思考,学会用证据说话,
这是成为一个好君主的第一步。半个月后,扶苏的奏折和整理好的军报送到了咸阳。
秦始皇看到奏折后,果然有些怀疑——他知道扶苏的性格,虽然仁厚,但绝不会私通匈奴。
他立刻派了特使右丞相冯去疾的侄子冯劫去上郡核查。冯劫抵达上郡后,
扶苏和蒙恬陪着他查看了粮草库、士兵营房,还看了长城的修建进度。
看到粮草充足、士兵训练有素、长城修建顺利,冯劫心里已经有了数。
他又找了几个士兵和官员问话,所有人都称赞扶苏“仁厚爱民,治军严明”,
没有一个人说他克扣军粮。冯劫回京后,向秦始皇如实禀报了上郡的情况,
还把赵高篡改军报的证据军报上的涂改痕迹、伪造书信的笔迹鉴定呈给了秦始皇。
秦始皇大怒,虽然没有立刻处置赵高赵高毕竟是他的近臣,还懂律法,但也斥责了赵高,
还下了一道诏书给扶苏,表扬他“守边有功,朕心甚慰”,让他继续留在上郡监军,
不必回京。接到诏书的那天,扶苏站在长城上,望着咸阳的方向,眼眶有些湿润。
他握着腰间的玉佩,轻声说:“我们成功了。父皇相信我了。
”李锐在玉佩里“感”到他的喜悦,也松了口气。这次危机的化解,
不仅让扶苏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还让秦始皇对他的印象有所改观,更重要的是,
扶苏开始真正信任他这个“玉佩里的朋友”。可李锐也知道,这只是暂时的胜利。
赵高不会因为一次失败就收手,他还会找机会陷害扶苏。而距离始皇驾崩、沙丘之变,
还有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必须加快步伐,帮助扶苏建立起更稳固的势力,
尤其是在军队里的势力,才能在未来的风暴中站稳脚跟。第四章 母讯危机,
暗护郑姬公元前211年,秋。上郡的风又开始变凉,长城的修建已经进入尾声。
扶苏和蒙恬正在商议如何进一步加强边防,忽然有内侍来报,说有一位来自咸阳的妇人,
自称是公子的旧识,想要求见。扶苏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是母亲郑姬派来的人。
郑姬是赵国旧贵族,当年嫁给秦始皇,生下扶苏后,一直低调地生活在咸阳宫的偏殿里。
扶苏被派往上郡后,母子俩就很少见面,只能通过秘密渠道传递消息。
扶苏立刻让内侍把妇人带进来。妇人穿着普通的布衣,脸上蒙着面纱,见到扶苏后,
立刻跪下行礼:“奴婢见过公子。”“起来吧,母亲怎么样了?”扶苏连忙扶起她,
声音里带着急切。妇人站起身,从怀里掏出一封密信,递给扶苏:“夫人一切安好,
只是……赵高最近在宫里很嚣张,经常找夫人的麻烦,说夫人‘私通赵国旧臣’,
还派人监视夫人的一举一动。夫人怕公子担心,又怕消息被赵高截获,
只能让奴婢偷偷来上郡,告诉公子多加小心。”扶苏接过密信,展开一看,
上面是母亲熟悉的字迹,内容和妇人说的差不多,还提到赵高最近和胡亥走得很近,
经常一起出入宫闱,不知道在谋划什么。扶苏的脸色沉了下来,握着密信的手微微发抖。
他能“感”到母亲的恐惧和担忧,也能“感”到自己的愤怒——赵高不仅要害他,
还要害他的母亲!就在这时,腰间的玉佩忽然发烫,传递来一股“警惕”的情绪。紧接着,
李锐的意识开始传递信息——他回忆起历史上赵高迫害扶苏亲属的记载,
意识到郑姬的处境很危险,一旦赵高找到“私通赵国旧臣”的“证据”,不仅郑姬会被处死,
还会牵连扶苏,给赵高一个“扶苏为母报仇,意图谋反”的借口。
扶苏的眼前闪过一幅画面:咸阳宫的偏殿里,赵高带着几个侍卫,
拿着一封伪造的“郑姬与赵国旧臣的书信”,要将郑姬带走;郑姬挣扎着,却被侍卫按住,
只能无助地哭喊;而远处的胡亥,正站在廊下,冷漠地看着这一切。“不行,
我不能让母亲出事!”扶苏猛地回过神,对妇人说,“你立刻回咸阳,告诉母亲,
让她最近一定要低调,不要和任何赵国旧臣来往,也不要给我写信,避免被赵高抓住把柄。
另外,让母亲找机会向皇后扶苏的养母,楚国贵族出身,与郑姬关系较好求助,
