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疑惊悚连载
热门小说推《我和丈夫成了完美共犯》是你萌萌哒创作的一部悬疑惊讲述的是陈锋沈墨之间爱恨纠缠的故小说精彩部分:本书《我和丈夫成了完美共犯》的主角是沈墨,陈属于悬疑惊悚类出自作家“你萌萌哒”之情节紧引人入本站TXT全欢迎阅读!本书共计111511章更新日期为2025-10-13 22:22:33。该作品目前在本完小说详情介绍:我和丈夫成了完美共犯
主角:陈锋,沈墨 更新:2025-10-14 02:14:28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当我的丈夫被指控为连环杀手时,我是他最有力的不在场证人;直到我发现,
所有证据都指向一个更可怕的真相——凶手是我,而他自己都不知道。一个失去记忆的妻子,
如何在与警察和“完美丈夫”的周旋中,挖掘出自己可能就是真凶的恐怖真相?
第一章:完美丈夫的裂痕冰冷的雨水砸在警局玻璃上,晕开一道道水痕,
像极了我此刻混沌的视线。审讯室的灯光从门缝里漏出来,
将沈墨的影子切割成扭曲的碎片——那个被我爱了五年、被誉为“完美丈夫”的男人,
正被冠以“连环杀人凶手”的罪名,接受刑警队长陈锋的盘问。所有人都说我疯了。
警局走廊里,鉴证科的警员低头议论,保洁阿姨用同情又警惕的目光扫过我,
连平日里温和的接待员都刻意与我保持距离,
仿佛我这个“杀人犯的妻子”也该被钉在耻辱柱上。但只有我自己知道,他们都错了。
“我丈夫是无辜的。”我重复着这句话,指尖因用力攥着衣角而泛白,
声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执拗,“过去三个月,每一天晚上,他都和我在一起。”话音刚落,
脑海里猛地闪过一阵尖锐的头痛,太阳穴像是被钢针反复穿刺。
那些丢失的、模糊的几个小时,像被浓雾包裹的深渊,瞬间将我拖入不安的漩涡,
指尖沁出的冷汗浸湿了衣料。陈锋是个经验老到的刑警,四十岁上下,
眼角刻着常年熬夜的红血丝,眼神锐利如刀,仿佛能洞穿人心。
他将一份文件重重拍在我面前的接待桌上,纸张因用力而发出脆响,
在寂静的走廊里格外刺耳:“林小姐,我们不是在跟你开玩笑。
”文件首页附着最新受害者的尸检报告,最刺眼的一行用红笔圈出——指甲缝残留皮肤组织,
DNA与沈默100%匹配。我盯着那行字,心脏像被一只冰冷的手攥紧,
连呼吸都变得艰难。不可能,沈墨有严重的洁癖,连生鱼片都不肯碰,
切菜时不小心划伤手指都会焦虑半天,怎么会留下这种“证据”?
“作案时间是上周三凌晨两点到四点,”陈锋的声音压得很低,带着不容辩驳的压迫感,
他俯身向前,目光紧紧锁在我脸上,“根据你昨天提供的日程表,
沈墨那天晚上说他在书房处理紧急工作,你因为头痛早早就睡了,对吗?”我机械地点头,
喉咙干涩得发不出声音。是的,沈墨那晚确实说过合作方临时要方案,他必须连夜修改。
我因为前一天偏头痛发作,吃了医生开的止痛药后昏昏欲睡,不到十点就躺进了卧室。
可我凌晨迷迷糊糊醒来时,床头柜上放着一杯温牛奶,杯壁还留着余温,沈墨就躺在我身边,
呼吸平稳,
身上甚至还带着我惯用的雪松味洗衣液的清香——那是我前一天刚给洗衣机换的新香型。
“他有不在场证明!”我急切地辩解,像是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我凌晨醒来时,
他明明就在我身边!我能证明!”“林小姐,”陈锋的目光掠过我苍白的脸,
落在窗外连绵的雨幕上,语气里带着一丝我读不懂的复杂,“人在深度睡眠时,
对身边发生的事是没有完整记忆的,尤其是服用过助眠类药物后,更何况……”他顿了顿,
每一个字都像冰珠砸在我心上,“你最近不是经常头痛、失忆吗?上周三凌晨,
你确定自己‘醒来’时,看到的真的是沈墨本人吗?你能确定,
