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上的见面礼1995年正月十六,雪刚化透,村路泥泞得能陷住鞋。
秀芬娘一早就在炕上铺了块新床单,把那件蓝的确良褂子熨了又熨:“去镇上见人,穿体面点。
相中了就多说两句,相不中咱就回家,娘不逼你。”
秀芬坐在炕沿,手指绞着辫梢。
镜子里的姑娘梳着齐耳短发,戴副黑框小眼镜,脸红扑扑的像刚剥壳的鸡蛋。
她没说话,只是把娘塞过来的花手帕叠成小方块,塞进裤兜。
李厂长家那边也在忙。
李明被他爹按在炕桌前,往兜里塞了五百块钱的票子:“见了人家姑娘,大方点。
问问爱吃啥,想买啥就给买,别跟个闷葫芦似的。”
李明“嗯”了一声,扯了扯身上的新夹克——这是他爹特意去县城供销社买的,蓝涤卡面料,拉链锃亮,在村里算是顶时髦的。
见面的地方约在镇上的“福来顺”饭馆。
秀芬娘陪着闺女,李厂长骑着摩托车载着儿子,几乎是前后脚到的。
饭馆里飘着肉包子的香味,几张油腻的木桌旁坐满了赶集的人,看见他们这阵仗,都停下筷子瞅。
“快坐快坐。”
李厂长把摩托车停在门口,掀起门帘往里让,“秀芬娘,孩子想吃点啥?
这儿的猪肉大葱包子地道,再来两碗鸡蛋汤?”
秀芬娘笑着摆手:“随便吃点就行,别破费。”
秀芬和李明被安排坐在靠墙的小桌,中间隔着个酱油瓶。
李明把夹克扣子扣了又解,解了又扣,半天憋出一句:“你……你冷不冷?”
秀芬摇摇头,眼镜滑到鼻尖,赶紧抬手推了推,耳尖红得像染了色。
李厂长和秀芬娘在隔壁桌聊着彩礼和日子,这边俩年轻人却没话。
包子上来的时候,热气腾腾的,李明赶紧拿起一个递过去:“你吃。”
秀芬接过来,小口小口啃着,没敢抬头。
他自己也拿起一个,刚咬了一口,油就顺着嘴角流下来,慌忙用袖子去擦,逗得秀芬“噗嗤”笑出了声。
“你笑啥?”
李明更紧张了,脸憋得通红。
“没……没啥。”
秀芬赶紧低下头,可嘴角还是翘着。
吃完饭,李厂长说:“让俩孩子去供销社转转,咱当大人的别跟着了。”
秀芬娘点点头,偷偷给闺女使了个眼色。
供销社里摆满了花花绿绿的东西,肥皂盒上印着红牡丹,货架最高层摆着几台双卡录音机,正放着《小芳》。
李明走在前面,步子迈得又快又急,秀芬跟在后面,隔着半步远。
“你想买点啥不?”
他突然停下,差点撞着她。
秀芬摇摇头,眼睛却瞟向玻璃柜台里的发卡——有个红塑料的,上面镶着颗假珍珠,亮晶晶的。
李明顺着她的目光看去,立刻冲售货员喊:“同志,把那个红发卡拿出来!”
售货员刚递过来,他就往秀芬手里塞:“给你。”
秀芬吓了一跳,赶紧往回推:“不用不用。”
俩人推来推去,发卡“啪嗒”掉在地上,假珍珠磕掉了一小块。
“都怪我。”
李明蹲下去捡,声音低得像蚊子哼。
秀芬也蹲下去,手指不小心碰到他的手背,像被烫了似的缩回来。
“不怪你,”她小声说,“我本来也不爱戴这些。”
回到村口,李厂长的摩托车停在老槐树下。
“咋样?”
秀芬娘拉着闺女的手问。
秀芬没说话,只是把那块缺了角的红发卡悄悄别在头上。
李明坐在摩托车后座,眼睛一首瞟着秀芬,见她头上的发卡,突然咧嘴笑了,露出两颗小虎牙。
李厂长发动摩托车,突突的声响里,他回头喊:“秀芬娘,我看这事儿就定了!
过两天我让媒人送日子去!”
秀芬娘笑着应着,秀芬却低下头,手指摸着头上的发卡,边角有点硌人,心里却暖烘烘的。
她偷偷抬眼,看见李明还在回头看她,赶紧又低下头,可脚步却像踩着棉花,轻飘飘的。
那天的风都是暖的,吹得路边的枯草摇摇晃晃,像在替这对年轻人害羞。
谁也没说“愿意”,可那枚缺角的红发卡,还有李明回头时的傻笑,己经把话都说尽了。
没过几天,媒人就拿着写好的日子上门,红纸上的“大吉”二字,在窗台上的阳光下闪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