皇后在宫里还有些势力,或许能护住她。”妇人躬身应道:“奴婢遵令,
这就回咸阳告诉夫人。”妇人走后,扶苏在帐内踱来踱去,心里依旧焦虑。他知道,
仅仅让母亲低调是不够的,赵高要是想害母亲,总能找到借口。他必须想办法主动出击,
让赵高不敢再找母亲的麻烦。腰间的玉佩又开始发烫,
这次传递来的是“策略”——李锐模拟出扶苏向秦始皇上书的画面:奏折里,
扶苏没有提赵高陷害母亲的事,而是重点讲述自己在上郡监军的功绩,还有长城修建的进展,
最后提到“儿臣在外,日夜思念父皇与母亲,愿为大秦守边,以报父皇养育之恩,
也愿母亲在宫中安康,无牵无挂”,字里行间都是对秦始皇的忠诚和对母亲的牵挂。
扶苏明白了。他不能直接指控赵高,那样只会让秦始皇觉得他“为母辩解,不顾大局”。
他要通过“表忠心”的方式,让秦始皇意识到,他和母亲都是忠于大秦的,
赵高的陷害都是无稽之谈。同时,也让秦始皇知道,他很在意母亲的安危,若母亲出事,
他会分心,影响守边大业。扶苏立刻拿起竹简,开始写奏折。
二、秦军的训练成果士兵战斗力提升三成、还有对匈奴的防御部署烽燧已全部改良,
边境再无匈奴袭扰,最后,笔锋一转,写下对母亲的牵挂,语气真诚,却不卑微。
奏折写好后,扶苏派心腹亲兵快马送往咸阳。
李锐在玉佩里“感”到扶苏的情绪——不再是单纯的愤怒,多了几分隐忍和策略。他知道,
扶苏又成长了,他开始学会在复杂的宫廷斗争中保护自己和家人。半个月后,咸阳传来消息。
秦始皇收到扶苏的奏折后,非常高兴,不仅赏赐了扶苏很多财物,还下了一道诏书给后宫,
说“郑姬为朕育有扶苏,有功于大秦,任何人不得随意骚扰”。赵高收到诏书后,
果然收敛了很多,不再找郑姬的麻烦,只是监视得更严密了。扶苏接到消息时,
正在和蒙恬查看长城的烽火台。他握着腰间的玉佩,对着远处的咸阳方向,
轻声说:“母亲安全了。谢谢你,又帮了我一次。”李锐在玉佩里“听”着这句话,
心里很平静。他知道,这只是保护郑姬的第一步,只要赵高还在,郑姬就永远有危险。
但至少现在,他们暂时化解了危机,为扶苏争取了更多的时间。距离始皇驾崩、沙丘之变,
还有不到半年的时间。李锐能“感”到,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咸阳的方向酝酿。
他必须做好准备,帮助扶苏迎接这场风暴,改写历史的命运。第二卷 沙丘惊变,
力挽狂澜第五章 东巡预警,巨鹿布防公元前210年,夏。上郡的夏天很热,
戈壁上的温度能达到四十多度。扶苏和蒙恬正在组织士兵避暑,同时加紧训练,
防备匈奴的夏季偷袭。可李锐却越来越不安——根据《史记》记载,秦始皇的第五次东巡,
就在这一年的夏天,而他会在东巡途中病重,最终在沙丘驾崩。
李锐开始通过玉佩传递“预警”——他不断地传递“焦躁”“不安”的情绪,
还偶尔传递一些碎片化的画面:秦始皇坐在马车里,脸色苍白,
咳嗽不止;东巡的队伍在沙丘停下,周围布满了侍卫,气氛紧张;赵高和李斯在帐篷里密谈,
脸上带着诡异的笑容。扶苏很快就察觉到了玉佩的异常。
他能“感”到玉佩传递来的强烈不安,也能“看到”那些模糊的画面。他心里咯噔一下,
意识到父皇可能出事了。“蒙将军,”扶苏找到蒙恬,神色凝重地说,“我总觉得心里不安,
好像有什么不好的事要发生。父皇正在东巡,会不会……”蒙恬愣了一下,
随即皱起眉:“公子是担心陛下的安危?陛下身体一直很好,应该不会有事吧?”“不好说。
”扶苏摇了摇头,“父皇今年已经五十岁了,又常年操劳,这次东巡路程遥远,
万一染上疾病……蒙将军,我们必须做好准备。”李锐在玉佩里“听”着他们的对话,
连忙传递更清晰的信息——画面展示“沙丘的位置”今河北广宗、“东巡队伍的路线”,
还有“蒙毅率精锐骑兵隐蔽驻扎在巨鹿”的场景巨鹿距离沙丘很近,可快速驰援。
扶苏的眼前闪过这些画面,立刻对蒙恬说:“蒙将军,你弟弟蒙毅现在正在咸阳掌管禁军,
我们可以让他率五千精锐骑兵,以‘防备六国旧贵族叛乱’为由,
隐蔽驻扎在巨鹿——巨鹿离沙丘很近,一旦父皇那边有变故,我们就能立刻派兵驰援!
