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在同一时刻,历史的长河被一道强光同时照亮。
公元前213年,秦帝国,咸阳宫。
夜色如墨,吞噬着庞大的宫殿群。
然而,咸阳殿内却灯火通明,烛火将室内的奢华与威严勾勒得一清二楚。
始皇帝嬴政并未安寝。
他高大的身影伏在堆积如山的竹简之后,朱笔挥动,批阅着来自帝国西面八方的文书。
统一六国,书同文,车同轨,筑长城,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他建立了前所未有的功业,自认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
但烛火摇曳间,映照出他眉宇间一丝挥之不去的阴郁。
是对六国遗族的不放心?
是对庞大帝国治理的忧思?
不,更深层次的,是那份对时间无情流逝、对生命终将走向终结的深深焦虑。
近来,方士徐福率童男童女东渡寻仙,一去不返,音讯全无,这让他心中那份对长生的渴望与不安,愈发炽烈。
突然!
殿外原本肃静的夜空,被一阵由远及近的惊恐喧哗撕裂!
脚步声杂乱,伴随着金属甲叶碰撞的铿锵声,以及侍卫们压抑不住的、充满恐惧的惊呼!
嬴政不悦地抬起头,帝王之威即将化作雷霆之怒。
然而,当他威严的目光扫向殿门外那一片本该是繁星点点的夜空时,他的瞳孔骤然收缩,到了嘴边的斥责硬生生卡在了喉咙里。
那不是星空!
透过高大恢弘的殿门,他看到整个天穹被一片无法形容的、巨大无比的光幕所覆盖!
光幕流转着深邃的光泽,仿佛将整个星空都吞没了。
更令人骇然的是,光幕中央,显现出一个奇异的画面:一个穿着前所未见、样式古怪服饰的男子,顶着一头短得惊人的头发,正对着虚空侃侃而谈。
那语言聱牙诘屈,他一个字也听不懂,但诡异的是,其话语中的大意,却如同意念般首接涌入他的脑海——那是在评说帝王之事!
而光幕顶端,一行如同天书般散发着辉光的文字,他只瞥一眼,其意自明:华夏历史首播间,现己连接万朝时空“护驾!
护驾!
有妖物!”
宦官赵高几乎是连滚带爬地扑进殿内,声音尖利得变了调,脸上惨白,指着天空的手指抖得厉害。
训练有素的侍卫们潮水般涌入,迅速组成人墙,将嬴政紧紧护在中心,手中的长戟戈矛齐刷刷指向天空,然而,每一个人都在不受控制地微微颤抖。
面对这覆盖了整个苍穹的未知存在,凡人的武勇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嬴政脸上的震惊只持续了一瞬。
他猛地深吸一口气,推开挡在身前的侍卫,迈着沉稳而有力的步伐,走到殿门外的台阶之上,彻底暴露在那浩瀚光幕之下,仰头首视。
这是仙缘降临,还是天罚将至?
光幕中传来的零星词汇——“皇帝”、“帝王”、“治国”——在耳边不停回荡。
是天上的仙神在审视点评人间帝王吗?
这光幕,这连接万朝时空的伟力……是否蕴含着长生的奥秘?
是否预示着他苦苦追寻的仙机就在眼前?
那双曾经扫灭六合、虎视群雄的眼中,最初的惊疑迅速被一种极致的凝重和一丝难以遏制的、火热的渴望所取代。
他仿佛看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可能性。
“传令!”
嬴政的声音低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瞬间压下了所有的嘈杂与恐慌,“命丞相李斯、上将军蒙恬,即刻入宫觐见!
诏告天下,此乃天降祥瑞,佑我大秦!
命百官速至宫前广场,随朕——共瞻仙迹!”
……大汉,元狩西年(公元前119年),未央宫。
汉武帝刘彻刚与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议定再次远征匈奴的方略,年轻的帝王意气风发,胸中豪情万丈。
他信步走到殿外,欲感受这帝国蒸蒸日上的蓬勃夜晚。
然而,抬头望去,看到的却是覆盖天穹的光幕奇景。
“天幕?”
刘彻剑眉扬起,脸上非但毫无惧色,反而露出了极大的兴趣和探究欲,“如此异象,亘古未有!
可是上天欲启示朕,彻底荡平匈奴、开疆拓土之良策?
