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推书 > > 临江鲜阿辰临江鲜免费小说_完本免费小说临江鲜阿辰临江鲜
其它小说连载
今日无雨亦无语的《临江鲜》小说内容丰富。在这里提供精彩章节节选:《临江鲜》是一本其他,古代小说,主角分别是临江鲜,阿辰,鲜气,由网络作家“今日无雨亦无语”所著,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本站纯净无广告,欢迎阅读!本书共计7876字,1章节,更新日期为2025-10-27 01:31:38。该作品目前在本网 sjyso.com上完结。小说详情介绍:临江鲜
主角:阿辰,临江鲜 更新:2025-10-27 02:11:57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第一章 暮色鱼影里的暗流乾隆十六年春,扬州运河的暮色比往日沉得更快。
临江鲜楼前的鱼汤铁锅还冒着热气,挑夫们捧着粗瓷碗的手已经凉了,
却舍不得放下 —— 楼名里的 “鲜” 字,是沈砚秋特意选的,运河里的鱼有多鲜,
他的汤就有多鲜。沈砚秋熬汤总比别家多一勺 “心劲”:葱花切得碎如星子,
草鱼要选带籽的母鱼,连火候都得守着 “三沸三凉” 的规矩,少一秒鲜气不足,
多一秒便失了清透,连挑夫都知道,“临江鲜的汤,喝一口能鲜到骨子里”。
阿辰正蹲在石阶上刷碗,指尖刚碰到冰凉的河水,就被一只粗糙的手拽住了袖口。
是穿灰衣的王夫子,三天前塞给他纸条的人。“太子殿下,
” 王夫子的声音压得比运河底的淤泥还低,掌心递来个油纸包,
“明日乾隆要尝沈砚秋的胭脂鲤 —— 就是临江鲜最出名的那种,入口即化的鲜!
这里面是‘牵机散’,只需刮一点在鱼鳃上,保准他尝了便腹痛不止,
到时候扬州卫的兵一乱,咱们的人就能趁机劫驾。”阿辰的指尖颤了颤,
油纸包上的油渗到掌心,像极了十年前宫里太监递来的那碗毒药 —— 那年他还是朱慈烺,
崇祯皇帝亲手把他推到密道前,说 “活下去,莫报仇”,可如今这些人,
却要借临江鲜最鲜的鱼,染满鲜血。“若是…… 若是伤了百姓呢?” 他讷讷地问,
目光落在楼前排队等汤的百姓身上,他们手里的粗瓷碗,还沾着今早鱼汤的鲜气。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王夫子的眼神突然狠起来,指了指街对面的乞丐,“你看这些人,
清狗在位,他们一辈子只能喝馊汤!等你复了明,他们才能天天喝上临江鲜的鲜鱼汤!
” 说罢,他狠狠推了阿辰一把,转身消失在暮色里,连带着空气中的鱼鲜气,
都添了几分冷意。阿辰攥着油纸包,刚要藏进怀里,就听见身后传来铜烟袋的磕碰声。
沈砚秋不知何时站在那里,烟锅里的火星明灭,映着他眼底的沉郁:“阿辰,刚那人是谁?
临江鲜的规矩,不与生人牵扯,你忘了?”“没、没人,是来讨汤的。
” 阿辰慌忙把油纸包塞进袖口,低头去刷碗,瓷碗却 “哐当” 一声掉在地上,
碎成两半,碗底还沾着一点鱼汤的鲜渍。第二章 冰窖秘辛与旧恩沈砚秋弯腰捡碎片,
指尖无意间碰到阿辰的袖口,油纸包的棱角硌了他一下。他没作声,
只把碎片拢进布巾:“今晚别刷了,去冰窖看看鱼 —— 方才李四娘来说,
漕帮的人在三汊河口看见赵大人的船,怕是要动咱们的冰窖。临江鲜的鱼,
全靠这冰窖存着鲜气,断不能出事。”阿辰愣了愣。他只知道李四娘是漕帮的女当家,
每月会来送两次芦苇垫,却不知她和沈砚秋的渊源。跟着沈砚秋往后院走时,
廊下挂着的咸鱼干还滴着水,咸鲜气混着运河的水汽飘过来,
沈砚秋突然开口:“十年前我在吏部当差,赵大人那时还是个通判,为了攀附权贵,
诬陷漕帮走私盐铁,要抄了李四娘的船。我偷偷改了案卷,
才保下漕帮 —— 那时李四娘就说,以后临江鲜要鱼,漕帮就算连夜捞,也得送最新鲜的。
”冰窖的门是青石板做的,上面刻着 “民为贵” 三个字,
边缘的刻痕已经被岁月磨得光滑,却还能闻到硝石混着鱼鲜的冷香。“这字是归隐那年刻的,
” 沈砚秋推开冰门,寒气扑面而来,带着刺骨的鲜气,“那时我想,朝堂上争来斗去,
不如守着这一方冰窖,让百姓尝一口运河鱼的真鲜。”冰窖里整齐地码着硝石,
是沈砚秋托漕帮从北方运来的,
每块都按 “三分硝、七分冰” 的比例分层 —— 这是他试了几十次才定下的法子,
既能保住鱼的鲜气,又不会冻坏鱼肉的嫩劲。中间的木架上,两条胭脂鲤正安静地躺着,
鳞片映着冰光,泛着淡红,鳃边还微微动着,像刚从河里捞上来一样鲜活。“第三条呢?