那段记忆不是你自己臆想出来的?”这句话像一把冰锥,狠狠刺入我混沌的记忆。
我最近确实频繁出现失忆性头痛,有时是几分钟,有时是几个小时。上周二下午,
我明明记得自己在超市买了沈默爱吃的草莓,可回家后翻遍购物袋都没找到,
收银员说我当时根本没拿那袋草莓;还有上上周,我在书房整理文件,转身去接电话的功夫,
再回来时文件被摆得整整齐齐,我却完全不记得自己整理过。
医生说可能是出版社工作压力过大导致的神经衰弱,开了些缓解头痛的药,可现在想来,
那些丢失的时间里,会不会发生了我无法想象的事?我猛地摇头,试图驱散这可怕的念头,
指甲深深掐进掌心:“不!沈墨他……他不会的!我们结婚五年,
他连路边的蚂蚁都舍不得踩死,怎么会杀人?一定是你们弄错了,
DNA结果会不会被污染了?”就在这时,审讯室的门“咔嗒”一声开了。
沈墨被两个警员带出来,他穿着我昨天早上特意给他熨烫的浅灰色衬衫,此刻却皱巴巴的,
领口还沾着一点不明污渍,眼底带着浓重的疲惫,
但眼神依旧平静得可怕——哪怕在看到我时,也只是闪过一丝极淡的安抚,没有丝毫慌乱。
“暖暖,别怕。”他的声音有些沙哑,却依旧温和,像在哄受惊的孩子,
“我没有做过那些事,警察会查清楚的,你别胡思乱想。”可陈锋接下来的话,
彻底击碎了我最后的侥幸。他上前一步,挡住沈墨看向我的目光,语气冰冷:“沈墨,
受害者指甲里的皮肤组织,你怎么解释?案发时间段,你声称在书房工作,
有任何监控或人证能证明吗?”沈墨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他张了张嘴,喉结滚动了几下,
却发不出任何声音。他垂在身侧的手悄悄握紧,指节泛白,最终只能死死咬住下唇,
闭上眼睛,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我……我不知道。我没有去过那个废弃工厂,
也没有见过那个女人。那天晚上,我一直在书房改方案,直到凌晨四点多才回卧室。
”“谁能证明?”陈锋步步紧逼,眼神里满是审视,“你书房的监控早在一个月前就坏了,
你说是线路故障,一直没修。林小姐又在深度睡眠,你所谓的‘一直在书房’,
不过是你的一面之词。”沈墨沉默了。他靠在冰冷的墙壁上,头微微垂着,
额前的碎发遮住了眼睛,我看不清他此刻的表情。走廊里的时钟“滴答滴答”地走着,
每一声都像敲在我心上,将我那点可怜的信念一点点敲碎。警员要把沈墨带回拘留室时,
他突然停下脚步,转头看向我,嘴唇动了动,似乎想说什么。可最终,
他只是深深地看了我一眼,那眼神复杂得让我心慌——有担忧,有安抚,
还有一丝……我看不懂的愧疚。看着他被带走的背影,我瘫坐在走廊的长椅上,
浑身的力气仿佛都被抽干了。雨水还在敲打着玻璃,将窗外的世界模糊成一片灰色,
就像我此刻的人生,原本以为的完美,早已裂开了一道深不见底的缝隙。
第二章:记忆的黑洞从警局出来时,雨还没停。我撑着一把黑色的大伞,
脚步虚浮地走在空无一人的街道上。路灯将我的影子拉得很长,
又被雨幕切成断断续续的碎片,像极了我那些丢失的记忆。手机在口袋里震动起来,
是闺蜜苏晴打来的,屏幕上还弹出几条新闻推送,
标题刺眼——“本市连环杀人案嫌疑人落网,
竟是知名建筑设计师沈墨”“完美丈夫的双面人生,背后藏着多少罪恶”。我深吸一口气,
按下接听键,努力让声音听起来正常些:“喂,晴晴。”“暖暖!你没事吧?我刚看到新闻,
吓死我了!”苏晴的声音里满是担忧,还带着一丝急切,“沈墨他……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他怎么会跟杀人案扯上关系?”“我不知道,”我的声音忍不住发颤,
雨水顺着伞沿滴落在手背上,冰凉刺骨,“警察说有DNA证据,但沈墨说他是无辜的。
晴晴,你相信他吗?”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苏晴的声音低了下去:“暖暖,