”蒙恬眼睛一亮:“公子这个主意好!蒙毅掌管禁军,调动五千骑兵不算难事,
而且‘防备旧贵族叛乱’这个理由也很合理,不会引起赵高的怀疑。我这就写信给蒙毅,
让他立刻行动!”蒙恬当天就写了信,派心腹快马送往咸阳。蒙毅收到信后,
立刻明白了扶苏和蒙恬的用意。他知道赵高一直想害扶苏,一旦陛下出事,
赵高肯定会趁机作乱。他不敢耽搁,以“六国旧贵族在巨鹿一带活动频繁,
需派兵镇压”为由,调动了五千精锐骑兵,悄悄离开了咸阳,驻扎在巨鹿城外的密林里,
对外宣称“训练骑兵”。李锐在玉佩里“感”到这一切,心里稍微松了口气。巨鹿的布防,
是应对沙丘之变的关键一步。有了蒙毅的五千骑兵,即使赵高篡改遗诏,
扶苏也有足够的兵力反击,不会像历史上那样孤立无援。可李锐也知道,这还不够。
赵高和李斯都是老谋深算的人,尤其是李斯,作为丞相,他的立场很关键。
如果李斯站在赵高那边,即使有蒙毅的骑兵,扶苏也会很被动。他必须想办法,
让李斯在关键时刻站到扶苏这边。扶苏似乎也想到了这一点。他对蒙恬说:“蒙将军,
李斯丞相一直很看重实绩,我们可以把最近长城的修建成果、秦军的训练情况,
还有边境的安定局面,详细地写信告诉李斯,让他知道,我能为大秦带来稳定,
而胡亥只是个昏庸的少年,根本担不起大秦的江山。”蒙恬点头:“公子说得对!
李斯丞相虽然有些利己,但他也是为了大秦的长治久安。只要让他知道,
公子才是最合适的继承人,他应该不会站在赵高那边。”扶苏立刻写了一封信给李斯,
信中详细描述了上郡的情况,还提到“若我能继承大统,必继续推行法治,同时减轻徭役,
安抚百姓,让大秦长治久安”,字里行间都展现出他的治国理念和能力。
李锐在玉佩里“看”着这封信,心里很认可。扶苏不再是那个只会仁厚的公子了,
他开始学会拉拢关键人物,为自己争取支持。这是成为一个君主必须具备的能力。
公元前210年,秋。秦始皇的东巡队伍抵达沙丘,果然病重。他意识到自己时日无多,
便召来赵高,让他写遗诏,传位于扶苏。可赵高却暗中扣下了遗诏,和胡亥密谋,
想篡改遗诏,立胡亥为太子,赐死扶苏和蒙恬。李锐通过玉佩,
清晰地“感”到了扶苏的焦虑——他收到了蒙毅从巨鹿传来的消息,说父皇病重,
东巡队伍在沙丘停下,赵高和胡亥的人频繁出入父皇的帐篷,形迹可疑。“蒙将军,
父皇肯定出事了!”扶苏握着玉佩,声音里带着急切,“赵高和胡亥肯定在密谋什么!
我们必须立刻行动!”蒙恬也意识到情况紧急,立刻下令:“传我将令,全军戒备!王离,
你率一万秦军,随公子前往沙丘;我率二十万秦军,留在上郡,防备匈奴趁机偷袭,
同时接应公子!”就在这时,帐外传来马蹄声,一个内侍骑着快马赶来,手里拿着一份诏书,
喊道:“陛下有旨,召公子扶苏即刻回京!”扶苏心里一沉,他知道,
这很可能是赵高伪造的遗诏。腰间的玉佩剧烈发烫,传递来一股“危险”的情绪,同时,
示“赵高、胡亥在始皇灵前篡改遗诏”“李斯在一旁犹豫”“扶苏接诏后自刎”的历史画面,
还有声音片段“这是伪诏!不要信!蒙恬有三十万秦军,可证真伪!