” 沈砚秋突然问,语气里多了几分紧张。阿辰这才发现,最肥的那条胭脂鲤不见了,
木架上只留着一摊水渍,还带着点刺鼻的腥气 —— 那是赵大人常用的 “水合硝”,
比普通硝石多了股涩味,沾了这硝石,鱼的鲜气就全毁了。沈砚秋蹲下身,
用手指刮了点水渍,放在鼻尖轻嗅:“他是想在鱼里加东西,却不敢明着来,
只能偷换鱼 —— 临江鲜的鱼,哪条不是我亲手选的?换没换,一嗅就知道。”他起身时,
铜烟袋杆在冰窖壁上敲了敲,竟传出空洞的声音。一块石板缓缓移开,
露出黑黢黢的密道:“这是当年修冰窖时特意留的,直通运河边的乌篷船。阿辰,
记住这个位置,若是明日出事,你就从这里走 —— 临江鲜没了可以再建,人不能出事。
”阿辰怔怔地看着沈砚秋,突然发现掌柜的青布袍下摆,
有一道不易察觉的刀疤 —— 那是十年前救他时,被李自成的兵砍的。那时他高烧昏迷,
只记得有人抱着他,身上带着淡淡的鱼腥气,说 “别怕,以后我护着你”,
原来一直护着他的,就是眼前这个守着冰窖、守着鱼鲜的老掌柜。
第三章 南巡前夜的暗潮第二日天还没亮,临江鲜楼前就排起了长队。
有人是来买胭脂鲤的 —— 临江鲜每天只卖三条,
来晚了就只能闻闻鲜气;有人是来等鱼汤的,就想喝一口热乎的鲜汤暖身子。
可没等沈砚秋开门,赵大人的官船就停在了运河边,随从们拿着 “御膳采买” 的牌子,
把酒楼围得水泄不通,连排队的百姓都被赶开了。为首的随从斜着眼,
把一张银票拍在柜台上,银票的油墨味盖过了鱼鲜气:“沈掌柜,
陛下要吃你们临江鲜的胭脂鲤,这五十两银子,够你买十筐鱼了!赶紧把鱼端出来,
耽误了御膳,你担待不起!”沈砚秋把银票推回去,铜烟袋捏得发白,
却依旧笑着:“赵大人,临江鲜的鱼,讲究的是‘活鲜现蒸’,得等鱼鳃里的活气透出来,
肉才够嫩,鲜气才够足。现在蒸,就成了死鲜,糟蹋了这胭脂鲤。
您不如先尝尝小老儿熬的鱼汤,等鱼蒸好,汤也暖了身子。”赵大人穿着锦袍,
肚子挺得老高,从官船上下来时,腰间的玉佩撞得叮当作响,
脚步踩碎了地上的鱼鳞片 —— 那是今早漕帮送来的鱼,不小心掉在地上的。
他瞥了眼铁锅,汤面上飘着的芦苇根还泛着青,鲜气顺着热气飘过来,
却故意皱着眉:“沈掌柜倒是会装好人,不过一碗加了野草的汤,也配让本官等?
临江鲜的‘鲜’,怕不是吹出来的?” 话虽这么说,却还是接过随从递来的碗,
喝了一口 —— 鲜气顺着喉咙滑下去,连带着胃里都暖了,他却不肯承认,
只把碗递给随从,“一般般。”刚放下碗,他突然皱起眉头:“这汤里…… 怎么有股苦味?
”“是芦苇根。” 沈砚秋淡淡道,“近日运河水寒,加些芦苇根能祛湿,
还能衬得鱼汤更鲜 —— 前几日李四娘还说,漕帮的兄弟喝了这汤,连风寒都好了,
还说临江鲜的汤,比药都管用。” 他说这话时,
眼神扫过赵大人的随从 —— 那人正偷偷往鱼盘里撒白色粉末,是巴豆粉,撒了这东西,
鱼的鲜气会被压下去,还会让人腹痛。阿辰站在一旁,手心全是汗。他今早去河边挑水时,
看见李四娘的船停在芦苇丛里,她塞给阿辰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赵大人要借御膳诬陷,
鱼里有巴豆粉,若陛下尝出怪味或腹痛,便指认你我是反贼,毁了临江鲜的名声。
”就在这时,运河上突然传来一阵马蹄声。是乾隆的南巡船队到了!
