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推书 > > 七零辣妈摆烂后我成了旗袍女王旗袍沈青完本完结小说_完本完结小说七零辣妈摆烂后我成了旗袍女王(旗袍沈青)
其它小说连载
《七零辣妈摆烂后我成了旗袍女王》中的人物旗袍沈青拥有超高的人气,收获不少粉丝。作为一部年代,“星轸千里”创作的内容还是有趣的,不做作,以下是《七零辣妈摆烂后我成了旗袍女王》内容概括:男女情节人物分别是沈青,旗袍的年代,大女主,年代,爽文,逆袭小说《七零辣妈:摆烂后我成了旗袍女王》,由网络作家“星轸千里”所著,展现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欢迎阅读!本书共计5515字,1章节,更新日期为2025-11-09 23:26:34。该作品目前在本网 sjyso.com上完结。小说详情介绍:七零辣妈:摆烂后我成了旗袍女王
主角:旗袍,沈青 更新:2025-11-10 00:54:45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1985 年秋,县城最大的 “红月亮舞厅” 里,迪斯科舞曲正震得地板发颤。
穿喇叭裤、烫爆炸头的年轻人挤在舞池里扭动,突然,
所有动作都停了 —— 门口走进来个姑娘,上身是靛蓝色斜襟短旗袍,
领口绣着极小的白梅,下摆刚过腰,
露出一截纤细的腰肢;下身却配了条洗得发白的牛仔喇叭裤,脚踩黑色方口布鞋,
身上还斜挎着个军绿色帆布包。“这穿的啥啊?不伦不类!” 有人小声嘀咕。
“不过还怪好看的!这姑娘我认识,是纺织厂的沈青,听说拒绝了厂长侄子的追求,
被穿小鞋开除了!” 旁边有人补了句,瞬间引来了更多目光。沈青没理会周围的议论,
径直走向吧台,刚要开口点汽水,身后突然传来尖酸的声音:“哟,这不是沈大姑娘吗?
拒绝了厂长侄子,没了铁饭碗,倒还有心思来舞厅臭美?”说话的是刘娟,厂长的小姨子,
之前跟沈青争过临时工转正名额,还偷偷给厂长侄子递过话。她穿着新买的的确良连衣裙,
故意晃了晃手腕上的电子表:“我听说你在巷口缝补衣服呢?五毛钱一件,够买根冰棍不?
也不知道当初为啥非要跟厂长侄子拧着来,要是嫁了他,现在说不定都住上砖瓦房了。
”周围人跟着哄笑,沈青却没恼,反而拎起帆布包,
掏出件叠得整齐的粉色短旗袍:“刘姐要是喜欢,我给你也做一件?不过你这腰围,
得加两寸布,还得用松紧带收腰 —— 不然勒得慌。” 她顿了顿,眼神清亮,
“至于我为啥不嫁厂长侄子,你问问他,上次偷摸进女更衣室,是谁把他赶出去的?
我沈青就算靠手艺吃饭,也比靠男人活的强。”刘娟的脸瞬间涨成猪肝色,
伸手就要抢旗袍:“你敢羞辱我!”沈青侧身躲开,抬手将旗袍举高,舞厅的彩灯落在上面,
粉色绸缎泛着柔光,领口的珍珠扣闪着细亮的光:“这叫改良旗袍,能配牛仔裤,
能配运动鞋,比你这只能穿一次的的确良实用多了。昨天上海来的采购员,一下订了五十件,
每件八十块 —— 够我缝补一千六百件衣服了。”这话一出,全场安静了。刘娟盯着旗袍,
眼神从轻蔑变成嫉妒,嘴唇动了动,却说不出反驳的话。沈青收起旗袍,
冲吧台伙计喊了声 “汽水要冰的”,声音清亮:“我沈青就算摆地摊,
也比靠亲戚抢名额、靠男人要前程的人强 —— 至少我挣的每一分钱,都干净。
”这一幕在县城里传开时,沈青正在巷口的缝纫机前忙活。帆布棚子搭在老槐树下,
上面挂着块手写的木牌:“沈青缝补,精修破损,改良旗袍定制”。秦姨抱着孙子路过,
探头看了眼:“青丫头,昨天舞厅那事,全县城都知道了!刘娟气得好几天没上班,
厂长脸都绿了。你也是,当初厂长侄子托人说媒,条件多好啊,你咋就不答应呢?
”沈青手里的针线没停,正在给一件中山装补肘部的破洞,
补好的地方绣了朵极小的灰色云纹,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秦姨,
我娘当年就是因为嫁给我爹后,连做件新衣服的钱都要伸手要,最后积劳成疾走的。
我不想走她的老路,靠自己手艺吃饭,心里踏实。”秦姨叹了口气,
蹲在棚子边:“你这孩子,就是太犟。不过犟也有犟的好,不像有些姑娘,为了个铁饭碗,
连尊严都不要了。” 她从兜里掏出张皱巴巴的粮票:“我这儿有两斤细粮票,你拿着。
改明儿我让我儿媳妇来订件旗袍,给你开个张。”沈青刚要推辞,
就见一个穿碎花裙的姑娘跑过来,手里攥着块花布:“沈青姐!
