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上流传一句新谚——"白衣剑,青囊医,贪官脑袋不值钱。
"三月里,沈长歌与苏清婉自鬼哭峡归来,一路沿着运河北上。
但凡到过的州府衙门,若有鱼肉乡里、私通倭寇者,夜里便见白衣掠窗,剑光如雪;翌日,便可见贪官人高悬城门,眉心一枚桃花形剑孔。
但却都无人报官,万民称快。
"侠侣"之名,自此传遍十三郡。
深夜,扬州驿。
苏清婉把新炼的"玄冰清灵丹"分给疫民,回身却见沈长歌倚栏望火——城中万家灯火,在他眼里像一柄柄待出的剑。
"再杀下去,朝廷就要动锦衣卫了。
""锦衣卫若干净,我何至于此?
"苏清婉轻笑,递给他一只酒囊:"杀敌前先暖胃,这是医者的命令。
"沈长歌接过,指尖不经意擦过她掌心,两人同时迅速收回手并别开头,彼此都没留意到对方微红的脸颊。
空气里,弥漫着浓郁的药香与酒香,混在一起,像某种不敢拆封的心事。
贪官可杀,却非根源。
近日,漕运频频被劫,粮船整艘失踪;失踪前,船桅皆现白绸,上书"无生"二字。
"无生楼",三年前崛起的邪教,奉"无生老母",专以秘药控制信徒,劫银养兵。
沈长歌、苏清婉循着线索追到淮安码头,夜探邪教分坛。
坛口铁笼里,锁着数十名童男童女,被灌"忘魂汤",眼神空洞。
苏清婉看得眼眶发红。
沈长歌只说三个字:"我断后。
"一炷香后,无生楼分坛火光冲天。
铁笼被斩开,孩童争相奔出;沈长歌的白衣被染成灰色,胸前背后新添三道刀伤,最深的刀口一寸二分。
苏清婉为他缝针时,手指一首在颤抖。
"再深一点,就是心脉。
""我避开了。
""若避不开呢?
""那就劳烦苏姑娘,把我从鬼门关拉回来。
"灯火跳动,映出她低垂的睫,也映出他眼底一瞬的柔软。
淮安事了,二人南下金陵。
刚入城,鼓乐喧天——"柳家衣铺新开张,老板娘天仙似的人物,白送绸缎哩!
"绸缎庄外,桃花纷扬。
花雨里,女子红衣似火,腰束素帛,眉目间自带三分慵懒七分艳。
她执一柄织金团扇,远远冲沈长歌一点——"长歌哥哥,别来无恙?
"沈长歌整个人瞬间绷紧。
苏清婉侧眸:"认识?
""……旧识。
"柳如烟己迎到近前,将一纸泛黄的婚书递到苏清婉鼻尖:"苏姑娘是吧?
我叫柳如烟,沈家未过门的儿媳。
这纸婚约,指腹为婚,他十六岁盖的章。
"婚书右下角,朱印"长歌"二字,铁画银钩。
苏清婉微笑,声音却冷淡:"婚约与否,你该问他,不是问我。
"柳如烟掩唇,眸光在二人之间来回:"我问了十年,他躲了十年。
如今只好问到你头上。
"沈长歌伸手欲取婚书,柳如烟却忽然贴身低语:"若想救苏氏满门,今夜独来栖霞渡。
——顾"字音极轻,只有沈一人听见。
他眼底骤起风雪,袖下拳头青筋毕露。
深夜,客舍。
苏清婉立在窗前,看着沈长歌在院中独酌。
她想起白日的婚书,想起他从未提过的"旧年"——原来,他也有不肯示人的伤口。
沈长歌抬头,目光穿过窗棂,与她相遇。
那一瞬,他眼里有千言万语,最终只化作一句:"早些睡,明日还要赶路。
"苏清婉点头,却一夜无眠。
天将亮时,她发现自己腕上多了一枚纸鹤——纸质、折痕,与顾无咎当日那枚一模一样。
纸鹤腹内,藏着半片柳叶刀,刀身刻"沈"字。
——沈长歌的剑,从未离身,他的刀怎会落在别人手?
疑云,像春草无声疯长。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