岸边的百姓纷纷跪下行礼,赵大人慌忙整理官服,刚要去接驾,却见李四娘带着漕帮的人,
驾着乌篷船冲了过来,船头上还插着漕帮的黑旗,船里装着刚捞上来的胭脂鲤,
鲜气飘了一路:“沈掌柜,赵大人的人在鱼里下毒!临江鲜的鲜鱼,不能被他糟蹋了!
”第四章 玉扳指与身份谜赵大人脸色一变,拔出腰间的刀,刀光在晨光里闪着冷意,
劈散了空气中的鱼鲜气:“大胆刁民,竟敢污蔑本官!临江鲜想造反不成?
” 随从们也跟着拔刀,百姓们吓得往后退,却没人敢走 —— 他们都知道,
临江鲜的鱼汤救过不少人的命,沈掌柜的鲜鱼,从来不会亏待人。
沈砚秋突然把铜烟袋往地上一磕,烟袋杆里掉出个碧绿色的玉扳指,
上面刻着康熙爷的御笔 “廉” 字,玉的温润混着鱼鲜气,倒添了几分底气。“赵大人,
” 沈砚秋的声音突然冷了,“十年前你诬陷我贪赃枉法,逼我归隐;今日又想借御膳作乱,
毁了临江鲜的名声,害百姓尝不到鲜鱼 —— 你以为康熙爷的扳指,还镇不住你吗?
”赵大人的手开始发抖。他没想到沈砚秋还留着这东西 —— 当年就是这枚扳指,
让沈砚秋在吏部站稳脚跟,也让他的诬陷没能得逞。随从们的刀垂了下来,
没人敢动持有先帝御赐之物的人,更没人敢毁了临江鲜 —— 这楼里的鱼鲜,
连扬州知府都常来尝,若是出了错,他们担待不起。就在这时,乾隆的御船靠了岸。
乾隆穿着月白色便服,没戴皇冠,只在腰间系了块明黄色的腰带,刚踏上岸,
就闻到了临江鲜的鱼鲜气,笑着说:“好浓的鲜气,看来这临江鲜,果然名不虚传。
”沈砚秋愣了愣,随即躬身行礼:“陛下驾临,是临江鲜的荣幸。”“朕早就听说,
扬州有个临江鲜,鱼鲜汤更鲜,” 乾隆笑了,目光扫过冰窖方向,“皇祖父当年南巡,
还说要尝一口,可惜那时你还没开这楼。今日朕来,倒是赶上了好时候。
” 他的目光转向阿辰,突然顿住 —— 阿辰腕上的木牌,被风吹得露了出来,
上面的 “明” 字虽模糊,却依稀可见,而阿辰手里端着的鱼盘,还沾着点胭脂鲤的鲜鳞。
王夫子突然从人群里冲出来,抓住阿辰的手,把油纸包塞进他手里,
声音里带着急功近利的狠劲:“快,趁现在把药下在鱼里!这是临江鲜最鲜的鱼,
乾隆一尝就中招!” 阿辰被他拽着,一步步走向乾隆,怀里的玉佩硌得他心口发疼,
鼻尖满是鱼鲜气,却觉得喘不过气。沈砚秋见状,突然扑过来,把阿辰推到身后,
对乾隆说:“陛下,这孩子不懂事,您别见怪 —— 他是我捡来的,跟着我学做鱼,
还没学好规矩。”赵大人趁机喊:“陛下!这孩子就是前朝太子朱慈烺!沈砚秋藏着他,
还开这临江鲜招揽人心,是想反清复明!”乾隆的目光落在阿辰身上,突然笑了:“哦?
前朝太子?朕倒要看看,是什么样的孩子,能让沈掌柜护着,还能跟着学做临江鲜的鲜鱼。
” 他走过来,从阿辰怀里摸出那半块玉佩 —— 玉佩上刻着的 “东宫” 二字,
是崇祯皇帝亲笔所题,十年前乾隆在故宫的遗物馆里见过一模一样的。“这玉佩,朕见过。
” 乾隆说,语气里多了几分温和,“十年前朕在宫里,见过崇祯皇帝的遗物,
和这玉佩一模一样。” 他指了指阿辰手里的鱼盘,“你跟着沈掌柜学做鱼,
觉得临江鲜的鱼,最鲜的是什么时候?”阿辰的眼泪突然掉了下来,
声音带着哽咽:“是…… 是刚从河里捞上来,用冰窖存着,蒸的时候火候刚好,
咬一口能尝出江水的鲜气……” 他看着乾隆,
看着周围跪伏的百姓 —— 他们的脸上没有恐惧,只有对临江鲜鱼汤的期盼,
对安稳日子的向往。他突然明白王夫子说的 “复明”,
不过是为了自己的权力 —— 若是真的打起来,这些等着喝鲜汤的百姓,又要遭多少罪?
临江鲜的鱼鲜,又要多久才能再尝一口?第五章 火焚酒楼的抉择就在阿辰愣神的功夫,
赵大人突然从怀里摸出个火把,扔向酒楼的柴房。柴房里堆着的芦苇垫遇火就燃,
网友评论
资讯推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