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如同所有人预料的那样,林霄未能成为外门弟子,甚至连记名弟子的资格都未曾获得。
但出乎一些人意料的是,他并未离开青云宗,而是选择以最低等的杂役弟子身份留了下来。
杂役弟子的居所,位于青云宗最外围的山坳里,简陋的屋舍依山而建,灵气稀薄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与光鲜亮丽、仙气缭绕的内外门区域相比,这里更像是凡间的贫民窟。
分配给林霄的,是一间靠近山壁、终年难见阳光的潮湿小屋。
屋内只有一床、一桌、一凳,简陋得不能再简陋。
同院的杂役们,大多是资质低劣、或犯了错被贬至此的修士,他们或是麻木,或是怨天尤人,对于林霄这个新来的、“著名”的废灵根,最初还带着几分好奇和同情,但很快就被他古怪的行为弄得失去了兴趣。
林霄几乎不参与杂役间的闲聊,也极少抱怨繁重的劳作。
每日完成分配的挑水、劈柴、清扫等任务后,他便将自己关在那间小屋里。
他利用宗门发放的、仅能维持最基本修炼的几块下品灵石,以及下工后在山间偷偷收集的一些基础材料——如蕴含微弱金属性能量的铁矿碎屑、具有一定灵气传导性的青玉石粉末、还有某些特性奇特的植物汁液,开始了他的“研究”。
夜深人静,其他杂役早己因疲惫沉沉睡去,林霄的屋内却常常亮着微弱的灯光——那不是油灯或烛火,而是他用几块劣质灵石布置的一个微小、却极其精密的光线聚焦阵列发出的光。
他伏在粗糙的木桌上,用手指沾着清水,绘制着复杂的能量节点图和力学结构模型。
桌面上,摆放着一些奇形怪状、打磨粗糙的小物件:几个镶嵌着玉石碎屑的金属薄片,几个刻满了凹槽的木质圆盘,还有几根用特殊植物纤维缠绕的细丝。
“灵气的粒子性与波动性双重特征明显……传统打坐吸纳,效率低下且不可控。”
“若能构建一个外部场,对特定频率的灵气粒子进行筛选、聚焦、加速……生物体本身,亦可视为一个复杂的能量回路,通过特定频率的电流刺激,或能暂时提升其对灵气的亲和性与承载上限……”他喃喃自语,声音低沉而清晰,用的词汇若是被其他修士听去,定然会觉得不知所云,如同梦呓。
几天后,同院的杂役们发现,林霄在完成劈柴工作时,效率高得惊人。
他并非用了多大力量,而是总能用柴刀的特定角度和力度,精准地找到木柴最脆弱的结构点,轻轻一敲,粗大的木柴便应声而裂,断面光滑得不像话。
有人好奇问他,他只平静地回答:“结构力学,应力集中点。”
众人面面相觑,不明所以,只当这废灵根小子脑子也不太正常,久而久之,便送了他一个外号——“怪人林”。
唯有负责管理这片杂役区的王大叔,是个心善的老好人。
他见林霄身形单薄,又沉默寡言,时常会偷偷多塞给他一个馒头或是一点咸菜。
“林霄啊,”王大叔叹着气,看着正在用一根细铁棍在地上画着奇怪图案的林霄,“认命吧。
修仙这条路,对咱们这些人来说,太难了。
好好干活,平平安安过一辈子,也是福气。”
林霄停下手中的“计算”,抬起头,接过馒头,真诚地道谢:“多谢王大叔。”
他的眼神依旧沉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但我相信,大道五十,天衍西九,人遁其一。
总有一条路,是留给愿意去寻找的人走的。”
王大叔看着他眼中那不同于常人的光芒,张了张嘴,最终只是摇了摇头,拍拍他的肩膀,转身离去。
他不懂林霄在说什么,只觉得这个少年,和他见过的所有人都不一样。
而林霄,则继续低下头,沉浸在他的世界里。
他袖口之下,手腕上戴着一个用细密藤蔓编织、镶嵌着几颗微小玉石的手环,正发出微不可察的、规律性的微弱震颤。
那是他制作的第一个简陋原型——“灵能粒子波动探测仪”,正在持续不断地收集着周围环境的能量数据。
他的逆袭之路,就从这间潮湿、简陋的杂役小屋,悄无声息地开始了。
而属于他的第一个机遇,也即将在这看似绝境的角落里,悄然降临。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