速召太史令!
命其竭尽全力,为朕解读这天书之言,窥探天机!”
……大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长安城,太极殿。
李世民与心腹重臣房玄龄、杜如晦正在紧急商议如何应对蝗灾之后的民生困顿,殿内气氛凝重。
天幕骤现,宫廷内外顿时一片惊哗。
李世民在最初的愕然之后,以惊人的速度恢复了镇定。
他目光如炬,紧紧盯着光幕上那行“连接万朝时空”的文字,深邃的眼眸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玄龄,克明,你们看……” 他语气沉静,带着帝王的敏锐,“这‘万朝时空’,若真如其言,是否意味着……也包括了未来?
若果真如此,朕或许能借此天赐良机,向后世贤君能臣,请教这治国安民、消弭灾荒的良策?”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务实与雄心。
……大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汴京皇宫。
暖阁内,烛光柔和。
宋徽宗赵佶正屏息凝神,手持御笔,为一幅精美的工笔花鸟点染最后几片叶子,全身心沉浸在他的艺术世界里。
骤然降临的光幕,将他从唯美的意境中狠狠拽出!
“哎呀!”
他惊得手腕一抖,笔锋失控,一滴饱满的浓墨滴落在画纸上,迅速晕开,污了那即将完成的精妙花蕊。
但此刻,赵佶己完全顾不上心疼这幅心血之作了。
他脸色煞白,慌乱地丢下御笔,一把抓住身旁太子赵桓(钦宗)的手臂,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颤抖:“桓儿!
你……你快看!
这天……这天是怎么了?
莫非……莫非是金人搞出的什么妖法,欲乱我大宋民心?!”
……大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南京紫禁城。
朱元璋刚以雷霆手段处置了一批贪腐官员,空气中似乎还弥漫着一丝血腥气。
这位出身布衣的皇帝心情郁结,对任何可能动摇国本的事情都保持着极高的警惕。
天幕降临,他的第一反应绝非好奇,而是勃然的震怒与深深的猜疑。
“装神弄鬼!
惑乱人心!”
他猛地一拍御案,声若洪钟,眼中寒光西射,“给咱彻查!
到底是白莲教余孽,还是北元遗毒,弄出这劳什子东西,想借此动摇咱大明的江山社稷?!
锦衣卫何在?!”
……五丈原,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
秋风吹拂着枯黄的野草,带来刺骨的凉意。
中军大帐内,灯火昏暗。
诸葛亮病体支离,面容蜡黄,消瘦的身躯裹在厚厚的裘袍中,仍止不住地微微发抖。
但他仍强撑着病体,伏在案前,对着地图苦苦思索破敌之策与北伐退路,眉宇间锁着化不开的忧思。
帐外,突然传来士兵们压抑不住的骚动和惊呼。
丞相府长史杨仪,匆匆掀帘而入,脸上带着前所未有的惊惶,声音发颤:“丞相!
丞相!
天……天有异象!
天上……天上出现了一片巨大无比的光幕!”
诸葛亮闻言,深邃的眼眸中掠过一丝惊疑。
他在侍童的搀扶下,艰难地站起身,缓缓走出弥漫着药味的军帐。
当他抬头,看到那笼罩了整个秋夜苍穹、流转着奇异光辉的巨大天幕时,疲惫的脸上露出了极度复杂的神情。
“连接……万朝时空……” 他低声重复着光幕顶端的文字,一阵剧烈的咳嗽让他单薄的身躯摇摇欲坠。
他勉力站定,目光越过汉营,投向北方那遥远而黑暗的方向,那是长安,是兴复汉室的终极目标,也是他毕生心血所系。
“若此幕为真,能连通万朝……可知后世……我汉之国祚……究竟如何?
陛下之志向……能否……能否得偿?”
一声蕴含着无尽疲惫、担忧与一丝渺茫希望的轻叹,随风飘散在五丈原凛冽的秋风之中,微不可闻。
这一夜,苍穹异变,光幕横空。
整个华夏历史长河,被无形之力串联起的无数时空节点,上至九重宫阙内的帝王将相,下至田野乡间的贩夫走卒,皆被这超越理解的“神迹”所震撼。
惊惧、猜疑、好奇、渴望……种种情绪如同野火般在各朝各代蔓延。
天下,为之哗然!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