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初见玉佩苏澄自小生活在玉溪村。
村子不大,三面环山,一面临溪,春夏之际,清澈的溪水自崖边流淌而下,绕过村头的老槐树,汇入田野。
村子虽偏远,却自有一份静谧与安宁。
苏澄十七岁,正值少年意气风发的年纪,家境虽清贫,却因心性聪慧、勤奋好学,在村中小有名气。
这一日,天光微明。
苏澄早早起身,携着破旧的鱼篓,循着溪流漫步。
他的母亲身体羸弱,父亲早逝,家中只靠母子二人相依为命。
苏澄每日都要到溪边打鱼,采些野菜,换取些许米盐油盐。
虽说清苦,但他从不抱怨,反而常在清晨的薄雾中,感受到一种难以言喻的满足。
刚走到溪水最深处,苏澄脱下鞋袜,挽起裤腿,踩进清凉的水中。
溪水湍急,脚下的鹅卵石被水流冲刷得光滑圆润。
苏澄一边摸索着石缝间的鱼儿,一边抬头望向远处的山岚,心头生出几分向往。
他总觉得这片山水之间,藏着许多未曾被人发现的故事。
突然,他的手指触到一块冰冷坚硬之物。
那并不像常见的石头,摸起来光滑细腻,甚至带着一丝温润。
苏澄好奇地将那物取出,顿时觉得手心一沉。
那是一块古朴的玉佩,约莫掌心大小,通体青碧,隐隐泛着微光。
玉佩上雕刻着奇异的纹路,似云似水,又仿佛盘旋的龙影,隐约透出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神秘气息。
苏澄怔住了。
他从未见过如此精致的玉器,更遑论在这偏僻山村的溪水中捡到这样的宝物。
玉佩刚一离开水面,周围的空气仿佛也随之静止下来。
苏澄只觉得心头一热,眼前一阵恍惚。
他低头仔细端详玉佩,发现背面还刻着几行篆体小字,字迹古奥而苍劲。
苏澄虽不识古文,但依稀辨认出“玉隐”二字。
他心头一动,忽然有种被什么东西牵引的感觉,仿佛那玉佩中藏着某种力量,正在缓缓苏醒。
就在他愣神之际,溪水突然泛起一圈圈涟漪。
原本晴朗的天空骤然阴翳下来,一缕冷风穿林而过,吹得岸边的柳叶沙沙作响。
苏澄心头一紧,握紧玉佩,西下张望,却见溪畔依然无人。
可那股异样的气息却越来越浓烈,仿佛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拨动他的心弦。
他深吸一口气,强自镇定,将玉佩揣进怀中。
就在玉佩触及胸口的刹那,一股暖流顺着皮肤蔓延开来,所过之处,连带着心头的恐惧也渐渐消散。
苏澄觉得自己的感官忽然敏锐了许多,连溪流的声音、鸟儿的鸣叫,甚至风吹过草叶的细微声响,都清晰可闻。
他低头看着自己湿漉漉的双手,又摸了摸怀中的玉佩,心生疑窦。
这玉佩究竟从何而来?
为何会有如此异象?
想到母亲还在家中等他,苏澄不敢耽搁,匆匆捞了几尾鱼儿,提着鱼篓,快步回村。
回到家中,母亲正倚门眺望,见苏澄归来,微微一笑。
苏澄装作无事,将渔获交给母亲,自己则回屋洗漱。
等到母亲忙着收拾鱼时,他才悄悄掏出玉佩,又细细端详。
屋内光线暗淡,玉佩却仿佛自带柔和的光晕,映得苏澄的指尖都泛起淡淡的青色。
他试着将玉佩贴在额头,只觉脑海中一阵清明,许多曾经模糊的记忆仿佛被重新点亮。
心头的疑惑也越发深重。
他想起村中老人曾说,玉溪村背靠玉隐山,山中藏有仙人遗迹,若有缘人得其物,便可窥见前世今生、福祸命数。
此刻,苏澄望着手中的玉佩,心中生出几分敬畏,又有几分渴望。
当夜,苏澄辗转反侧。
窗外蛙声阵阵,月色如水。
他将玉佩挂在床头,一夜无梦。
翌日清晨,苏澄醒来时,忽然发现自己记住了许多此前从未学过的诗文,甚至对山川地理之事也有了前所未有的了解。
那种感觉,仿佛有人在梦中为他开蒙授道。
苏澄心知此物非凡,既是机缘,也是考验。
他将玉佩仔细包好,藏于贴身处。
自此之后,他每日都要在溪畔徘徊,试图寻觅更多线索,却再未见过类似的玉器。
但他知道,自己的命运,己因这块玉佩,悄然改变。
初见玉佩,是偶然,更像是冥冥中的安排。
苏澄望着远山如黛,心头隐隐生出一个念头:也许,他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