我不是不相信他,可……证据确凿啊。而且,你忘了吗?上个月你不是跟我抱怨过,
说沈墨最近总是很晚才回家,身上还带着陌生的香水味?你当时以为是工作应酬,
还跟我吐槽说他越来越不注意细节了……”陌生的香水味……我猛地停住脚步,
心脏狂跳起来。是啊,我怎么忘了这件事?大概是三周前,沈墨凌晨一点多才回家,
我给他递睡衣时,闻到他西装外套上沾着一股甜腻的香水味,不是我常用的木质香,
也不是他公司女同事们偏爱的花香调。当时他解释说是合作方的女助理不小心蹭到的,
还笑着说那助理香水喷得太浓,呛得他一路都在开窗通风。我因为头痛得厉害,没再多问,
现在想来,那香水味的牌子——前调是柑橘,中调是玫瑰,
尾调带着香草的甜意——和最新受害者李萌萌社交账号上晒过的那款限量版香水,一模一样。
一股寒意从脊椎窜上头顶,我几乎站立不稳,踉跄着扶住路边的路灯杆。
难道……那些丢失的记忆里,真的藏着我不敢面对的真相?沈墨他,
真的在我“沉睡”的时候,做了那些可怕的事?我跌跌撞撞地回到家,
这个曾经被我视为“完美港湾”的地方,此刻却像一个巨大的牢笼。玄关的鞋柜上,
还摆着我昨天早上擦干净的男士皮鞋,
鞋尖处沾着一点暗红色的泥渍——那是郊区废弃工厂附近才有的红土,而李萌萌的尸体,
就是在那里被发现的。我之前竟以为是他去工地考察时不小心蹭到的,完全没放在心上。
客厅的茶几上,放着沈墨没喝完的半杯咖啡,杯壁上还留着他的唇印。我走过去,
手指轻轻碰了碰杯壁,早已冰凉。记忆突然闪回上周三早上,
我醒来时看到沈墨坐在沙发上喝咖啡,他说自己凌晨改方案太累,索性在客厅待了一会儿。
当时我还心疼地给他煮了早餐,现在想来,那杯咖啡,会不会是他从外面回来后煮的?
我冲进书房,这是沈墨在家时待得最久的地方。他的电脑还开着,
屏幕上是未关闭的建筑设计图,鼠标停在某个细节修改处,看起来像是突然被打断。
我颤抖着手点开回收站,里面空空如也,
连最近删除的文件都被彻底清空——沈墨有定期清理文件的习惯,但他从不会删得这么干净,
总会留一些无关紧要的草稿在回收站里。不对,他还有个习惯,哪怕是删除的重要文件,
也会备份到移动硬盘里,藏在书桌最下层的抽屉里,说是怕电脑出故障丢失数据。
我拉开那个贴着“重要备份”标签的抽屉,里面果然放着一个黑色的移动硬盘,
旁边还有一个我从未见过的银色盒子。我的心跳越来越快,伸手拿起那个盒子,打开一看,
里面竟放着一把陌生的车钥匙,不是我们家那辆黑色轿车的钥匙,
而是一把银色的SUV钥匙。我们家根本没有SUV,沈墨也从来没提过自己租过车。
我又拿起移动硬盘,插入电脑的USB接口,手心的冷汗几乎要把硬盘外壳浸湿。
硬盘里的文件夹大多是工作相关的设计图和方案,直到我翻到最后,
看到一个命名为“日常”的加密文件夹。我尝试着输入我们的结婚纪念日,
提示“密码错误”;又输入我的生日,依旧错误。最后,
我鬼使神差地输入了沈墨的生日——也就是上周三,
那个案发的日子——文件夹“啪”地一声打开了。里面没有照片,没有视频,
只有一个Excel表格,标题是“采购清单”。我点开表格,
月的购买记录:黑色连帽衫、防滑手套、麻醉剂、高浓度清洁剂……每一项都让我心惊肉跳。
而最新的一条记录,是上周二下午三点——购买了一双42码的男士运动鞋,
备注是“红色鞋底”。警方通报里提到,在案发现场附近,
发现了一双红色鞋底的男士运动鞋脚印。我盯着屏幕,手指冰凉,连呼吸都变得困难。这时,
厨房传来一阵垃圾桶被碰倒的声音,我猛地回过神,快步走过去。垃圾桶里的垃圾已经满了,
最上面是昨天的外卖盒,我弯腰去扶垃圾桶时,
手指不小心碰到了最底层的东西——一个被揉成一团的黑色塑料袋。我颤抖着把塑料袋展开,
里面竟是一双被剪烂的黑色防滑手套,手套指尖处沾着一点暗红色的痕迹,像是干涸的血迹,
掌心还沾着些红土。这双手套的款式,和我上个月给沈墨买的那双一模一样!
