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零点推书!手机版

零点推书 > 其它小说 > 亡国灭种

亡国灭种

夜酌饮新月 著

其它小说连载

《亡国灭种》中有很多细节处的设计都非常的出通过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夜酌饮新月”的创作能可以将草纸上冰冷等人描绘的如此鲜以下是《亡国灭种》内容介绍:1 孤岛余烬钱穆先生踉跄着踏入云南乡下一隅孤寂的茅草每一步都沉重地踏碎了故土的余仿佛踩在破碎的河山之低矮的茅草屋顶沉沉地压下枯槁的草茎缝隙间漏下稀薄而凄冷的星仿佛连天穹也在为这片饱经蹂躏的土地无声哀远处战火的硝烟尚未完全散空气中弥漫着焦灼与死亡的气他身上裹着一件早已辨不出原色的破旧棉袖口处沾满了干涸的泥泞与斑驳刺目的血渍——那暗沉的血渍并非源自他自是漫长逃亡...

主角:草纸上,冰冷   更新:2025-10-09 12:05:22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1 孤岛余烬钱穆先生踉跄着踏入云南乡下一隅孤寂的茅草屋,

每一步都沉重地踏碎了故土的余烬,仿佛踩在破碎的河山之上。

低矮的茅草屋顶沉沉地压下来,枯槁的草茎缝隙间漏下稀薄而凄冷的星光,

仿佛连天穹也在为这片饱经蹂躏的土地无声哀泣。远处战火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去,

