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西下,残霞如血。
李霄负剑疾行在荒芜的官道上,身旁韩烈紧随其后。
两人自北山堡逃亡己近一日,身上沾染尘土与血迹,神色却愈发坚毅。
官道尽头,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与呼喝,打破了黄昏的宁静。
“快,别让她跑了!”
数名黑衣骑士策马追赶,一名白衣女子在前方奔逃,身影瘦弱却步履坚决。
李霄望见女子踉跄摔倒在人烟稀少的田埂,黑衣骑士呼啸逼近。
“烈哥,你看!”
李霄低声道,目光一冷。
韩烈握紧手中的铁枪,沉声道:“救人。”
两人不再迟疑,李霄拔剑在前,韩烈奋力冲刺。
李霄如猎豹般冲至女子身前,长剑横扫,逼退冲在最前的骑士。
韩烈枪花一展,枪锋如龙,瞬间掀翻两名黑衣人。
骑士们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惊呆,没料到官道竟有如此厉害的路人。
“李霄,护住她!”
韩烈大喝。
李霄点头,俯身扶起那女子。
她面色苍白,衣衫残破,眉眼间却有一股不屈的坚毅。
“姑娘,你还好吗?”
李霄轻声问。
女子喘息片刻,强撑起身,“多谢两位相救,苏婉儿铭记于心。”
黑衣骑士见同伴伤亡,竟不敢恋战,回头疾驰而去,只留下一片狼藉。
韩烈冷哼一声,手中铁枪沾血,显得分外威武。
苏婉儿见两人气息不凡,暗自心惊,“你们是什么人?
为何要冒险救我?”
李霄收剑入鞘,目光坦然:“天下有难,岂容良善女子受辱?
我李霄,韩烈皆是流亡之士,与你并无过节。”
苏婉儿咬唇,低声道:“我苏家原是京城清流,因反对权臣,遭满门抄斩。
婉儿侥幸逃脱,却遭追杀。
若非两位义士相助,恐怕今日命丧此地。”
李霄与韩烈闻言,神情肃然。
韩烈叹道:“权臣专政,朝纲不振,百姓苦难。
李兄,我二人自北山堡兵变后,正欲寻志同道合者,筹谋义军,救天下苍生。
苏姑娘若不嫌弃,可与我等同行。”
苏婉儿眼中浮现泪光,瞬息又化为坚定,“婉儿虽为弱女子,亦有报国之志。
只愿随二位义士,同赴国难。”
三人寻得荒村避难,夜色如墨。
苏婉儿以衣物为裳,略作掩饰,韩烈生火烹食,李霄则在屋外警戒。
篱落间,寒风凛冽,却遮不住三人心中的火焰。
饭后,李霄低声道:“世道混乱,官军腐败,百姓流离失所。
若仅凭三人之力,恐难成大业。
我们需招募志士,筹集粮草兵器,方能组建义军。”
苏婉儿点头,“婉儿曾在京师游学,结识数位志士。
他们多被权臣迫害,如今隐于各地。
只要传递消息,必有同道响应。”
韩烈望向窗外夜色,沉声补充:“我在北山堡时,与百余兄弟结义。
多数散落民间,若能召回,便是骨干。”
三人于破屋内,纷纷献策。
苏婉儿取出随身的羊皮卷轴,绘出京师与周边地形,指点各地义士藏身之处。
李霄以剑鞘敲击桌面,分析兵力、粮草、武器所需。
韩烈则盘算如何策反流亡将士,壮大声势。
夜深人静,火光微弱。
三人交换誓言,李霄郑重道:“我李霄,愿以此身,护黎庶安宁,扫除权奸,赴汤蹈火,死而无悔。”
韩烈举枪为誓:“韩烈亦誓与诸君同心,焚膏继晷,绝不退缩。”
苏婉儿眼含泪光,抚胸立誓:“婉儿虽身为女流,亦誓死相随,绝不负苍生期望。”
誓言如炬,映亮破屋一角。
翌晨,三人悄然启程。
苏婉儿以旧衣为掩,化名苏青,负责联络京师志士。
李霄与韩烈则南下乡野,寻访北山堡残兵旧将。
他们在村镇之间秘密活动,散布号召,暗中筹集粮草与兵器。
路途艰险,三人却无一人退缩。
李霄剑术高绝,韩烈武艺不凡,苏婉儿聪慧机敏。
每到一处,总能感化困顿的百姓与落魄的志士。
渐渐地,身边聚集起十数人,皆是因国难而流离失所之士。
一日夜里,众人聚于荒庙。
李霄高举长剑,朗声道:“今日聚首,非为私仇,乃为苍生!
自此誓死同心,救黎庶于水火!”
众人齐声响应,誓言回荡于庙中。
苏婉儿分发留下的金银细软,购得粮食与马匹。
韩烈操练旧兵,教授枪法剑法。
李霄则亲自制定行动计划,分兵劫掠贪官粮仓,暗中保护乡民。
三人分工有序,渐成规模。
义军虽初聚,士气却高昂。
百姓闻讯,纷纷暗中支援。
权臣鹰犬屡次追捕,无奈李霄等人机智应变,每次化险为夷。
夜深,苏婉儿立于庙外,望着远方微光。
她想起被屠的苏家,心中涌起无限悲愤与希望。
身后李霄走来,轻声道:“姑娘,日后义军壮大,必能雪苏家之恨。”
苏婉儿回头,目光坚定,“婉儿己无家,唯有苍生为念。
李兄,愿与君并肩,哪怕刀山火海。”
韩烈也走至身旁,拍了拍李霄肩头,“有婉儿助力,大业可期。”
三人在荒庙前并肩而立,仰望星空。
风过林梢,火光摇曳,似在昭示一场变革的序幕。
正是乱世之中,豪杰初聚,草莽将起。
烽火未熄,天命待续。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