当时他说冬天开车方向盘凉,我特意选了加厚防滑的款式,
还在手套内侧绣了他名字的首字母“S”。我翻到手套内侧,
那个小小的“S”绣标赫然在目,只是已经被剪得残缺不全。胃里一阵翻江倒海,
我冲进卫生间,趴在马桶边剧烈地呕吐起来,直到吐出酸水才停下。我抬起头,
看着镜子里脸色惨白、眼神惊恐的自己,突然觉得无比陌生。
那个我深爱了五年、处处体贴的完美丈夫,到底是谁?
他藏在书房里的车钥匙、加密文件夹里的恐怖清单、垃圾桶里的带血手套,
还有我那些丢失的记忆……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第三章:镜子里的陌生人第二天早上,
雨终于停了。我换了一身深色的外套,把头发扎得紧紧的,像是要用这身“铠甲”保护自己。
去拘留所的路上,
想着昨晚的发现:陌生的车钥匙、恐怖的采购清单、带血的手套……每一个细节都在告诉我,
沈墨可能真的不是我认识的那个人。可我心底深处,却还残留着一丝侥幸,
希望这一切都是误会。拘留所的会见室很小,墙壁是冰冷的白色,桌子也是冷硬的金属材质。
沈墨坐在我对面,穿着囚服,头发乱糟糟的,眼底的疲惫比昨天更重了,但眼神依旧平静。
看到我进来,他的嘴角动了动,似乎想笑,却没笑出来。“暖暖,你来了。”他的声音很轻,
带着一丝沙哑,“让你担心了。”我没有说话,
只是把一个装着换洗衣物和日用品的袋子推到他面前。会见室里很安静,
只有墙上时钟的滴答声,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沈墨拿起袋子,翻了翻,
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小的U盘,隔着桌子递给我:“暖暖,这个你拿着,
里面有我最近的一些设计方案,还有我们家银行卡的密码。
如果……如果我一时半会儿出不去,你要照顾好自己。”我盯着那个U盘,心脏猛地一跳。
他为什么要给我U盘?里面真的只有设计方案和密码吗?还是藏着其他秘密?我犹豫了一下,
还是伸手接了过来,放进外套内侧的口袋里,指尖能感受到U盘的冰凉。“沈墨,
”我终于开口,声音有些发颤,“上周三凌晨,你到底在哪里?
书房的监控为什么坏了一个月都不修?还有,你车里的红土是怎么回事?
”沈墨的身体僵了一下,眼神闪烁了一下,避开了我的目光:“暖暖,
我知道你现在很怀疑我,但我真的是无辜的。监控坏了是线路问题,
我本来想这个周末找人修的;车里的红土,是上周去郊区考察工地时蹭到的。你相信我,
好不好?”他的解释听起来天衣无缝,可我一想到垃圾桶里的手套和加密文件夹里的清单,
就觉得浑身发冷。我还想再问,会见时间却到了。警员过来带沈墨走时,他突然抓住我的手,
眼神里满是急切:“暖暖,别再查了,好好过日子。不管发生什么,我都是爱你的。
”他的手很凉,力道却很大,像是在警告我,又像是在恳求我。我猛地抽回手,
看着他被带走的背影,心里的疑团越来越大。别再查了?为什么不让我查?
难道他真的在害怕什么?从拘留所出来,我没有回家,而是直接去了出版社。
我是一名心理学书籍编辑,平时接触最多的就是心理学相关的资料和作者。或许,
我可以从专业的角度,弄清楚自己的失忆到底是怎么回事——是真的神经衰弱,
还是被人动了手脚?我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打开电脑,插入沈默给我的U盘。
里面果然有一些设计方案和银行卡密码,但在一个隐藏的文件夹里,
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文档,命名为“治疗记录”。文档里只有一些零散的日期和症状描述,
比如“3月15日,头痛,失忆2小时”“4月8日,情绪不稳定,
失忆1小时”……这些日期,正好是我出现失忆症状的时间!更让我心惊的是,
文档最后有一行小字:“心晴心理诊所,陆医生。”心晴诊所?我从来没去过这家诊所,
也不认识什么陆医生。沈墨为什么会有这个文档?难道我的失忆,和这家诊所有关?
我立刻在网上搜索“心晴心理诊所”,发现它位于市中心的一栋写字楼里,口碑很好,
尤其是一位姓陆的医生,擅长治疗焦虑症和记忆障碍。我看着网页上陆医生的照片,
总觉得有些眼熟,却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下午,我以“采访心理学专家”的名义,
网友评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最新评论