空气中弥漫着焦灼与死亡的气息。他身上裹着一件早已辨不出原色的破旧棉袍,

袖口处沾满了干涸的泥泞与斑驳刺目的血渍——那暗沉的血渍并非源自他自身,

是漫长逃亡路上同胞倒下时溅染的遗痕,血迹干涸如铁锈般顽固,

无声地诉说着无言的苦难与诀别。屋外,呜咽的秋风打着旋儿,

卷起枯黄的落叶如漫天纷飞的纸钱,凄厉的呼啸声穿过屋后萧瑟的竹林,

似无数亡魂在幽暗处低语徘徊;屋内,空荡得令人心悸,仅一桌一椅孤独地立着,

豆大的烛火在穿堂风中剧烈摇曳不定,将他的身影拉长又扭曲,狰狞地映照在斑驳的土墙上,

也映照着他苍白如纸、毫无血色的面容,额间渗出的汗珠悄然滑落,

混着尘土在脸颊上结成了污黑的痂。他的心在胸腔内狂跳不止,

如同战场之上催命的战鼓在耳边擂动,

那胸腔里仿佛同时燃烧着五千年来文明积淀的熊熊烈焰与此刻国破家亡的刺骨冰霜,

每一次艰难的喘息都带着浓重呛人的硝烟味道,直入肺腑。这简陋的茅屋并非寻常的避难所,

这是他心中最后的堡垒,是承载着华夏文明火种的一隅孤岛,

在时代汹涌的灭顶狂潮中摇摇欲坠。2 血泪墨痕他颤抖着身体,

缓缓在那张吱呀作响的木椅上坐下,老旧木椅的呻吟仿佛承载不住这历史的重量。

他目光如炬,锐利而悲怆,直射向案头那卷摊开的、空白的草纸,冰冷的草纸触手冰凉刺骨,

握在手中却比任何战场上的刀枪剑戟都更加沉重千钧。泪水早已模糊了他的视线,

却怎么也洗不尽眼底那深入骨髓的沉痛:中国啊,

这片曾孕育了尧舜禹汤的圣德、见证了秦皇汉武雄风的古老沃土,

如今正被侵略者的铁蹄肆意践踏,壮美山河破碎如被暴力撕裂的华丽帛锦,

绵延数千载的文明危如累卵,仿佛随时都会倾覆,

每一寸浸透先民血汗的土地仿佛都在无声地滴血。笔锋所及之处,流淌下的非是寻常墨迹,

而是滚烫血泪汇聚成的洪流,墨池中荡开的圈圈涟漪,在昏黄烛光下望去,

竟似战场上尚未干涸的、粘稠的血泊。钱穆的思绪剧烈地翻腾,瞬间穿越了时空的阻隔,

耳畔清晰地回响着整个民族深沉的哀嚎与悲泣,他听见历史那浩瀚的长河在呜咽中奔流。

他眼前浮现出鸦片战争的炮火撕裂珠江口的宁静,

大不列颠的钢铁舰船如恶鲨般在祖国的内河横行,吞噬着天朝上国的最后一丝尊严,

舰船烟囱喷吐出的浓重黑云,

遮蔽了华夏大地的日月;他耳中炸响着甲午海战那惊天动地的炮声轰鸣,

北洋水师不屈的残骸悲壮地沉入黄海冰冷的海底,

李鸿章在屈辱中颤抖着屈膝签下《马关条约》,割让台湾、赔付天价白银,

那是古老华夏心脏第一次被狠狠剜开的剧痛,痛彻骨髓。笔尖在草纸上疾驰,字字如刀,

力透简背,刻骨铭心:圆明园那三日三夜不熄的冲天火光,映红了京城的夜空,

在英法联军贪婪的狞笑声中,凝聚了千年智慧的稀世珍宝顷刻间化为灰烬,

焦黑的土地上余烬未冷,耻辱的烙印永不磨灭;八国联军的铁蹄如潮水般踏破紫禁城的金砖,

慈禧太后仓皇西逃的背影后,留下千年帝都北京在屈辱中痛苦呻吟,

街巷间回荡着掠夺者肆意张狂的、刺耳的狂笑。每一笔落下,

都仿佛在草纸上刻下一道深可见骨的伤疤;每一行字成,

都像是一声撕裂沉沉长夜的绝望悲鸣。他写着写着,忽而停笔,

一股难以抑制的悲愤涌上喉头,他猛地仰天长啸,那啸声凄厉而苍凉,

喉间哽咽如被巨石堵塞,滚烫的泪水混着冰凉的汗水,大颗大颗地滴落在纸面,

晕开一片片模糊的墨花,如同在草纸上绽放出朵朵带血的伤口。3 文明断骨那不是软弱,

那是积郁已久的火山在胸腔内猛烈喷发——他忆起南京城破那人间炼狱般的场景,

日寇的刺刀下,三十万无辜冤魂在滚滚长江边日夜哀泣,秦淮河的碧波被染成刺目的赤红,

六朝金粉、烟柳繁华之地瞬间沦为修罗地狱,焦烟弥漫不散,尸骸堆积如山,

连苍天都为之变色。民族的脊梁仿佛就在那一刻被硬生生折断,

文明的烛火在腥风血雨中剧烈摇曳,几欲熄灭,无边的黑暗如潮水般汹涌扑来,

要将这古老的文明彻底吞噬。笔锋陡然一转,钱穆的胸膛剧烈起伏如惊涛拍岸,

焚天的怒火在心底熊熊燃烧却又被他以惊人的意志力强压为一种彻骨的冷静。

他并非沉溺于绝望的深渊无法自拔,而是要以史为利刃,决绝地剖开民族衰败的肌体,

探寻那文明筋骨断裂的深刻根源。他沉痛地追忆盛唐的荣光,长安城内万国衣冠拜冕旒,

市井喧嚣鼎沸如煮,李白的瑰丽诗篇响彻云霄,

醇厚的酒香与清雅的墨香在空气中奇妙地交融;他深情地重温宋代智慧的巅峰,

活字印刷术与指南针的光芒照亮了世界的进程,