”扶苏的眼前闪过这些画面,耳边仿佛响起了玉佩的“提醒”。他接过诏书,展开一看,
上面果然写着“扶苏监军不力,赐死;蒙恬通敌,赐死”,落款是父皇的名号,
可字迹却有些潦草,不像是父皇的亲笔。“公子,这是伪诏!”蒙恬一把夺过诏书,
气得浑身发抖,“陛下绝不会赐死公子和我!一定是赵高篡改了遗诏!公子,不能遵诏!
”扶苏握着玉佩,深吸一口气,眼神里的犹豫渐渐褪去,
取而代之的是坚定:“蒙将军说得对!这是伪诏!我不能死!我要去沙丘,揭穿赵高的阴谋,
为父皇报仇!”他转身对王离说:“王将军,立刻率一万秦军,随我前往沙丘!另外,
传我命令,让蒙毅将军率五千骑兵,从巨鹿出发,与我们在沙丘汇合!
”王离躬身应道:“末将遵令!”扶苏翻身上马,玄色锦袍在风中飘动。他握着腰间的玉佩,
心里默念:“这次,我不会再让历史重演。大秦的未来,就靠我们了。
”李锐在玉佩里“感”到他的决心,心里也燃起了希望。沙丘之变,
这场决定大秦命运的风暴,终于来了。而这一次,他们已经做好了准备,要力挽狂澜,
改写历史。第六章 识破伪诏,兵分两路公元前210年,沙丘城外。
扶苏率领一万秦军抵达沙丘,远远就看到东巡队伍的帐篷,周围布满了赵高的亲信侍卫,
气氛紧张。蒙毅的五千骑兵也已经赶到,与扶苏的军队汇合,驻扎在沙丘城外的平原上。
“公子,赵高的人把帐篷围得水泄不通,我们根本进不去。”王离皱着眉说,“而且,
我们没有陛下的信物,士兵们不知道该不该听我们的。”扶苏沉默着,指尖的玉佩微微发烫。
李锐正在传递信息——画面展示“始皇的玄玉珮与扶苏的玉佩成对,
是传国信物”“蒙恬手持三十万秦军虎符”“李斯在帐篷里犹豫”,
还有声音片段“用玄玉珮和虎符号令士兵,说服李斯”。扶苏眼前一亮。
他想起父皇还有一枚玄玉珮,与他的这枚成对,是大秦的传国信物,
现在应该还在始皇的帐篷里。另外,蒙恬手里有三十万秦军的虎符,只要拿出虎符,
就能证明他们的兵权,让士兵们信服。而李斯,只要让他看到玄玉珮和虎符,
再告诉他赵高的阴谋,他应该会站到自己这边。“王离,你率五千秦军,在城外待命,
一旦听到信号,就立刻冲进帐篷,控制赵高和胡亥。”扶苏下令,“蒙毅将军,你随我一起,
拿着蒙恬将军的虎符,去见李斯丞相。”蒙毅躬身应道:“末将遵令!
”扶苏和蒙毅带着几个亲信,拿着虎符,来到李斯的帐篷外。侍卫拦住他们,扶苏亮出虎符,
沉声道:“我是扶苏,有要事见李丞相,让开!”侍卫看到虎符,不敢阻拦,连忙进去通报。
很快,李斯从帐篷里走出来,脸色苍白,眼神里带着犹豫。“李丞相,”扶苏上前一步,
声音里带着急切,“父皇是不是已经驾崩了?赵高是不是篡改了遗诏?”李斯愣了一下,
随即叹了口气:“公子,陛下确实已经驾崩了。赵高……赵高让我在伪诏上签字,
立胡亥为太子,赐死你和蒙将军。我……我还没有签字。”“李丞相,你是大秦的丞相,
应该知道,胡亥昏庸,赵高乱政,若让他们掌权,大秦必亡!”扶苏激动地说,
“我这里有蒙将军的虎符,可调动三十万秦军。只要你帮我揭穿赵高的阴谋,立我为太子,
我继位后,必继续推行法治,让大秦长治久安!”就在这时,
扶苏腰间的玉佩忽然发出一阵微光,李锐传递来一幅画面——画面展示“秦二世而亡,
网友评论
资讯推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