我要订件你在舞厅穿的那种短旗袍!我下个月结婚,想穿这个当敬酒服 —— 我对象说,
穿自己喜欢的衣服结婚,才不算委屈自己!”这是沈青接到的第一笔定制订单。姑娘叫李梅,
是县中学的老师,攒了两个月工资才凑够布料钱。沈青没要她手工费,只收了布料成本,
还特意在旗袍下摆绣了圈细碎的白色雏菊 —— 李梅说过,她未婚夫最喜欢雏菊,
两人是自由恋爱,没要家里一分钱彩礼,就想靠自己把日子过好。李梅结婚那天,
穿着短旗袍配白色球鞋,在婚礼上成了最亮眼的人。来参加婚礼的人,
一半都来问旗袍的出处。没过多久,沈青的订单就堆成了山,缝纫机从早响到晚,
秦姨干脆天天来帮忙,帮她剪布、烫边,还把家里的旧缝纫机搬了过来。老槐树下面干活,
虽然赚的少,可是除了布料,几乎没啥成本。薄利多销,倒也能让沈青赚不少。
只是一到傍晚就开始采光不行,伤眼睛。有次秦姨的孙子来玩,看着沈青揉眼睛,
奶声奶气地说:“沈青阿姨,你咋不找个亮堂点的地方干活呀?我娘说,老在暗地方看书,
眼睛会瞎的。”沈青摸着孩子的头笑了,心里却更坚定了找店面的想法。
她看着堆积如山的订单,两台快要踩得冒火的缝纫机,还有一边带孙子,
一边埋头踩缝纫机的秦姨,明白自己下一步,必须赶紧找个正经铺子,
招些帮忙的绣娘一起干活 —— 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让跟着她的人,
都能有个安稳的营生。于是这段时间,沈青白天跟秦姨一起接单子,
踩缝纫机做旗袍;到了晚上,就收了街头摊子,
在县城和省城之间来回跑 —— 她没选县城的店面,县城人流量有限,
且纺织厂的势力盘根错节,迟早会来找麻烦。省城不一样,南大街是最繁华的街区,
两边全是服装店、百货楼,来往的不仅有本地人,还有各地来进货的商贩,
正是开新店的好地方。连着跑了半个月,沈青终于看中了一间三十平米的铺子,
就在南大街中段,左边是卖皮鞋的,右边是童装店,店主因为要出国定居,急着出手,
挂价 3500 元,虽然不便宜,但位置好,铺面两层加院子有近 300 平米。
店主是个退休的老教师,准备去美国看女儿,可能就不回来了。听说沈青是做改良旗袍的,
还懂传统刺绣,且一直靠自己打拼,当即就松了口:“姑娘,我看你是踏实做事的人,
市中心最好的位置,你给我 2800 元,
就算是结了你这个善缘 —— 像你这样靠自己手艺闯天下的姑娘,不多见了。
”签完买房合同,去做了公证,拿了产证,沈青拿着钥匙站在铺子里,
阳光透过玻璃门照进来,她仿佛已经看到了挂满旗袍的货架,看到了姐妹们忙碌的身影。
秦姨也跟着高兴,
连夜回县城找了几个相熟的下岗女工 —— 有被婆家嫌弃 “只会花钱不会挣钱” 的,
有丈夫去世后独自带娃的,都是手脚麻利、懂点针线活的,还把家里的缝纫机都搬了过来。
可还未来得及转移老槐树下的摊头,麻烦也跟着来了。某天清晨,沈青刚拉开棚子门,
就见地上撒满了碎布,缝纫机的针被掰断了,
木牌上还被人用红漆写了 “投机倒把” 四个大字。秦姨气得发抖:“肯定是刘娟干的!
她见你生意好,又嫉妒你没靠男人就买了铺子,眼红了!”沈青蹲下身,捡起一块碎布,
指尖捏着布角,突然笑了:“她越是急,越说明我走对了路。靠男人的人,
永远不懂靠自己的踏实。”她没去跟刘娟理论,反而收拾了棚子,处理了坏了的缝纫机,
带着秦姨去找街道办。主任王大姐正在整理 “非遗宣传周” 的材料,见她们进来,
放下手里的文件夹:“青丫头,你找我有事?我可听说了,你拒绝了厂长侄子,
还自己买了铺子,真是个有骨气的姑娘!”沈青把改良旗袍的样品放在桌上:“王大姐,
我想申请在宣传周上设个展台,展示咱们本地的传统刺绣。秦姨会做老式盘扣,
我会改旗袍款式,咱们把老手艺和新样式结合,
说不定能吸引更多人 —— 也能让更多像我们一样的女人,靠手艺找到活干。
”王大姐眼睛一亮,拿起旗袍翻来覆去地看:“这主意好!现在上面正提倡保护传统手艺,
还鼓励妇女就业,你这改良旗袍,既保留了苏绣的底子,又符合年轻人的审美,
正好能当宣传周的亮点!”宣传周开幕那天,沈青的展台前挤满了人。
网友评论
资讯推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