沈括《梦溪笔谈》中闪烁的智慧星光穿透了历史的迷雾。这些辉煌的篇章此刻在他笔下流淌,

绝非为了炫耀往昔,而是作为警醒后世的沉重钟声:一个曾引领人类前进方向的伟大文明,

何以沦落至今日这般任人宰割的境地?衰败的种子,往往就在安逸与自满中悄然萌芽。

他笔下悲愤地流淌着岳飞那“精忠报国”的泣血誓言,仿佛能听见战马嘶鸣声碎,

黄河之水在耳边愤怒咆哮;他崇敬地书写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的浩然正气,

丁洋上孤舟独航、视死如归的悲壮身影;他感佩地记录于谦“粉骨碎身全不怕”的铮铮铁骨,

京师城头浴血坚守的惨烈场景如在眼前——这些不朽的英魂仿佛在泛黄的纸页间瞬间复活,

他们震耳欲聋的呐喊与钱穆无声的哭泣交织缠绕,化作一曲回荡在陋室中的挽歌,

悲壮而激昂,直击灵魂。4 遗书火种书案前,他时而伏案疾书,

指节因用力紧握笔杆而扭曲发白,草纸上的字迹深凿入木,

承载着千钧之重;时而猛地挺直那早已疲惫不堪的脊梁,目光如电,

锐利得仿佛要刺穿这浓重的黑暗,摇曳的烛光在他深陷的眼窝中跳跃,燃着不灭的希望。

浓郁的墨香弥漫开来,他凝神望去,草纸上跃动的并非寻常文字,

而是一封沉甸甸的遗书:倘若明日山河尽碎、文明断绝,

此书便是深埋于灰烬之下等待重生的火种。《国史大纲》绝非冰冷的史册,

它是整个民族泣血的遗嘱,是留给后世子孙在茫茫黑夜中寻找归途的明灯,

是照亮民族复兴之路的灯塔。他以近乎凿刻的笔力写道:“中国若亡,此书不亡;子孙读此,

当知吾族非蛮夷,乃有冠冕之邦!”字字铿锵,如金石坠地,在陋室的四壁间隆隆回荡,

久久不息。他的笔在粗糙的纸上游走,时而轻柔如慈母抚慰累累伤痕,

追思孔孟仁恕之道以慰藉破碎的心灵;时而狂暴如置身古战场奋力厮杀,

重现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雄浑气象。窗外,第一声鸡鸣划破死寂,

微弱的曙光艰难地刺破黑暗,东方天际泛起一抹象征希望的鱼肚白,他却浑然不觉,

身心早已完全沉浸在这最后的、无声的抗争之中——一个手无寸铁的书生,以笔为矛,

以泪为盾,在亡国灭种的万丈深渊边缘,燃烧着自己的生命,

奋力书写着这个民族永不磨灭的魂灵,每一笔、每一划,

都深深铭刻下民族不屈的誓言与重生的信念。他搁下笔,

那饱蘸血泪的笔杆在指间留下冰冷的触感,仿佛握着一块寒铁。短暂的停顿并非倦怠,

而是胸腔内翻江倒海的悲怆几乎要冲破理智的堤坝。

5 年沉疴目光从草纸上那些力透纸背的字迹移开,投向茅屋外更深的黑暗。夜色浓稠如墨,

吞噬着残破的山河轮廓,只有远处地平线上偶尔腾起的爆炸火光,像恶兽猩红的独眼,

无情地宣告着这片古老大地正在承受的凌迟。那火光,烧灼着他的眼,

更烧灼着他那颗早已千疮百孔的心。他并非只沉溺于刀兵血火的控诉。笔锋再次落下时,

指向了那更深邃的隐痛——千年文明的积弊与沉疴。草纸上,墨迹流淌出晚明的奢靡与党争。

他仿佛看见崇祯皇帝煤山自缢前那绝望的背影,

偌大帝国在内外交困中轰然崩塌的烟尘尚未散尽,李自成的大顺军旗在血色中短暂飘扬,

旋即又被关外铁骑更凶悍的飓风席卷。清军的马蹄踏碎“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的惨嚎,

辫子成为奴役的象征,禁锢了思想的头颅。文字狱的阴影如冰冷的毒蛇,缠绕着士人的脖颈,

窒息了自由呼吸的空气。乾嘉考据的精密细琐,在钱穆眼中,

竟成了盛世危巢下知识精英的集体无意识沉沦,皓首穷经,

却对西潮汹涌、世界剧变视而不见。他笔下的字迹因愤懑而颤抖:“闭关锁国,夜郎自大,

视寰宇如无物!此非天灾,实乃人祸!文明之舟,竟在醉生梦死中触礁自沉!

”写到清末的颟顸无能,他几乎要将草纸捏碎。慈禧太后的垂帘听政,

耗尽了北洋水师的军费去装点她那座象征着腐朽的颐和园!甲午的炮声犹在耳畔轰鸣,

马关条约割地赔款的屈辱如毒蛇噬心。戊戌六君子菜市口的碧血未干,

“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豪迈化作京师上空久久不散的悲风。他悲愤地书写着,

仿佛亲眼目睹光绪皇帝被囚禁瀛台的孤寂身影,一个力图振作的帝王,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